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探讨经皮穿刺注射液体栓塞剂治疗腹部手术后乳糜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回顾性收集2017年9月至2019年8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4例腹部外科手术后乳糜漏的患者,均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射液体栓塞剂治疗。1例卵巢癌术后患者经皮穿刺乳糜池后注入无水乙醇和碘化油混合物进行栓塞;1例胃癌和1例十二指肠癌术后患者经皮穿刺乳糜池后注入医用胶与碘化油混合物;1例结肠癌术后患者经皮穿刺左腰干注入组织胶与碘化油混合物,术后3 d乳糜漏复发再次行栓塞治疗。所有患者介入栓塞后均成功治愈,于术后第6~8天拔除引流管,随访6个月到1年,所有患者均无复发,未发现手术相关并发症。本研究结果提示经皮穿刺注入液体栓塞剂治疗腹部手术后乳糜漏是一种快速、有效、安全且微创的治疗方式。

  • 标签: 放射学,介入性 乳糜漏 液体栓塞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造口护肤粉联合液体膜与溃疡贴对失禁性皮炎的治疗应用。方法:选取我院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液体治疗方案对ICU围术期老年患者肾脏保护效果的影响。方法:研究探讨了76例ICU围术期老年患者的临床效果,患者在2019年12月至2021年1月收治入组,随机抽签分组后,一组给予常规外科补液治疗,为普通组,另一组给予早期液体治疗,对试验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各项指标以及不同时间点乳酸值。结果:试验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急性肾损伤率分别为(28.57±12.09)h、(3.68±1.67)d、5.26%(2例),低于普通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而试验组6h、24h乳酸值分别为(1.76±0.38)mmol/L、(1.54±0.46)mmol/L,低于普通组,组间差异显著,P

  • 标签: 早期液体治疗 ICU围术期老年患者 肾脏保护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中,基于限制性液体复苏与升压控制的综合护理实施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分别实施基于液体复苏的常规护理、基于限制性液体复苏与升压控制的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结局。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红细胞悬液输入量、补液量低于对照组,止血时间短于对照组,平均动脉压、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限制性液体复苏与升压控制的综合护理用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减少补液量与红细胞悬液输入量,控制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上消化道出血 限制性液体复苏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时点液体复苏治疗对非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疗效。方法:在我院进行医治的非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2022年9月~2023年9月)中进行随机选取,共120例,因液体复苏的时间不同需进行分组研究,腹痛开始12小时后进行治疗给予60例对照组患者。腹痛开始8小时之间开始治疗给予60例观察组患者,随后分析两组患者的外周血生化指标。结果:SCr、BUN观察组比对照组指标高,AMY、CRP观察组则比对照组指标低,P<0.05。结论:当非重症肌腺炎患者腹部疼痛8小时之间给予治疗效果更好,可促进外周血生化指标的恢复,因此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液体复苏 非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 不同时点
  • 简介:摘要AP具有起病快、病情变化复杂、并发症多等特点,通过早期液体复苏支持治疗,AP患者局部及全身并发症可得到有效缓解,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AP液体复苏的必要性、复苏时机、复苏液体选择等做一综述。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液体复苏 微循环
  • 简介:摘要我国血液透析患者年病死率约25%,其发生与透析相关性并发症有关,其中体液容量超负荷可导致血液透析患者并发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急性肺水肿、充血性心力衰竭等。控制透析间期体重增长(interdialysisweightgain,IDWG)在允许范围,是降低HD患者病死率和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等并发症的重要措施,其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接受和服从透析间期液体摄入要求的行为和程度。严格控制透析间期液体容量及充分血液透析可明显减少因容量负荷过重引起的透析并发症。

  • 标签: 血液透析 干体重 透析间期体重增加值(IDWG) 容量平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液体外渗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科2012年1月-2012年6月进行静脉输液致液体外渗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经验。结果根据液体外渗的原因不同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使液体外渗得到及时的控制。结论液体外渗是不可避免的,只要护理人员加强巡视并掌握正确恰当的护理措施,就可使液体外渗得到及时的控制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液体外渗 护理方法
  • 简介:体液和电解质是身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在体内有一定的分布、一定的成分和一定的量。保持它的“恒定”,生命才得到保障。但“恒定”的保持,是通过营养物质的吸收与代谢物质的排泄两种生理过程的协调作用,任何疾病、外伤和外界环境的剧烈变化都可以扰乱这些协调与平衡作用,结果使体液的分布、成分和数量均引起变化。小儿体液代谢旺盛,但由于机体发育不够成熟,肾及缓冲体系的调节功能差,容易受疾病和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更容易出现脱水及电解质紊乱,从而危及生命。

  • 标签: 婴幼儿肺炎 输液
  • 简介:摘要:随着制药科技的不断发展,除菌过滤技术也广泛应用于该领域,尤其在液体制剂生产过程中除菌过滤是无菌保障的关键因素,故本文将结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对除菌过滤(液体)的原理、滤器选型、验证、完整性检测及其在无菌液体生产过程中的运用进行分析研究。

  • 标签: 除菌过滤 微生物 兼容性 溶出物 完整性 无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限制性液体复苏在产科失血性休克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28例,观察组患者应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法,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液体复苏方法,对两组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止血情况良好,经抗感染、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治疗后,患者生命体征均恢复正常;观察组患者的输血量、出血量、HGB、APTT、PT、HCT与对照组存在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在产科失血性休克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应用。

  • 标签: 限制性液体复苏 产科失血性休克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非急诊的腹部胃肠道手术围手术期累计液体平衡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分别统计95例胃肠道肿瘤术后术后3d内与5d内的液体进出量,并按照液体进出量的正负分为正平衡与负平衡组,监测其术后1d、2d、3d、5d的血清PCT,比较PCT及其变化率,并分析术后3d、5d内液体正负平衡组PCT绝对值的ROC曲线结果。结果在术后3d内,PCT3/max/PCTmax的下降程度在正平衡组中明显低于负平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P<0.05)。在术后5d内,PCT5/max/PCTmax的下降程度同样在正平衡组中明显低于负平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6,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术后第3天PCT的最佳截断值为0.74μg/L时,其曲线下面积为0.63,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4.07%、52.91%;术后第5天PCT的最佳截断值为0.75μg/L时,其曲线下面积为0.90,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62%、86.59%。结论PCT在非急诊的腹部胃肠道术后液体评估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可能可作为围手术期液体管理的观察指标之一。

  • 标签: 降钙素原 围手术期 液体平衡
  • 简介:目的:观察治疗早期(第1周)液体复苏中不同晶胶比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4年12月19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早期补液晶胶比不同分为低晶胶比组(晶胶比<3∶1)103例,高晶胶比组(晶胶比>3∶1)89例,2组西医常规治疗无差异。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d、7d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态评分系统Ⅱ(APACHE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脑钠肽(BNP)、腹腔内压力(intra-abdominalpressure,IAP),治疗7d对比补液量、晶胶比,治疗结束统计血液净化(CBP)时间、机械通气(MV)时间、住ICU时间、病死率。结果:治疗后低晶胶比组APACHEⅡ、CRP、IL-6、BNP、IAP及住ICU时间、病死率等方面优于高晶胶比组,补液量小于高晶胶比组,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治疗早期补液增加胶体比例可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炎性指标,降低腹腔内压力,缩短住ICU时间,并最终提高救治效果。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液体复苏 晶胶比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限制性液体复苏在产科失血性休克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4例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严格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有32例患者。采用常规液体复苏给予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并对比组两组患者的出血量、血红蛋白指标(HGB)、红细胞比容指标(HCT)以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舒张压和收缩压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HGB指标低于对照组、HCT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舒张压与收缩压均有所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患者的舒张压与收缩压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有利于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减少出血量,对其机体指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且能有效改善其舒张压和收缩压,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限制性液体复苏 产科 失血性休克 应用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限制性液体复苏在产科失血性休克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7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90例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5例,参照组采用常规的液体复苏治疗方法,实验组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指标以及炎性水平。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炎性分子等方面的情况均好于参照组,两组间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采用限流复苏治疗方法可以提高产科失血性休克的治疗质量,有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 标签: 限制性液体复苏 失血性休克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婴儿先天性心脏病采用液体超负荷治疗对其术后的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6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分析术后液体超负荷治疗对患儿治疗结局的影响。结果76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并发急性肾损伤发生率为27.63%,术后无急性肾损伤率为72.37%。急性肾损伤患儿的血肌酐、血管活性药物评分、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大于无急性肾损伤的患儿,(P<0.05)。结论婴儿先天性心脏病采用液体超负荷治疗可以降低患儿术后急性肾损伤率,改善患儿结局。

  • 标签: 液体超负荷 婴儿 先天性心脏病 术后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滴注低温液体对颈髓损伤并中枢性高热的降温效果。方法2013年11月~2015年6月选择10例颈髓损伤并中枢性高热的患者在给予物理、药物降温后体温仍在39℃以上者,静脉滴入低温液体0~10℃,40~60滴/分进行降温,观察降温前后生命体征的变化。结果10例患者滴注前后体温比较,差异显著(P<0.05)。滴注前后10例患者额的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本组患者中有2例在输液过程中主诉静脉穿刺局部疼痛、1例主诉输液肢体有冷刺激,统一更换穿刺部位后症状缓解。本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静脉炎或静脉痉挛的症状。结论静脉滴注低温液体临床护理简单、易于操作,是一种安全、有效、实用的降温方法。

  • 标签: 静脉滴入 低温液体 颈髓损伤 中枢性高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围术期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颅脑损伤急诊开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颅脑损伤急诊开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电脑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液体治疗。对实验组采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根据每搏量变异度进行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在麻醉诱导前、切开硬脑膜后1小时、术毕、术后6小时、术后24小时、术后48小时采集患者颈内静脉血,测定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浓度,血清中S100-β浓度,于麻醉诱导前到术后48小时分别记录患者颅内压和脑灌注压。结果:在术毕、术后6小时、术后24小时、术后48小时,实验组血清NSE浓度以及S100-β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 颅脑损伤 开颅患者 围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在大面积烧伤手术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89月-2019年12月接受的82例烧伤案例为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组,分别是对照组和治疗组,均是41例,前者实施的是常规方式治疗,后者实施的目标导向液体方式治疗治疗后对数据资料分析和对比。结果:两组案例的MAP、HR、CVP、CI等指标分析,治疗组的各项指标值趋于正常。分析和对比两组案例的液体出入量指标,对比分析晶体、胶体、输液总量等对比,治疗组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分析和研究两组案例治疗前后的SAS评分治疗治疗组的评分低,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大面积烧伤手术的案例采取目标导向液体治疗,有突出的作用,能减轻大面积烧伤患者的心脏负荷,提升心输出量,确保良好的微循环灌注,值得实施和借鉴。

  • 标签: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 大面积烧伤 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