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高分辨率CT血管成像后处理(CT angiography post-processing,CTA)用于肝癌供血动脉诊断的价值。方法 分层整群抽样,回顾分析南京鼓楼医院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经病理诊断为原发性肝癌的100例患者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接受经皮穿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与高分辨率CT血管成像后处理(CTA),仔细阅览患者病例资料,记录各检查手段对供血动脉的检查结果,以DS-A检查结果作为患者临床诊断的金标准,通过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总结CTA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100例肝癌患者,96例符合Michels肝动脉分型,且Ⅰ型占比最高;通过比较DSA、CTA对肝动脉分型各亚型检出结果,发现两种技术的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参与或起源的肝动脉供养变异检出34例,占比34.00%,按照肝动脉的起源部位将其分为6种亚型,其中Ⅱ型检出最高,后依次为Ⅳ型、Ⅴ型;100例肝癌患者术中检出存在肝外供血动脉者16例,共18条,其中右膈下动脉检出最高,为9例;肝外供血动脉经DSA完全显示,显示为100.00%,而经CTA检查功发现12条,占总例数的75%,与DSA检查结果的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在肝癌患者供血动脉诊断中,CTA技术能全面、多角度的观察肝癌与靶血管的空间立体结构,具有无创、快速、便捷等优点,在临床诊断中不仅可清楚的显示肝动脉的起源、走形情况,还可清晰显示肝动脉解剖与变异,可用于肝外动脉供血类型、起源、走行的预测,在指导介入插管化疗栓塞治疗方面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 肝癌 高分辨率CT血管成像后处理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供血动脉
  • 简介:目的:探讨体外相控阵线圈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对正常成人肛周肌群的显示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腹部体外相控阵线圈对38例正常成人[16例男性,22例女性,平均年龄为(56.3±19.7)岁]行肛周MRI。观察耻骨直肠肌与肛提肌及肛门外括约肌的关系、肛门外括约肌的分部及联合纵肌的构成。测量肛管、外括约肌及耻骨直肠肌长度,以及耻骨直肠肌和肛门内外括约肌厚度,并比较不同性别组之间的差异。结果:38例正常志愿者肛周MRI对耻骨直肠肌、肛提肌及肛门内外括约肌均能清晰地显示。耻骨直肠肌与其上方的肛提肌及下方的肛门外括约肌深部之间有脂肪间隙分隔,属于独立的结构。肛门外括约肌分为深部、浅部及皮下部3部分。肛门内外括约肌间的括约肌间隙内可见两层纵行的纤维。男性的外括约肌厚度为(4.1±0.7)mm,较女性的(3.4±0.6)mm厚(P=0.003)。男性与女性之间肛管、外括约肌、耻骨直肠肌长度,以及耻骨直肠肌和内外括约肌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相控阵线圈高分辨率MRI可清晰地显示肛周肌群及其周围间隙,为肛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精确的解剖学信息。

  • 标签: 正常成人 肛周肌群 磁共振成像
  • 简介:近年来,高分辨率磁共振(highresolutionmagneticresonanceimaging,HR-MRI)在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中愈来愈受重视,HR-MRI已经逐渐被引入颅脑动脉管壁成像的研究当中,为卒中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本文就高分辨率磁共振在卒中动脉管壁成像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高分辨率磁共振 卒中 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 动脉管壁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或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中采用高分辨率CT的实际诊断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内收治的90例疑似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或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关节镜检查以及高分辨率CT检查,同时对关节镜检查、高分辨率CT检查结果进行收集和分析。结果:高分辨率CT检查结果与关节镜检查诊断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或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采用高分辨率CT检查,可以为关节镜检查前的筛查、制定治疗方案以及术后评估等方面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因此值得推广采纳。

  • 标签: 半月板 高分辨率 损伤 交叉韧带
  • 简介:目的:评价高分辨率扩散加权成像(readoutsegmentationoflongvariableecho-trainsdiffusionweightedimaging,RESOLVE-DWI)颅脑MRI扫描的图像质量及其对脑组织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值测量的影响,并与常规颅脑扩散加权成像(DWI)进行比较。方法:采用SiemensMAGNETOMAera1.5T超导MRI扫描仪,分别采集43例因头痛、头晕接受头颅MRI检查者的头颅RESOLVE-DWI和常规DWI图像,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主观评价共分为5级,客观评价为测量脑组织的信噪比及ADC值,比较2组结果。结果:对于43例受检者,RESOLVE-DWI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明显优于常规DW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ESOLVEDWI组脑实质的平均信噪比值明显高于常规DW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2组图像所测得的脑实质平均ADC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ESOLVE技术应用于扩散加权成像序列能改善图像质量,提高信噪比,对脑白质ADC值的测量没有影响,可常规用于头颅扫描。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高分辨率 信噪比 表观扩散系数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持续进步,高分辨率三维超声波技术(3DUS)已逐渐在产前诊断领域占据重要位置。相较于传统的二维超声,3DUS提供更为清晰、立体的图像,有助于详细评估胎儿解剖结构,从而显著提高了胎儿畸形检出和诊断的准确性。本文旨在综合分析高分辨率三维超声波在诊断胎儿畸形中的应用价值及存在的限制,以期对未来的临床实践和技术创新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高分辨率三维超声波 胎儿畸形 产前诊断 解剖结构
  • 简介:摘要:大脑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并且与脑梗死的复发具有密切关系。大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原因与大脑中的血管的管腔以及管壁的特点具有重要的关系。若能够充分了解大脑中的血管的管腔以及管壁的特点,可以及时检测出疾病,对治疗也有指导意义。在检测中应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可以将大脑动脉的狭窄程度检测出来,还能够检测出动脉的炎症,斑块成分以及斑块形态等因素,让医生能够更加深刻地了解疾病状况,对预防以及治疗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大脑 动脉粥样硬化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耳显微手术中的应用及重建个性化乳突气房结构、精准修复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行显微乳突手术治疗的患者1名,术前颞骨高分辨率CT(HRCT)数据导入Mimics 21.0,获得模拟颞骨皮质骨与乳突气房一体的个性化三维模型,导入3-matic 12.0,将其转化为表面积(SA)、体积(V)和SA/V达到参考值范围的网格支架形成气房,输入3D打印设备使用相应材料快速成型。结果①依据模拟轮廓化乳突腔三维模型设计的孔径分别为0.5、1.0、1.5、2.0、2.5、3.0 mm的重建气房支架中,所有孔径支架SA、V均在95%参考值范围内;孔径为1.0、1.5、2.0 mm的支架SA/V在95%参考值范围内;孔径为0.5 mm的支架SA/V超出95%参考值范围上限1.7888mm-1;孔径为2.5、3.0 mm的支架SA/V未能达到95%参考值范围下限0.8308mm-1;孔径为1.0 mm的支架SA/V为1.3856 mm-1,在所有不同孔径支架中最接近前期研究SA/V平均值1.3098 mm-1。②树脂光固化成型的孔径为1.0 mm的个性化重建乳突气房支架形态还原好,重建皮质骨及气房支架硬度还原可。结论通过显微解剖结构数字重建,3D打印乳突模型不仅可辅助耳显微手术设计,更是一种实现精准修复缺损、个性化治疗胆脂瘤的可行途径。

  • 标签: 乳突气房 3D打印 耳显微外科 三维重建 快速成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B.1.617.2变异株感染者临床及高分辨率CT(HRCT)影像表现特点。方法收集2021年5月21日至6月9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确诊的125例新型冠状病毒B.1.617.2变异株感染者,其中男52例、女73例,年龄1~92岁,中位年龄47岁,分析其临床及HRCT特点。结果125例患者中,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54例、咳嗽50例、咽部不适39例,5例患者有腹泻表现。HRCT表现为肺炎有96例,肺内病灶主要表现为磨玻璃影92例、磨玻璃影合并局部实变22例、实变影11例,小叶内间质增厚51例,小叶中心结构增厚23例,条索灶33例。1例患者左侧胸腔积液,所有患者均未见肿大淋巴结。病灶分布于胸膜下和(或)肺外围96例,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中内带)24例。96例HRCT表现肺炎患者从发病到HRCT检查阳性的时间间隔为3(1,4)天;20例患者影像表现达到高峰后开始吸收,其HRCT检查首次表现为阳性距影像学出现高峰的时间间隔为6(3,7)d。结论新型冠状病毒B.1.617.2变异株病毒传染性强、潜伏期短、对肺的损伤程度轻、各年龄段均易感、病情进展迅速,其HRCT主要表现为磨玻璃影,以胸膜下和(或)肺外围多见,多有小叶内间质增厚。

  • 标签: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B.1.617.2变体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探讨头颈动脉夹层(cervicocranial artery dissection,CCAD)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因素。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73例CCAD患者病例,根据其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明显高信号分为卒中组与非卒中组,收集临床和影像学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CCAD与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关系。结果共73例CCAD患者、85条夹层血管纳入研究,其中卒中组45例,54条夹层血管;非卒中组28例,31条夹层血管。卒中组高血压患病[34 (75.56%)]高于非卒中组[11 (39.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两组之间高血压、管腔轻度狭窄、管腔重度狭窄、管腔闭塞、内膜瓣、夹层动脉瘤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血压、管腔重度狭窄、管腔闭塞、内膜瓣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显著相关(OR分别为4.507、5.457、7.596、3.745,P均<0.05),管腔轻度狭窄、夹层动脉瘤在非卒中组更多见。结论高血压是CCAD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有无卒中的CCAD患者其影像学表现存在一定差异,这对CCAD早期缺血性卒中的个体预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急性缺血性卒中 头颈动脉夹层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 内膜瓣 夹层动脉瘤 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高分辨率食管固态测压(HRM)技术评价脑干卒中患者食管期的吞咽动力学特征。方法纳入因脑干卒中住院行康复治疗的患者18例及健康受试者10例,2组的年龄、性别、体重及体重指数均无明显差异。所有受试者均接受高分辨率食管测压检查,对UES静息压、UES松弛残余压、UES松弛持续时间、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完整松弛压、食管远端收缩积分、远段收缩延迟时间以及无效蠕动百分比进行分析,并根据芝加哥标准第3版进行食管动力的诊断。结果病例组18例脑干卒中患者中,出现食管动力学异常的比例为77.8%,高于对照组(1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73,P=0.001)。病例组患者的食管期吞咽动力学异常表现为无效食管运动、高压收缩食管、胃食管连接部出口梗阻、远端食管痉挛;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患者的食管上括约肌静息压(UESRP)[(45.60±20.00)mmHg]较低,食管上括约肌松弛残余压(UESRRP)[(9.75±9.80)mmHg]、食管下括约肌完整松弛压(IRP) [(8.57±6.13)mmHg]较高,食管上括约肌开放时间(UESRT) [(457.22±205.14)ms]较短(P<0.05),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LESP)、食管远端收缩积分(DCI)、远端收缩延迟时间(DL)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干卒中患者多发食管动力异常,HRM技术可应用于评估脑干卒中患者食管期动力,神经源性吞咽障碍患者的食管期吞咽障碍值得重视。

  • 标签: 高分辨率测压 脑干卒中 吞咽功能 食管动力 芝加哥分类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轻症患者的连续动态胸部高分辨率CT(HRCT)影像的演变过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月烟台市奇山医院确诊并治愈出院的COVID-19轻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胸部HRCT影像资料。共入组25例患者(普通型24例,轻型1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42±12)岁,住院时间(19±5)d。对患者胸部HRCT的基本影像及动态影像进行分析。结果临床表现为发热(22例)、咳嗽(18例)、咳痰(8例)、咽痛(6例)等。实验室检查大部分缺乏特异性。1例轻型患者胸部CT均未见明显异常。普通型患者胸部HRCT表现:(1)病变分布:双肺多发病变为主(19例),受累肺叶数(3±1)个,大部分位于肺外带近胸膜下(22例);(2)病变形态和密度:以磨玻璃密度灶为主(22例),表现为斑片状及大片状(18例)、结节状(10例)及弧形宽带样(7例);随着疾病进展,部分病灶密度增高呈局限性肺实变表现(10例),伴随空气支气管征(5例)及晕征(5例)。胸部HRCT影像动态变化:胸部CT约自发病第5(5,6)天呈阳性表现,CT病变进展时间为5(5,7)d,CT病变峰值时间为11(10,13)d,CT病变转归时间9(8,11)d。结论连续动态胸部HRCT影像能够监测COVID-19轻症患者的基本演变过程,为临床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更直观的依据。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目的:建立准确、快速鉴定红色毛癣菌、指(趾)间毛癣菌、犬小孢子菌、堇色毛癣菌等4种常见皮肤癣菌的高分辨率溶解曲线(HRM)的方法。方法:根据目的基因序列及参考文献合成基因扩增引物,应用4HRM方法鉴定4种常见皮肤癣菌,并利用rDNAITS测序验证其准确性。结果:4种皮肤癣菌表现出不同的HRM曲线及Tm值,后续rDNAITS测序证实了HRM溶解曲线鉴别不同种皮肤癣菌的准确性。结论:本研究采用PCR-HRM分析方法,获得4个常见皮肤癣菌的不同溶解曲线,可用于临床该类皮肤癣菌感染的初步鉴定。

  • 标签: 皮肤癣菌 HRM rDNAITS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40例患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进行高分辨率核磁共振诊治,探究高分辨率核磁共振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成像研究,并面向大众推广。方法随机选取从2016年12月到2017年8月我我院收录治疗的40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使用高分辨率核磁共振诊断方法,诊断结束之后观察诊断成像,并对结果进行整理探讨。结果40例患者均发现明显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厚度超过1.5mm的斑块共有55个,厚度最大4.7mm,最小1.6mm。I~Ⅱ型5例,占12.5%,III型19例,占47.5%,IV~V型16例,占40.0%。结论运用高分多序列核磁共振技术能准确地对颈动脉斑块进行定位和初步分型,对临床诊断有益,值得面向大众推广。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高分辨率核磁共振 成像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鉴别肺部孤立性小结节病变中常规CT与高分辨率CT检查结果差异,分析肺部孤立性小结节可用检查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无锡市新吴区梅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19年12月10日/2022年6月30日(开始/结束)就诊肺部孤立性小结节病变患者71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CT、高分辨率CT检查,以后续跟踪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观察两种检查方法影像特征检出情况、良性及恶性肺部孤立性小结节影像特征、诊断效能。结果 (1)影像特征检出情况:高分辨率CT检查毛刺征、空泡征、毛玻璃样征、血管集束征检出较之常规CT检查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良性及恶性肺部孤立性小结节影像特征:恶性肺部孤立性小结节多呈现毛刺征、空泡征、血管集束征;良性肺部孤立性小结节多呈现边缘清晰、形状规则,磨玻璃结节。(3)诊断效能:高分辨率CT诊断符合、特异度、敏感度、约登指数较之常规CT更高,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分辨率CT检查应用于肺部孤立性小结节病变诊断中,可以获取清晰病灶影像,提高诊断准确性,可推广。

  • 标签: 高分辨率CT检查 肺部孤立性小结节 毛刺征 毛玻璃样征 约登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用高分辨率CT检查能否减少以肠梗阻为表现的急性阑尾炎患者在临床上的误诊,从而减少给患者带来的损失。方法对32名疑似以肠梗阻为表现的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正常的腹部X线透视检查和高分辨率的CT检查,最终对检查结果的准确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32例患者通过手术和病理最终诊断结果为:单纯性急性阑尾炎患者为2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为17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患者为3例,阑尾周围脓肿患者为6例,非阑尾炎源性肠梗阻者患者为4例。

  • 标签: 高分辨率CT 肠梗阻 急性阑尾炎 X线透视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常规CT检查和高分辨率CT检查在诊断肺弥漫性疾病方面的效果。方法研究时间2015年9月-2017年1月,研究对象66例在我院就诊检查的肺弥漫性疾病患者为实验组给予高分辨率CT检查,同时再选取同一时间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66例为对照组给予常规CT检查,观察其诊断效果及图像质量。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诊断准确性高于对照组,且图像质量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肺弥漫性疾病患者给予高分辨率CT的检查效果远高于常规CT,检查图像可以清晰的反映肺小叶的边缘及轮廓,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可行性,临床推广价值极高。

  • 标签: 常规CT 高分辨率CT检查 诊断 肺弥漫性疾病 效果评价
  • 简介:<正>1论文题目及原文摘要1.1论文题目HighResolutionSizeAnalysisofFetalDNAintheUrineofPregnantWomenbyPaired-EndMassivelyParallelSequencing1.2摘要BackgroundFetalDNAinmaternalurine,ifpresent,wouldbeavaluablesourceoffetalgeneticmaterialfornoninvasiveprenataldiagnosis.However,theexistenceoffetalDNAinmaternalurinehasremainedcontroversial.Theissueisduetothelackofappropriatetechnologytorobustlydetectthepotentially

  • 标签: 胎儿 尿液 高分辨率 非侵入性产前诊断 孕妇外周血 测序技术
  • 作者: 周丽娜 吴宁 赵世俊 杨琳 王亚龙 王若冰 杨守鑫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肿瘤杂志》 2020年第06期
  • 机构: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影像诊断科 100021 ,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PET-CT中心 100021 ,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病理科 100021 ,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 10002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特征对于同时多原发肺腺癌与肺腺癌伴肺内转移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2例(131个病灶)同时多原发肺腺癌和31例(67个病灶)肺腺癌伴肺内转移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按照病灶类型,纯磨玻璃结节(pGGN)、混合磨玻璃结节(mGGN)和实性结节(SN),将患者分为7种影像配对类型,比较同时多原发肺癌(原发组)与肺癌伴肺内转移(转移组)的影像配对类型差异。将肺内多发病灶按照大小分为主病灶和伴随病灶。分析主病灶和伴随病灶的大小(总体长径,实性成分长径)、磨玻璃成分、形态、分叶、边界、毛刺、空泡征、胸膜牵拉及胸膜贴邻,比较原发组和转移组主病灶与伴随病灶间的影像学特征差异。结果原发组影像学类型以pGGN+mGGN和mGGN+mGGN多见,病灶中均含磨玻璃成分(pGGN或mGGN)者占62.9%(39/62),至少有1个病灶内含磨玻璃成分者占96.8%(60/62);转移组仅有2种类型,其中大部分为SN+SN(93.5%,29/31),少数为mGGN+SN(6.5%,2/31)。两组间影像配对类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组和转移组性别、吸烟史、主病灶长径、实性成分长径、磨玻璃成分及贴邻胸膜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无磨玻璃成分(实性病灶)及病灶贴邻胸膜是主病灶伴发肺内转移的危险因素(均P<0.05)。原发组伴随病灶以pGGN多见,而转移组伴随病灶均为SN(P<0.01)。转移组的伴随病灶多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楚,贴邻胸膜(P<0.05)。结论HRCT的影像学特征可以很好地鉴别同时多原发肺腺癌和肺腺癌伴肺内转移。同时多原发肺腺癌以含磨玻璃成分的病灶(pGGN或mGGN)多见,而肺腺癌伴肺转移以SN占绝大多数。当主病灶为SN并贴邻胸膜时,肺内伴随病灶亦是SN,且无分叶、毛刺和空泡征,可提示肺癌伴肺内转移的诊断。

  • 标签: 肺肿瘤 腺癌 多原发 高分辨率CT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