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6 个结果
  • 简介:明宣宗在位的十年中,很大一部分时间都消耗在游乐活动上。他的游乐,从宫中到禁苑,再到京郊和边疆,由内及外,范围渐次扩大,从游园到巡游,动态性逐步增强,游观的环境也由熟悉到陌生,新奇感越来越强烈。不过,从所花的时间来看,宫中和禁苑的宫廷游园活动,

  • 标签: 明宣宗 宫廷 游园活动 动态性 新奇感 时间
  • 简介:作者以扎实的鹘文文献为基础,全面探讨和研究了印度民间文学与鹘民间文学的关系、印度宗教文化在鹘中的传播与影响,拓展了维吾尔文学的研究领域,填补了维吾尔文学史中佛教文学的空白,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鹘佛教文学的专著。

  • 标签: 民间文学 宗教文化 回鹘文 印度 研究论著 敦煌学
  • 简介:本文首次刊布敦煌莫高窟北区B125窟出土的一件鹘文残卷,对鹘文原文进行拉丁字母转写、汉文翻译和注释,并对残卷的翻译年代、版本和翻译方式等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 标签: 莫高窟北区 回鹘文《增壹阿含经》
  • 简介:2001年12月11日,中国经过长达15年的艰苦谈判,终于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而今,加入后又过了整整10个年头,中国成功应对了各种挑战,取得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世界也因此而受益。我作为这一历史事件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回首往事,感慨良多。我认为最重要的启示和经验是,中央的决策正确,保证了中国的成功。

  • 标签: 世界贸易组织成员 中国 展望 2001年 经济社会 历史事件
  • 简介: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前身是河南文物工作队,它成立于1952年6月,至今已走过了50个春秋。50年的开拓进取,50年的发展壮大,职工队伍由建队时的20余人增至现在的105人,基础设施从开初的两座二层楼房扩展为一幢五层办公楼、一幢六层……

  • 标签: 河南 文物考古研究所 中国 文物考古 文化习俗
  • 简介:作者通过对失而复得于日本的崔驷《四巡颂》原文的详细阅读与分析,提示其辗转流传之经过,考证其为唐本,并指出几位学者致误之原由,同时向读者展示了其文献价值。

  • 标签: 唐本崔驷 《四巡颂》 文献价值
  • 简介:包头商与晋商,二者在生存环境、生存手段、经营原则等方面基本相似。但商与晋商更多的是相异之处。商由于信用生成时间较短,显然不利于代理人的培养,不能实现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激励体系的构建也遇到了困难,这些不利因素迫使商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在和平时期更多地采取股份制,在战乱时期更多地采取独资制,以小型、灵活的方式与晋商展开竞争,展现了商群体在艰难环境中的灵活性、协调性,显示出商强大的生存能力。

  • 标签: 回商 晋商 信用生成 商业资本 激励机制
  • 简介:我于1988年到湖北省博物馆从事宣传工作,接触到方方面面的文物资料和史料。现根据档案材料和个人的一些经历,撰成此文,以纪念湖北省博物馆创建50周年。拓荒之路解放前,湖北文物考古与博物馆事业一片空白,除了在一个为中学教育服务的省立科学实验馆里,存有极少数生物标本外,别无所有。分布全省的文物和古迹,更是屡遭破坏,无人问津。1949年5月,武汉解放了。党派军代表韩克华、科学工作者李振凡接收科学实验馆,并改称湖北省人民科学馆,着手进行文物的调查、征集、保护及展览宣传等项工作。次年举办的《生物进化与社会发展史展览》使刚刚获得解放的江城人民耳目一新,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

  • 标签: 省博物馆 曾侯乙编钟 走向世界 曾侯乙墓 博物馆工作 文物展览
  • 简介:江苏省委党校丁小文教授潜心10多年所著的《民国藏地“女钦差”刘曼卿传》一书,近日已由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出版发行。为了在一个更加宽泛的层面上,精确地对刘曼卿赴藏的历史意义作出创新研究,丁小文教授通过寻访后人、实地考察、网络查询等方式,钩沉大量关于传主的婚姻、教育、身世、社交活动等史料及照片加以研究,并从汉藏关系、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关系、宣传抗日等方面考据了刘曼卿两次赴藏的历史价值,让刘曼卿的“传奇”面目清晰起来,并对刘曼卿作了精确的历史评价。笔者阅读刘曼卿的精彩故事,品味着刘曼卿的人生,体会到了“藏”女子其人其事体现出的历史价值。

  • 标签: 历史价值 刘曼卿 藏地 民国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省委党校
  • 简介:《广西年鉴》创刊于1985年。27年来,《广西年鉴》落实科学发展观,实事求是,秉乘严谨办鉴发展理念,解放思想,用创新精神不断提高年鉴编纂质量。在27年编纂年鉴实践中,培育了一批默默耕耘的编辑人员。

  • 标签: 广西年鉴 年鉴编纂 编辑人员
  • 简介:东干族是指19世纪移居到中亚地区的中国西北陕甘宁回民及其后裔,亦称中亚回族。他们在130年前远离祖国之时,将西北地区的“花儿”民歌也带到了中亚地区。在苏联集体农庄时代,“花儿”民歌曾盛行于吉尔吉斯斯坦中亚回族聚居农庄,其知名歌手至今健在。苏联时期的东干语文献中也收录有“花儿”民歌。中亚回族传承了中国西北回族唱“花儿”民歌的民俗文化。在海外回族中流传的“花儿”民歌资料,是中国“花儿”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应加以研究、抢救和保护。

  • 标签: 中亚回族 花儿 民俗文化
  • 简介:兴邑好礼佛,名刹如林,唐制宋遗,缁流如鹜,僧尼云集。据民国二十五年兴化佛教会调查统计全县城乡大小寺庙(院)共609所,僧尼人数合计2625人。兴化梵宇林立,僧尼麇集,禅门兴隆昌盛,其故安在?盖因兴化接近海隅,民情纯朴,释氏侧身其间,宣传佛化,群石皆为点头,欣然乐从。豪门别业、深深庭院多设佛堂,僧尼初则结茅为庵,继则广为莲宇,自范仲淹至魏源——宋元明清历任邑侯——皆妥为护法,襄助而不遗余力,光大佛门。

  • 标签: 名山 居士 宋元明清 调查统计 僧尼
  • 简介:第二十一回林黛玉早已醒了,觉得有人,就猜着定是宝玉,因翻身一看,果中其料。因说道……(第288页)“果中其料。因说道”,戚序本作“果中其料,说道”,宜从。宝玉不答,因镜台两边俱是妆奁等物,顺手拿起来赏玩,不觉又顺手拈了胭脂,意欲要往口边送,因又怕史湘云说。正犹豫间,湘云果在身后看见,一手掠着辫子,便伸

  • 标签: 校注本 甲戌 林黛玉 史湘云 贾母 王夫人
  • 简介:明、清之际“绝代才女”倪仁吉,字心惠。号凝香子,浙江省兰溪市梅江镇倪大村(时称浦江县化龙池上金生村)人,17岁出嫁到义乌市青口乡大元村。其丈夫是秀才吴之艺。她精刺绣,善绘画。擅书法。能诗文,生前各类艺术作品均已流传民间,以至传入日本国,为世人所称道;并有《凝香阁诗稿》一书传世。明、清文人笔记多有记载。今中国国家博物馆、日本国家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义乌市博物馆还收藏着她的绣品和绘画。这位绣、画、书、诗四艺俱绝的绝代才女,竟一度湮没于世。2006年是她的400岁生辰。

  • 标签: 才女 生辰 中国国家博物馆 艺术作品 省博物馆 浙江省
  • 简介:1980年10月至1981年7月,吐鲁番地区文物管理所(现吐鲁番地区文物局)对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崖前土沙堆积进行了清理发掘,出土了丰富的汉文和鹘文等文献。此文将首次对其中一件鹘文刘本《佛说天地八阳神咒经》(编号81TB10:09)残页进行原文换写、原文拉丁字母转写、汉译文(附汉文原文)和注释,并根据以往的研究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 标签: 柏孜克里克 回鹘文 刻本 《佛说天地八阳神咒经》
  • 简介:湟中县位于青海省东部,湟水河流域中上游。湟中县古为羌地,汉至清代隶属临羌、西都、湟水、鄯城、西宁等县,1946年西宁县更名为湟中县,面积24.30平方千米,县政府驻鲁沙尔镇,距省会西宁25千米。1999年12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将其划归西宁市管辖。湟中县辖11个镇、5个乡(其中3个为民族乡),分别为鲁沙尔镇、田家寨镇、总寨镇、上新庄镇、甘河滩镇、共和镇、多巴镇、拦隆口镇、上五庄镇、李家山镇、西堡镇、土门关乡、海子沟乡、群加藏族乡、汉东回族乡和大才回族乡,其中总寨镇委托西宁市城南新区管理。

  • 标签: 湟中县 青海省 散杂居地区 民族关系 新时期 西宁市
  • 简介: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王火先生的散文集《九十眸》,用一篇篇散文形式汇集成中国现当代史上的那些人和事,以再现战争带来的颠沛流离、坎坷曲折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希望,正像先生在书中所说:'我在本书中所写的那些人和事,都是我亲见、亲闻或亲历的,我不过是记下了我的真实感受。我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尊重历史。'全

  • 标签:
  • 简介:<正>我国农历六月是一个盛暑之月。在这个月里,庄稼生长旺盛,农家盼望大热和时雨,主要的农活为除草和施肥,比起春季的耕、播和八月的秋收来,农事稍闲,人们的精力较为充沛,因而自古以来,六、七两月的赛神、祭祀与民间群聚联欢活动就比较多。概括起来,从古代至现代,六月的时令活动,主要是围绕三个主题来展开的:一、祈谷,二,避暑,三,祭神。秦汉时期六月的节日为“伏”,伏与腊是当时农家欢度的两个最火热、盛大的节日。至迟是

  • 标签: 火把节 节日 秦汉时期 少数民族 火星 北斗
  • 简介:在中华民族的反帝反封建救亡运动中,中国回族作为一个有着爱国传统的群体,始终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有所作为,表现出强烈的爱国觉悟与热情。本文关注的是发生在上世纪初的一批回族青年知识分子在负笈海外求取救亡图存之道所创办的进步刊物在中华民族自立自强之路上的些许影响和对近代中华民族认同的积极作用。自清末政府派遣留学生以来,

  • 标签: 中华民族 民族认同 救亡图存 《醒回篇》 近代 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