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2 个结果
  • 简介:福建地处东海之滨,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前沿之地。康雍乾时期,福建督抚多次就天主教上疏。这些奏疏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反映了当时中西文化的撞击。本文以张伯行、觉罗满保、周学健的奏疏为例,进行分析。笔者认为作为清朝的封疆大吏,他们是从风俗人心、地方秩序、国家安全的角度来考察天主教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他们提出的禁教措施越来越严厉。这不仅是他们个人的问题,而且与当时国际国内形势和清廷对外政策的走向息息相关。

  • 标签: 福建督抚 奏疏 天主教 文化冲突
  • 简介:艾儒略(GiulioAleni)(1582—1649)字思及,明代继利玛窦来华传教之意大利耶稣会士,1613年奉命入内地传教。1616年第一次教难时期,避居杭州杨廷筠家学习中国文学。后曾到陕西、山西等地传教。1622年沈(jue)再次兴起教难时,艾儒略回到杭州直至1624年底。其《西学凡》一卷、《职方外纪》六卷,有李之藻、杨廷筠、叶向高等序文,《性学粗述》一卷,陈仅作序,于1623年在杭州刻成,前二书均被收入《四库全书》。

  • 标签: 艾儒略 开创者 天主教 福建 《职方外纪》 《四库全书》
  • 简介:人都有一种亲近自然之天性,喜欢侍花弄木。汉字“闲”字门内侍弄花木,直观的造字意思表达,宣示了传统文化里与自然为伍、悠然人生的境界。福建客家①人也不例外。如明溪今城关翠竹洋汤氏友予公,“陶陶然于古柏之下、修竹之前”②。以至于客家人酷爱种养花草等。如清后期连城莒溪纸商罗肇基年老后,“闲暇或莳花种竹”㈣。有的福建客家人还仿江南园林样式,进行居家营建。许多福建客家人善于把大自然美景搬进庭院,进行庭院妆点,保持庭院与村落周边生态与环境的完整性,在客家聚落营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居家环境。迄今,学界尚无有关福建客家地区庭院美景营造专门的研究成果。2012年,笔者曾在研究福建客家生态与环境建设问题时,对有关庭院美景营造问题有所涉猎。近年来,笔者一直关注着这一问题,@也留意收集相关资料。拙文算是笔者资料收集和思考的一个汇报。

  • 标签: 客家地区 庭院 福建 美景 居家环境 历史
  • 简介: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经济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晚清时期,福建地方政府在区域近代化中对社会环境的治理、对金融行业的监管、对商业税收的榨取和对新兴实业的经营等方面,其影响几乎无处不在。由于政府角色的错位,最终导致了福建近代化的失败。

  • 标签: 政府 近代化 区域发展
  • 简介:一、清初福建武夷茶出口商道清初至清中叶,福建武夷茶出口商道主要有两条,一是由内河转运到广州出口欧洲各国的海上“茶叶之路”。当时武夷茶采集收购后,首先汇集崇安星村、下梅加焙、包装,

  • 标签: 茶叶 出口 商道 福建 演变 清代
  • 简介:举世瞩目的长征壮举,其政治影响和历史意义早已跨越时空,深入人心。在中央工农红军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之前的3个月,有一支6000人的红军队伍,深入闽浙赣皖4省国民党统治地区,历时6个多月,行程5000多里,策应了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和尔后的战略大转移。他们在所经过的4省数十个县的广阔地区内,沿途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罪行和国民党当局的不抵抗政策,宣传我党和红军抗日救亡立场,号召人民团结起来,反对内战,枪口对外,一致抗日。这支队伍就是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也可以说是长征的先行者。一1934年7月初,中共中央和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

  • 标签: 北上抗日先遣队 文化宣传 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 闽东 国民党 地方党组织
  • 简介:科举家族通常是指在以首位考取举人功名者为起点的直系五代亲属及其同父兄弟中,至少出现举人、进士各一名或三名举人的家族。明代福建符合以上条件的家族673个,共拥有进士960名、举人1091名,分别约占明代福建进士、举人总数的41.6%、18.4%。其中,具有两代科举功名的家族占到总数的56.7%,足见科举家族的赓续并非易事,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明代福建科举保持了很高的社会流动率。此外,明代福建科举家族的空间分布虽很广泛,但又相当不平衡,高度集中于沿海地区,这与其所具有的科举实力大致相当,不过也有个别科举家族的规模、具有科举功名的代数远超其所处地区科举发展的整体水平。

  • 标签: 明代福建 科举家族 规模 代数 空间分布
  • 简介:为学习兄弟省市做好新形势下地方志工作的先进经验,开阔工作思路,推动创新发展,近日,省志编委重点围绕“学习贯彻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推进地方志工作科学发展的创新举措、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开展读志传志用志,开发利用地情资源的做法和经验;加强方志馆建设的做法和经验;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的做法和经验;第三轮三级志书编修的筹备情况”等问题,组织部分市(州)地方志办公室负责人赴相关省进行考察学习。

  • 标签: 考察学习 编委 地方志工作 先进经验 河南 山西
  • 简介:福建客家人主要分布在长汀、宁化、清流、明溪、长汀、连城、上杭、永定、武平等11个纯客家县和沙县、永安、梅列、三元、新罗等13个非纯客家县。历史上,客家人生态文化积淀深厚。迄今,对客家生态文化的探讨,多是从风水的视角进行理论解读,也有个别学者从闽西土楼民居的视角分析民间建筑艺术与生态文化之间的关系。笔者曾面向三明客家地区,以文献史料为事实依据,从生态环境建设实践维度的三个方面,对历史上三明客家生态文化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笔者拙文虽是迄今惟有的立足客家文献资料,从历史上客家生态环境建设实践维度,对客家生态文化问题进行探讨的文章,但是所作的探讨局限于三明客家地区,材料占有也不尽充分,对相关问题的思考无论是深度、广度方面均有欠缺,而且伴随着研究的深入,笔者意识到,拙文中所使用的“生态环境建设”一词概念上不够准确。笔者认为概念使用上,以“生态与环境建设”一词代替“生态环境建设”一词较切。拙文即是笔者对历史上福建客家地区生态与环境建设问题再审视的结果。

  • 标签: 生态环境建设 生态文化 客家人 历史 福建 设问
  • 简介:4月2日至5日,福建省钱币学会在泉州召开第二届年会。汪子瑛会长致词,中国钱币学会副秘书长张季琦、泉州市有关领导到会祝贺。福建省钱币学会秘书长蒋九如回顾了三年来的学会工作并提出了今明两年学会工作的设想,会议收到学术论文30篇,到会同志就闽钱、福建省革命根据地货币等专题宣读了论文,

  • 标签: 钱币学会 中国钱币 学术论文 永隆通宝 学会副秘书长 铸钱
  • 简介:太平天国农民革命战争期间,清政府财政竭蹶。企图靠滥铸大钱、铁钱和滥发官票、宝钞摆脱困境。所谓宝钞,即以制钱为单位的大清宝钞,自清文宗咸丰三至九年(1853~1859年),先后发行计有伍百文、壹千文、壹仟伍百文、贰千文、伍千文、拾千文、伍拾千

  • 标签: “福建永丰官银钱局” 大清宝钞 古钱币 历史文化
  • 简介:庄上大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全国首批传统村落福建省平和县大溪镇庄上村,建于清顺治,至康熙年间竣工,是福建省目前发现最大的方形土楼。庄上大楼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内涵和建筑科学艺术价值,是研究福建土楼历史文化的重要实物。

  • 标签: 福建土楼 历史文化 建筑艺术
  • 简介:近年来福建省旅游发展越来越不平衡,旅游转型发展问题亟待解决。在基于首位集中度方法和图论理论的连接度方法上,选取集中度、连接度指标分析福建省2016年的旅游市场结构和其外部可进入性,发现福建省已经形成以福州、厦门、泉州、漳州为主的入境旅游目的地市场和国内旅游目的地市场,其集中度指数分别为90.35%和62.62%。同时也发现针对福建省的集中度与连接度的研究缺乏一定的严谨性。研究结果实为实时掌握福建省旅游市场结构的现状,为福建省旅游健康合理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 标签: 福建省 旅游市场结构 集中度 连接度
  • 简介:2008年,福建省南安市丰州镇北面、桃园村与西华村北部交界处的皇冠山发现两晋南朝砖室墓群,泉州市博物馆与福建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共同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其中12号墓(M12)为平面呈凸字形的券顶单室墓,墓砖模印纹饰精美华丽、种类多样,少量墓砖模印文字“天监十壹年”。出土随葬品23件,以青瓷器为主。该墓对研究泉州地区的早期移民、佛教传播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福建南安 南朝 砖室墓
  • 简介:本文将国内东南沿海考古学与南岛语族相结合的研究材料和国外关于南岛语族起源问题的研究材料结合起来探讨关于福建与南岛语族的渊源问题。然后分别论述福建沿海新石器时代早、中、晚期的考古材料,对南岛语族考古学的产生与发展进行梳理。最后,根据福建史前海洋经济开始和发展的时期(距今6500~3500年),来反映南岛语族在福建地区的起源、扩散和发展过程。

  • 标签: 福建 太平洋 史前文化 南岛语族
  • 简介:习近平同志在福建担任省委副书记、省长期间,笔者作为福建日报记者曾多次随他下基层调研。他求真务实、实话实说,给人以启迪、警示和激励。下面,仅追记习近平同志几次调研讲话的片断,以飨读者。

  • 标签: 献礼工程 福建日报 在建工程 建新村 闽西北 领导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