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3 个结果
  • 简介:台湾通俗文学论稿》是方忠的博士学位论文.他在南京大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阶段,又进行了一次精心加工.现在将以专著的形式与大家见面.他要我为他写一篇序言.我除了尊命乐从之外,还勾起了一丝怀旧的思绪.方忠作为博士生是在1995年入学的.那一届我招了8位博士生,虽非济济一堂,也可算是人气很旺了.其实我是没有能力与精力一次招这么许多研究生的.当时除了向全国公开招生外,有的是本校的在职生,有的是我与兄弟学校的教授联合指导的,如与扬州大学曾华鹏教授合作指导徐德明,与山东师大朱德发教授合作指导杨洪承,与福建师大姚春树教授合作指导袁勇麟,与徐州师大徐瑞岳教授合作指导方忠.

  • 标签: 通俗文学 怀旧 中国 台湾省 研究阶段 序言
  • 简介:1945年8月至新世纪的台湾文学运动,包括官方会议、军方会议、语文政策、民间会谈、原住民文学建构、现代诗运、实验性探索等。这里有统“独”之争,也有与政治关系不大的。正是这一系列运动,推动了台湾文学的发展。

  • 标签: 台湾文化 台湾文学 文学运动 统“独”之争
  • 简介:1冬天的风,冰冷地吹拂着元谋县江边乡龙街街道上的凤凰树。树干上本来就很少很细碎的叶片,被风卷裹着在空中打着旋转,顿时,树干更显萧瑟。因为气温下降,街上的行人比平时显得少。不时从我们身旁匆匆而过的工作队员就显得很有灵性。他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从我们的眼前走过,认识的或者不认识的,都谦和地朝我们点点头,或者温暖地笑笑。在这寒冷的早晨,这笑容让采风的文友们觉得暖暖的。

  • 标签: 东德水电站 搬迁村 村采风
  • 简介:回首二十年来的笔耕跋涉,他们创作的历程已不算太短.海外新移民文学的精神范畴正在逐步明晰:它显然是一股与中国本土文学迥然有别的文学景观,人们关注它的存在及发展,其现实的意义正在于对中国当代文坛所具有的文化性突破意义.

  • 标签: 海外 新移民作家 文化“移植”
  • 简介:大约是二零零六年,我在英国卫报周末版的杂志上第一次看到"ComfortZone"这个心理学名词。那时才恍然,原来彼时我所处的正是这样一个叫"舒适区"的地方。我想几乎每个人在他(她)人生的某阶段都会陷入舒适区。在这个所谓的舒适区里,有我们习惯的日常,人和事我们能轻松驾驭,工作没有新挑战,生活平稳,或者还很舒适。

  • 标签: 心理学名词 海外移民 周末版 一朵花 华人移民 COMFORT
  • 简介:编者按:2016年10月,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博士生调研团一行十人到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的平罗县调研,,平罗县工农业在宁夏县域中相对比较发达,因为有黄河水灌溉的便利,所以才会成为塞上江南中一颗比较耀眼的明珠。与之相比,宁夏中南部的“西海固”地区则由于生态脆弱等多方面原因非常落后,为了斩断穷根,宁夏回族自治区动员“西海固”地区一些农民异地搬迁到北部地区。

  • 标签: 西海固 生态移民 宁夏回族自治区 调查 迁徙 华中科技大学
  • 简介:据加拿大《环球华报》报道,加拿大不少新移民父母.都喜欢把子女送进华裔学生比例较低的小学,希望这样能够有助他们的学业。不过,“卑诗移民与多元研究中心”(MetropolisBC)最近发表的一份报告却发现.华裔同学多对小朋友提高成绩很有帮助。

  • 标签: 华裔学生 新移民 同学 子女 择校 研究中心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8-14
  • 简介:而巫臷文化、早期巴文化、巴楚文化等文化特质的形成则与盐和移民直接相关,说三峡文化在远古时期即具有鲜明的移民文化特质,三峡文化中的巫臷文化、早期巴文化、巴楚文化等诸种文化特质的形成与涌流不绝的天然盐泉均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

  • 标签: 三峡盐 文化述论 时期三峡
  • 简介:以深层的文化学去对台湾当代文学的民族化进行审思:首先,它表现在人生态度上感时忧国的历史使命感.这无疑是跟中国传统文学观念所强调和提倡的"经世致用"有着血缘的联系.其次,表现在情感方式上崇尚两端中和的人伦之美.它的渊薮显然来自儒家仁学为中心的亚细亚人伦血缘情感.它还表现在致思途径上讲究整体直觉的诗意表达.民族独特的致思途径、审美表达成为民族思想内容有效的物化形式.

  • 标签: 民族化 隐形 渊薮 血缘 契合
  • 简介:本文拟从批判父权专制、赞颂女性意识觉醒,反映阶级压迫下无产阶级女性境遇,揭示殖民地种族文化问题复杂性、隐蔽性,以及暴露日本军国主义思想戕害性等方面,探究了当时台湾女性小说创作风貌,并指出了它在台湾文学中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 标签: 日据时期 台湾 女性小说 创作风貌
  • 简介:一年一度的台湾“五四奖”,今年将其“文学教育奖”颁发给了台湾新生代作家欧银钏小姐,旨在奖励她长期投入创作以外的文学工作以及做出的突出贡献。

  • 标签: 五四 新生代作家 中国 台湾省 文学教育 创作
  • 简介: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陆学者对台湾族群书写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值得肯定。本文主要聚焦于眷村文学、客家文学和原住民文学研究三方面。眷村文学研究聚焦于文本中所展示的眷村历史和眷村生活图景,揭示生活在眷村的人们的心理变化以及家国情思;客家文学研究主要集中在文本中所展示的民风、民情和民俗,展示其蕴含的客家生态文化;原住民文学研究重在对多元民族文化的解读。在整体性、关联性上,台湾族群书写的研究仍有进一步开拓和提升的空间。

  • 标签: 台湾文学 族群书写 眷村文学 客家文学 原住民文学
  • 简介:明永历五年(一六五一),朱术桂与郑鸿逵攻取金门,郑成功在思明州(厦门)礼待避乱宗室,对朱术桂以王礼待之。永历十六年(一六六二)四月,永历帝被吴三桂杀死;五月,郑成功去世,郑经继位延平王。永历十八年(一六六四)春,郑经迎朱术桂到台湾,于承天府府署(今台南市赤崁楼)旁的西定坊建立宁靖王府邸,并供岁禄给朱术桂,但未拥立其称帝或监国。

  • 标签: 台湾地区 楹联 郑成功 吴三桂 郑经
  • 简介:本文通过台湾文学近百年来发展情况的概述,以无可辩驳的史实,指出台湾文学乃中国文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之一,驳斥形形色色的"文学台独"言论,彻底揭露了其实质,即企图通过割断台湾与祖国的文学与文化联系,以达到分裂祖国、实现"台独"的险恶目的.与此同时,本文还特别提醒人们应该注意和警惕当前大陆台湾研究界中出现的某些危险倾向,沉痛指出这种情况,很可能为"台独派"所利用,在无意之中为"文学台独"间接张目.这是不利于祖国统一大业的,因此需要对此进行深刻、认真的反思.

  • 标签: 台独派 台湾文学论述 文学台独批判 台独分子
  • 简介:<正>小论要从台湾社会各阶段的构造与性质的嬗变,探讨与之相应的台湾现、当代文学思潮的流变.促成这一尝试的原因,是此一小论的作者长年来有感于当前台湾文学理论界至今缺乏对于台湾社会做科学的自我认识的.由于战后台湾社会科学和文学理论完全受到

  • 标签: 台湾社会 独占资本 台湾文学 半殖民地 日帝 日本帝国主义
  • 简介:2008太平洋诗歌节于11月7日至9日在台湾花莲松园别馆举行,今年受邀参加者包括中国大陆诗人于坚,瑞典汉学家马悦然,日本女诗人平田俊子、学者上田哲二,法国女诗人/汉学家罗玛丽(MarieLaureillard),以及余光中、郑愁予、杨牧、痖弦、黄春明、李泰祥、吴晟、陈芳明、陈育虹、萧萧、罗智成、杨泽、廖咸浩、陈义芝、焦桐、陈家带、鸿鸿、陈昌明、蔡素芬、杨佳娴等。

  • 标签: 诗歌节 太平洋 台湾地区 女诗人 中国大陆 汉学家
  • 简介:<正>大陆的台湾新诗研究队伍,主要由社会科学院和高等院校的研究人员组成。也有诗人参与,且起了重大作用。流沙河先后出版于1983年、1988年的《台湾诗人十二家》、《台湾中年诗人十二家》(重庆出版社),便具有开风气之先的作用。这两本书所着重的是粗笔勾勒而非工笔描绘,表层的介绍多于深层分析,在理论上还未能做到深透和绵密,但著者对台湾诗人的评价,有不少精彩之处,常常著语不多而能力透纸背。著者的另一本《隔海说诗》(三联书店1985年版)只说诗不涉及到人,诗又只说好的或瑕瑜互见的,且着重探讨诗的艺术特色,探讨时有不少地方触到了原作独具的神韵。自序《我读台湾现代诗》,用现实的眼光与艺术的眼光,理直气壮而又温文尔雅地评说着现代派的是非功过。该书兼有评论的科学性与文学的艺术性。在文采风流方面,堪称一枝独秀。

  • 标签: 新诗研究 台湾诗歌 成绩与问题 大陆 流沙河 诗评家
  • 简介:抵达梦寐中的影像。山的波浪起伏如我的心跳,久久不能平息它因此重峦叠嶂。台北的高楼,台北的蓝天为我打开全部的隐秘,像一朵玫瑰

  • 标签: 映像 台湾地区 台北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7-15
  • 简介:台湾的人文主义文学脉流,  一、《文学杂志》与梁实秋人文主义理念 ,人文主义文学脉流在当代台湾文学中的不可忽略的重要意义

  • 标签: 人文主义脉 台湾文学 文学人文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