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采用酶循环法或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 脂蛋白a含量在冠心病(CHD)患者中的联合诊断作用及临床意义。冠心病患者APoA1含量低于查体健康的患者,Hcy、APoB及Lp(a)含量均高于查体健康的患者,APoA1含量低于查体健康的患者,且四者联合诊断的准确性、敏感性均高于单一诊断。Hcy、APoB、APoA1、Lp(a)在冠心病中的异常表达,对于临床诊断冠心病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同型半胱氨酸 载脂蛋白 冠心病 联合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皮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将选我院16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研究。对照组84例患者经股动脉穿刺介入,实验组84例患者经皮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研究结束后,对比相关指标。结果研究结束后发现,实验组穿刺成功率、动脉穿刺时间、手术操作时间、X线曝光时间、造影剂用量、不良反应方面的表现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经经股动脉穿刺相比,经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冠心病穿刺成功率高、节约穿刺时间和手术操作时间、节约造影剂,疗效显著,节约费用,同时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

  • 标签: 冠心病 桡动脉穿刺介入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教学体会。方法选取我校农村医学专业中专三年级的学生132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学生接受常规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教学,观察组学生接受慕课理念教学。结果教学后,观察组学生的理论知识考核成绩为93.26±0.64分、临床用药考核成绩91.18±0.83分,与对照组学生的考核成绩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学生实施慕课理念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理论认知和用药认知,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社区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50例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采取社区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的护理对患者的情绪影响效果与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给予社区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6.00%;给予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60.0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护理过程中明显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结论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可以发挥积极的促进治疗作用,对临床症状和预后的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均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临床价值值得被认可。

  • 标签: 社区护理干预 冠心病心绞痛 患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认知行为干预对住院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心率、血压、临床疗效、心电图和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主要干预方法包括合理情绪疗法和放松训练。结果对干预后两组临床疗效和心电图进行χ检验,干预后两组的心电图与疗效况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改进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应有效实施认知行为干预措施。

  • 标签: 心理护理 认知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对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其生存质量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100例为本次文章观察对象,病例选取时间为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将选取的100例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而观察组于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采取优质护理,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理功能、自我检测、饮食控制、规范用药以及社会功能等指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优质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冠心病 慢性心衰 优质护理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心脏疾病除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之外,心脏康复也必不可少,它不仅能够促进冠心病手术之后的康复,还能提升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yofDailyLiving,ADL)并减少冠心病发作的频率。加强冠心病患者的自我康复知识教育十分的重要。

  • 标签: 冠心病 康复治疗 知识普及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加用阿托伐他汀与曲美他嗪进行治疗,剂量严格按照比例调配,治疗2个周期,1周期为15天;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进行治疗,治疗周期同为2周期,1周期为15天。对参与研究的60例患者治疗前后的常规指标、血脂、C-反应蛋白(CRP)水平、心功能指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检测,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30例患者中总有效人数为27例,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30患者中总有效人数为21例,总有效率为70%。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 150名冠心病患者家属进行问卷调查,依照 Mishel制定的《疾病不确定感家属量表》对不确定感进行赋分评价。结果 患者家属不确定感的五个维度赋分都小于常模的( 1.78±0.520)分;影响不确定感影响因素为家属年龄、文化水平、月收入和职业。讨论 冠心病患者家属对疾病不确定感较强,年龄段 41-55、学历和月收入越高、机关事业单位患者家属对疾病认知更强,照护能力高。

  • 标签: 冠心病 不确定感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和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中选择7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随机分成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组(39例)和动态心电图组(39例),最后借助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结果对比两组的临床诊断准确度。结果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组的准确度明显高于动态心电图组(P<0.05),同时平板运动试验组对于单支病变与多支病变的检测效果明显优于动态心电图组(P<0.05)。结论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和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诊断结果的准确度明显优于动态心电图组,因此推荐使用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早期诊断。

  • 标签: 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 动态心电图 冠心病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脏康复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冠心病伴有焦虑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我院2017年09月至2019年03月收治的100例冠心病伴有焦虑抑郁患者,随机将其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在常规抗心绞痛治疗采用帕罗西汀,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心脏康复。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8.00%低于实验组总有效率94.00%,实验组心绞痛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依从率为9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X2=19.32,P<0.05)。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显示其实验组采用心脏康复干预对患者预后康复效果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配合心脏康复治疗的实验组在4个月后指数下降比对照组更为显著,且心理状况改善效果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hs-CRP、LDL-C指标及心绞痛发作次数和间隔时间都出现明显好转,且实验组在治疗4个月后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康复训练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冠心病伴有焦虑抑郁患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上开展及借鉴。

  • 标签: 心脏康复 帕罗西汀 心绞痛 焦虑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芳香凉润通透中药穴位敷贴疗法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1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外敷芳香凉润通透中药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阶段性健康教育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12例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观察组患者进行阶段性健康教育,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的一问一答式健康教育。将两组的应用效果作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依从性明显提高,不良生活方式改善率提高,并发症发生率下降(P<0.05)。结论阶段性健康教育在临床上应用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冠心病介入治疗 阶段性健康教育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冠心病心绞痛采用预见性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共150例作为本研究的对象,并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分别是75例;实验组采用预见性护理,而常规组则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随访情况比较。结果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是94.67%,观察组是74.47%,实验组高于常规组(P<0.05);并随机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访问,实验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正常比例都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中患者发生心肌梗死以及心绞痛比例都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运用预见性护理的方式对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能够取得显著的效果,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绞痛,并提升了患者生活舒适度。

  • 标签: 冠心病 心绞痛 预见性护理 干预 效果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分别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前后各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结果经护理干预后两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评分均得到提高,其中实验组提高更为明显,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改善其预后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冠心病 生活质量 综合护理干预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