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8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针对二次粗粒合金中低铑的测定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查阅资料和反复试验,确定了二次粗粒合金酸溶后直接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低含量铑的方法。该方法精密度好、准确度高、操作简单、分析速度快,减轻了岗位人员的劳动强度,保护了职工的身心健康,具有突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法的回收率为:95.82%~101.80%;RSD为:1.36%,加标回收试验和精密度试验结果令人满意。

  • 标签: 二次粗粒合金 溶解 原子吸收 测定
  • 简介:以氢化钛、氢化钇、氧化铁和Fe-Cr-W气雾化预合金粉末为原料,通过球磨得到Fe-14Cr-3W-0.5Ti-0.31Y-0.22O合金粉末,经压制、烧结制备出纳米氧化物弥散强化铁素体合金。采用激光粒度仪、XRD、SEM和TEM表征粉末和预烧坯的显微结构。研究结果表明,粉末粒径随球磨时间增加呈先增大后下降,冷焊主导变形机制向破碎主导机制的转变点发生在球磨24h。XRD谱显示氢化物和氧化铁均已溶解于铁素体基体,48h球磨粉末没有发现第二相粒子的存在。球磨48h后过饱和的Y、Ti、O铁素体固溶体在随后的加热过程中析出尺寸为5nm左右的弥散相颗粒,这种第二相粒子非常稳定,即使1200℃保温8h仍不发生明显长大,起着强烈钉扎位错的作用。

  • 标签: 机械合金化 氧化物弥散强化 氧化铁
  • 简介:在生产Q345BH型钢的基础上,优化冶炼和轧制参数,根据自身的装备水平和常用工艺路线,利用钒氮合金作为微合金化元素开发了Q345D热轧H型钢,各项性能均符合标准要求,达到了预期效果。

  • 标签: 钒氮合金 冲击功 晶粒度
  • 简介:研究高能球磨制备Nb/Al化合物的工艺,探索在高能球磨过程中Nb、Al形成化合物的机理。结果表明,通过高能球磨可获得Al在Nb中的固溶体,固溶度与球磨转速和球磨时间成正比,并发现选用硬脂酸作为添加剂有利于Nb/Al的机械合金化。对高能球磨中机械合金化的机理进行了讨论,指出高能球磨产生的高比表面能和高密度晶体缺陷大大降低了整体的扩散激活能,使得在高温条件下才能发生的扩散和固溶反应在室温条件下也能进行。

  • 标签: 高能球磨 Nb/Al机械合金化 合金扩散
  • 简介:600MPa级微合金钢已广泛用于汽车底盘大梁,通过对制管用600MPa微合金钢的工业试制,对产品热带及制管后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与Q345产品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600MPa微合金钢制管后的整体性能优于Q345矩形管。

  • 标签: 微合金钢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 简介:概述了国内外梯度硬质合金的进展,介绍了采用正碳烧结工艺来制备WC-Co梯度结构硬质合金的工艺和基本原理,列举了合金的实际应用领域,指出了该合金的应用开发前景.

  • 标签: 硬质合金 梯度结构 正碳烧结
  • 简介:回顾了我国中小硬质合金企业的发展历史,对其现状进行了简明的分析,指出中小企业在行业中所占比重愈来愈大这一事实。众多中小企业将在与大型企业长期共存中优胜劣汰,为了确保今后健康稳定地发展,各中小型厂家应研究市场情况,正确分析主客观条件,扬长避短走自己发展的道路。本文还对中小型厂家的技术改造、经营亏损现象、降低生产成本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 标签: 硬质合金 发展 前景
  • 简介:2519铝合金热轧板在530℃下保温2h后,分别于室温(20℃)水、机油和空气中淬火,经10%冷轧变形后,于180℃进行人工时效。通过显微硬度测试、金相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以及动电位极化曲线的测试,研究淬火介质对2519铝合金抗晶间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空气淬火的合金晶界析出第二相,晶界析出相粒子粗大,呈不连续分布,无沉淀析出带宽度为130nm,晶间腐蚀深度为300μm;经室温水淬和机油淬火并时效后,晶界上的析出相尺寸较小,呈链状分布,无沉淀析出带宽度分别为20nm和30nm。经室温(20℃)水淬火的合金未发生晶间腐蚀,经机油淬火的合金只发生局部点蚀,说明经室温水淬的合金比经空气和机油淬火的合金时效后具有更好的抗晶间腐蚀性能。

  • 标签: 2519铝合金 淬火介质 显微组织 晶间腐蚀
  • 简介:由于硬质合金大型薄壁轧辊,磨削加工内孔时容易产生变形,一般的装夹方法和磨削方法难以达到精度要求.针对这种情况,设计专用装夹夹具,采取合理的加工工艺,选择合适的砂轮,合理地控制磨削用量,较好地保证设计要求,提高了产品质量.

  • 标签: 薄壁轧辊 磨削热 内孔变形 夹具 金刚石砂轮
  • 简介:研究了淬火/回火热处理中淬火温度和回火时间对Ti48Al2Cr0.5Mo合金晶粒细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定的淬火/回火热处理能将粒径约为1000μm的铸态组织细化成为18~30μm的均匀双态组织.TiAl基合金的细化效果与淬火阶段的加热温度密切相关,温度升高,得到的块状组织较细,羽毛状组织体积分数减少.在两相区回火时,高温淬火组织的回火组织较细,而随时间的延长晶粒长大,但不明显.此外,从理论上探讨了淬火/回火工艺细化TiAl基合金显微组织的机理.

  • 标签: TIAL基合金 热处理 晶粒细化 显微组织
  • 简介:采用热机械合金化制备纳米晶W-Cu复合粉末。通过XRD、SEM、激光粒度测试等方法对球磨后的粉末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球磨时间延长,W的晶粒尺寸不断减小,球磨30h后W的平均晶粒尺寸为41nm左右;球磨初期,粉末迅速细化;随球磨时间延长,粉末粒度有所增加;进一步增加球磨时间,粉末粒度减小。球磨粉末还原后有较高的烧结活性,1200℃烧结后相对密度可达97%以上。烧结材料的组织非常均匀,且晶粒细小。

  • 标签: 热机械合金化 纳米晶 W-Cu复合粉末 球磨时间
  • 简介:采用粉末注射成形工艺制备硬质合金,系统研究采用2种具有相同组元和不同配比的石蜡基粘结剂时,注射成形、溶剂脱脂、热脱脂-烧结等各工序的缺陷成因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粘结剂组成对注射缺陷、溶剂脱脂缺陷与溶剂脱脂率有很大影响,从而对最终的烧结合金性能和显微组织结构产生重大影响。通过采用降低热脱脂温度和缩短热脱脂时间,并在1410℃时进行气压烧结的2种热脱脂-烧结工艺,可解决合金碳含量偏低的问题并提高合金致密化程度,制备出性能优异的YG10X硬质合金。其抗弯强度分别达到2723MPa和2370MPa,比传统模压一烧结法制备的硬质合金提高670~1023MPa。

  • 标签: 注射成形 硬质合金 缺陷控制 热脱脂-烧结
  • 简介:测试在不同温度区间、搅拌桨叶角度和搅拌机轴长情况下,某种锌基合金生产搅拌均匀所用的时间,从而找出合适搅拌相关参数,以便提高生产效率,稳定和提高合金生产一次合格率。

  • 标签: 搅拌 锌基合金 均匀化
  • 简介:微电子封装材料要求具有高热导率和特定的热膨胀系数。钨铜二元假合金系列材料是可选材料之一。根据特别的热物理性能要求设定和钨铜合金各种工艺的组织结构特点,可确定具有理想且稳定的热物理性能的材料组织结构应为二元连续液相烧结组织,即以钨颗粒为骨架,主导CTE值的变化,铜液相凝固态连续地分布在间隙和烧结颈侧隙。要获得这种组织、对工艺和性能控制将有更苛刻的要求。作者根据金属合金及复合材料性能理论,针对钨铜二元合金的互不溶性特点、二元素的弱交互作用,运用组织结构模型和建立理论热物理模型,用于计算和预测二元系合金热物理性能的变化趋势和范围,以图对该合金的成分和性能设计与控制提供初步的理论依据。

  • 标签: 铜钨合金 热物性能 模型
  • 简介:采用维氏硬度测量、室温拉伸性能测试和显微组织结构分析,研究了不同时效制度下Al-Zn-Cu-Mg-Sc-Zr合金的力学性能、腐蚀性能和显微组织。结果表明,合金具有显著的时效硬化效应,随时效温度的升高,合金达到时效硬度峰值的时间缩短。合金适宜的时效制度为120℃/24h。此时,合金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伸长率和维氏硬度分别为696MPa、654MPa、11.1%和211.2HV。合金中主要强化相为GP区和η′相,主要强化作用为沉淀强化及弥散强化。时效过程中Al3Sc和Al3(Sc,Zr)质点表现出较强的热稳定性;合金抗晶间腐蚀能力随时效时间的延长而增强。

  • 标签: 含钪Al-Zn-Cu-Mg-Sc-Zr合金 时效处理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 简介:本文着重介绍了ZnA1REMg四元热镀合金在手工镀锌行业的应用情况,提出了该合金在手工浸镀时的理想工艺参数,并进一步闸明:ZnA正REMg合金镀层较纯锌镀层减薄1/3,抗蚀性能较单一锌镀层提高1-2倍。

  • 标签: 手工热浸镀 ZnA1REMg合金 纯锌镀层
  • 简介:Zn合金在耐磨零件方面应用广泛。本文利用SEM、EDS、A-200布洛维硬度计、JR-3激光导热仪、UMT-3摩擦试验机等试验手段,研究铁元素添加量对铸态ZA27合金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并探讨其磨损机理。结果表明,随着铁元素含量的增加,合金的硬度不断提高,导热系数降低。摩擦因数、质量磨损均随铁元素含量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摩擦过程中,合金摩擦表面层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逐渐形成摩擦层。铁含量为1.5%时,锌合金具有较好的耐摩擦磨损性能。

  • 标签: ZA27合金 硬度 导热系数 摩擦磨损性能
  • 简介:介绍了AOD炉运用氮气在不锈钢中溶解与脱除理论所开发的氮合金化工艺。在40tAOD炉上冶炼0Cr19Ni9N,0Cr19Ni9NbN,1Cr17Mn6Ni5N,00Cr18Ni5Mo3Si2(N),00Cr22Ni5Mo3N等舍氮不锈钢钢种。不需在线分析钢中氮含量,较为准确地预测与控制钢中氮溶解度值及舍氮不锈钢成品的氮含量。

  • 标签: AOD含氮不锈钢 氮合金化 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