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企业政治工作中,大政工政工格局独特作用日渐突出,其以科学性政治管理方式将企业领导体系构建起来,以适应企业在未来时期发展。处于信息时代今天,网络政工平台建立成为大政工格局保证。本论文着重于研究网络政工平台构建大政工格局

  • 标签: 网络政工平台 大政工格局 网络监督
  • 简介:基于1985年、1995年、2000年、2009年和2014年遥感影像,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采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对胶州湾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85~2014年间,研究区湿地总面积先增加后减少,1985~1995年间研究区湿地总面积由792km^2增加至896km^2,之后逐年下降至2014年804km^2;研究区湿地平均斑块面积由1985年2.968km^2下降至2014年0.305km^2,而边缘密度指数则由1985年21.70增加至2014年30.56,表明研究区湿地破碎化程度日益加剧;受水库修建、滩涂养殖和晒盐活动、填海造陆、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各类型湿地质心发生重大变化,其中以养殖池变化最为明显,其质心在1985~2000年间向西偏移了9.8km,在2000~2014年间又向东北方偏移了12.7km;城市化、政策等人为因素对湿地景观格局变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 标签: 景观格局 湿地 胶州湾 质心变化 驱动因素
  • 简介:利用1988年、1993年、1997年、2002年和2005年泉州湾河口湿地遥感影像数据,将该湿地分为永久性河流/河口水域/浅海水域、潮间沙石海滩、潮间淤泥滩涂、红树林、互花米草(Spartinaalterniflora)沼泽、水产池塘和其他湿地7个类型,对该湿地景观格局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88~2005年间,泉州湾河口湿地景观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化,整体景观越来越呈多类型均衡化分布,各景观斑块形状趋于复杂;潮间淤泥滩涂面积明显减少,从1988年3043.62hm2减少到2005年2009.42hm2,面积共减少1034.2hm2;而互花米草沼泽和水产池塘面积在明显增加;1988年互花米草沼泽面积仅为20.16hm2,到2005年时其面积已达563.05hm2,互花米草沼泽面积增加了542.89hm2,平均每年增加约32hm2,且目前仍处于扩大阶段;水产池塘面积从1988年30.87hm2增加到2005年185.01hm2,其面积增加了154.14hm2;由于人工红树林生态恢复工程实施,使红树林面积在2005年达到50.72hm2,人工造林是恢复红树林生态系统有效途径;潮间淤泥滩涂、红树林和互花米草沼泽破碎化程度增大,景观异质性越来越高。

  • 标签: 泉州湾河口 湿地 景观格局 变化
  • 简介:城市空间格局分布特征反映城市之间空间相互作用,影响着区域经济发展。本研究结合百度网络信息流分析法,在引力模型、断裂点公式基础上,分析江西城市空间格局。研究发现:江西省城市分布“南松北紧”,城市空间结构呈现“一核南北双中心”格局,南昌核心地位突显,其对周边县市经济拉动作用与极化效应并存;大城市对中小城市屏蔽效应明显;赣州作为赣南重要中心城市,与南昌“南北呼应”,推进江西发展,但与南昌经济联系略显疏远。因此,在确保南昌核心城市地位同时,一方面,应加强中心城市建设,发挥九江、赣州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作用;另一方面,在加强江西南北经济发展同时,亦需要加强南北之间沟通与联合,实现赣闽粤地区大发展。

  • 标签: 城市空间结构 引力模型 断裂点公式 江西
  • 简介:借助RS和GIS技术,获取研究区城市景观生态格局指标,运用定量分析方法对各种生态类型在城市化进程中对景观格局作用进行了研究。揭示了部分生态类型持续减少将对生态平衡造成破坏情况,为城市职能部门提出生态环境建设建议和措施。

  • 标签: 景观生态 遥感 定量分析
  • 简介:摘要:为落实铁路安全风险管控和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找准制约安全效果薄弱环节,探索预防事故故障方法、途径,不断堵塞安全管理漏洞,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隐患消除在事故发生之前,持续筑牢安全管理防线。

  • 标签: 安全 风险 隐患 闭环 评价 考核
  • 简介:摘要:在社会经济发展步伐加快过程中,水泥企业安全事故发生频率越来越高。水泥企业要实现健康发展,必须有效落实双重防范机制,加强水泥企业内部安全管理。基于此,本文重点研究了水泥企业如何更好落实双重防范机制,以供参考。

  • 标签: 水泥企业 落实 双重预防机制
  • 简介:摘要:为保证化工企业安全化生产,化工企业生产负责人应重视双重预防机制运用,结合此机制在生产过程中打造良好且安全生产环境,为化工企业后生产和进步奠定可持续发展良好基础。对于化工企业来讲,安全化生产模式是重中之重,是为企业内部员工提供生命保障关键。然而,在此背景下,我国化工企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往往并未有对双重预防机制进行重视,这也导致化工企业生产同时,双重预防机制与安全管理工作建设存在着一定问题。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对双重预防机制在安全管理中实际运用进行分析,结合创新化管理模式帮助化工企业取得更好发展,为安全生产提供良好环境。

  • 标签: 双重预防机制 化工企业 安全管理 运用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高速铁路建设质量也实现了一定程度提升,在进行铁路建设时候,首先需要针对实际情况开展测量工作,而测量精度和准确性将直接影响到工程建设质量,因此在日常工作中,需要使用高效测量方式,保证测量结果正确。传统铁路测量中使用是高斯投影坐标法,利用这种方法开展测量时候每个投影带可以控制范围相对较小,这样就特别容易在实际施工中带来诸多不便,影响施工顺利开展。在技术发展推动下,双重投影技术开始出现在铁路测量中,这种技术相较于前者,具有明显优势,因此在铁路测量中必须加强对这一技术应用和使用,在使用之前,首先应该对这一技术工作原理以及工作性能等具有全面系统了解,之后在应用时候才会更加方便。因此本文在研究中将主要围绕双重投影这项技术展开,探讨它在高速铁路测量中具体应用。

  • 标签: 双重投影 高速铁路测量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背景,阐述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从风险源到事故运行机理,通过豫西河务局在实际工作中做法,重点论述了策划与准备、全面开展安全风险源辨识、科学评定风险等级、分级实施风险管控、强化风险公告警示、完善相关措施和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中探索与实践。

  • 标签: 风险辨识 分级管控 隐患排查治理 探索与实践
  • 简介:利用海河流域104个测站逐日降水资料,研究了海河流域过去47年中降水极值时空变化趋势,从降水极值变化角度解释了海河流域旱涝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近47年来,海河流域降雨量、小雨日数、暴雨日数、湿涝事件、日最大降水量均表现出明显减少趋势,干旱事件表现出显著增加趋势,加剧了海河流域干旱化程度。海河流域降水极值空间变化趋势在大部分区域表现为干旱化倾向,尤其是在海河流域东南部区域干旱化程度最为显著。降水极值变化致使降水时空分布变得更加不均匀,使得海河流域干旱事件发生频率和强度增加,从而对流域内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系统产生深远影响。

  • 标签: 海河流域 降水极值 时空变化 变化趋势
  • 简介: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2007年计划由ECMWF理事会2006年9月第66次届会通过,该计划来源于2007~2010年4年规划,此规划可从下列网址获得:www.ecmwf.int/about/programmatic,本文只介绍2007年用户关心主要活动和目标。

  • 标签: 中期天气预报 欧洲 ECMWF ECMWF 理事会 INT
  • 简介:中期天气预报与农牧业生产和国计民生关系十分密切,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天气预报资源,为地区经济和农村牧区经济发展做好信息和科学技术服务,是气象部门责任,及时准确中期天气预报服务也是气象工作者一直努力方向。

  • 标签: 中期天气预报 平台系统 预报业务 农牧业生产 气象工作者 开发利用
  • 简介:辽宁省沿海岸线分布有丰富滨海湿地资源,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1990年和2000年LandsmETM影像获取了辽宁省滨海湿地斑块图形数据,选用生态意义较明确景观特征指数,对辽宁省滨海湿地景观格局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90年至2000年间,辽宁省滨海湿地总面积呈萎缩状态,由1990年17620.04km^2减至2000年17331.72km^2,减少幅度为1.6%;湿地斑块数量亦在减少,由1990年2021块减少至2000年1770块;湿地景观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则呈下降趋势,分别由1990年1.425和0.594下降至2000年1.409和0.588。

  • 标签: 滨海湿地 景观格局 景观指数 辽宁省
  • 简介:概述了城市景观格局和城市热岛效应及城市景观格局对城市热岛效应影响等领域研究现状,探讨了城市景观格局对城市热岛效应影响作用,并结合城市景观格局研究中新领域——景观格局优化,提出了解决城市热岛问题新思路,即通过优化景观格局来达到缓解甚至消除热岛效应。展望了城市景观格局和城市热岛效应研究领域存在问题和面临任务。

  • 标签: 城市景观格局 城市热岛效应 景观格局优化
  • 简介:【摘要】地理国情监测工作是分析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以及地表变动所产生影响一项工作,应用地理国情监测手段对城市空间格局变化进行监测与分析,可以得知城市在发展中规模、人口、经济与交通等因素变化情况,对城建规划以及将来城市发展规划有很大作用。

  • 标签: 地理国情监测 城市空间格局变化 城建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