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该文介绍了自我感知性敏感性皮肤的定义、分类、发病机制及其评判,说明其发病机制除以往研究所述的屏障功能下降以外,神经敏感性增高以及遗传的作用不容忽视。新兴的neurometer(CPT测试仪)系非创仪器,在检测自我感知性敏感性皮肤的神经敏感性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皮肤 敏感性 自我感知性 分类 机制 评判
  • 简介:在我国,性法律是一个外来词。然而,我国学界未对之展开专门研究,仅有的间接涉及却使其内涵缺失与外延模糊的缺陷暴露无遗。这使得我国建立在性法律概念之上的研究宛若浮萍。为此,性法律的概念亟待反思。运用历史的和比较的研究方法对之展开的研究表明,规制性的法律从来都无性法律之谓,规制性的法律无需用性去限定,与性关联的法律不宜称之为性法律。因此,性法律的概念实无存在之必要。为了研究这一类法律问题的便利,可用性关联法律的概念取代性法律的概念。性关联法律是指平衡人们基本的性需求与性供给,维护在此过程中涉及的人身权、财产权、公序良俗和相应管理秩序的一系列法律规范及其法律解释的总称。

  • 标签: 性法律 概念 滥用 性关联法律
  • 简介:本研究坚持人类学的整体论视角和对情境的关注,按场所人数和收费标准将女性性工作者(FSW)工作场所分为路边发廊、休闲会所、宾馆桑拿、KTV四类,并对不同类型场所FSW的健康观念和自我保健实践进行分析,结论如下:不同类型场所FSW的主观风险意识与她们对场所的认知和分类密切相关;KTV的FSW的主观健康风险与其他场所相比更高;受年龄和阅历影响路边桑拿和休闲阁的FSW自我保护意识更强;FSW的自我保健实践与经验和惯习密切相关,与科学话语主导的健康宣传未必相容。

  • 标签: 女性性工作者 健康观念 自我保健 主观风险认知
  • 简介:目的:旨在调查一般成年人群自我评估的面部皮肤敏感发生率及其不同模式,以及与性别和日光敏感度的关系。方法:用标化11项调查表调查人们在过去一年间的过敏反应经历。这些问题探讨了皮肤敏感的不同模式:模式Ⅰ(与血管反应相关的颜面潮红),模式Ⅱ(对特定环境条件产生的皮肤反应),模式Ⅲ(接触某种物质后出现皮肤反应),针对女性的模式Ⅳ(与月经周期相关的皮肤发疹)。附加项目同时针对女性和男性,包括日光敏感度。问卷调查在与“SupplémentenVitaminesetMinérauxAntioxydants”(SU.VI.MAX)队列有关的一个大样本中年人群中进行。结果:61%女性(n=5074)和32%男性(n=3448)自我报告有敏感性面部皮肤,并随年龄增长发生率降低。在同年龄组中,女性发生模式Ⅰ、Ⅱ、Ⅲ的几率(分别为78%,72%和58%)高于男性(分别为56%,48%和28%)。绝经前女性发生模式Ⅳ的几率为49%,而修须后男性为41%。日光敏感被认为是皮肤敏感度的主要因素。因素分析显示皮肤白晰的个体常发生与模式I相关的反应;皮肤发红和烧灼感与特定的环境条件相关(模式II)。结论:皮肤敏感是常见问题,随年龄增长发生率逐渐下降,与男性和女性性别相关。

  • 标签: 面部皮肤 光敏感度 自我报告 成年人群 队列 MAX
  • 简介:皮肤病皮损的暴露性、疾病的复杂性和多数使用外用药物的特点导致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很大,相应更需要医生具备较高的同理心,从而能够更好地与患者沟通。该文从皮肤科的特点论述了同理心的训练和培养在皮肤科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

  • 标签: 皮肤科学 教学 同理心
  • 简介:在实践性教学中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模式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从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模式的具体内容入手,结合中医皮肤科的临床特点,从收集资料、现状分析、提出鉴别、推断诊断、制定方案几个方面系统阐述了临床思维模式培养的关键环节,探讨了在实践性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领会知识并运用到临床工作中去。

  • 标签: 皮肤科 实践性教学 临床思维模式
  • 简介:性对于人类本来是普遍的问题,早在先秦时代就有学者把性解释为“饮食男女”等。提出这种观点者首先是孔门儒学传人,由此可以认为,在中国把性当作“科学”来研究,并努力阐发有关的性教育观念,当属先秦儒家代表人物的有益作为。回瞻今世,在我们生活的星球上有不少成年男性和女性,(他们不分国别、地区),总在贪婪地寻求着性的系列“服务或刺激”(指卖淫、嫖娼……),由此导致世界上性病不断泛滥,人与人之间的道德伦理日益沦丧。正由于这些存在于人类间的丑恶现象,才使世间

  • 标签: 性教育 青少年 性道德
  • 简介:目的观察中药凉血活血复方水醇粗提液对人永生化表皮细胞(HaCaT)的增殖抑制效应和诱导细胞凋亡作用的影响,探讨该复方治疗银屑病的可能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的凉血活血复方水醇粗提液分别作用于体外培养的HaCaT细胞,采用MTT法检测凉血活血复方水醇粗提液对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以及药物的有效浓度;采用倒置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处理前后的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及凋亡比率。结果凉血活血复方以时间和浓度依赖性方式抑制HaCaT细胞增殖,作用24、48、72h其IC50分别为155.83mg/mL、71.57mg/mL,41.27mg/mL。细胞形态学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药物以浓度依赖性的方式干扰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细胞分裂周期阻皆滞于G2/M期。结论凉血活血复方可能通过抑制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而治疗银屑痛。

  • 标签: 凉血活血复方 银屑病 HACAT细胞 增值 凋亡
  • 简介:临床思维能力是临床医生透过疾病现象揭示疾病本质的理性认识过程,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是临床医师成长和成功的关键。在皮肤科实习医生中开展临床思维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重大改革。该文立足基础知识的掌握,拓宽知识面,通过去伪存真,把握疾病要点,培养多向性临床思维,对皮肤科实习生临床思维能力开展启发式教学查房等多方面、多角度的培养

  • 标签: 皮肤科教学 教学实践 临床思维
  • 简介:医学迅猛发展对医学人才的科研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加强对医学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异常重要。该文从指引医学本科生主动参与、建立本科生科研导师制、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时间冲突亟待解决等方面对加强和完善医学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提出了思考与建议,以求尽快完善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培养机制。

  • 标签: 皮肤科 医学本科生 科研创新
  • 简介:目的评价解脲脲原体(Uu)培养方法的特异性,了解解脲脲原体的耐药性.方法用A7琼脂固体培养基平板分离鉴定法和肉汤稀释法检测2230例临床标本.结果2230例临床标本,固体培养阳性448例,液体培养阳性593例.两者比较(χ2=128.8,P<0.001)差异有显著性.药敏试验四环素类和喹诺酮类药物有较高的耐药性.结论固体培养和液体培养联合应用可提高解脲脲原体检验的特异性,并能了解其药物敏感性,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解脲脲原体 联合应用 泌尿生殖道 临床标本 阳性 耐药性
  • 简介:目的建立正常人表皮黑素细胞体外培养体系,观察不同浓度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对体外培养正常人黑素细胞的细胞增殖及黑素合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methylthiazolyltetrazolium,MTT)法测定不同浓度IL-4对黑素细胞增殖的影响,氢氧压钠(NaOH)裂解法测定黑素生成量,流式细胞仪检测黑素细胞的凋亡率。结果IL-4对黑素细胞活力有抑制作用,能使细胞增殖能力降低,黑素合成减少,增加黑素细胞的凋亡率。结论IL-4对体外培养的黑素细胞增殖及黑素生成都有抑制作用,这为临床应用IL-4治疗色素性疾病提供了实验依据。

  • 标签: 白细胞介素4 黑素细胞
  • 简介:目的了解牡丹江地区性病门诊女性患者的泌尿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感染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509例疑为非淋菌性宫颈炎患者的生殖道标本进行UU和MH培养及药敏鉴定。结果生殖道支原体感染235例,感染率为46.17%。其中单纯UU阳性202例(39.69%)、MH阳性11例(2.16%),UU和MH同时阳性22例(4.32%)。8种抗生素的敏感程度依次为交沙霉素、强力霉素、克拉霉素、四环素、阿奇霉素、红霉素、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结论UU是本地区性病门诊女性患者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治疗上首选交沙霉素、强力霉素、克拉霉素。加强支原体的培养与药敏检测研究,将有助于指导临床诊断及合理用药。

  • 标签: 支原体 泌尿生殖道感染 感染 耐药
  • 简介:目的与细胞培养和LCR比较考察6种国产PCR试剂盒在检测性传播疾病门诊患者标本沙眼衣原体的诊断价值。方法在北京、上海、南京、天津5家临床医院性传播疾病门诊收集到673份尿道/宫颈拭子标本,分别进行沙眼衣原体培养和PCR检测,对结果不相符合的标本采用连接酶链反应(LCR)复检,比较分析检测结果。结果合格病例616例,36份培养法检测阳性6.3%,PCR检测阳性率分别为23.5%-28.7%。与培养结果比较,各种PCR检测的敏感性均在90%以上。LCR复核标本200份,与之相比,PCR检测的敏感性为83.9%-98.6%,特异性66.7%-94.7%,YI指数0.523-0.881。其中PCR2结果符合性最好(YI指数0.881)。综合分析发现国产PCR技术检测沙眼衣原体的敏感性均在85%以上,特异性均在95%以上。结论国产PCR技术检测尿道/宫颈拭子沙眼衣原体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可以用于临床检验,实验率质控与监督是本方法得以正确应用的关键。

  • 标签: 细胞培养 连接酶链反应 多聚酶链反应技术 泌尿生殖道 沙眼衣原体 P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