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红斑狼疮(LE)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多系统疾病,以自身抗体和多器官组织损伤为特征。其中,皮疹是最早期、最常见、最具特征性损害。本文将对狼疮各型特异性皮肤损害临床意义、红斑狼疮出现皮肤损害机理及皮损潜在治疗靶点认识进行论述。

  • 标签: 红斑狼疮 皮肤损害
  • 简介:1例76岁患者因呼吸困难入院。既往患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伴原发性血小板增多17年,以及动脉高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心房纤颤和慢性支气管炎。曾用羟基脲、地高辛、别嘌呤醇、依那普利治疗。尽管未确诊有肺部栓塞,但由于入院时出现了血小板增多和心律不齐,因此建议预防性使用60mg依诺肝素皮下注射,2次/d。首次注射5d后,腹壁出现两个对称性红斑,直径5cm,与皮下注射依诺肝素部位一致。随后24h内,皮损逐渐增大,发展形成紫蓝色坏死斑,直径15cm×5cm。因发生上述局部副作用,依诺肝素停用。从皮损边缘取活检叮见真皮微血管周围有多发性纤维蛋白血栓,其上表皮出现缺血性坏死。

  • 标签: 血液高凝状态 皮肤坏死 肝素诱导 低分子量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 简介:目的采用"W"形切口(A组)及"1"字形腋窝皱襞切口(B组)顶泌汗腺修剪术治疗腋臭,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5月-2013年12月采用两种切口顶泌汗腺修剪术治疗腋臭163例,其中A组84例,B组79例,对其术后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术后发生血肿5例、皮瓣坏死3例,切口裂开11例,局部瘢痕增生13例,异味残留3例;B组术后发生血肿4例,皮瓣坏死2例,切口裂开3例,局部瘢痕增生4例,异味残留4例。A、B组在切口裂开、局部瘢痕增生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字形腋窝皱襞切口较"W"形切口顶泌汗腺修剪术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腋臭术后并发症。

  • 标签: 腋臭 顶泌汗腺 修复术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Sharpin蛋白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内表达及其与PASI评分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harpin在寻常型银屑病及正常皮肤内表达,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结果:SharpinmRNA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内较正常皮肤内表达明显升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03,P〈0.05);免疫组化结果提示Sharpin蛋白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内高表达,且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内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皮肤组织,平均染色得分亦高于正常皮肤(P值均〈0.05)。此外,Sharpin蛋白表达与治疗前寻常型银屑病PASI评分呈正相关(r=0.83,P〈0.05)。结论:Sharpin蛋白可能参与了银屑病发病机制,对提示银屑病病情及预后可能具有一定意义。

  • 标签: Sharpin蛋白 寻常型银屑病 PASI评分
  • 简介: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早期诊断异位妊娠中临床应用情况。方法:收集本院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期间经临床确诊异位妊娠患者90例临床资料,且该90例患者均在早期进行过经腹部彩超及经阴道彩超检查,对两种早期彩超检查方法临床诊断准确率情况进行比较性分析。结果:该组患者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临床诊断准确率为77.78%,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临床诊断准确率为96.67%,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临床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χ2=14.41,P<0.05),有统计学意义。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各种典型异位妊娠超声影像学表现(胚芽、盆腔积液、原始心血管搏动、附件包块、子宫内假孕囊)检出率均显著高于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早期诊断异位妊娠方面较传统经腹部彩超具有显著性优势,对于有效降低异位妊娠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 早期诊断 异位妊娠
  • 简介:皮肤科外用药物治疗作为常规治疗手段一直备受重视,包括很多自制剂在临床上应用广泛,疗效亦得到患者认可。但是,很多药物或制剂往往注重疗效,配方过程中常忽略产品质地等方面的研究.一方面患者使用时方便性和舒适性受到影晌,另外临床中的确会遇到一些皮肤损害缺少适合外用制剂,如特应性皮炎患者抓痕、糜烂等表皮缺损明显皮损(图1),容易继发感染;不宜直接涂抹糖皮质激素药膏和润肤剂.而通常使用氧化锌或硫酸铜锌软膏或抗生素软膏往往过于油腻.洗液制剂有一定收敛抑菌作用.但表皮修复相对缓慢.且使用后容易引起皮肤干燥及刺激,不利于恢复。

  • 标签: 外用制剂 表皮 患者 治疗手段 药物治疗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观察大豆低聚肽(SOP)对中波紫外线(UVB)诱导BALB/c光老化小鼠皮肤中Ⅰ型和Ⅲ型胶原作用。方法BALB/c小鼠背部皮肤剃毛后予UVB照射,构建小鼠皮肤光老化模型。随机分组行UVB照射后分别外用不同浓度SOP。组织切片、Masson染色观察胶原纤维改变并测定其胶原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MMP1、MMP3、COL1a1、COL3a1mRNA。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浓度SOP组胶原含量及COL1a1、COL3a1mRNA表达增加(P〈0.05),MMP1、MMP3mRNA表达减少(P〈0.05),且SOP中浓度组效果最显著(P〈0.05)。结论SOP能有效对抗UVB所致BALB/c光老化小鼠皮肤中Ⅰ型和Ⅲ型胶原降解,对小鼠皮肤具有光保护作用。

  • 标签: 大豆低聚肽 中波紫外线 Ⅰ型胶原 Ⅲ型胶原 基质金属蛋白酶-1 基质金属蛋白酶-3
  • 简介:皮赘是一种发生于老年和肥胖人群身体屈侧最常见良性毁容性肿瘤,女性发病率较高,皮赘治疗方法多样。即便是一种简单非侵袭性快速冷冻法,治疗一个皮赘也需1—3min。为加速皮赘治疗,组织钳已作为一种有效快速简单工具投入使用。通过使用组织钳,身体不同部位37个皮赘已被成功治疗,无复发及美容方面的缺陷。

  • 标签: 治疗方法 组织钳 皮赘 工具 器械 外科
  • 简介:目的:通过实验诊断方法,研究HIV与梅毒同时感染相关性。方法: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法(TRUST)和电化学发光法(ECLA)同时检测192例HIV-Ab/P24阳性血清,包括疾控中心免疫印迹(WB)阳性血清77例(实验组),不确定和阴性血清115例(对照组),用χ^2检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中,TPPA阳性36例(18.8%),TRUST阳性27例(14.1%),TPPA与HIV-Ab/P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08,P〈0.01);对照组中,TPPA阳性8例(4.2%),TRUST阳性2例(1.0%),TPPA与HIV-Ab/P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95,P〈0.01)。结论:HIV感染患者,合并感染梅毒几率很大,且梅毒发作期患者比例高。

  • 标签: HIV 梅毒 TPPA TRUST 相关性
  • 简介:1980年笔者在临床上接触到第一例尖锐湿疣,到现在诊治近5000例尖锐湿疣病人,其中最难解决问题是复发。外观上无论用何种方法清除了疣体后,往往不到3个月或半年,有的甚至不到半个月又出现,有时比原来更多。防治尖锐湿疣复发比治疗尖锐湿疣本身更重要、更艰难。

  • 标签: 尖锐湿疣
  • 简介:面部美容注射是指将药物或制剂注射到人体面部以达到美容或整形目的操作。对于面部审美,东西方因人种和地域文化差别,审美标准不完全一致,但经典形式美学原则是共通。面部注射美容最高境界,应该是医学限制条件下艺术创作,其包括术前系统化整体设计和美学评估、围手术治疗期心理疏导、多种治疗手段综合运用及术后化妆、服装、造型、礼仪训练和社会生存状态适当介入等。"未来"整体设计理念和方法,有利于面部美学评估和注射充填设计,患者满意度高、简便、安全易于掌握。

  • 标签: “未来”注射美容整体设计理念 注射填充技术 VAS评价方法 注射美容 面部年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