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8 个结果
  • 简介:黑甲是甲板或甲床呈灰黑色、棕黑色或黑色,可弥漫性或条带状或斑点状分布,可单发或多发。成年人甲母质中黑素细胞约有200个/mm2。任何引起黑素细胞活性增加或黑素细胞增生因素均可引起黑甲,例如真菌感染、理化因素、药物、系统性疾病、色素痣和黑素瘤等等。黑甲形成原因复杂多样,可为甲良性病变,亦可为恶性程度极高甲黑素瘤。为让临床医生对黑甲有全面的认识,本文对不同病因引起黑甲及其临床表现作一综述。

  • 标签: 黑甲 诊断
  • 简介:拔毛癖是由人工性牵拉引起外伤性脱发,好发于儿童,容易误诊成其他脱发性疾病,尤其是斑秃。皮肤镜、脱发斑病理改变有助于鉴别诊断。本病病因不详,患儿与监护人沟通不良和学习压力是常见诱因。现认为本病患者有其心理行为特征,即有具强迫症特点习惯行为。治疗中可采用行为治疗如强化训练、惩罚、习惯逆转训练等,或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本病复发率较高,监护人监督和心理引导很有帮助。

  • 标签: 拔毛癖 强迫症 习惯性动作 行为治疗
  • 简介:痤疮瘢痕严重影响患者美观,是皮肤外科、美容外科和整形外科医师应当熟练治疗常见疾病,本文参考部分文献,结合自己治疗经验,重点介绍对痤疮瘢痕手术美容认识。

  • 标签: 痤疮 瘢痕 美容治疗
  • 简介:目的分析并探讨中药复方治疗寻常痤疮组方及用药规律。方法从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PubMed、Cochrane图书馆检索1978年~21311年12月31日符合下列标准临床文献:①方药药味完全列出,②临床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③治疗组患者≥30例,④有效率≥70%。结果从纳入202篇文献中共筛选出方剂234首,用药167种,用药频次2485次。用药频次前4位分别是黄芩、甘草、丹参、生地;167种中药分属于22类,以清热药最多;四气、五味分别以寒、苦为主;药物归经肝经居十二经之首。结论中药治疗寻常痤疮用药规律与中医基础理论对痤疮认识相符合,且经临床观察疗效肯定。

  • 标签: 痤疮 寻常 治疗 中医药 用药规律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丹参制剂治疗银屑病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1966—2011.9)、EMbase(1984—2011.9)、CochraneI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2011年第4期)和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1979—2011.9),同时手工检索所有纳入试验参考文献,评价纳入研究方法学质量,并提取有效数据用RevMan5.1.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个随机对照试验,包括32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丹参制剂组与西药抗生素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001)。3个研究报告了丹参制剂及西药抗生素治疗银屑病不良反应,其中西药抗生素组与丹参制剂组引起皮肤瘙瘁、口干、腹胀及等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01)。西药抗生素组出现肝功能异常。结论当前有限证据表明,丹参制剂组有效率与西药抗生素组相似。不良反应发生率丹参制剂组比较西药抗菌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于纳入研究样本量小且质量较低,上述结论尚需要高质量、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加以证实。

  • 标签: 丹参制剂 银屑病 系统评价
  • 简介:目的:观察暖宫贴配合甲硝唑、地塞米松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和对免疫功能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妇科门诊就诊22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例.观察组采用暖宫贴配合甲硝唑、地塞米松灌肠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微波治疗配合甲硝唑、地塞米松灌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免疫功能变化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痊愈率为54.44%(60/110),总有效率为90.00%(99/110);对照组痊愈率为38.18%(42/110),总有效率为74.55%(82/110).观察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经过治疗后,其CD4、CD4/CD8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而对照组治疗前后CD4以及CD4/CD8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D8水平均有明显下降.两组患者治疗后CD4、CD8以及CD4/CD8组间对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没有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有9例患者在第一次灌肠后出现轻度腹泻.结论:暖宫贴配合甲硝唑、地塞米松治疗慢性盆腔炎具有较好临床疗效,且操作较为简便,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暖宫贴 甲硝唑 地塞米松 慢性盆腔炎
  • 简介:目的了解阿萨希毛孢子菌(Trichosporonasahii,zasahii)菌丝生长与脂筏(rapidlifts)关系。方法用荧光染剂Filipin对YPD液体培养基培养后zasahii进行荧光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染色结果;在菌悬液中分别入入不同浓度两性霉素B(0.2、0.5、1、2μg/L)进行干预并荧光染色,对比观察干预前后菌丝生长变化。结果Zasahii芽管、假菌丝以及菌丝顶端和分隔部位可见到Filipin荧光聚集;经不同浓度两性霉素B干预后,Zasahii生长受到不同程度抑制,随着两性霉素B浓度增加Zasahii生长抑制越明显,顶端和隔膜部位荧光消失,而菌体内见散在荧光。结论脂筏在调控zasahii菌丝生长、分枝以及假菌丝继续出芽生长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阿萨希毛孢子菌 脂筏 生长
  • 简介:目的了解寻常痤疮患者面部皮肤特征表现,并进行定量评价。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月~2012年6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激光美容中心进行痤疮治疗180例痤疮患者和同一时期进行美容咨询50名健康者,应用VISIA皮肤图像分析仪和SOFT5.5皮肤性质测试仪对患者和健康者皮肤性质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结果VISIA数据显示与男性健康者相比,男性痤疮患者在纹理、毛孔和紫质均有明显差异性(P〈0.05),与女性健康者相比,女性痤疮患者在皱纹、毛孔、紫质和红色区均有明显差异性(P〈0.05);与女性痤疮患者相比,男性痤疮患者在色素斑、毛孔和紫质均有明显差异性(P〈0.05),与女性健康者相比,男性健康者在色素斑、皱纹、纹理、毛孔和紫质均有明显差异性(P〈0.05),而红色区未见明显差异性(P〉0.05);不同严重程度痤疮患者差别主要在紫质和红色区;SOFT数据显示与男性健康者相比,男性痤疮患者在油脂有明显差异性(P〈0.05),与女性健康者相比,女性痤疮患者水分和油脂均有明显差异性(P〈0.05);与女性痤疮患者相比,男性痤疮患者在pH和油脂均有明显差异性(P〈0.05),与女性健康者相比,男性健康者在水分和油脂均有明显差异性(P〈0.05),而pH和弹性未见明显差异性(P〉0.05);不同严重程度痤疮患者差别主要在水分和油脂。结论寻常痤疮患者面部皮肤特征较健康皮肤表现为皮肤pH、水分和油脂等肤质差异性且具有明显性别差异性。

  • 标签: 痤疮 寻常 皮肤性质 面部分析 定量评价
  • 简介:传统磨削术主要是用砂纸、砂轮去掉皮肤上浅表瘢痕,由于其并发症较多,限制了其在临床上普遍应用。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微晶磨削、激光磨削不仅表现出较好磨削效果,而且并发症相对较少,目前正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瘢痕 皮肤磨削术
  • 简介: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感染引起常见皮肤病。随着我国人口老年化进程加快、工作压力不断增加、艾滋病发病率持续上升以及其他造成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因素增多,带状疱疹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本病呈自限性,极少危及生命,但部分患者,特别是老年人容易并发后遗神经痛,严重影响患者及家庭成员生活质量。

  • 标签: 带状疱疹 治疗 规范化
  • 简介:回顾分析中国无绿藻病发病状况及趋势,对无绿藻病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标准、真菌学特点、治疗及预后作全面分析。无绿藻病症状尚无特异性,以皮肤型为多见,其诊断主要依靠真菌学检查。标本直接镜检、真菌培养及组织病理检查是主要手段。含特征性内孢子是无绿藻属鉴定一个重要特征。发病以皮肤无绿藻病多见,系统感染少见。无绿藻病发病在全球有上升趋势。按照中国的人口及环境状况,无绿藻病实际发病率可能远远超过目前文献报道数,主要由于此病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同时,对此菌鉴定特征缺乏足够认识,导致目前无绿藻病诊断率远低于实际感染率。

  • 标签: 无绿藻病 大型无绿藻 中型无绿藻 小型无绿藻
  • 简介:红斑狼疮(1upuserythematosus,LE)肾脏损害是诸受累脏器之首,临床资料统计显示约60%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在病程中会有肾损害,实际上肾脏受累发生率可能高于这数字。一旦累及。肾脏,红斑狼疮病情就更加复杂,约20%肾病变者会最终出现尿毒症,治疗难度加大,预后不良风险也增加,但如对早期肾病变给予及时合适治疗,可以彻底逆转病情,为病人带来良性治疗循环,取得良好预后。

  • 标签: 红斑狼疮 肾损害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孕期妊娠梅毒治疗对妊娠结局和先天性梅毒发生影响.方法:将近4年来在我院生产治疗62例妊娠梅毒患者按孕期发现和治疗时间,分为A组(早孕期<12周)、B组(中孕期12~27周)和C组(晚孕期>27周),三组均按足量规范抗梅毒治疗,观察三组不同孕期治疗时间对妊娠梅毒结局及新生儿先天梅毒发生率影响.结果:三组治疗后足月分娩率分别为85.7%、58.8%、42.9%;早产率分别为9.5%、29.4%、57.1%;组间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值均<0.05);流产、死胎、低体重儿发生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值均>0.05).三组治疗后A组无梅毒新生儿发生,B组中新生儿梅毒发生率为6.5%,C组为42.9%;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值均<0.05).结论:早期对妊娠梅毒治疗可明显改善妊娠结局和围产儿预后,降低先天性梅毒患儿发生率.

  • 标签: 梅毒 妊娠 梅毒儿
  • 简介:他克莫司软膏(普特彼)是一种大环内酯类免疫调节剂,通过抑制钙调磷酸酶脱磷酸,干扰细胞因子表达,下调T细胞激活,有效应用于皮肤科疾病。该文主要回顾他克莫司作用机制、在皮肤科临床中应用以及新进展。

  • 标签: 他克莫司 皮肤病
  • 简介:目的:回顾分析不同精子优选方法对人工授精治疗结局是否有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本中心行AIH治疗504对夫妇共732个周期为研究对象,按精子优选处理方法进行分组:上游法314个周期,密度梯度离心法418个周期,比较两种精子优选方法行人工授精在临床妊振率、流产率和子代性别的差异。结果:上游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周期妊娠率分别为8.6%、6.7%,流产率分别为25.9%、1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处理后行人工授精婴儿性别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游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应用在夫精人工授精中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无差异,精子优选方法对子代性别无预测意义。

  • 标签: 人工受精 上游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 妊娠率
  • 简介:目的:观察益母草联合卡孕栓预防自然分娩产后出血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26例自然分娩产妇,按入院时间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联合组于胎儿前肩娩出后立即肌注益母草注射液40mg,术者在胎儿娩出后将卡孕栓1粒(1mg)置入直肠内(深度4cm~5cm)保留30s,待其溶解后取出手指;对照组单用卡孕栓.比较两组第三产程时间,产后2h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结果:联合组第三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产后2h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益母草联合卡孕栓能增强子宫收缩,缩短第三产程,促进子宫创面血窦迅速关闭,从达到预防产后出血效果,且方法简易,适合临床应用.

  • 标签: 益母草 卡孕栓 产后出血 效果观察
  • 简介:目的:观察和分析中医药治疗精液不液化效果.方法:选取76例精液不液化者给予中医药治疗作为试验组,另外再选取以往单纯予以西医治疗精液不液化者70例作为对照组,同时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精子质量进行观察,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试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达92.11%高于对照组(70.00%),▲P<0.05;且两组患者精子活率和精子活力相比◆P<0.05.结论:中医药治疗精液不液化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精子质量、提高配偶受孕率,是一种合理且有效治疗手段,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中医药 精液不液化 观察
  • 简介:目的:研究咽峡部尖锐湿疣皮疹特征,探究内窥镜诊断运用方式。方法:对我院既往6例口腔咽峡部尖锐湿疣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并选取同期20例尿道内部尖锐湿疣患者进行对比探究,使用内窥镜观察病变特征,提出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观察组疣体柔软、为粉红色赘生物,顶端尖锐,表面湿润、浸渍;对照组疣体表面光滑、湿润,颜色潮红,呈乳头瘤样;观察组赘生物活捡确诊6例,内窥镜观察确诊5例,漏诊率16.7%,对照组细胞学检查确诊20例,内窥镜观察确诊18例,漏诊率10.0%。两组患者漏诊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且漏诊率均较低;观察组6例患者均为1次治愈,对照组5例1次治愈,13例2次治愈,3次治愈及4次治愈各l例。观察组治愈所需疗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内窥镜探查咽峡部尖锐湿疣具有痛苦小、耗时短、成本低、漏诊率低及扩大治疗视野等显著优点,能够有效取代传统赘生物活检诊断方式,可有效减轻患者痛苦、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咽峡部 内镜 尖锐湿疣
  • 简介:该文介绍了自我感知性敏感性皮肤定义、分类、发病机制及其评判,说明其发病机制除以往研究所述屏障功能下降以外,神经敏感性增高以及遗传作用不容忽视。新兴neurometer(CPT测试仪)系非创仪器,在检测自我感知性敏感性皮肤神经敏感性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皮肤 敏感性 自我感知性 分类 机制 评判
  • 简介:目的:探讨PCR+膜杂交法CT/UU/NG三联检测在临床性病筛查中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采用PCR+膜杂交法和实时荧光PCR法检测CT、UU、NG,并分析比较两种方法一致性以及相关性。结果:PCR反向膜杂交法和实时荧光PCR法CT、UU、NG筛查结果接近(P〉0.05),而男女筛查结果差异较大(P〈0.05)。结论:PCR反向膜杂交法操作简便,筛查快速、准确,有与实时荧光PCR法相当检测准确性,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膜杂交法 人乳头状病毒 PCR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