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近期,干细胞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得到了极大关注。目前的热点集中于研究和利用干细胞的肿瘤靶向性,从而达到精确地释放药物或造影剂的目的。同纳米颗粒所实现的靶向性相比,干细胞能够进入肿瘤组织,并定植于该处,而纳米颗粒则会被恶性细胞所吞噬、内化。

  • 标签: 药物载体 干细胞 皮肤肿瘤 肿瘤靶向性 价值 治疗
  • 简介:目的:比较B超和宫腔镜对子宫内膜息肉(EP)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55例阴道异常出血、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或不孕的患者进行阴道B超及宫腔镜检查,以病理诊断为标准,计算两种方法与最后病理的诊断符合率、敏感性、特异性、假阴性率、假阳性率。结果:阴道B超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的符合率、敏感性、特异性、假阴性率、假阳性率分别为62.50%、77.92%、87.05%、12.95%、22.08%。宫腔镜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符合率、敏感性、特异性、假阴性率、假阳性率分别为89.41%、92.68%、96.70%、3.30%、7.32%。结论:阴道B超诊断子宫内膜息肉与病理的符合率较低,因其无创、方便和快捷,可作为子宫内膜息肉术前筛查和术后随访的手段。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具有更高的病理符合率、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诊断其的首选检查方法。

  • 标签: 宫腔镜 诊断 子宫内膜息肉
  • 简介:目的:探讨卵巢的内胚窦瘤伴发巧克力囊肿的超声检查声像图特征性的表现,以提高超声对其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的分析2003年3月至2014年11月期间于我院经手术以及病理确认为卵巢的卵黄囊瘤伴发巧克力囊肿的37例超声资料,探讨其超声图像表现,同时与手术以及病理检查的结果进行对比,以分析其临床诊断价值。结果:37例的研究病历中,13例呈现实质性的回声,局部还可以见到蜂窝样的改变,22例呈囊实性的改变以及2例呈现囊性多房,同时实质部分还可以检出丰富的血流信号;此外,巧克力囊肿内部回声多样化,依据病程长短以及月经周期而不同,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超声对于卵黄囊瘤伴巧克力囊肿的诊断正确率达到86.5%。结论:卵巢的卵黄囊瘤伴发巧克力囊肿的超声图像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了解和认识卵黄囊瘤以及巧克力囊肿的超声图像特点,结合患者的年龄、血清中甲胎蛋白的水平等可提高相应的诊断率,对于临床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卵巢 卵黄囊瘤 巧克力囊肿 表现 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联合液基薄层细胞检测技术(TCT)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就诊接受HR-HPV及TCT检测的1426例患者,并行阴道镜活检做病理组织学诊断,对TCT、HR-HPV以及TCT联合HR-HPV检测结果分析。结果:从CINⅠ级、CINⅡ级、CINⅢ级至SCC患者TCT检测阳性率呈显著升高趋势,与宫颈炎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多重感染患者中,其CINⅠ级、CINⅡ级、CINⅢ级至SCC患者HPV感染率显著高于宫颈炎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随着CIN分级的增加HR-HPV检测阳性率而显著升高,与宫颈炎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CT联合HPV检测中,CINⅠ~CINⅢ级及SCC组HPV感染均非常显著高于宫颈炎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CT联合HR-HPV检测在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显著优于TCT、HR-HPV单独检测,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型HPV联合TCT在宫颈癌筛查中较单一检测可明显减少漏诊率、误诊率,使宫颈癌前病变患者早期介入治疗,降低宫颈癌患者发病率及病死率。

  • 标签: 高危HPV TCT 宫颈癌筛查 阴道镜活检
  • 简介:目的:探讨比较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学实验(TRUST法)、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法)和19S-IgM-TPELISA检测4种不同方法对可疑新生儿期先天性梅毒诊断价值.方法:选取80例拟诊为新生儿期先天性梅毒患儿为研究对象,分别应用上述4种方法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同时对罹患梅毒患儿进行抗病毒治疗2周,分析4种方法在治疗前后检测结果并进行随访观察.结果:四种检测方法检测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RUST法和19S-IgM-TPELISA检出阳性率分别为63.75%(51/80)和75%(60/80);TPPA法(76/80)和TP-ELISA(78/80)检出阳性率为95%和97.5%,显著高于其他两种方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19S-IgM-TPELISA的阳性率也明显高于TRUST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19S-IgM-TPELISA检测阴性结果显著高于其他三种方法(P<0.05),而TRUST检测阴性率则明显高于TP-ELISA法和TPPA法(P<0.05).结论:4种检测方法筛查梅毒各具优势而且具有潜在的联合应用前景,其中19S-IgM-TPELISA法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有助于早期判断新生儿期先天性梅毒治疗的早诊和疗效观察.

  • 标签: 新生儿 先天性梅毒 TRUST TP-ELISA 19S-IgM-TP ELISA
  • 简介:目的:分析液基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诊断价值,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从2011年9月到2012年9月于我院进行保健筛查的645例已婚女性患者进行TCT检查,对细胞学检查筛查出的ASC-US及以上病变患者进行HPV-DNA检测和在阴道镜下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观察各种检查方法的阳性比率及阴性比率,比较TCT检查方法和HPV-DNA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情况。结果:TCT检查中ASC-US及以上病变201例,其中阴性139例,阳性62例。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TCT阴性139例,其中组织学阴性129例,阴性率92.8%;组织学阳性10例,阳性率7.2%;TCT阳性62例,其中组织学阴性31例,阴性率50.0%;组织学阳性31例,阳性率50.0%。而HPV-DNA检测阴性97例,阳性104例。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HPV-DNA阴性97例中,组织学阴性94例,阴性率96.9%,阳性3例,阳性率3.1%;HPV-DNA阳性104例,其中组织学阴性68例,阴性率65.4%,阳性36例,阳性率34.6%。两种检测方法比较结果为TCT特异度和准确度远高于HPV-DNA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PV-DNA检测敏感度高于TCT。结论: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是一种简单且准确率较高的宫颈癌和前期病变筛查方法,特异性比较强,且可以降低漏诊率,对早期检查和预防宫颈病变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 标签: 液基细胞学检查 宫颈癌 HPV-DNA 检测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1-3)-β-D-葡聚糖(BDG)检测对深部真菌感染辅助诊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2014年336例疑似深部真菌感染病例分别进行血清BDG检测和真菌培养鉴定;对比分析血清BDG检测和真菌培养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BDG检测阳性171例,阳性率为50.89%(171/336);真菌培养阳性141例,阳性率为41.96%(141/336)。真菌培养阳性组血清BDG含量为(131.18±102.91)pg/mL,真菌培养阴性组血清BDG含量为(45.06±33.64)pg/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7,P<0.01)。以真菌培养结果为标准,BDG检测的敏感性为54.61%(77/141),特异性51.79%(101/195);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5.03%(77/171)和61.21%(101/165)。真菌培养显示白念珠菌仍然是临床深部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结论:BDG检测可实现疑似深部真菌感染的快速诊断,但对(1-3)-β-D-葡聚糖阳性结果需辅以真菌培养鉴定,两者联合使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深部真菌感染 (1-3)-β-D-葡聚糖 真菌培养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早期诊断异位妊娠中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收集本院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期间经临床确诊的异位妊娠患者90例的临床资料,且该90例患者均在早期进行过经腹部彩超及经阴道彩超检查,对两种早期彩超检查方法的临床诊断准确率情况进行比较性分析。结果:该组患者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临床诊断准确率为77.78%,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临床诊断准确率为96.67%,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临床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χ2=14.41,P<0.05),有统计学意义。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各种典型异位妊娠超声影像学表现(胚芽、盆腔积液、原始心血管搏动、附件包块、子宫内假孕囊)检出率均显著高于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早期诊断异位妊娠方面较传统经腹部彩超具有显著性优势,对于有效降低异位妊娠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 早期诊断 异位妊娠
  • 简介:目的:探讨CA125联合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卵巢癌新辅助化疗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行新辅助化疗卵巢癌患者114例,所有入组患者均于新辅助化疗前后分别检测CA125水平及测定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相关指标,分析CA125及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指标化疗前后的差异,计算、比较二者在新辅助化疗效果监测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新辅助化疗后CA125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监测敏感性为63.26%,特异性为56.25%,准确率为62.28%;新辅助化疗后,卵巢癌原发灶瘤体体积明显缩小,血流最大速度明显降低,同时血流阻力指数明显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监测敏感性为83.67%,特异性为81.25%,准确率为81.58%。CA125联合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的监测敏感性为94.89%,特异性为68.75%,准确率为91.22%,与单独应用CA125及经阴道多普勒超声监测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A125联合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明显提高卵巢癌新辅助化疗监测的准确性,能更好的评估新辅助化疗的效果,为临床评估奠定基础。

  • 标签: 卵巢癌 CA125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 新辅助化疗
  • 简介:目的:考察梅毒新生儿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TC)、清肌酸激酶同工酶MB亚型(CK-MB)、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先天性梅毒新生儿66例,依据是否存在临床症状分为症状组(32例)和无症状组(34例),并选取健康新生儿30例作为健康对照。比较分析两组患儿血清hs-CRP、PTC、CK-MB、LDH阳性率和表达水平。结果:梅毒新生儿血清hs-CRP、PTC阳性率高于对照组患儿,且症状组患儿两指标阳性率高于无症状组患儿(P〈0.05),三组间血清CKMB、LDH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梅毒新生儿血清hs-CRP、PTC、CK-MB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患儿,且症状组患儿三指标阳性率高于无症状组患儿(P〈0.05),三组间血清LDH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天性梅毒患儿存在心肌损害,早期联合检测hs-CRP、PTC、CK-MB对了解梅毒新生儿患儿病情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梅毒 新生儿 hs-CRP PTC CK-MB LDH
  • 简介:目的:探讨阴道超声(TVS)、宫输卵管碘油造影(SHG)、超声子宫水造影(SIS)以及三种方法联合对不孕症患者中子宫腔粘连(IUA)的诊断价值。方法:以230例行宫腔镜检查或治疗的不孕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各种检查方法对IUA的诊断结果,评价各种检查方法的准确性、可靠性以及预测值。结果:230例病例中共确诊IUA患者112例,阳性率为48.7%。单一采用TVS、HSG或SIS检查,对IUA的诊断灵敏度均较低,其中以SIS最高,达到64.2%;三种方法特异度均高于灵敏度,其中以HSG最高达到90.4%;三种方法的漏诊率均明显高于误诊率,其中HSG漏诊率最高,达到60.0%。三种方法中SIS的正确诊断指数最高,达到47.5%。HSG阳性似然比最大(4.167),SIS阴性似然比最小(0.430)。将三种方法联合以后,诊断灵敏度提高到80.8%,漏诊率下降到19.2%,正确诊断指数达到65.4%,整体结果明显较单一诊断方法好。结论:存在宫腔异常的不孕症患者中宫腔粘连阳性率较高,单一阴道超声检查、子宫输卵管造影或超声子宫水造影检查的灵敏性较低,漏诊率较高,与金标准诊断的一致性较差,联合TVS/HSG/SIS三种方法用于宫腔粘连的诊断,准确性、可靠性及预测值均较好。

  • 标签: 不孕症 宫腔粘连 诊断方法 敏感性 特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