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将26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两组,即直视下开颅血肿清除组(n=78)和钻孔血肿引流组(n=185),出院后3~6个月按ADL评定两组患者的远期疗效.结果术后开颅组死亡16例(20.5%),引流组死亡34例(18.4%),两组患者的病死率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出院3~6个月后,开颅组预后不良(ADL4~6分)41例(52.6%),引流组预后不良90例(48.6%),两组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体积>50ml的血肿患者,开颅组预后不良28例(35.9%),引流组预后不良57例(30.8%),两组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出血量>50ml的患者行开颅血肿清除术预后较好,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不应强调某一术式明显优越,根据血肿量和病情分级选择治疗方法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开颅术 钻孔引流术
  • 简介:目的采用反映血管新生状态的指标经模糊C均值聚类对星形细胞肿瘤病理学分级进行探讨。方法采用含有正常成人脑组织、弥漫性星形细胞瘤(WHOⅡ级)、间变性星形细胞瘤(WHOⅢ级)、胶质母细胞瘤(WHOⅣ级)及阳性对照组织的168点矩阵的组织芯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ABC双标法标记内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以Image-ProPlus5.1中文版图像分析软件对染色结果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阳性单位、微血管密度及微血管平均周长等指标进行测定。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筛选与星形细胞肿瘤病理级别相关的参数,以矩阵实验室数学软件提供的模糊C均值聚类函数参数作为聚类对象,将不同的组织切片参数值进行模糊C均值聚类,所得聚类值分别赋值为星形细胞肿瘤病理分级值。结果(1)在不同病理分级组之间,星形细胞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阳性单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各病理分级组间两两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在不同病理分级组之间,星形细胞肿瘤微血管密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两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3)星形细胞肿瘤微血管平均周长,Ⅱ级组与Ⅲ级组、Ⅱ级组与Ⅳ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而Ⅲ级组与Ⅳ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4)与WHO病理分级相比,模糊C均值聚类产生的星形细胞肿瘤病理分级值对Ⅱ、Ⅲ、Ⅳ级等级别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5.71%、48.39%和78.95%,总体正确率达68.46%。结论星形细胞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阳性单位、微血管密度和微血管平均周长等项指标的模糊C均值聚类值与星形细胞肿瘤病理分级值比较符合,可应用模糊C均值聚类法对星形细胞肿瘤的病理分级进行辅助推测。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内皮生长因子 免疫组织化学 模糊数学
  • 简介:在治疗由脑出血引起的中风病中,只要在正常剂量的基础上,多增加一点血栓疏通药物TPA,就会极大地减少由该病引起的死亡和残疾。通常,在由脑出血引发的中风病患者中,只有20%能够存活。而由脑出血引发的中风病占所有中风病种类的17%。

  • 标签: 中风病患者 存活率 研究人员 美国 脑出血 正常剂量
  • 简介:蛋白质组(proteome)一词最早由Wilkins和Williams于1994年提出,指一种细胞、组织或有机体在整个生命过程中有基因组表达的以及表达后修饰的全部蛋白质…。蛋白组学(proteomics)即是对细胞、组织或有机体实际表达的蛋白质组的研究,有机体表型的复杂性由其蛋白质组决定。多数神经外科疾病不是单基因遗传所致,而是不同时相或部位特定蛋白的变化及多种蛋白相互作用的更加复杂的过程;疾病状态下与正常状态下组织不同的蛋白表达谱,可提供对疾病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蛋白标志物等;对特定通路中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有助于建立起相应的信号转导通路体系,有助于了解中枢神经系统的生理学和病理发生机制;

  • 标签: 蛋白组学 双向电泳 脑肿瘤 脑外伤 脑血管痉挛
  • 简介:目的探讨床突旁动脉瘤的特点及评估不同的血管内治疗方案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地坛医院神经外科及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自2014年7月—2018年1月住院行血管内治疗的98例颅内床突旁动脉瘤(共104个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本组98例患者(共104个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失败2例(2个动脉瘤),余下96例(102个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成功后即时造影示:90个动脉瘤完全栓塞,4个动脉瘤有瘤颈残余,动脉瘤体残余3个。术中9例患者动脉瘤破裂出血,3例患者有支架内血栓,6例患者有弹簧圈脱逸现象。术后2例患者视物模糊,难治性头痛1例,难治性眼球后疼痛1例。术后临床随访所有患者的Rankin评分为0~5分,2例患者死亡。92例患者(98个动脉瘤)术后获影像学随访,11例动脉瘤复发患者(11个动脉瘤)接受再治疗。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对于破裂和未破裂的床突旁动脉瘤,新型血管内栓塞材料存在某些局限性,且安全性及有效性有待进一步证实,传统的血管内治疗方法仍是有效的治疗方案,但是由于高分流率的存在,大部分动脉瘤需要支架辅助技术,术中尽量做到致密栓塞。

  • 标签: 床突旁 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方法选择 疗效
  • 简介: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作为一种常规检查手段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各个医院的检查程序和诊断标准并不统一.因此,国际专家组织结合基础理论研究及临床经验,开始规范TCD的操作方法,统一诊断标准,确定使用范围.第一部分介绍脑血管疾病的频谱TCD检查.颞窗常用于观察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颈内动脉C1段(ICA)及前交通动脉(AComA)、后交通动脉(PComA)的侧支循环;眼窗用于观察眼动脉(OA)和ICA虹吸部;枕窗用于观察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尽管Willis环的构成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但完整的诊断性TCD检查还是应该评价双侧的脑动脉,包括:大脑中动脉M2段(深度范围30~40mm),M1段(深度范围40~65mm)[大脑中动脉M1段中点的深度位于50mm处(范围45~55mm),平均长度约16mm(范围5~24mm)],大脑前动脉A1段(深度范围60~75mm),颈内动脉C1段(60~70mm),大脑后动脉P1~P2段(平均深度63mm,范围55~75mm),前交通动脉(70~80mm),后交通动脉(58~65mm),眼动脉(40~50mm),颈内动脉虹吸部(55~65mm),椎动脉(40~75mm),以及基底动脉近端(75~80mm)、中段(80~90mm)、远段(90~110mm).经下颌下窗检测颈段ICA远端(40~60mm)可以计算VMCR/VICA比值或Lindegaard指数,用于评价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管痉挛的程度.诊断性TCD检查的目的是探查上述动脉节段的特征性频谱,确定动脉血液流动方向,计算脑动脉血流速度和搏动指数.对于频谱多普勒和具有M-模的超声装置来说,建立标准化的检查程序,诸如选择探头的位置、角度和深度及血管的区分等,将有助于该项检查的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经颅多普勒超声 脑血管疾病 操作指南
  • 简介:为保证研究结果的准确,在研究设计初始,样本含量估算具有重要意义,合适的样本含量有助于研究者用最合理的资源获得最可靠的研究结果或发现有意义的临床差异。针对不同的研究问题,不同的研完方法,对样本含量的要求也就不同。但在估算样本含量时,均需要参考的5个标准是:研究个体的变异度、研究结果的精确度(抽样误差)和把握度。此外,对常用的样本含量估算方法(公式计算法、查表法和文献法或专家咨询)进行归纳,并提出在以上基础上,还需考虑研究成本、可行性与伦理学要求对样本含量的影响。本研究主要以脑血管病研究为针,介绍样本含量的计算方法

  • 标签: 样本大小 研究方法 成本及成本分析 伦理学
  • 简介:目的:评价超声检查膈肌增厚和活动度对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54例成功通过自主呼吸试验(SBT)的患者进行研究。SBT过程中,采用超声检查评估患者的膈肌活动度、吸气末和呼气末的膈肌厚度(Tdi)以及膈肌增厚分数(DTF%);同时记录常规的撤机参数。撤机后,追踪观察患者48小时。结果:54例患者中,14例(25.9%)患者撤机失败。撤机成功患者的膈肌活动度、吸气末和呼气末Tdi以及DTF%均高于撤机失败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撤机成功相关的膈肌指标的临界值为:膈肌活动度≥10.5mm;吸气末Tdi≥21mm;呼气末Tdi≥10.5mm;DTF%≥34.2%。各指标预测撤机成功的敏感性分别为87.5%、77.5%、80.0%和90.0%;特异性分别为71.5%、86.6%、50.0%和64.3%。将膈肌活动度≥10.5mm和吸气末Tdi≥21mm两者结合,预测撤机成功的敏感性降低至64.9%,但特异性升高至100%;浅快呼吸指数(RSBI)〈105用于预测撤机成功的敏感性达90.0%,但特异性仅有18.7%。结论:对通过SBT的患者,膈肌活动度和吸气末膈肌厚度的超声评估,是优质的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结局的预测指标。因此,推荐考虑使用上述指标和RSBI,以改善撤机结局。

  • 标签: 超声膈肌 撤机 机械通气
  • 简介:目的研究以惯性传感器测量数据识别帕金森病(PD)冻结步态(FOG)的方法及其准确性。方法用惯性传感器对正常对照者、PD患者及PD合并冻结步态患者,进行10m往返和双重任务往返行走的运动功能检测;采用改进的结合时域步态参数的频域分析方法进行测试数据分析。结果惯性传感器测试数据经改进的方法分析,显著提升了识别的敏感性(P〈0.05);针对实验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88.9%;针对冻结步态片段的敏感性为84.7%。结论惯性传感器能对PD冻结步态精准检测,改良分析方法对其的识别更加有效。PD冻结步态的早期、精准识别,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帕金森病 冻结步态 功率谱分析 步态周期
  • 简介:精神分裂症为一种高致残、慢性、难治性疾病,是引发精神残疾的主要原因。本文综述了精神残疾评估的工具及影响精神残疾的危险因素,以期为精神卫生医务人员完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残疾干预的实践及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精神残疾 测量 影响因素
  • 简介:长期以来,人们通过家系研究,双生子研究,寄养子研究等方法对精神分裂症的遗传学行为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迄今为止,人们对精神分裂症的遗传学特性仍知之甚少,近年来,随着分子遗传学在精神分裂症遗传研究中的应用和遗传流行病学方法学的进步,人们在精神分裂症的早现遗传,相关基因多态性,候选基因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

  • 标签: 遗传学 研究方法 精神分裂症 发病机制
  • 简介:目的分析颅内迷走神经血管减压手术与传统方法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压的影响,探讨高血压的发病机理和外科治疗的有效性。方法1、临床研究:选择36例高血压脑出血清除脑内血肿后行迷走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的疗效。2、回顾性研究:对281例高血压脑出血后采用传统方法治疗的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用传统的内科和外科方法治疗后的血压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1、临床研究:迷走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的36例中除7例(19%)死亡外,在29例存活的患者中10例(34%)血压正常,12例(41%)血压接近正常,7例(24%)与手术前无明显变化。2、回顾性研究:在出血后采用传统的内、外科方法治疗的281例患者中,85%的血压无明显变化,而后期血压基本正常者(15%)均为出血前无明确高血压病史者。结论左侧颅内迷走神经血管减压确能降低顽固性高血压.其有效率>75%。采用传统方法治疗的患者中有15%血压能够自然恢复到基本正常的水平。但是在出血前有明确高血压的患者无一例血压能够自然恢复正常。

  • 标签: 高血压性脑出血 传统方法治疗 迷走神经血管减压 降压的有效性 比较性研究
  • 简介:目的:对老年卧床患者实施物理护理干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VeinThrombosis,DVT)的效果进行探析。方法:以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104例卧床老年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预防护理干预,观察组同时应用物理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DVT发生情况,并测定护理前后患者大、小腿间周径差。结果:观察组DVT发生率为5.4%,对照组为13.9%,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护理前,2组患者的大、小腿周径差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与护理前比较,护理后2组患者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睡眠障碍评分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者各项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卧床老年患者进行物理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和减少DVT发生,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保障患者治疗安全。

  • 标签: 物理干预 卧床 老年患者 下肢静脉血栓
  • 简介:睡眠医学的诊断方法在睡眠疾病的诊疗方面有重要的地位,常用的诊断方法分为客观和主观两类。客观诊断方法中,有多导睡眠图、移动式睡眠记录方法等,而主观诊断方法主要是睡眠相关的评估量表。在第五课中,王莞尔教授详细介绍了多导睡眠监测、标准多导睡眠监测、家庭睡眠呼吸暂停监测、体动仪以及常用量表的功能及应用,现在就让我们回顾一下课程的主要内容。

  • 标签: 睡眠医学 诊断方法 多导睡眠监测 睡眠呼吸暂停 睡眠疾病 睡眠研究
  • 简介:主讲老师简介:孙洪强,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睡眠医学科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睡眠障碍及与精神障碍共病的治疗和研究,睡眠与奖赏记忆,物质依赖心理渴求的临床干预和神经机制研究。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参与多个973和国家科技支撑计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