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食管癌患者外周血及肿瘤组织EGFR突变与临床特征关系,探讨外周血及肿瘤组织中EG-FR突变一致性,进一步分析EGFR-TKI治疗外周血和肿瘤组织中EGFR突变与临床疾病控制率之间关系,进一步探讨EGFR突变与吉非替尼或者厄洛替尼临床疗效监测中应用价值。方法采用RT-PCR检测112例食管癌患者外周血和87例食管癌患者肿瘤组织中EGFR突变,其中47例外周血和肿瘤组织配对检测。分析外周血和肿瘤患者组织中EGFR突变与临床特征关系及两者EGFR突变一致性。采用EGFR-TKI治疗外周血和肿瘤组织中EGFR突变,评价EGFR突变与吉非替尼或者厄洛替尼临床疗效关系。结果EGFR突变在鳞癌组明显高于非鳞癌组(P﹤0.05);肿瘤组织和外周血同时EGFR突变有11例,且突变位点一致,检测到EGFR状态以肿瘤组织为标准,两者突变一致性达到73.33%;外周血和肿瘤组织中EGFR突变患者接受TKI疾病控制率明显高于EGFR野生型患者(P﹤0.01)。结论食管癌外周血和肿瘤组织EGFR突变与临床特征关系与鳞癌密切相关;食管癌外周血和肿瘤组织EGFR突变一致性较高;EGFR-TKI分子靶向治疗外周血和肿瘤组织中EGFR突变疗效显著。

  • 标签: 食管癌 外周血 肿瘤组织 EGFR突变
  • 简介:在我眼里,德国人都是哲学家,包括眼前这位儿童绘本作家兼画家赫姆·海恩。这位1941年出生老男孩,1976年才开始创作绘本作品,处女作名字叫《大象算术》,它称得上是一本生命哲学书。

  • 标签: 算术 大象 智慧 生命哲学 哲学家 德国人
  • 简介: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人类已经进入“后基因组”时代,以功能鉴定为目标的功能基因组学成为基因组研究重点。基因表达分析是基因功能研究中最重要组成部分。基因表达系列分析(serialanalysisofgeneexpression,SAGE)是一种可以直接对细胞基因表达进行定量检测实验技术。SAGE技术极具竞争力.不但能够获得特定细胞或组织基因表达谱全貌,而且可以通过比较不同状态下表达谱来确定某一条件下细胞表达特定基因。本文系统地回顾了基因表达系列分析技术进展及其在神经肿瘤领域中应用。

  • 标签: 基因表达系列分析 中枢神经系统 肿瘤
  • 简介:p53和MDM2之间形成一自我反馈环,p53可以通过诱导其负性调节因子MDM2表达而调控其表达水平和活性。目前认为HPVE6蛋白作用下p53蛋白功能失活是HPV相关子宫颈癌发生关键步骤。然而有些学者认为MDM2作为一种致癌基因在非HPV感染宫颈癌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在HPV阴性宫颈癌细胞中p53降解失活主要由MDM2引起

  • 标签: MDM2 宫颈癌细胞 癌发生 HPV感染 表达 负性调节因子
  • 简介:龙葵中富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其中具有诸多药理作用为生物碱类、多糖类及皂苷类等,论文对龙葵中具有抗肿瘤活性化学成分研究近况进行综述,为龙葵深入研究提供进一步参考。

  • 标签: 龙葵 活性成分 抗肿瘤作用 生物碱 多糖蛋白
  • 简介:关节炎泛指在人体关节及其周围组织中一类非特异炎性疾病,种类较多,病因复杂,目前认为该类疾病与各种炎症促发因子、自身免疫反应、病原微生物感染、代谢紊乱、创伤、退行性病变等多种因素有关。近年来研究多围绕软骨退变、滑膜病变等引起炎症展开,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 标签: 水通道蛋白质1 水通道蛋白质3 水通道蛋白质4 水通道蛋白质9 骨关节炎 关节
  • 简介:目的:探讨宫颈癌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1,ICAM-1)表达与微淋巴管密度(microlymphaticvesseldensity,MLVD)相关性及二者对宫颈癌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ICAM-1、D2-40在94例宫颈癌组织、癌旁组织及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表达并计数MLVD,分析上述指标与预后关系,并采用免疫组化双重染色鉴别微淋巴管和微血管。结果:宫颈癌组织ICAM-1阳性率为63.83%(60/94)。肿瘤中心处、宫颈癌旁、正常宫颈组织中MLVD分别为(2.89±0.57)、(8.59±1.38)及(7.98±1.48)。非参数检验显示ICAM-1阳性表达与宫颈癌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FederationofGynecologyandObstetrics,FIGO)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癌组织MLVD与FIGO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ICAM-1阳性表达者MLVD明显高于阴性表达者(P〈0.05)。结论:ICAM-1与宫颈癌淋巴管生成相关,其可能参与了宫颈癌侵袭与转移;ICAM-1对宫颈癌预后有评估价值,ICAM-1联合MLVD预后评估意义更大。

  • 标签: 宫颈肿瘤 细胞间黏附分子-1 微淋巴管密度 免疫组化 预后
  • 简介:目的:为了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及其与血管形成定量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62例原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bFGF进行检测,并对浸润性膀胱癌组织中微血管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膀胱癌中bFGF阳性表达率为46.8%,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复发及预后有关(P〈0.05),与浸润性癌组织中微血管定量呈正相关(P〈0.05),结论:bFGF表达对膀胱癌生物学行为有重要影响,bFGF是膀胱癌血管形成过程中一个主要血管生成因子,bFGF表达和血管形成定量有可能成为预测膀胱癌复发、转移和预后重要指标。

  • 标签: 膀胱癌 碱性成纤维细胞 生长因子 血管形成
  • 简介:目的:研究miR-940对胃癌细胞增殖影响,探讨miR-940和Cbl-b信号转导通路在此过程中作用。方法:采用Real-timePCR法检测胃癌细胞中miR-940表达,MTT法检测胃癌细胞增殖能力,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检测miR-940与Cbl-b结合,Westernblotting实验观察蛋白表达。结果:MTT法显示miR-940可促进胃癌细胞MGC803增殖,BLAST对比分析结果显示Cbl-b与miR-940存在结合位点。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证实Cbl-b是miR-940靶基因。Westernblotting结果显示过表达miR-940后,Cbl-b表达明显下调。Cbl-b抑制胃癌细胞MGC803增殖。miR-940通过负向调节Cbl-b表达促进胃癌细胞增殖。结论:miR-940通过抑制Cbl-b表达,促进胃癌细胞MGC803增殖。

  • 标签: 胃癌 miR-940 CBL-B 增殖
  • 简介: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骨肉瘤组织中H19基因特异性表达模式,探讨其在骨肉瘤发生发展、浸润转移中作用及其与预后关系。方法收集并筛选出2009年至2010年就诊骨肉瘤患者手术切除标本30例,采集临床指标包括患者性别、年龄、发病部位、大小、Enneking分期、组织病理学分型、有无肺转移及术后随访患者生存情况。应用PCR、RT-PCR及限制性内切酶(AluI)酶切等方法,检测30例骨肉瘤组织中H19基因印迹状态,分析H19基因印迹丢失及其与骨肉瘤各临床病理因素参数之间关系。结果(1)H19基因印迹丢失率在骨肉瘤组织中为41.67%,瘤近旁组织中为16.67%,瘤远旁组织中为8.33%。Kappa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上述不同组织中H19基因印迹丢失发生频率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2)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H19基因印迹丢失与骨肉瘤患者Ennecking分期、肺转移灶存在与否有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部位、大小和病理分型无关(P>0.05)。(3)Log-rank单因素生存分析表明,H19基因印迹丢失、肿瘤分期、病理学分类及转移灶存在与否和骨肉瘤患者预后相关(P<0.05),而性别、年龄、发病部位与患者预后无关(P>0.05)。H19基因印迹丢失骨肉瘤患者生存率明显降低,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肉瘤组织中H19基因印迹状态改变,对骨肉瘤发生发展、浸润转移起重要作用并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可能成为预测患者预后情况新靶点。

  • 标签: 基因表达调控 肿瘤 骨肉瘤 预后 H19基因
  • 简介:背景和目的体细胞突变可能使肿瘤细胞具有编码"异己"免疫原性抗原能力。由此推测,对由于错配修复缺陷所致大量体细胞突变肿瘤,免疫检查点阻滞治疗可能有效。方法我们在41例进展期转移癌患者(有或没有错配修复缺陷)中对pembrolizumab[针对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免疫检测点抑制剂]临床疗效进行2期临床研究。患者分为错配修复基因缺陷结直肠癌患者组(dMMR)、错配修复基因正常结直肠癌患者组(pMMR)和错配修复基因缺陷非结直肠癌患者组,所有患者均采用Pembrolizumab静脉注射(10mg/kg,每14天重复一次)。观察终点是免疫反应率和20周免疫相关肿瘤无进展生存率。结果结直肠癌dMMR组客观反应率和免疫相关肿瘤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40%(4/10)和78%(7/9),而结直肠癌pMMR组分别为0%(0/18)和11%(2/18)。截至统计时,dMMR组未达无进展生存和总生存,而pMMR组则分别为2.2和5.0个月(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比0.10,P〈0.001;死亡风险比0.22,P=0.05)。非结直肠癌dMMR组结果和结直肠癌dMMR组类似,其免疫相关客观反应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1%(5/7)和67%(4/6)。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显示dMMR肿瘤平均检测到1782个体细胞突变,而pMMR肿瘤仅有73个突变(P=0.007),且体细胞突变高载荷肿瘤患者无进展生存期相对较长(P=0.02)。结论本研究表明,错配修复状态可以预测免疫检查点阻滞药物pembrolizumab治疗效果。

  • 标签: 错配修复 PD-1 结直肠癌 免疫原性 体细胞突变 无进展生存期
  • 简介: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各项临床病理特征关系。方法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VEGFR-3蛋白表达,并应用ImageJ图像分析系统对结果进行图像分析。结果VEGFR-3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对照组织(P〈0.05),VEGFR-3蛋白表达与TNM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有关(P〈0.05)。结论VEGFR-3可能参与了胃癌发生发展和淋巴结转移过程。VEGFR-3阳性表达胃癌患者可能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VEGFR-3可作为评估患者预后重要指标。

  • 标签: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表达 胃癌 淋巴结转移
  • 简介:半个世纪以来,尤其是近20多年,肿瘤学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从基因和分子水平阐明肿瘤发生发展规律,揭示了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之间差异,认识到大多数肿瘤是体细胞突变导致后天获得遗传性疾病,对癌症本质是一种遗传性疾病(Cancerisageneticdisease)认识已渗入到临床肿瘤学各个方面,在肿瘤分类、诊断和治疗中许多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世界卫生组织在新世纪初出版肿瘤WHO分类系列丛书,

  • 标签: 肿瘤 WHO分类 诊断与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膜联蛋白Ⅱ(AnnexinⅡ)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及其在胃癌转移中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nnexinⅡ在51例胃癌组织和24例癌旁组织中表达,并统计AnnexinⅡ阳性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特征关系。用AnnexinⅡ特异性siRNA在胃癌HGC-27细胞抑制AnnexinⅡ表达,应用黏附实验、侵袭实验检测抑制AnnexinⅡ表达后对胃癌细胞黏附、侵袭能力影响。结果AnnexinⅡ蛋白在胃癌组织中阳性率为82.4%,在癌旁组织中阳性率为3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AnnexinⅡ阳性表达与患者性别与年龄无关(P﹥0.05),而与肿瘤大小、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临床特征有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胃癌HGC-27细胞转染AnnexinⅡsiRNA后,细胞中AnnexinⅡ蛋白和mRNA水平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抑制AnnexinⅡ表达后,胃癌HGC-27细胞黏附、侵袭能力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nexinⅡ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AnnexinⅡ蛋白表达与肿瘤大小、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临床特征有关,并且AnnexinⅡ高表达可促进胃癌转移。因此,AnnexinⅡ可以作为抑制胃癌转移潜在靶点,开发靶向AnnexinⅡ药物可能成为治疗胃癌转移新方法。

  • 标签: 胃癌 AnnexinⅡ 转移
  • 简介: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发展是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结果,而抑癌基因在其发生与演进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很重要一部分与调控细胞周期密切相关。本文基于此对几个重要乳腺癌抑癌基因作一综述,介绍了它们在细胞周期中调控机制,对乳腺癌发生及治疗影响以及最新研究进展。

  • 标签: 乳腺肿瘤 抑癌基因 细胞周期
  • 简介:目的了解二硝基氯苯(DNCB)结合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后对其抗体功能影响。方法把HBIG(13mg/500μLPBS)分别与不同剂量(0.025,0.25,2.5mg)DNCB(预先溶于DMSO,10mg/mL)结合,并予系列倍比稀释十次后,分别以DMSO及无菌水为两对照组,共组成五组,55个标本。以ELISA法分别检测乙肝表面抗体效价。结果DMSO、无菌水、低剂量、中剂量与高剂量组五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0.91%(10/11)、72.73%(8/11)、81.82%(9/11)、81.82%(9/11)和72.73%(8/11),其抗体阳性率以,检验无差异(P〉0.05)。经双因素方差分析(two-wayanalysisofvariance),五组间在各稀释度吸光值(OD450)上无差异(P〉0.05),而各稀释度处理组间则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在一定范围内,DNCB结合对HBIG抗体效价没有影响,推测免疫球蛋白(抗体或单克隆抗体)可作为DNCB(或其它类似半抗原)靶向治疗一种有效载体。

  • 标签: 乙肝免疫球蛋白 DNCB 靶向治疗 抗-HBS 半抗原
  • 简介:目的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是肝癌最主要治疗手段之一.本研究拟通过分析中晚期肝癌患者TACE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明确TACE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影响及其与疗效关系.方法2008年4月至2009年12月中山大学肿瘤医院肝胆外科确诊为中晚期肝细胞癌并接受TACE治疗患者共71例,治疗前1周及治疗后1个月,抽取外周静脉血,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亚群CD3+、CD3+CD4+、CD3+CD8+、CD3-CD56+(NKcell)以及CD4+CD25+细胞比例,分析TACE前后变化及其与临床相关指标和预后相关性.结果TACE治疗后,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减少,而CD3+、CD3+CD8+细胞比例升高(P<0.01);肿瘤最大径总和大于10cm患者术后淋巴细胞绝对值减少(P<0.05),CD3+、CD3+CD4+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0.01),而肿瘤直径和小于10cm患者术后淋巴细胞绝对值无明显减少,CD3+CD4+细胞比例有所下降(P<0.05),CD3+CD8+比例升高明显(P<0.01),致使CD4+/CD8+比值下降明显(P<0.01).多药联合化疗组术后淋巴细胞绝对值下降明显,CD3+、CD3+CD8+细胞比例升高,尤以后者升高显著(P<0.01).CD3+及CD3+CD4+比例治疗后下降与临床获益相关.结论TACE对机体淋巴细胞亚群功能有一定程度抑制,肿瘤负荷较大、多药联合化疗时,抑制作用更为明显.外周血CD3+及CD3+CD4+比例术后变化与TACE治疗效果相联系,两者比例下降预示效果较好.

  • 标签: 肝细胞癌 肝动脉栓塞化疗 细胞免疫 疗效
  • 简介:库欣病(Cushing’sdisease,CD)是垂体腺瘤所致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分泌过量引起疾病,约占所有内源性库欣综合征(CS)70%.大约90%为微腺瘤(最大直径测量小于10毫米).局部占位效应在起病时并不常见。库欣病高致病率和死亡率与系统性皮质醇过量有关.这些系统性改变大致可分为代谢性(中心性肥胖.高血糖.血脂异常),

  • 标签: 库欣病 药物治疗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库欣综合征 中心性肥胖 垂体腺瘤
  • 简介:一个得之于千百万年遗传每当我们觉得身体不适要去医院时,对要见面的大夫充满了希望,希望大夫手到病除,吃了药立刻焕然一新;希望医院对病人充满了人文关怀,大夫认真听,仔细问,护士真诚热情,细致周到。特别是当人们得了大病或是重病时候,这个心情更为强烈。然而到了医院,我们经过挂号、排队候诊,好不容易走进诊室后,看到却是忙碌大夫。

  • 标签: 原型 身体不适 人文关怀 大夫 医院
  • 简介:甲状腺癌是一组织形态各异,生物学行为不同癌,包括:(1)分化型癌:例如乳头状癌,这种乳头状癌最多见,约占甲状腺癌60%,是一种恶性程度低,进展缓慢癌,绝大多数可以治愈,病死率11%~17%,有纯乳头状癌和乳头状滤泡状混合癌

  • 标签: 甲状腺癌 诊断 治疗 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