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1医学本科生要适应现代医学发展,掌握急诊医学基本知识急诊医学是一门适应现代医学发展应运而生的新兴学科,作为整个医学的一部分,必然受国家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影响.目前,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建设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外开放、交流日益增多,这些已极大促进急诊医学的发展[1].

  • 标签: 医学选修 医学院校设置 急诊医学
  • 简介:摘要助产士是孕产妇的守护神和心灵陪护人员,被世人称之为誉为“迎接生命的天使”。在国际助产联盟当中都倡导“人文关怀、和谐生育、自然分娩”的理念,倡导富有人文精神的助产人员为孕产妇在情感方面提供极大的支持来促进自然分娩。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近些年兴起的家庭式分娩、拉玛泽减痛分娩法及导乐一对一陪伴分娩等方法均使分娩回归自然,在很大程度上大大降低剖宫产率,被认为是现代助产学的发展方向1。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现阶段我国的高职助产专业的学生人文素质状况进行了了解分析,同时,根据了所调查到的结果对助产教育专业的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在工作过程和高职助产课程基础上提成了人文素质养成的策略探究。

  • 标签: 高职助产课程 人文素质 养成策略
  • 简介:目的:探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诱发上消化道出血(uppergastrointestinalbleeding,UGIB)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调查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及广东省台山市人民医院2000年1月-2006年10月间因上消化道出血收住院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前1周内有无服用NSAIDs史将患者分为2组,对2组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66例患者,其中服药组103例,未服药组263例。2组病人在性别、出血方式、胃及十二指肠病变的具体部位以及是否需要内镜治疗等方面的差异无显著性;服药组患者的年龄较未服药组更高,血红蛋白在服药组下降更明显(P〈0.01);胃溃疡和复合溃疡、多发溃疡在服药组更多见(P〈0.01),而未服药组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率与服药组的感染率有显著差异,分别为26.24%和65.05%(P〈0.05)。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患者年龄和Hp感染状态和上消化道出血史对NSAIDs相关的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有明显影响。结论:应加强对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特点的认识,尽量减少NSAIDs的不良反应。

  • 标签: 非甾体抗炎药 上消化道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设置专职监测护士对视频脑电工作的影响,提高视频脑监测成功率及护理质量。方法2014年1-6月未设置专职监测护士时收入的73例患者,与2014年7-12月设置专职监测护士后收入的75例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设置专职监测护士后收入的75例患者,脑电图监测记录阻抗水平降低,读谱数据中高切、低切范围增宽,更能接近标准水平。对患者发作时护理更为精准,显著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增加服务满意率。结论设置专职监测护士对开展视频脑监测工作尤为重要,自患者入院便由专职监测护士收容,采集护理病史,了解发作规律及形式,观察受监测者情绪、作息等并给予干预,使患者在检查监测中获得全方位护理。

  • 标签: 专职监测护士 视频脑电图监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乳果糖对癌痛患者使用阿片止痛药所致便秘的预防作用。通过对乳果糖预防癌痛患者在使用阿片类药物治疗中对于其所便秘的预防情况进行观察。为临床上使用乳果糖预防阿片类药物所致便秘提供依据方法对128例在湖南省肿瘤病医院使用阿片类药物治疗的中重度癌痛的患者随机分为乳果糖组及对照组两组,乳果糖组在中重度癌痛患者使用阿片类药物治疗过程中同时加用乳果糖以预防阿片类药物导致的便秘并观察其临床结果,而对照组在中重度癌痛患者使用阿片类药物治疗过程中没有联用乳果糖观察其临床结果,对两组患者预防前后大便硬度分级、大便频次、排便困难程度等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并对所得结果进行相应的统计学分析。结果1、乳果糖能够在阿片类药物使用所致便秘中有明显的预防作用。2、安慰疗法在阿片类药物使用中所致便秘大部分没有作用,少部分在辅助运动时效果明显一点。结论乳果糖对癌痛患者使用阿片止痛药所致便秘有明显的预防作用,可以在临床上大量推广,减轻患者的疼痛。

  • 标签: 癌痛 阿片类药物 便秘 乳果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常见铂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为临床治疗药物使用提供科学合理参考。方法根据铂抗肿瘤药物发展历程分类,从药物对人体多个器官胃肠道、肾等的作用分析,汇总总结铂抗肿瘤药物在各个发展阶段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就这些出现的不良反应给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不同的铂抗肿瘤药物表现出的不良反应不同。铂抗肿瘤药物早期出现的不良反应比较多,也较普遍;后来经过改进发展,新型的铂类药物结构有了改进,不良反应也随之减少,但是出现了其他新问题。针对不同种类的铂抗肿瘤药物,应采取不同且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与手段。结论常见铂抗肿瘤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范围大小不一、轻重不同,采取预防措施也不同,只有较详细地了解不同铂抗肿瘤药物的特性,才能较好地发挥药物作用并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出现几率。

  • 标签: 铂类 抗肿瘤药物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应用鼻内镜下凝止血术治疗常规鼻腔填塞无效的鼻腔后部出血效果及其副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常规鼻腔填塞止血无效的鼻出血患者采取鼻内镜下凝止血术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鼻出血一次止血成功,成功率91%.结论:鼻内镜下凝止血术具有迅速、准确、患者痛苦少、鼻腔功能恢复快等优点,可作为鼻出血治疗的重要有效方法之一.

  • 标签: 鼻内镜 电凝止血术 治疗 鼻腔后部出血 副作用
  • 简介:1病例摘要患者,女,18岁,因"皮疹半年,精神失常一天"于2000年5月30日入院.缘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颜面、四肢散在性红色斑丘疹,遂到当地医院就诊,拟"真菌感染"予里素劳、伊曲康唑等治疗,自觉好转后停药.入院前一周来觉皮疹增多,再到其他医院,予达克宁霜治疗未见好转.

  • 标签: 例报告 损害例 精神损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滴水双极凝镊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对甲状旁腺的保护作用。方法将80例在我院行择期甲状腺手术治疗的患者分为研究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应用超声刀结合滴水双极凝镊对研究组患者实施治疗,应用超声刀结合普通双极凝镊对照1组患者实施治疗,应用超声刀结合传统结扎方法对照2组患者实施治疗,对比三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发现甲状旁腺的枚数、术后1天、7天、1月、3月甲状旁腺素水平和血钙值。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与对照1组患者比较无明显差异,与对照2组患者比较更短、出血量更少,P<0.05。研究组术中发现甲状旁腺的枚数较参对照2组多,P<0.05,与对照1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研究组患者的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发生率为3.7%,低于对照1组患者的18.5%和对照2组的38.5%,P<0.05。无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低。结论滴水双极凝镊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有利于保护患者甲状旁腺功能。

  • 标签:
  • 简介:目的:建立大鼠交流电激诱发心室颤动和机械性心肺复苏模型,并探讨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用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20只,应用自主开发研究的心跳骤停和复苏机械装置,持续交流电经右心室内膜致颤。在8min心室颤动后,开始给予6min的心肺复苏,包括200次/min的机械胸外按压和100次/min的同步机械通气。随后双向波经胸体外除颤。结果:14只大鼠复苏成功,自主循环恢复率为70%。刺激后所有大鼠立刻出现心室颤动。3min的刺激停止后动物持续表现为室颤而没有自发转复心律现象。心肺复苏期间恢复自主循环组其冠状动脉灌注压恒定在24mmHg左右。显著高于未能恢复自主循环组。大部分大鼠在6min复苏后电击除颤有效恢复自主循环。实验结束后常规解剖未发现器官机械性创伤。结论:本大鼠交流电诱发心室颤动和心肺复苏模型,有效性和安全性高,可最大限度减少实验的误差,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前景。

  • 标签: 心肺复苏 心室颤动 大鼠
  • 简介:目的:利用肺核素影像扫描检查及肺动脉造影等其它临床手段,对肺血栓栓塞症(PTE)进行明确诊断;从临床基础探讨PTE致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993~2002年间,我院37例肺血栓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在37例患者中,进行核素影像明确诊断32例(86.4%).在21~50岁年龄段,女性发病率小于男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19例(51.4%)患者存在深静脉血栓.结论:核素影像仍是目前首选的诊断肺栓塞的筛选手段,其结果有较重要的诊断或排除诊断意义.女性PTE的发病年龄晚于男性,与雌激素降低胆固醇血浓度及月经周期改变凝血机制等有关.下肢深静脉血栓作为主要的危险因素,与PTE的发生密切相关.

  • 标签: 肺血栓栓塞症 核素影像诊断 临床资料 PTE 影像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硫酸吗啡缓释片(美施康定)、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奥施康定)和芬太尼透皮贴剂用于癌性疼痛治疗的成本效果,为临床医师选择该类药品提供参考。方法随机调取我院临床病区2014年1月至12月期间300例分别使用美施康定(97例)、奥施康定(105例)和芬太尼透皮贴剂(98例)治疗中晚期癌痛的住院患者。美施康定治疗的开始剂量是20mg,q12h,奥施康定康定治疗的开始剂量是10mg,q12h,芬太尼透皮贴剂外用贴于皮肤平坦处,开始剂量为5mg,q72h,治疗过程中如果出现爆发痛时马上给予盐酸吗啡注射液进行皮下注射,并调整药品用量,直至患者满意的程度达到VAS0-3分为止。比较用药一个月后的镇痛疗效、不良反应及药品成本,并运用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法对三组治疗方案进行评价。结果美施康定、奥施康定和芬太尼透皮贴剂的疼痛缓解率分别为94.85%、94.29%、93.89%,三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人均成本分别为1395.26元、1429.82元、2108.33元,成本-效果比分别为14.71、15.16、22.43。结论美施康定、奥施康定和芬太尼透皮贴剂在治疗中晚期癌痛患者镇痛疗效相当,从药物经济学角度看,美施康定是中晚期癌痛患者镇痛治疗的较好选择。

  • 标签: 美施康定 奥施康定 成本-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过胃壁固定技术,再扩大胃造瘘口,置入更大直径胃造瘘管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多中心研究,选择有PEG指征的60例患者,先行胃壁固定术,根据扩大胃造瘘口的术式随机分为A、B、C三组,采用胃造瘘套件穿刺针作造瘘口穿刺20例设为A组,采用5mm的trocar作造瘘口穿刺20例设为B组,采用10mm的trocar作造瘘口穿刺20例设为C组,对比三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胃造瘘操作时间、患者术前1d与术后第1天、第7天及第14天的营养指标。结果A组及B组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发生,C组术后出现造瘘口渗漏及造瘘口周围炎1例;三组实验操作时间比较,A组操作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实验组术后第1天营养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及第14天营养指标均有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营养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施行胃壁固定术,可以根据患者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直径的胃造瘘管经腹壁直接置入,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经胃造瘘管输注营养物的依从性,有利于患者的康复。A组更安全、操作时间更短,适合临床应用。

  • 标签: 胃壁固定术 内镜 胃造瘘术 胃造瘘管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二次经尿道切加术中粘膜下注射吡柔比星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0例首次接受电切术治疗表浅性膀胱肿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术后每周进行1次灌注治疗,6周后延迟至每月1次,治疗1年,观察组术后5周左右进行二次经尿道切加术中粘膜下注射吡柔比星,后续治疗同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肿瘤复发情况,以及大量出血、切综合征等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都取得了成功,膀胱肿瘤切除率达到了100%,在随访期间内,观察组仅有8例患者复发,占22.8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48.57%)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的切术相比,二次经尿道切加术中粘膜下注射吡柔比星治疗表浅性膀胱肿瘤同样安全、有效,肿瘤的复发率更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二次经尿道电切 粘膜下注射 吡柔比星 表浅性膀胱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立哌唑合并电针治疗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方法选取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102例(阿立哌唑治疗组52例,针药治疗组50例),阿组剂量30mg/d,1次/d,每晚口服,治疗观察时间为6周,针药组除应用阿立哌唑治疗外,每日针灸1次,并使用电针仪辅助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6周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与白介素(IL-2、IL-6)。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IL-2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后药物合并电针治疗组IL-6水平低于药物组(P<0.01)IL-2水平低于药物组(P<0.05),治疗后药物合并电针治疗组CD4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也高于药物组(P<0.05)。结论阿立哌唑治疗可以影响这类患者的免疫功能,且电针合并药物组更明显。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