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摘要:目的:分析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失眠症状的药学作用。方法:选取收治的失眠患者88例,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表(PSQI)评分,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PSQI评分表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效果显著提高。结论: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失眠症状,效果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黄连温胆汤 失眠 药学分析
  • 简介:摘要:了解绵阳市 2020年流行性感冒流行病学特征,为绵阳市流感防控工作提供重要依据。方法收集绵阳市2020年流感监测相关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学分。结果 绵阳2020年流感共报告发病3498例,15岁以下的学生及学校仍为重点关注人群及场所。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大流行下,流感的低发水平进一步印证非药物干预措施对流感防控工作的重要性。

  • 标签: 流行性感冒 流感样病例 流行特征 病原学监测 暴发疫情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人工水腹微波热化疗治疗晚期腹腔广泛转移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病人不同情况向腹腔内灌注43℃热生理盐水500~3000ml+5-Fu250㎎~500㎎+DDP 20㎎~30㎎后对腹部进行微波深部热疗,保证热疗温度42℃~43℃,作用时间90分钟至120分钟。结果 治疗后KPS评分≥60分患者人数从69.44%升至87.96%,合并腹痛患者从94.44%降至26.85%,合并腹水患者从73.15%降至8.33%。6个月生存期患者为86.11%;12个月生存期患者为79.63%;18个月生存期患者为68.52%;24个月生存期患者为62.04%。结论 人工腹水微波热化疗对腹腔广泛转移癌是一种良好的有效治疗方法且毒副作用较小。

  • 标签: 人工水腹 微波 热化疗 广泛转移癌
  • 简介:目的探讨大鼠肾脏中足细胞线粒体形态和数目与阿霉素大鼠肾病模型蛋白尿的关系。方法清洁级雄性SD30只大鼠尾静脉分别注射阿霉素0.7mg/100g体重和生理盐水,分别在注射后2W(对照组3只,阿霉素组3只)、4w(对照组3只,阿霉素组6只)和6W(对照组8只,阿霉素组7只)处死大鼠,取肾皮质标本进行透射电镜观察,对线粒体形态和密度进行体视学分。结果阿霉素组大鼠4W出现蛋白尿,持续至6W。对照组大鼠肾组织足细胞内线粒体多呈椭圆形,阿霉素组大鼠足细胞线粒体形态多样,大小不一。统计分析未发现阿霉素组和对照组大鼠足细胞线粒体面积、周长、形状因子和最大长宽比的差异。注射2W后蛋白尿出现前,阿霉素组大鼠肾组织足细胞内线粒体面数密度明显增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17±0.00VS.0.14±0.01,t=6.173,P〈0.01),同时线粒体相对于细胞体的表面积密度有增加趋势(0.78±O.03VS.0.71±0.04,t=-2.526,P=0.065)。注射6w后,阿霉素组大鼠足细胞线粒体面数密度无显著变化,线粒体相对于足细胞胞浆的表面积密度显著减少(0.71±0.11VS.0.87±0.12,P=0.02)。结论线粒体多形性改变参与阿霉素大鼠肾病模型蛋白尿的发生,足细胞线粒体数量增多是阿霉素大鼠肾病模型蛋白尿发生过程中的早发事件,线粒体膜表面积密度下降参与足细胞损伤及阿霉素大鼠肾病的进展。

  • 标签: 肾病综合征 阿霉素 线粒体 形态 定量分析
  • 简介:摘要糖尿病已成为当今世界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而我国糖尿病人数居世界首位,并且绝大部分为2型糖尿病(,T2DM)。近几年来运动干预作为T2DM的治疗手段之一得到了越来越多关注,也不断的临床实践中经获得了很高的认可。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合理运动可通过改善人体血糖含量、胰岛素的分泌及胰岛素抵抗、提高机体适应能力等途径有效防治T2DM及控制其发展,同时运动干预还有效的控制了T2DM并发症的发生及发展。本文通过对近年来的研究学习,对运动干预在T2DM生理学机制做一个简单的阐述,为运动预防及控制T2DM的理论与临床实践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运动干预 2型糖尿病 机制
  • 简介:目的了解华支睾吸虫性胆管炎的病理与临床联系,提高超声、多层螺旋CT(MSCT)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确诊为华支睾吸虫性胆管炎病例的临床、病理及超声、MSCT表现,并将超声表现及MSCT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6例华支睾吸虫性胆管炎患者,超声表现为肝内外胆管不成比例扩张,肝边缘部胆管扩张相对显著,扩张的肝内胆管后方回声增强,管壁不规则增厚。MSCT表现为肝内外胆管不同程度扩张,且肝内胆管扩张多广泛弥漫(累及多段、多叶或全肝)。两种检查方法检出分别为30例(83%)、32例(89%),两者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支睾吸虫性胆管炎具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超声与MSCT是诊断肝华支睾吸虫病有效的检查方法,能为临床的早期诊断处理及鉴别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

  • 标签: 华支睾吸虫 胆管炎 超声检查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疗纠纷案例的法医病理学特点及尸检对于解决医疗纠纷的重要性。方法对2008年1月-2014年1月接收的35例涉及医疗纠纷的尸检案例进行死者的性别、年龄、临床诊断正确率、死亡原因、死亡地点、死亡时间、尸检时间、医疗过失和纠纷原因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5例死者中,男性19例,女性16例。纠纷科室主要为外科、内科、产科和儿科等。35例死者中,猝死者23例,所占比例为65.7%,其中有13例因心血管系统疾病致死,所占比例为37.1%。因疾病死亡者为32例,比例为91.4%;中毒者1例,麻醉意外1例,机械性损伤1例,分别为管理过失、责任过失和技术过失。35例患者死因明确,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总符合率为80.0%。结论大多死亡案例是由于自身疾病引起的,通过尸检可以避免医疗纠纷,但是医院需加强自身建设和提高对尸检的认识。

  • 标签: 医疗纠纷 法医病理学 尸检
  • 简介:摘要 通过对近几年文献报道的 2型糖尿病(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的运动干预治疗方法其中患者生理学变化的文献进行归纳、整理、分析,针对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如血糖、血脂等几方面做一个较为详细的阐述。 结果发现规律科学的运动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心肺功能等方面均能起到积极改善作用。

  • 标签: 2型糖尿病 运动干预 血糖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梧州口岸出入境人员连续开展梅毒血清学监测,掌握梅毒感染情况,为制定梅毒防控的干预对策和干预效果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2015年在梧州口岸17253人次出入境人员梅毒血清学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从17253人次监测对象中,共检出梅毒感染者39例,检出率为0.23%,以男性为主。感染年龄段以30~59岁检出率最高,占92.31%。感染人群类型以船员为主,占总感染人数的76.92%。感染途径以婚外性接触感染为主。结论监测结果显示梧州口岸出入境人员中,梅毒感染率高集中在船员及旅游探亲人群,应重点加强该类人群的梅毒监测和卫生宣传教育工作,同时敦促感染者及时前往专科医院进行治疗。

  • 标签: 梅毒 出入境人员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应用新型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与传统包皮环切术治疗包皮过长包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4年5月至2015年11月于我院行包皮手术的患者共160例进行观察,分别应用新型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及传统包皮环切术治疗,对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外观满意度、术后并发症等进行统计学分。结果新型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组的疗效显著优于传统包皮环切术组(P<0.05),术后并发症及水肿也显著减低(P<0.05),但费用相对较高。结论新型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较传统环切术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痛苦小、美观、术后水肿等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而传统手术费用低廉、适应症广、技术成熟,仍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因此,临床上究竟选择何种术式,需综合考虑患者经济条件及病情的需要。

  • 标签: 包皮环切术 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 包皮过长
  • 简介:摘要 糖尿病已成为当今世界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而我国糖尿病 人数 居世界首位 , 并且绝大部分为 2 型糖尿病 ( , T2DM ) 。近几年来运动干预作为 T2DM 的治疗手段之一得到了越来越多关注,也 不断的 临床实践中经获得 了 很高的认可 。 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合理运动可通过改善 人体血糖含量、胰岛素的分泌 及 胰岛素抵抗 、 提高机体适应能力 等途径有效防治 T2DM 及 控制 其发展 , 同时运动干预还有效的控制了 T2DM 并发症的发生及发展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的研究学习,对 运动干预 在 T2DM 生理学机 制做一个简单的阐述 , 为运动 预防及控制 T2DM 的理论与临床实践研究 提供参考 。

  • 标签: 运动干预 2 型糖尿病 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功能性便秘患者接受益气养阴汤治疗的效果。方法 以功能性便秘患者 100例(时间所选为 2018年 1月 -2019年 1月),为本研究对象,以双盲法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实验组则实施益气养阴汤治疗,分析 2组功能性便秘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对照组总有效率高, P<0.05;实验组疾病复发率明显较对照组低( P<0.05)。结论 功能性便秘患者接受益气养阴汤治疗,可有效对其便秘症状改善,控制疾病的复发。

  • 标签: 益气养阴汤 功能性便秘 药学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近两年乙型肝炎流行病学。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我市中心医院接受诊疗的慢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015年1月至2017年1个月我市共累积报告乙型肝炎患者1775例;乙型肝炎年均发生率总体呈现出递减趋势,其中急性乙型肝炎发生概率呈现出递减趋势,慢性乙型肝炎发生概率呈现出递增趋势;乙型肝炎发生概率与季节变化之间无明显联系;发病年龄阶段以20-39岁为主;男性发生概率明显比女性高;农民患有乙型肝炎的占比最多。结论近两年我市乙型肝炎发生概率呈现出递减趋势,男性人群中应重点防治青年农民工,同时针对重点防治地区和人群应深入研究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措施。

  • 标签: 乙型肝炎 流行病学 乙型肝炎疫苗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复发性脑梗死与初发性脑梗死进行临床对比分析,确定其危险因素,与TOAST分型情况,分析其病变的血管特征,最终确定复发性脑梗死患者的病因特点。方法选择我院的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共计10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的初发性脑梗死患者共计100例作为对照组,记录和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TOAST分型原理进行分类处理,并通过CT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方式观察两组患者的脑血管状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中高血压患者最为常见,其中在复发性脑梗死中的高脂血症,短暂脑缺血发作史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脑血管病变情况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且进一步进行两两对比分析,观察组患者的无病变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狭窄比例的显著高于对照组。以上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发性脑梗死和初发性脑梗死在疾病分型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血管影响检查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在血管病变率方面更高。

  • 标签: 复发 危险因素 脑血管造影术
  • 简介:目的探讨鼻腔及鼻窦内翻乳头状瘤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率。方法对2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鼻腔及鼻窦内翻乳头状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例患者CT均表现为鼻腔或鼻窦软组织密度灶,2例CT增强扫描显示软组织肿块中度强化,2例在MRIT1、T2序列上信号与脑灰质接近,中度强化。其中25例为单侧发病(左侧13例,右侧12例),2例累及双侧。1例仅表现为左侧鼻前庭小息肉样结节;累及中鼻甲区域26例,其中8例累及上颌窦,累及筛窦、鼻咽部各4例。该组中9例见筛骨骨质硬化;5例癌变者均发现筛孔状溶骨性破坏,其中2例累及颅底。结论内翻乳头状瘤好发于单侧中鼻甲区域,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当发现溶骨性破坏时提示内翻乳头状瘤恶变。MRI对内翻状乳头状瘤软组织边界的显示较CT清晰。

  • 标签: 内翻乳头状瘤 鼻腔 鼻窦疾病 CT MRI
  • 简介:采用最小成本分析法,对治疗肺部感染的两种方案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估,结果显示;在疗效基本一致的情况下,茵必治组费用较低,提示对同一种疾病的治疗运用药物经济学知识可使病人获得具有最佳效果/费用比的药物治疗。

  • 标签: 肺部感染 最小成本分析 药物经济学 治疗方案
  • 作者: 陈润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 创建时间:2023-10-18
  • 出处:《医师在线》 2023年第14期
  • 机构:【摘  要】目的:分析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所呈现出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病例选择在2021.1~2022.12时段就诊于我院的高血压患者12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开展分组分析,例数均分(n=60例),将厄贝沙坦作为对照组的治疗药物,观察组选择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作为治疗药物,对2种治疗药物所呈现出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治疗后对比两组总有效率,观察组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比较治疗后收缩压(SBP)与舒张压(DBP)水平可见观察组明显更低(P<0.05)。结论:在高血压患者治疗中,应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的临床效果理想,有助于促进血压水平的显著改善。
  • 简介:摘要: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可以导致猝死。本论文旨在通过法医病理学的角度,分析肺动脉栓塞猝死的案例,探讨其致病机制、诊断标志和预防措施。我们通过对多个PE猝死案例的尸检结果和临床资料的研究,系统性地总结了PE的病理学特征,包括病理生理学改变、组织学变化、死因判定等方面的内容。同时,本研究还对PE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进行了讨论,以期为提高PE的早期诊断和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肺动脉栓塞,法医病理学,猝死,血栓形成,肺循环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