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产妇应用控制胎娩出和无保护会阴接受的方法对其母婴结局的影响和作用。方法 选择2019年6月~2021年3月在我院进行自然分娩的100例产妇作为本次试验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双盲法将100例产妇分成两个小组,其中对照组50例产妇,接受常规会阴保护接生法,另外50例产妇是研究组,接受控制胎娩出和无保护会阴接受法,对比两组产妇的相关指标。结果 研究组产妇会阴完整8例(16.00%),Ⅰ级裂伤34例(68.00%),比对照组高,Ⅱ级裂伤8例(16.00%),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Apgar评分(8.29±1.36)分,和对照组Apgar评分差异不大(P>0.05)。结论 对自然分娩产妇实施控制胎娩出和无保护会阴接生法是可行的,且安全性较高,明显减少产妇会阴撕裂发生情况,降低母婴不良结局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常规会阴接生 控制胎头娩出 无保护会阴接生 母婴结局 应用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肱骨远端骨折患者实施肱三肌双窗口入路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本院骨科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20例肱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治疗研究对象,对20例患者均实施肱三肌双窗口入路手术治疗,分析这一手术入路的治疗效果和价值。结果:20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无感染及皮瓣坏死等并发症出现,骨折愈合时间为(2.69±1.56)个月,术后肘关节活动度为(115.45±12.50)°,治疗优良率高达95.00%(19/20),其中一例患者为骨折延迟愈合。结论:对肱骨远端骨折患者开展肱三肌双窗口入路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均较高,能更好的显露术野范围,达到预期的手术效果和目的,改善患者预后及骨折部位的恢复。

  • 标签: 肱三头肌 双窗口入路 肱骨远端骨折 治疗优良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徒手旋转在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80例位难产产妇,双盲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的分娩护理;实验组40例,以徒手旋转胎为准。对2组分娩方式、产程时间、新生儿评分及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产程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顺产率较高(57.5%对30.0%),剖宫产率较低(7.5%对25.0%),而新生儿并发症更低(5.0%对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徒手旋转 头位难产产妇 助产护理中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Steiner和Tweed分析方法,研究Ⅲ类错颌畸形的骨骼形态和生长发育对临床正畸病例的指导意义。方法:采用骨骼Ⅲ类错颌畸形患者的影测量图像,评估14项Steiner分析和Tweed分析3项。结果:在中国骨骼Ⅲ类错颌畸形的儿童中,下颌骨在青春期后期继续明显地向前生长和发育。结论:中国骨骼Ⅲ类错颌畸形儿童的上颌骨生长量小于中国骨骼I类错咬合儿童。

  • 标签: 头颅放射学  斯坦纳分析  中国儿童骨骼类颅面形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产程护理在改善位难产产妇分娩结局中的作用。方法:搜集986例位难产产妇(2018.03-2023.02)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490,常规护理)和研究组(n=496,常规护理+产程护理)。观察两组的分娩结局(自然分娩成功率、产伤率、胎儿窘迫发生率),统计疼痛持续时间、麻木持续时间、总产程及新生儿行为能力(NBNA评分),记录护理前后的焦虑(SAS评分)、抑郁(SDS评分)情况,并运用统计学软件对比数据。结果:研究组自然分娩成功率(83.06%)及NBNA评分高于对照组(52.04%),产伤率(4.23%)及胎儿窘迫发生率(1.81%)低于对照组(32.24%、11.84%),疼痛持续时间、麻木持续时间、总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P>0.05;护理后,研究组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程护理可提高头位难产产妇的自然分娩成功率,降低产伤率及胎儿窘迫发生率,改善产妇的焦虑、抑郁情绪及新生儿行为能力,缩短疼痛及麻木持续时间、总产程。

  • 标签: 产程护理 头位难产 产妇 分娩结局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针配合耳针治疗小儿抽动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62例小儿抽动症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31例。对照组采取药物治疗,研究组采取针配合耳针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YGTSS抽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配合耳针治疗小儿抽动症效果显著,有助于患儿临床症状的改善。

  • 标签: 小儿抽动症 头针 耳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儿童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矫形术的护理及康复指导的效果。方法2014年1月一2018年1月收治的行外固定治疗的僵硬型马蹄内翻足患儿88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全部患儿均得到满意护理,无并发症发生;随访畸形矫正满意。结果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5个月至1年,术后A0FAS评分为(85.9±8.7)分,显著高于术前(54.3±9.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配合全面护理防治,在治疗儿童先天性马蹄内翻足上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马蹄内翻足 矫形术 护理 外固定架
  • 简介:【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骨盆骨折创伤控制中应用外固定的临床效果 。方法 :采用数字随机法将 2016 年 1 月份—— 2017 年 1 月份我科室收治的骨盆骨折不稳定型的的患者 62 例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外固定,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具有一定的差异, P<0.05. 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优良率为 93.54% ( 29/31 );对照组优良率为 80.65% ( 25/31 );两组有差异,( X 2 =6.928  P<0.05 )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骨盆骨折创伤控制中在内固定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外固定的效果效果较好,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缩短,并发症发生率减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骨盆骨折 外固定架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创伤骨科患者行外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创伤骨科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行外固定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27.79±3.68)d、愈合时间(21.04±4.28)d、住院时间(14.56±2.50)d相较于对照组更短,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88.24%、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5.89%相较于对照组47.06%、26.47%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骨科患者应用外固定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愈合及住院时间,加速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创伤骨科患者 外固定架 临床疗效
  • 简介:【 摘要 】 目的 观察创伤骨科患者临床治疗中运用外固定的效果。 方法 随机于我院创伤骨科 2019 年 3 月 -2020 年 3 月间收治的骨折患者中选取 108 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骨折发生日期的单双分为两组,即甲组( n=54 )与乙组( n=54 )。甲组患者在临床治疗中运用内固定治疗,乙组患者在临床治疗中运用外固定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骨不连发生率。 结果 与甲组患者 的临床疗效 相比,乙组患者 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 94.44% ,总有效率明显更高( P<0.05 )。 与甲组患者的预后相比,乙组 患者治疗后没有患者出现骨不连,骨不连发生率明显更低( P<0.05 )。 结论 在创伤骨科患者临床治疗中,通过外固定的运用,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术后骨折部位的愈合情况,尽最大限度的减少畸形愈合的发生。并且也可以显著降低骨不连的发生情况,改善患者的预后,临床价值显著。

  • 标签: 创伤骨科患者 外固定架 运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浅析在骨科创伤中应用外固定治疗的疗效价值。 方法: 随机选择 2015 年 8 月 ~2016 年 8 月间收治的 92 例骨科创伤者进行研究,按患者意愿分对照组与研究组各 46 例,对照组通过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通过外固定支架治疗,将两组治疗有效率和手术、住院及骨折愈合等所用时间进行对比,记录两组并发症情况。 结果: 经不同手法治疗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是 67.39% ,研究组是 82.61% ;研究组手术、住院及骨折愈合等所用时间皆比对照组短;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是 21.74% ,研究组是 6.52% 。两组各项指标相比皆存在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对骨科创伤患者临床应用外固定进行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手术、住院及骨折愈合用时,减少并发症出现率,其疗效价值显著,值得推荐。

  • 标签: 骨科创伤 外固定架 疗效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外固定治疗骨创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疗效,为临床医学提供治疗经验,帮助患者早日恢复身体健康。方法选择我院自2015年12月~2016年12月的骨创伤患者资料80例。将这8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每组人数均为40例,并分别命名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对对照组的患者采取常规的内固定治疗手段,而观察组患者则采取外固定治疗的方式,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健康。记录有关数据,以便结果分析。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优良率、手术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数据情况,显示出观察者患者在各项结果的数据当中,情况都优于对照组。结论对骨创伤患者进行外固定治疗的医学治疗方式,能够有效的帮助患者增加手术优良率,改善手术指标情况,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建议临床上广泛使用外固定治疗的方式,帮助患者迅速恢复健康,减轻患病痛苦。

  • 标签: 外固定架 骨创伤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是为了研究外固定架在创伤骨科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来我院的胫腓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患者80例进行分析,按照数字奇偶法把其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40例患者采用内固定疗法,治疗组的40例患者采用外固定结合内固定治疗方法,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和优良率。结果:患者在手术治疗之后,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固定联合内固定术治疗Pilon骨折的效果。方法:按照研究纳入标注与排除标准从2021年1月-2021年12月内本院收治的Pilon骨折患者中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编号0-80号,输入电脑进行随机分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采取外固定联合内固定术(ORIF)治疗,手术规范开展后,对比指标:(1)术后早期并发症情况;(2)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3)骨折复位情况;(4)生存质量情况;(5)术后疼痛情况。结果:在不同手术治疗后,得出如下结果:(1) 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更低;(2)实验组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更高;(3)实验组患者骨折复位率更高;(4)实验组患者生存质量更高;(5)实验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更低。上述五项指标差异对比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Pilon骨折 外固定架联合内固定术 踝关节功能 骨折复位 并发症 术后疼痛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固定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对十五例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采用外固定进行手术治疗。记录不同类型、伴随疾病、手术时间、输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愈合时间和死亡率。对名患者进行了至少两年的临床和放射学随访。结果:对十五名平均年龄为71.5岁的患者进行了最终评估。平均手术时间41.1 min,全部病例均获得愈合,平均时间16周。术后1、3、6、12、24个月恢复评分分别为42.07±8.55、55.07±11.62、70.07±10.32、86.27±9.06和89.27±8.81。其中4例需要重新手术,10例感染,7例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螺钉移位,2例肢体缩短。结论:外固定器在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取得了满意的远期疗效,但由于并发症发生率高,近期功能效果不理想。因此,在使用外固定器时应充分权衡利弊,尤其适用于不能耐受长时间手术和开放手术的患者。

  • 标签: 消化内科 护理 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固定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对十五例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采用外固定进行手术治疗。记录不同类型、伴随疾病、手术时间、输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愈合时间和死亡率。对名患者进行了至少两年的临床和放射学随访。结果:对十五名平均年龄为71.5岁的患者进行了最终评估。平均手术时间41.1 min,全部病例均获得愈合,平均时间16周。术后1、3、6、12、24个月恢复评分分别为42.07±8.55、55.07±11.62、70.07±10.32、86.27±9.06和89.27±8.81。其中4例需要重新手术,10例感染,7例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螺钉移位,2例肢体缩短。结论:外固定器在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取得了满意的远期疗效,但由于并发症发生率高,近期功能效果不理想。因此,在使用外固定器时应充分权衡利弊,尤其适用于不能耐受长时间手术和开放手术的患者。

  • 标签: 消化内科 护理 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针益智康复疗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从我院2016年5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小儿脑性瘫痪患儿中抽取80例,根据其治疗方式分组,其中40例接受综合疗法(对照组),另40例接受针益智康复疗法(研究组),观察比较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总疗效95%高于对照组62.50%(P<0.05)。比较DQ水平,治疗前P>0.05,治疗后,研究组DQ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脑性瘫痪接受针益智康复疗法,可显著改善其智力水平,疗效明显。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