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高风险COPD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稳定期高风险COPD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前者行舒利迭联合噻托溴铵治疗,后者在前者基础上加服NAC,比较2组治疗1年后的肺功能、CCQ问卷结果、急诊或住院次数等指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肺功能、CCQ量表评分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提示NAC疗效较为理想(P<0.05);经随访1年发现,研究组肺功能、CCQ量表评分恶化情况并不明显(P>0.05),对照组肺功能、CCQ量表评分较治疗结束后显著改变(P<0.05)。结论NAC联合噻托溴铵等药物治疗稳定期高风险COPD,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肺功能,改善其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减少住院及急诊次数,效果显著。

  • 标签: N-乙酰半胱氨酸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肺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健康管理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老年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老年患者9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进一步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HAMD)、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的结果进行统计。结果实验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1.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和HAMD评分和护理前相比都有下降,但实验组降低程度更大;实验组患者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度、对疾病认知度及SAQ总分等均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管理对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老年患者的护理效果有很大的帮助,应当积极推广。

  • 标签: 健康管理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 老年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边地区朝鲜族小学生情绪稳定状况,为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小学生情绪稳定测验”量表对延边地区七所朝鲜族小学四、五、六年级学生,共计3319名学生,其中四年级学生1187名(35.8%),五年级学生966名(29.1%),六年级学生1166名(35.1%)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性别小学生情绪稳定方面出现差异,女孩的情绪稳定得分上均显著低于男孩(P≤0.05)。低年级小学生情绪稳定得分上均显著低于高年级小学生(P≤0.05)。大部分小学生情绪属于不稳定状态。结论重视朝鲜族小学生的不良情绪问题,及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小学生情绪稳定和心理健康的提高。

  • 标签: 延边地区 朝鲜族 小学生 情绪稳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钢板内固定与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间于我院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患者90例,按照入院顺序,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试验组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外固定架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77.78%,且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2%,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5.56%,以上数据经统计学检验,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效果优于外固定支架,且安全系数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钢板内固定 外固定支架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稳定性骨盆骨折临床治疗中骨科损伤控制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针对本次对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研究,选取本院骨科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病例随机抽取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Y组和D组各35例,D组采用常规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治疗术,Y组采用骨科损伤控制治疗术,对比分析治疗效果。结果两组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Y组明显优于D组,统计学差异处理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治疗后并发症组间统计学处理Y组低于D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实施骨科损伤控制治疗具有可控制性,效果显著,且能够改善治疗后并发症情况,安全性高,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 标签: 不稳定性骨盆骨折 骨科损伤控制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中重度慢阻肺患者稳定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2例稳定期中重度慢阻肺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感染、化痰等基础治疗,每个疗程7d,均治疗四个疗程。对照组患者通过氨茶碱进行常规治疗,在其前提下研究组患者通过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商品名舒利迭50/500μg)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肺功能、生活质量以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2个疗程、4个疗程治疗后肺功能检测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CF(认知功能)、EF(情绪功能)、RF(角色功能)、SF(社会功能)、PF(躯体功能)和QL(生活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9.13%,此数值高于对照组63.04%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5.22%)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5.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稳定期中重度慢阻肺患者可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与治疗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疗效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中重度慢阻肺 沙美特罗 氟替卡松 稳定期
  • 简介:摘要目的对通阳法结合西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研究。方法抽取我院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观察组患者予以通阳法结合西药治疗,对对照组患者予以西药治疗。结果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91%,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9.59%,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之间对比差异明显,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采用通阳法结合西药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

  • 标签: 通阳法 西药治疗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标准规范治疗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本院确诊为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的住院患者336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标准规范治疗,B组在标准规范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结果B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标准规范治疗与丹红注射液结合的方法对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进行治疗安全有效,并有效降低了不稳定性心绞痛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的概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社区教育管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中的应用对其“三认”程度的影响效果。方法择取2015年3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10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54例,常规组患者除测定各项指标外,不行以其他干预,研究组患者除测定各项指标外,行以社区教育管理,对两组患者的“三认”程度进行比较。结果干预1年后,研究组的“三认”程度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社区教育管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中的应用可有效提升其“三认”程度,利于疾病控制。

  • 标签: 社区教育管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稳定期 &ldquo 三认&rdquo 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踝关节扭伤后通过应用早期康复训练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定的影响。方法选取36例踝关节扭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康复组各18例。对照组采用软组织损伤常规处理方法治疗,康复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积极早期康复训练。6个月后发放CAIT汉化版自评问卷判定疗效。结果提示康复组不存在功能性踝关节不稳定的百分比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踝关节扭伤后通过早期的康复训练可以有效的提高踝关节稳定性,降低功能性踝关节不稳定的发病率。

  • 标签: 扭伤 康复训练 关节不稳定 本体感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试验组通过特定的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法进行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训练,三个月治疗结束后,分析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疼痛发生情况,评价康复训练的效果。结果试验组疼痛评分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49.89,P<0.05)。结论核心肌群康复训练治疗在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方面具有较显著作用。

  • 标签: 核心肌群 稳定性训练 腰椎间盘突出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心通胶囊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及其心电图的改变情况。方法选取我院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的心电图诊断资料进行分析,并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应用阿司匹林的基础上,增加使用氯吡格雷,而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脑心通胶囊,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心电图正常者有17例,异常者43例,而冠脉造影显示所有患者均有冠脉病变。观察组的临床疗效和心电图恢复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1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和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疗效判定的符合率和灵敏度分别为90.0%和89.1%,显著高于其诊断符合率诊(7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心电图正常的患者,应结合冠脉造影等检查以明确诊断,以辅助确定治疗方案,以免造成误诊误治。脑心通胶囊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不稳定型心绞痛 心电图 诊断 疗效判断 脑心通胶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味枳实薤白桂枝汤联合西药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6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枳实薤白桂枝汤加味。分析两组患者心绞痛发生频率、持续时间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均较之前显著减少,研究组心绞痛发作情况改善效果更为理想,组间、组内数据对比均P<0.05。结论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给予西医联合枳实薤白桂枝汤加味可获得更为理想的临床疗效,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

  • 标签: 不稳定性心绞痛 枳实薤白桂枝汤 西医药物 联合治疗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龄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应用PFNA内固定和关节置换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高龄患者纳入课题研究,随机分为PFNA组(n=20)和关节置换组(n=20),分别进行PFNA术和关节置换术。结果PFNA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手术时间显著低于关节置换组患者,P<0.05;关节置换组患者术后卧床时间和出院时间、术后一年的髋关节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优于PFNA组患者,P<0.05。结论PFNA内固定及关节置换均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式,在临床工作用应当结合患者的综合因素选择。

  • 标签: 高龄 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 PFNA内固定 关节置换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丹红注射液在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科收录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病患共94例,并将之随机分成甲、乙两组(n=47)。两组都接受常规治疗,甲组同时辅以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心绞痛症状的改善情况,比较临床疗效。结果甲组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3.62%,乙组为76.6%。甲组明显高于乙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稳定型心绞痛者施以丹红注射液治疗,可促进其病情的恢复,增强心功能。

  • 标签: 不稳定型心绞痛 应用价值 丹红注射液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补元益心汤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伴高脂血症的治疗价值。方法研究样本为本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间收治的90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伴高脂血症患者,遵循随机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补元益心汤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高血脂水平、临床疗效、心肌血运重建情况作为对比依据。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高血脂水平、治疗总有效率、心肌血运重建情况组间差异显著,其中观察组较为优异(P<0.05)。结论本次研究证明,在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伴高脂血症患者治疗中采用补元益心汤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治疗效果。

  • 标签: 补元益心汤 治疗 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伴高脂血症 心肌血运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对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对其临床症状、心电图的影响予以分析和探讨。方法将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心电图有效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心电图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效果十分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绞痛症状,而且不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和使用。

  • 标签: 低分子肝素 不稳定性心绞痛 临床症状 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红花黄色素在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39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作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另选取39例作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I西医治疗基础上加以红花黄色素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各自用药后结果的差异性。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不适反应,治疗组患者用药2周后血清HCY水平、血浆Fg水平、TG、LDL、TC值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HDL上升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红花黄色素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可改善患者相关指标水平,属于该疾病治疗的理想中药制剂。

  • 标签: 红花黄色素 不稳定性心绞痛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服小剂量缓释茶碱联合肺康复锻炼对COPD稳定期患者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76例稳定期COPD患者,38例单纯肺康复锻炼作为对照组,38在肺康复锻炼基础上口服小剂量缓释茶碱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运动耐变化情况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6MWD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6MW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PD稳定期患者在肺康复锻炼基础上口服小剂量茶碱缓释片治疗,可以提高患者运动耐量,且安全性高。

  • 标签: 小剂量 缓释茶碱 肺康复锻炼 COPD 运动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