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财务管理中资金风险管理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医院而言,资金的流入量较大,并且由于不少医院存在资金活动管控不严、资金被挪用、侵占并且调度不合理,造成资金的使用率低和收益率等情况。为此加强医院的资金管理,防范资金风险显得极为重要。

  • 标签: 资金管理 资金风险 效益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血液透析室的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及其引发原因,以及针对引发风险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降低风险的措施。为医护工作者对于血液透析护理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对于我院血液透析室的成功案例以及出现的风险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我院实行的血液透析室护理质量管理方案的降低风险效果进行总结分析。并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分析患者的对我院血液透析中心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实行血液透析室护理质量管理方案后,我院血液透析室各项工作秩序井然,风险事件发生率大大降低,提高了患者的满意程度,降低了患者的治疗风险。实行护理质量管理前,我院血液透析室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5.46%,实行护理质量管理后,我院血液透析室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36%,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实行护理质量管理前,血液透析室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为85.6%,实行护理质量管理后,血液透析室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为97.4%,患者的满意程度显著提高(p<0.05)。结论实行护理质量管理,对血液净化中心的护理人员工作流程进行合理的规划制定,加强安全方面的管理工作,医院重视护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其业务水平的提高,对于血液透析中心发生的风险事件设定必要的奖惩措施用以督促护理工作人员的护理水平的提高、护理责任心的加强。上述种种措施可以有效的避免血液透析中心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避免发生医患纠纷事件。

  • 标签: 血透室 护理质量管理 措施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诊输液室的风险管理方法和实施效果。方法学习风险的识别,针对门诊输液室存在的风险因素,采取相对应的措施和对策。结果有效预防和减少门诊输液室护理差错和缺陷的发生,避免交叉感染,降低病人的投诉和纠纷。讨论风险管理有利于提高门诊输液室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为医院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 标签: 风险管理 门诊输液室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麻醉恢复室存在的护理风险及采取的防范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麻醉恢复室收治的8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麻醉恢复室存在的护理风险及应该采取的措施。结果所有患者均恢复顺利转科,没有严重并发症发生,病人及家属均较满意。结论麻醉恢复室患者病情变化大、风险高,较易发生并发症,而护理风险控制可以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科室整体护理质量。

  • 标签: 麻醉恢复室 护理风险 管理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新一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我国基层医院运行机制发生的深刻的变化,在新的绩效工资考核制度的影响下如何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工作主动性、创造性,以提高工作效率是摆在我们广大医院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重要新课题。

  • 标签: 新医改 激励机制 基层医院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激励机制在科室科研管理中的应用并分析其效果。方法建立护理科研管理制度,结合科室的实际情况实施有效的科研激励机制。结果科室护理课题申报及护理论文书写比往年显著提高,护理人员科研能力逐渐提高。结论实施有效的科研激励机制,能调动科室人员的科研积极性,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科研水平。

  • 标签: 护理 科研管理 激励机制
  • 简介:摘要内部控制机制是现代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组织机构长效管理的重要手段。我院在加强医院党风廉政和行风建设和推进惩防体系建设过程中,积极运用内控机制理论,逐步形成了自我发现、自我纠正、自我完善的内控机制,促进了党风廉政和行风建设的长效管理

  • 标签: 内部控制 管理 建设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在妇产科住院患者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满意度和护理风险事件的实际影响。方法将2017年8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150例妇产科患者作为对象,依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这些患者纳入实验组、参照组,各组75例,参照组施行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在常规方法的基础之上开展护理风险管理,评比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出现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而护理投诉率、护理缺陷率、意外事件出现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前提下联合开展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降低妇产科患者的风险事件出现率,有助于提升其服务满意度。

  • 标签: 妇产科 护理风险管理 风险事件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风险管理应用于妇科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妇科患者214例,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性护理,试验组给予风险防范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风险发生率、感染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试验组的风险发生率、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满意度94.39%(101/107)高于对照组的患者满意度76.64%(82/107),P<0.05。结论风险管理应用于妇科护理管理中的临床效果良好,可以大大降低患者风险发生率及感染率,也大大提高了患者对于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风险管理 风险防范护理 常规护理 妇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泌尿外科存在的护理风险,探讨及风险管理在泌尿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入我院泌尿外科的120例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120例未实施护理管理风险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这两组患者的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护理事件差错事故发生率以及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结果实施风险管理之后,护士的操作熟练度、服务态度、沟通能力、护理质量控制评分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通过对观察组实施风险管理之后,其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护理事件差错事故发生率分别低于对照组。结论在泌尿外科护理管理中实施应用风险管理可一定程度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于护理工作人员的满意程度,有效的降低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护理事件差错事故发生率。

  • 标签: 风险管理 护理质量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风险管理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精神科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纳入的时间段为2015年11月—2016年11月。采用抽签法将选取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中纳入3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采取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模式。分别观察两组中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并总结精神科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和应对策略。结果观察组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有10.00%,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包括护理人员因素、患者个人因素等等,要采取针对性的应对策略。结论风险管理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较好,有效降低了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在处理风险因素时,要针对具体的原因来展开分析,尽可能将护理管理中的风险降低。

  • 标签: 风险管理 精神科 护理管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38例血液透析患者,按照双盲的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例。两组均提供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行风险管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4.74%、57.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各为21.05%、63.16%,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加强风险管理,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深入推广。

  • 标签: 风险管理 血液透析护理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我院手术室治疗患者12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手术室护理中增加风险管理,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手术室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结果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手术室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数据显示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引入风险管理能够有效降低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了手术室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风险管理 手术室护理管理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风险管理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6年4月未实施风险管理的ICU患者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5月-2016年7月实施风险管理的30例ICU患者作为实验组,对比2组ICU患者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等情况。结果实验组ICU患者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患者对ICU护理人员的满意率、护理投诉率以及感染的发生率均与对照组ICU患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以有效降低ICU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增加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减低纠纷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ICU 护理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肠外科患者护理管理中,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方法取得的效果。方法收集医院胃肠外科患者122例资料,以入院先后顺序分组,给予胃肠外科一般护理的61例纳入对照组,采用护理风险管理的61例纳入观察组,对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与护理满意情况观察对比。结果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观察组2.38%与对照组13.11%,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护理满意率结果对照组81.97%(50/61),观察组95.08%(58/61),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胃肠外科患者护理管理中,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对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有积极作用,且可维系良好护患关系,应在护理管理实践中应用推广。

  • 标签: 胃肠外科护理管理 护理风险管理 效果
  • 简介:摘要风险管理对于保证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的安全性非常重要,我们从以患者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加强环境管理,护患沟通,药物配伍和护士管理,同时减少来自患者和护士方面的护理风险,不仅关注患者的病情康复,也同时关注其身心舒适度,促进患者的全面,稳定康复。

  • 标签: 风险管理 心血管内科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诊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风险管理的应用价值和意义。方法选取于2014年2月到2015年12月期间被我院门诊收治的200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分布在25岁到60岁之间,其中男性患者109例,女性患者91例。为保证研究结果的公平性,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100人。在治疗期间,对于对照组的100例患者施行常规的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风险管理护理。随后分别对两组的风险管理护理效果以及患者的满意程度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过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相较于对照组来说要好出很多,患者病情得到了明显的好转,分先发生率有效降低,而且患者治疗满意度较高,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门诊手术的护理过程中加强风险管理可以有效降低风险的发生,提高了治疗效果,保证患者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结果对照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为75.26%,发生风险的该类为7%。实验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为95.79%,风险发生的概率为1.58%。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可以得到P<0.05,说明两组数据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结论对手术室的护理过程加强风险管理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降低风险的发生。?

  • 标签: 门诊手术室 护理管理 风险管理 应用价值与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对护理风险管理在普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予以分析和探讨。方法将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于我院普外科进行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使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普外科护理管理当中使用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不必要的损伤,在临床上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普外科护理管理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