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探讨高血脂患者乳糜血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体检高血脂患者42例作为实验组,自愿健康体检者44例作为对照组,对2组血常规进行检查。结果2组患者血常规指标中白细胞(WBC)、血小板(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红蛋白(Hb)、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红细胞(RBC)、红细胞压积(HCT)和平均红细胞体积(MCV)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高血脂患者乳糜血对血常规的指标产生一定的影响。在临床检验中我们应避免乳糜血对血常规产生的影响,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 标签: 乳糜血 高血脂 血常规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处方合理性与合理用药指标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入我院门诊就诊的患者80例共开处方240张。根据患者病情改善等情况分析所开处方的合理性,并对处方合理性与合理用药指标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240张处方中,其中96张不合理,不合理率为40.0%,用药不合理性表现在药物的用量用法、重复用药、联合用药、药物配伍以及药物拮抗等方面,其中,以药物的用量用法、联合用药占主导因素,与其他因素相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处方不合理的主要因素是用药种类和数量、药物的费用等,进而影响到用药合理性。结论处方合理性与合理用药指标间的关系密切,控制处方的不合理性,尤其是对抗生素的应用,对于合理用药意义重大。

  • 标签: 处方合理性 合理用药指标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我们通过在中山大学附属一院黄埔院区药剂科的处方及其用药情况进行深入调研,探讨了处方与合理用药指标间的特殊联系。方法我们根据流行病学的调查原理及其方式,编写了问卷调查表,抽取了调查对象的一些样本,对其进行了用药基本情况的调查,并对医生的处方进行多因素回归法分析其合理性。结果在该医院治疗的患者中,平均药品支出费为142.21元,平均用药种类数为3.09种,患者自己清楚的用药正确率为68.56%,不合理的用药处方有7.08%。结论我们的调查结果表明,中山大学附属一院黄埔院区药剂科的药物和处方使用基本合格,同时也存在医生和患者的沟通病情的时间不充足,从而引发一些患者了解正确用药的比例很低,尤其在使用抗生素类的药物时,没有照医嘱服用或者注意禁忌事项。

  • 标签: 门诊处方 合理用药 调研
  • 简介:摘要动作稳定性是射击心理选材的重要指标,本研究查阅国内射击运动员心理选材的相关文献,分析研究现状。

  • 标签: 射击运动员 心理选材 动作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妊娠期妇女甲状腺功能检测指标结果应用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接诊的1000例妊娠期妇女,并选取同数量的非妊娠期妇女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甲状腺自身抗体与血脂、血糖水平无直接联系,具体而言,在自身抗体阳性率的对比过程中,妊娠期组甲状腺球蛋白抗体人数为133人,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人数为118人;而对照组则对应为129人和101人。除此之外,我们发现妊娠期孕妇的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与血清促甲状腺激素存在相关性。在自身抗体阳性和阴性血脂水平的对比上,两组对比无显著差异,因此,我们认为甲状腺自身抗体的阴性、阳性和血糖、血脂指标无相关性。结论妊娠期孕妇出现甲状腺功能衰退的概率高于非妊娠期女性,此外,当患者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时候,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十分敏感,因此,加强对甲状腺的检查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妊娠期 妇女 甲状腺功能 血清促甲状腺激素 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结核病的流行现状,建立结核病监测预警指标体系。方法根据我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分析结核病流行现状,并采用专家会议法和德尔菲法(Delphi法),制定结核病监测预警指标体系。结果近年来我国结核病患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明显下降,但耐药性结核病患者在结核病患者中所占比例明显增大。两轮德尔菲法咨询专家的积极系数分别为88.9%和94.4%,专家意见协调系数分别为0.309和0.312,经两轮专家咨询后建立了含有四个一级指标的结核病监测预警系统。结论根据结核病流行现状建立结核病监测预警指标体系,是降低我国结核病患者发病率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 标签: 结核病 流行现状 监测预警指标体系 德尔菲法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新都区实施《成都市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和《成都市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以下简称“两纲”)的目标分析,掌握区域内妇幼保健工作的发展趋势,总结经验与不足,为下一步提出干预措施,制定更科学的管理方案。结果2012年新都区孕产妇死亡1例,异地死亡,流动孕产妇及重点高危的管理成为妇幼卫生的薄弱点。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为95.2%,孕产妇住院分娩率、高危管理率、新法接生率均达100%。妇女病检出率为21.67%。新生儿死亡率较2011年下降0.15‰,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也下降了1.52‰,婴儿死亡率较2011年上升0.99‰,但较2008年总体呈下降趋势。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为96.73%,0-3岁儿童系统管理率94.7%,6个月内母乳喂养率为89.67%,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率为0。

  • 标签: 妇幼 发展纲要 保健指标
  • 简介:摘要胎膜是一种通过维持羊膜腔的完整性对胎儿起保护作用的膜,具有天然屏障的作用。当其在临产前破裂(胎膜早破)后,病原微生物可上行引起胎膜炎,而胎膜炎的临床症状一般出现较晚,早期不易发现而被忽略,这样就会给孕妇及胎儿带来严重不良后果。因此,如何早期发现胎膜早破并发绒毛膜羊膜炎对于产科工作者至关重要。本文就是收集近年来的有关文献,将各种胎膜早破并发绒毛膜羊膜炎的预测指标进行综述。

  • 标签: 胎膜 胎膜早破 绒毛膜羊膜炎 预测指标
  • 简介:摘要新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发展,社区公共卫生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内容越来越多,考核越来越细化,原有的卫生院服务模式不能满足群众对健康的日益需求,与公共卫生工作出现人员、精力等方面的不同步,所以有必要在不影响医疗服务的基础上,创建一个新的补充模式来弥补相应不足,完善服务体系。

  • 标签: 健康信息员制度 &ldquo 卫生建网工程&rdquo 公共卫生工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复方聚已二醇电解质散在妇科术前清洁肠道效果的原因及护理,提高术前清洁肠道效果。方法对妇科手术前口服复方聚已二醇电解质散清洁肠道不彻底或无效的50例患者进行观察及护理。结果所有患者术中肠道清洁满意,无粪便排出,术后顺利渡过围手术期。结论术前全面了解病史,饮食习惯,做好服药指导,心理护理、不良反应的观察,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可提高清洁肠道的效果。

  • 标签: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 清洁肠道 妇科手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治疗泻药依赖性习惯性便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我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的泻药依赖性习惯性便秘患者78人,随机分为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组40人及六味安消胶囊组38人,治疗1周后观察患者排便次数、大便形状、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症状改善情况。结果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组1周显效36例(90%),有效3例(7.5%),无效1例(2.5%),总有效率97.5%。六味安消胶囊组显效25例(65.8%),有效11例(28.9%),无效2例(5.3%),总有效率94.7%。经统计学分析,显效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排便困难、腹痛、腹胀食欲不振4种症状明显减轻,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是治疗泻药依赖性习惯性便秘的安全、高效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 泻药依赖性习惯性便秘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不同时间服用在妇科手术肠道准备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40例行妇科手术的患者随机等分为A、B两组,每组各70例。A组手术前1d14∶00开始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进行肠道准备。B组手术前1d18∶00开始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进行肠道准备。比较两组患者肠道清洁效果;应用Athens失眠量表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晚睡眠质量情况。结果A、B组肠道准备的清洁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Athens评分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前1d14∶00开始服用药物,既可以保证满意的肠道清洁效果,又能保证患者充足的休息,确保睡眠质量,更容易被患者接受,是比较理想的肠道清洁方法。

  • 标签: 肠道准备 妇科手术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早期血清学指标进行分析。方法我们选择2010年9月—2012年9月,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08例,其中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30例,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34例,不稳定心绞痛44例。根据蛋白水平分为低蛋白水平组和正常蛋白水平组,各自患者分别为65例和43例。对患者入院前后的血清蛋白值水平进行分析,观察,比较。结果患者发病前后的血清白蛋白水平下降,C反应蛋白和脑尿钠肽水平升高。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在低蛋白水平组里表现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早期的血清学指标的有效检测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血清白蛋白(ALB) C反应蛋白质(CRP) 脑尿钠肽(BNP)
  • 简介:摘要目的对几项感染指标分别进行综述,指出各项指标在诊断细菌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旨在指导临床医生对细菌和病毒感染做出早期诊断并早期治疗。方法查文献对白细胞总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血沉、C—反应蛋白、降钙素元五项指标进行综述。结果据各文献报道五项指标在细菌感染病例中检测结果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各指标联合检测不但对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对高血压性心脏病、COPD等疾病的诊断也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结论联合检测五项指标,可以指导临床医生对细菌引起的感染做到早诊断,早治疗,防止感染性疾病加重,降低重症感染病死率。

  • 标签: 细菌感染指标 联合检测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溶血标本对血常规检验各项指标造成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100例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抽取10ml空腹静脉血,分别装入两个试管中,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并分别予以常规血液检验和人工溶血,观察并比较两组的血常规检验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的血常规检验结果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溶血标本对血常规检验各项指标有着较大影响,因此要避免血常规检验中的溶血情况。

  • 标签: 溶血标本 血常规检验 指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孕妇的血液生化指标变化,降低母子危险,保证妊娠结局的良好。方法收集本院近年来妊高症和正常妊娠各175例孕妇的血钙、Cr、BUN、UA、ALT、ALB、AST、ALP、TBIL、DBIL、TP、GGT、TG、TCHOL、VLDLC等生化指标的资料,并对生化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妊高征组与正常妊娠组相比,妊高征组血钙水平偏低,差异明显,P<0.05;肾功能生化检测显示妊高征组的BUN、UA、Cr明显增高,P<0.05;肝功能生化检测显示妊高征组ALB相对较低,而AT、AST、ALP较高,差异明显,P<0.05。结论严密监测妊高征患者的各项生化指标变化,可使各器官功能障碍及时得以纠正,对预防妊高征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 标签: 妊娠期高血压 生化指标 总结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消除脂血对临床生化检验常用指标干扰的措施。方法选取64例健康体检人员,抽取3mL空腹静脉血,制取高甘油三酯混合血清与乳糜干扰物,予以高速离心法、稀释法,对各项临床生化常用指标进行检测。结果在高速离心法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前白蛋白、尿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固醇、脂蛋白胆固醇、葡萄糖相关系数均优于稀释法。结论高速离心法能有效消除脂血对临床生化检验常用指标的干扰。

  • 标签: 脂血 临床生化检验 常用指标 干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嗜铬细胞瘤诊断中生化检验的应用价值。方法在医院2016年4月—2017年7月期间诊治的嗜铬细胞瘤患者中选取65例作研究对象,并予以生化检验,选间甲肾上腺素、去甲变肾上腺素两个指标作为甲组检验法,在上述指标基础上联合尿液VMA,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指标检验,设为乙组检验法;就2种检验方法对嗜铬细胞瘤的检测准确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多指标联合检验对本组嗜铬细胞瘤患者的检测准确性是98.46%,高于常规生化检验方法对本组嗜铬细胞瘤患者的检测准确性87.69%(P<0.05)。结论嗜铬细胞瘤诊断中多指标联合生化检验的应用价值确切,准确性较高,值得借鉴。

  • 标签: 嗜铬细胞瘤 诊断准确性 常规检验 生化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针对重型脑外伤患者的部分凝血功能指标异常情况进行观察分析。方法抽取于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就诊的例127例脑外伤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以随机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为94例脑外伤患者,对照组患者则为33例脑肿瘤术前患者,以此来对两组患者进行GCS评分以及检测其凝血功能指标。结果两组患者中,观察组患者所进行的PT、APTT、DD以及FDP等方面的检测值均都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而在GCS评分以及BPC值方面却明显的低于后者,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并且观察组患者的PT、APTT、DD以及FDP检测值也都高于轻、中型脑外伤患者。结论重型脑外伤患者有着非常明显的凝血指标异常情况;因此,必须及时检测,采用科学合理的抗凝治疗,尽可能的纠正其可能产生的凝血功能异常情况,这本身对于患者预后工作的改善情况来说非常重要。

  • 标签: 重型脑外伤 凝血功能指标 异常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项生化检测指标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接诊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7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者7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受检者空腹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Alc值、白蛋白/肌酐比值。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Alc值、白蛋白/肌酐比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患者进行生化检测具有重要意义,临床上可综合多项指标进行检测,早期判断肾脏变化情况。

  • 标签: 生化检测指标 糖尿病 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