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探索年制脊柱外科医学生临床培养的个性化模式,包括“临床医学学习阶段”和“骨科学习阶段”的培养。在“临床医学学习阶段”,通过“良好医德医风培养”和“导师负责制”,有针对性的进行临床医学学习,奠定坚实的临床基础。在“骨科学习阶段”,针对骨科疾病特点,重点培养临床能力,科研能力。通过分阶段、全方位个性化培养,奠定成为未来脊柱外科精英人才的基础。

  • 标签: 脊柱外科 七年制 医学生 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脂质体多柔比治疗淋巴瘤的应用及有效性。方法抽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90例淋巴瘤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予以多柔比治疗,观察组则予以脂质体多柔比治疗。比较两组转归率;中位生存时间情况;治疗前后患者症状积分、卡氏评分、生命质量;治疗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转归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位生存时间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症状积分、卡氏评分、生命质量并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症状积分、卡氏评分、生命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脂质体多柔比治疗淋巴瘤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延长中位的生存时间,促使患者获得更高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脂质体多柔比星 淋巴瘤 应用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将脂质体多柔比用于淋巴瘤治疗中,对其效果及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2014年3月—2015年4月期间收治47例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脂质体多柔比治疗,对其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本组患者经治疗后,完全缓解17例,部分缓解20例,稳定7例,进展3例,疾病缓解率为78.72%(37/47);本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骨髓抑制不良反应最多,出现率为57.45%,心电图异常率、胃肠道反应率、肝损害率分别为48.94%、40.43%、27.66%;对47例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发现,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分别为85.11%(40/47)、74.47%(35/47)、55.32%(26/47)。结论对淋巴瘤患者而言,应用脂质体多柔比治疗疗效确切,可有效缩小肿块,延缓病情进展,提升生存率,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脂质体 多柔比星 淋巴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福多司坦片联合抗生素治疗支气管扩张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支气管扩张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常规组采用莫西沙片治疗,研究组采用福多司坦片联合莫西沙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总有效率研究组95.00%高于常规组的77.50%(P<0.05);研究组细菌清除率92.5%高于常规组的75.06%(P<0.05);与常规组相比,治疗后研究组FEV1、FVC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福多司坦片联合抗生素治疗支气管扩张效果显著,能有效清除细菌,促进呼吸功能恢复。

  • 标签: 福多司坦片 莫西沙星片 支气管扩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莫西沙与ERCP技术的联合疗法在结石相关的胆道感染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0例结石相关的胆道感染患者并将其依据疗法的不同分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50例。两组均行ERCP技术以解除梗阻,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莫西沙,对照组则加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结果治疗后,两组细菌清除率、中性粒细胞比例和白细胞计数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结石相关的胆道感染的治疗中,莫西沙与ERCP技术的联合疗法的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 标签: 莫西沙星 ERCP技术 结石 胆道感染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莫西沙与左氧氟沙星对耐药性肺结核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与探究。方法选择我院自2013年3月至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肺结核患者64例,依据患者的入院就诊时间进行平均分组,每组患者32例。接受莫西沙治疗的的患者设为研究组,接受左氧氟沙星治疗的患者设为参照组,对比两组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不同方法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同参照组进行对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肺结核治疗中采用莫西沙治疗,效果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莫西沙星 左氧氟沙星 耐药性 肺结核 效果探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吡柔比膀胱灌注预防肿瘤复发的临床效果以及药理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份到2015年1月份接收的实施手术治疗的膀胱肿瘤患者60例为主要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丝裂霉素膀胱灌注治疗,实验组给予吡柔比膀胱灌注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复发率比较上,实验组比对照组低,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上,实验组比对照组低,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膀胱肿瘤患者实施吡柔比膀胱灌注,能够有效预防膀胱肿瘤复发,且安全性高,值得普及。

  • 标签: 吡柔比星 膀胱灌注 膀胱肿瘤 临床疗效 药理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莫匹罗联合“东方一号”作为创面局部外用药治疗烧伤后残余创面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32例患者采用同体对照的方法,每例患者随机选取2处面积、深度相近的残余创面,分别给予不同的处理方法,A组将莫匹罗和“东方一号”混合后用于创面,B组单纯将莫匹罗用于创面。两组分别于第一次换药后4天、10天、16天、22天测量并记录创面愈合情况,第一次换药前及换药第10天分别取创面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并观察肉芽改善情况。结果与B组相比,用药第10天、16天、22天,A组的创面愈合率明显大于B组(P﹤0.01),创面平均愈合时间提前约5d(P﹤0.01),创面肉芽情况改善明显(P﹤0.01)。结论两药联合应用于烧伤后残余创面,未发现全身及局部不良反应,能显著改善创面肉芽情况,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是安全的、有效的。

  • 标签: 莫匹罗星 &ldquo 东方一号&rdquo 烧伤 残余创面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头孢克肟胶囊与加替沙共同作用对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采用头孢克肟胶囊联合加替共同进行用药治疗,对照组患者则只采用头孢克肟胶囊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服用头孢克肟胶囊,每天3次,每次2粒,持续服用一个星期,并应用加替静脉点滴,每天滴注2次,持续7天。对照组患者只服用头孢克肟胶囊,每天3次,每次服用2粒,持续服用一星期,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率分别为93.33%以及3.33%,而对照组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率分别为72.67%以及5%,两者在临床疗效上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的意义,但在不良反应率上不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头孢克肟胶囊联合加替在治疗下呼吸道感染上具有较理想的临床疗效,且不存在明显的不良反应,适合临床上应用。

  • 标签: 头孢克肟胶囊 加替星 下呼吸到感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盐酸莫西沙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7月在我院接收治疗的110例重症肺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盐酸莫西沙治疗,对照组只采用喹诺酮类第三代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水平情况及治疗前后的炎症指标,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WBC、CRP、PCT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WBC、CRP、PCT均明显降低,而且观察组患者的WBC、CRP、PCT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盐酸莫西沙治疗重症肺炎患者,能降低患者的WBC、CRP、PCT,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 标签: 头孢哌酮/舒巴坦 盐酸莫西沙星 重症肺炎 喹诺酮类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在肺结核(耐药性)的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方法将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75例耐药性肺结核患者进行分组,观察组应用莫西沙治疗,对照组应用左氧氟沙星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3%,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0.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7%,2组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莫西沙治疗耐药性肺结核兼备了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左氧氟沙星 莫西沙星 肺结核(耐药性)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临床使用加替沙、舒巴坦-头孢哌酮来治疗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炎性程度的影响效果并加以分析。方法以我院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住院的50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25人,对照组应用(舒巴坦-头孢哌酮组)治疗,研究组应用舒巴坦-头孢哌酮以及加替沙组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应用加替沙以及舒巴坦-头孢哌酮,能够改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治疗效果,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加替沙星 舒巴坦-头孢哌酮 老年重症肺炎 效果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加替沙滴眼液和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细菌性结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5月收治的138例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9例。观察组通过加替沙滴眼液进行治疗,对照组通过左氧氟沙星滴眼液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和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5.65%、97.10%;79.71%、86.96%。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加替沙滴眼液治疗细菌性结膜炎,治疗效果较佳,值得临床方面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加替沙星滴眼液 左氧氟沙星滴眼液 细菌性结膜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西他赛联合表柔吡治疗乳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40例晚期乳腺癌患者均采用多西他赛表柔吡治疗,治疗方案为给多西他赛,按75mg/m2溶入250ml0.9%氯化钠注射液,第一天持续1h静脉注射;表柔吡60mg/m2加100mL5%葡萄糖注射液静滴10min,第1天。应用多西他赛前1天开始口服地塞米松10mg,2次/日,连用3天。2周期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40例晚期乳腺癌患者中,完全缓解2例(5%),部分缓解20例(50%),稳定10例(25%),进展8例(20%),总有效率为55%。不良反应为胃肠反应、脱发、肝功能损害和骨髓抑制等,多数患者能耐受。结论多西他赛联合卡表柔吡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肯定,毒副反应小,患者能耐受,值得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患者联合采用奥沙利铂、表柔比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本次实验选择对象为2015年4月-2018年10月期间接受介入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92例,根据计算机随机抽选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奥沙利铂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奥沙利铂联合表柔比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统计并分析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甲胎蛋白指标差异性,整理对比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χ2=6.0348,P<0.05),两组患者未开展介入治疗前血清甲胎蛋白指标相近,无显著差异(t=0.7760,P>0.05),行介入治疗后均有所降低,其中观察组指标较对照组相比更低,差异显著(t=142.5123,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更少。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采取奥沙利铂联合表柔比治疗效果确切,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值得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居民死亡状况是反映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为了解影响一二三团居民生命与健康的主要疾病,我团疾控中心于2013年6月-8月,对全团辖区内居民病伤死因资料进行了回顾调查分析工作;以便更好地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123团2012年《居民病伤死亡原因年报表》,从人口的数量、结构、各年龄段的主要死因特征等相关方面资料进行了分析和阐述了对居民寿命、健康状况的影响。结果2012年123团居民前5位死因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中毒及内分泌营养等疾病。表明,循环系统、恶性肿瘤、损伤中毒等疾病是影响居民人群寿命上升的3大主要疾病。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损伤中毒已经成为严重影响123团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应加强对这方面的预防控制,更应引起各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 标签: 死因 死亡率 死因构成 潜在寿命损失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氟烷在小儿诱导及维持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进行全麻手术治疗患者10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50例,常规麻醉用药;氟烷组50例,氟烷诱导下全身麻醉,对两组患者麻醉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氟烷组患者睫毛反射消失时间、麻醉效果满意度均显著优越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和麻醉相关指标差异性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麻醉不良反应差异性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氟烷进行小儿麻醉诱导睫毛反射消失时间短、麻醉效果好、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影响小、术后苏醒时间短,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 标签: 七氟烷 全身麻醉 小儿手术 麻醉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并分析在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叶皂苷钠联合甘露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1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单纯甘露醇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叶皂苷钠联合甘露醇进行治疗,然后就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综合性的比较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采用各自治疗方法进行系统的治疗后,治疗效果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叶皂苷钠联合甘露醇进行治疗,治疗效果优于单纯甘露醇治疗,方法值得借鉴。

  • 标签: 脑出血 甘露醇 七叶皂苷钠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