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秦岭草药蝎子对六种代表致病菌的抑菌作用。通过对六种试验菌的抑菌试验表明其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大肠埃希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对铜绿假单胞有抑菌作用。对黑曲霉菌几乎无效。

  • 标签: 蝎子七 抑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替沙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展。方法收集近年来相关文献分析总结加替沙的药理作用、药代动力学特点和临床应用,以促进患者的临床合理用药。结果加替沙对革兰阳、阴性菌、衣原体、支原体和厌氧菌等都有强大的杀菌作用,在临床上对呼吸道感染、泌尿道、皮肤软组织感染及妇科炎症等由上述病原体引起的各种感染治疗均有效。结论加替沙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在抗感染治疗中能够广泛应用,且安全性高、耐受性好,不良反应较少,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加替沙星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对膀胱癌术后应用THP行膀胱灌注化疗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进行观察及护理。方法对127例行膀胱灌注的患者在灌注前、灌注中、灌注后进行护理,分析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并对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39例灌注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为焦虑,恐惧、膀胱刺激征、尿道疼痛、血尿等。经相应护理,症状均得到改善或控制。结论在膀胱灌注化疗期间,全面细致的观察及护理能减少灌注化疗的不良反应,有助于灌注化疗的顺利完成,降低膀胱癌患者复发的机会,提高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期。

  • 标签: 吡柔比星 膀胱灌注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苄青霉素治疗早期梅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8例早期梅毒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19例患者。治疗组采用苄青霉素治疗,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治疗,治疗周期为15天,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相同时间内治疗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治疗组19例治愈率为94.7%,对照组治愈率为68.4%。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结论苄青霉素治疗早期梅毒临床效果好,应作为早期梅毒的首选用药。

  • 标签: 苄星青霉素 早期梅毒 疗效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小儿手术也日渐增多。全新的吸入全麻药氟醚是目前较为理想的小儿吸入麻醉药,因其麻醉起效快,苏醒迅速,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可作为小儿全麻的首选药物。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应用小儿惊风里散对小儿热性惊厥预防与治疗。方法将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于我院就诊诊断热性惊厥患儿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予常规抗炎退热、抗惊厥药、治疗原发病;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儿惊风里散治疗。比较两组之间治疗1周后的复发情况。结果对照组48例出现惊厥复发者18例,占37.50%;观察组48例,出现惊厥复发者8例,占16.67%;对照组出现癫痫5例,占10.42%,观察组出现癫痫2例,占4.17%。观察组惊厥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癫痫出现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惊风里散预防小儿热性惊厥具有较好的疗效。

  • 标签: 小儿惊风七里散 小儿热性惊厥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为郑氏厘散临床治疗急性伤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观察各组急性伤筋模型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郑氏厘散与药物对照组在方剂组成上少冰片,疗效相当,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郑氏厘散对急性伤筋有明确的治疗作用,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郑氏七厘散 急性伤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叶皂甙钠对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预防作用。方法146例乳腺癌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治疗,实验组术后另给予叶皂甙钠20mg静脉滴注,每日一次,连用7天,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皮瓣坏死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术后皮瓣坏死发生率为25%(18/72),实验组为6.76%(5/74),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叶皂甙钠对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发生有预防作用。

  • 标签: 七叶皂甙钠 乳腺癌术后 皮瓣坏死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氟烷用于小儿手术时的诱导效果,评估其安全性和麻醉效果。方法选择42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患儿,在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所有患儿术前常规给阿托品0.1mg/Kg,地西泮0.25mg/Kg肌肉注射,入室后患儿自主呼吸,吸入O23L/min和氟烷吸入诱导,所有患儿均行气管插管。结果氟烷吸入诱导成功率达100%,意识反应消失时间(82.6±12.3)s,气管插管时间在(283.2±18.2)s,呼吸道分泌物少,肌松良好,插管条件良好,气道耐受好,血流动力学稳定。结论氟烷吸入用于小儿诱导快速,气道刺激小,心血管抑制轻,麻醉满意,安全可控。

  • 标签: 七氟烷 吸入麻醉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评价司帕沙与左氧氟沙星在治疗MDR-TB中的临床效果。方法167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3例)和对照组(84例)。治疗组以司帕沙、阿米卡、丙硫异烟胺、乙胺丁醇、力排肺疾(帕司烟肼)治疗方案,对照组以左氧氟沙星、阿米卡、丙硫异烟胺、乙胺丁醇、力排肺疾(帕司烟肼)的治疗方案,疗程为12个月。结果167例患者完成化疗疗程,痰菌阴转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85.5%和54.8%,治疗组显著高于观察组(Ρ<0.01);空洞闭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61.4%和41.7%,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Ρ〈0.01)。结论司帕沙比左氧氟沙星更能提高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痰菌转阴率和空洞闭合率。

  • 标签: 肺结核 MDR-TB 司帕沙星 左氧氟沙星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西他赛联合表柔吡治疗乳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120例晚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多西他赛联合表柔吡治疗;对照组采用环磷酰胺联合5-氟尿嘧啶、阿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观察组CR8例,PR36例,近期总有效率为73.3%(44/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近期总有效率26.7%(16/60)(P<0.05);不良反应为脱发、厌食疲乏、恶心呕吐、白细胞下降等,多数患者能耐受。结论多西他赛联合表柔吡治疗乳腺癌的疗效肯定,毒副反应小,患者能耐受,值得推广。

  • 标签: 多西他赛 表柔吡星 化疗乳腺癌 临床疗效 毒副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莫西沙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1月-2012年7月间,患支原体肺炎的患者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观察组用莫西沙和阿奇霉素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单独治疗,20天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10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6%,两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莫西沙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比单纯应用阿奇霉素显效快,疗效高,是可靠的联合用药方式。

  • 标签: 莫西沙星 阿奇霉素 支原体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莫西沙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治疗失败的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112例,采用数字表随机法分为两组,观察组56例患者给予莫西沙三联疗法治疗,对照组56例患者给予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及HP清除率。结果观察组治愈42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与HP根除率均为89.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与HP根除率为71.43%,观察组疗效与HP根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莫西沙三联疗法可显著提高HP清除率,是二线治疗HP感染性溃疡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莫西沙星 三联疗法 HP感染 疗效
  • 简介:摘要通过对急救护理的特点(急、重、危、险等症候)来分析,从而根据中医“情”治病原理知识与患者交流,使患者能正确面对疾病,保持心情平稳,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和护理,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七情 中医护理 急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莫匹罗联合“东方一号”作为创面局部外用药治疗烧伤后残余创面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32例患者采用同体对照的方法,每例患者随机选取2处面积、深度相近的残余创面,分别给予不同的处理方法,A组将莫匹罗和“东方一号”混合后用于创面,B组单纯将莫匹罗用于创面。两组分别于第一次换药后4天、10天、16天、22天测量并记录创面愈合情况,第一次换药前及换药第10天分别取创面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并观察肉芽改善情况。结果与B组相比,用药第10天、16天、22天,A组的创面愈合率明显大于B组(P﹤0.01),创面平均愈合时间提前约5d(P﹤0.01),创面肉芽情况改善明显(P﹤0.01)。结论两药联合应用于烧伤后残余创面,未发现全身及局部不良反应,能显著改善创面肉芽情况,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是安全的、有效的。

  • 标签: 莫匹罗星 &ldquo 东方一号&rdquo 烧伤 残余创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