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2 个结果
  • 简介:患者女性,60岁,因胸闷,头晕伴极度乏力一月余前来就诊,临床诊断,高血压病Ⅱ期,冠心病。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60次/分。多导联T波偏低或S—T段下移,各导联u波明显,部分发生T.U融合,Q—T间期(Q—U)明显延长,达0.54秒。提示低血钾(附图)。血清钾检查为3.0mm01/L。本例患者有多年的高血压病史.近三年来降压药物一直使用复方降压胶囊,并自行将维持剂量

  • 标签: 复方降压胶囊 低血钾 心电图 高血压病 降压药物 血清钾
  • 简介:目的:探讨EEG对脑干损伤昏迷的诊断和预后价值。方法:对1987-1998年间,我们收集54例脑干损伤昏迷病人,并进行了16只不同平面脑干实验损伤家犬的脑电图动态观察,分析。结果:初步获得具有诊断和判断预后价值的特征变化,结论:动态2脑电图观察对昏迷病人及脑干损伤病人的诊断和预后有参考价值。

  • 标签: 脑电图 脑干损伤 诊断 预后 EEG
  • 简介:本文从3560例动态心电图(DECG)资料中检出53例室心动过速(VT)进行了分析,根据VT发作特点,终止方式和频率将VT进行了分类,并重点讨论了VT与提前指数和易损指数的关系。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室性心动过速
  • 简介:患者王××,男性10岁,住院号384434,患者一年前无明诱因出现阵发性头痛、恶心、呕吐,还伴有发热及腹泻,经治疗后疼痛消失,随后无明原因的出现四肢痛,部位不定游走,为阵发性针扎样疼痛,疼痛时不能活动,每次发作时均能自行缓解,疼痛消失后活动正常,曾在其它医院查脑电图正常,头颅CT正常。患者于1995年2月24日住进我院小儿科。初诊为①癔病,②低钙血症。又查一次头颅CT正常。腹部超声,肝胆肾未见异常。X射线排片,左前臂腕骨、尺桡骨四肢骨质正常,各关节未见异常。胸部平片未见异常。生

  • 标签: 脑电图 疼痛性 头颅CT 癫痫 脑电图检查 生化检验
  • 简介:本文报告32例糖尿病癫痫和100例正常个体脑电地形图检测结果,异常率53.1%。显示慢波功率值增高,α波慢化或功率值降低。并与脑电图作对比,两者有显著差异(P<0.01)。脑电地形图对糖尿病癫痫的临床诊断,是一种客观而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 标签: 糖尿病性癫痫 脑电地形图 脑电图
  • 简介:本文对24例系统红斑狼疮的脑电图结果分析,发现阳性率为45.8%,伴有神经精神症状的阳性率为64.3%。因此,脑电图在评价系统红斑狼疮所致的脑部损害上是一个较为敏感的客观指标,对狼疮脑病的早期诊断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对系统红斑狼疮患者的疗效及预后评价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脑电图 狼疮性脑病
  • 简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正常成人检测是稳定可靠的。且不受意识状态的影响,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由于BAEP有相对固定的起源,潜伏期恒定,在同一受试者身上有反复的可重复性和稳定性。所以我们对200例脑梗塞病人均首先经CT证实为一侧基底节或是基底节区腔隙脑梗塞的病人进行BAEP检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脑梗塞 波峰间期 嘉兴市 腔隙性 测试方法
  • 简介:目的:观察精神分裂症患者疾病早期事件相关电位各成分潜伏期及波幅的变化。方法:对4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42例正常对照组进行事件相关电位N100、P200、N200、P300波的检测。结果:患者组检测结果异常35例,异常率81%。与对照组相比,N100、P200、N200、P300潜伏期均延长,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P300波波幅降低,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对病例组中其发病时间进行两两对比分析,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疾病的早期就存在认知功能障碍,说明ERPs作为一个客观的电生理指标,对认知功能损害的评定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事件相关电位
  • 简介:目的:探讨失张力发作病人的临床与EEG特征.方法:对符合失张力发作分型的7例病人进行临床观察和长程VEEG监测.结果:7例患者均儿童起病,以突然短暂全身肌张力丧失伴意识不清为唯一临床表现,不伴智能损害及其它类型的癫癎发作,发作期EEG:4例呈全导2~2.5Hz棘慢复合波、多棘慢复合波,3例为广泛快节律.发作间期EEG及MRI均正常.结论:该7例仅表现为失张力发作的患者临床特点有别于Lennox-Gastaut综合征和Doose综合征.长程视频脑电图(Long-termvideo-elec-troencephalography,LTVEEG)对失张力发作患者的监测有利于早期明确诊断及合理治疗.此7例病例可否独立诊断为“失张力癫癎”或“失张力癫癎综合症”,值得探讨.

  • 标签: 癫癎 失张力发作 长程视频脑电图(LTVEEG) 监测 临床
  • 简介: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监测对诊断尿毒症血透患者心脏并发症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0例尿毒症血透患者分别进行ECG与DCG检查,另外对28例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进行DCG检查,分析比较异常心电图检出率,同时比较尿毒症血透患者、健康体检者DCG中HRV观察指标。结果:尿毒症患者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室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速、房室传导阻滞、房颤房扑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P〈0.05);常规心电图对室性早搏、室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速、房室传导阻滞、房颤房扑的检出率明显低于动态心电图(P〈0.05);尿毒症患者HRV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健康体检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电图检查,特别是动态心电图能够准确了解尿毒症患者心脏状态,对临床尿毒症患者及时诊断治疗心脏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尿毒症 血液透析 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 心率变异性
  • 简介:目的:观察自然夜间多导睡眠图(PSG)对酒依赖(CA)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应用日本NihonKohden公司的Neurofax-1518K多导睡眠生理仪,采用眼电图和下颌肌电图及脑电图技术,对25例经戒断后的酒依赖患者和23名正常对照者进行PSG整夜监测。结果:与健康男性组比较,酒依赖组睡眠潜伏期延长(NC组18.7±8.9分,CA组31.5±14.3分,P〈0.01),Ⅰ期睡眠增加(NC组9.1±1.8%,CA组19.9±7.4%,P〈0.05),睡眠效率降低’(NC组95.1±7.8%,CA组81.5±11.3%,P〈0.01),快速眼动潜伏期前移(NC组89.4±13.1分,CA组74.9±21.4分,P〈0.05)。结论:长期滥用酒精会引起睡眠生理障碍,而睡眠障碍又会加重酒依赖躯体功能的变化。

  • 标签: 慢性酒中毒 多导睡眠描记术 自然睡眠
  • 简介:目的:探讨腓骨肌萎缩症(Charcot-Marie-Toothdisease,CMT)的临床与神经电生理特征;方法:应用肌电图仪检测和分析21例腓骨肌萎缩症患者的电生理特征,包括肌电图和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分析电生理特征与临床之间的关系;结果:16例患者肌电图出现纤颤电位和(或)正锐波,17例患者运动单位(MUP)时限延长。11例腓总神经、13例胫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未引出,1例正中神经、2例尺神经MCV未引出,3例正中神经、2例尺神经MCV正常,其余均有不同程度减慢;15例腓肠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未引出,3例正中神经、6例尺神经SCV未引出,7例正中神经、5例尺神经SCV正常,其余均有不同程度减慢。结论:CMT患者的神经电生理特征大多数呈神经原性损害,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有不同程度的受累,下肢的神经病变重于上肢,临床表现结合神经肌电图检查有助于CMT的确诊。

  • 标签: 腓骨肌萎缩症(CMT) 肌电图(EMG) 神经传导速度(NCV)
  • 简介:目的:用脑电图(EEG),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电活动和大脑结构特征与规律进一步认识。方法:8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均在安静状态下进行EEG常规参考导联,双极导联描记,描记时间20~30分钟,86例患者中52例作脑CT扫描。结果:本组8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EEG检查结果24例异常,异常率28.6%,均为轻度异常。86例中52例作脑CT检查,检查结果13例异常,异常率2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少部分有一定程度的大脑功能障碍与脑结构改变的表现。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脑电图 CT
  • 简介:我们采用EEG、BEAM和CT检查方法,对临床诊断为脑震荡的患者进行脑功能、脑形态学的检查,现对比分析如下.

  • 标签: 脑震荡 EEG BEAM CT 检查 对比分析
  • 简介:本文对72例周围面神经炎进行神经传导速度、肌电图检测分析。根据电生理检测特征,将面神经炎分为三种类型:Ⅰ型面神经脱髓鞘病变型,Ⅱ型面神经轴索损害型,Ⅲ型为混合型。由此说明面神经炎有二种基本类型,即脱髓鞘型和轴索损害型。脱髓鞘型者,其临床预后较理想,轴索损害型者,其临床恢复慢,易留有后遗症。

  • 标签: 周围性面神经炎 神经传导速度 肌电图
  • 简介:目的:探讨高危新生儿的听力和脑干功能的损害程度。方法:采用日本产的MEB-7102型诱发电位仪检测225例高危新生儿。结果:异常率为52.5%。主要表现在Ⅰ、Ⅲ、V波峰潜伏期及Ⅲ-V峰间期的延长及反应阈的提高。结论:高危新生儿可有听力和中脑下部的损害,听脑干反应有早期了解听通道功能活动的价值。

  • 标签: 新生儿 听性脑干反应 诱发电位仪
  • 简介:本文采用开放试验,选用本院门诊、住院患轻、中度细菌感染性疾病的病人1011例(男性423例,女性588例,平均年龄44.7±10.6)。根据病情用氟氯西林0.25g或0.50g(0.25g/片),po,tid,5d,服药前不做皮试。结果:本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无一例发生过敏性休克;总有效率93.17%。结论:排除已知青霉素过敏者患过敏性疾病和过敏体质者,免做青霉素皮试口服氟氯西林胶囊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氟氯西林 临床疗效观察 安全性 临床药理 过敏性休克 胶囊
  • 简介:老年黄斑变性是老年人的主要致盲眼病之一.近年来对老年黄斑变性相关脉络膜新生血管的药物治疗研究有了显著进展,在对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人工合成的皮质激素、色素上皮源因子、蛋白激酶C抑制剂、环氧化酶-2抑制剂、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系统抑制剂等药物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尤其是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各种药物的临床应用已显示明显疗效,为患者带来了复明的希望.

  • 标签: 老年性黄斑变性 脉络膜新生血管 药物治疗
  • 简介:例1,男,13岁。发作眩晕1年,每次发作先嗅到一种怪味,开始头晕,眼花,视物旋转,恶心,呕吐,历时1—2分钟。间歇期正常。发作间隔1周1次,有时1日3—4次。神经系统检查正常。脑电图两颞中高幅尖波,棘波散在。每日服卡马西平300毫克,发作眩晕消尖,脑电图恢夏正常。例2,女,15岁。93年9月一天突发眩晕,视物模糊,恶心、呕吐,站立不稳而跌倒,

  • 标签: 眩晕型癫痫 发作性眩晕 临床脑电图 卡马西平 嗅觉 神经系统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