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USB接口技术在多参数监护仪设计中应用。方法根据USB接口可即插即用并能提供一定电流特点,应用高集成数据采集芯片ADμC812和数字技术,设计高性价比、小型、低功耗监护参数信号采集和数据处理功能模块;采用USB转UART单芯片桥接器技术CP2101,硬件实现USB,把所有检测模块数据实时传送到PC主机。软件整体设计采用C++面向对象编程及复用技术,充分利用MFC框架,控制USB接口并从USB接收数据,利用PC强大计算和数据存储功能及良好的人机界面,实现监护参数实时采集、连续显示及波形分析。结果多参数监护系统具有监护心电、呼吸、血氧饱和度和体温等生理参数功能。测量模块集成了心电、血氧饱和度、呼吸、体温测量电路,实现了参数数值采集、控制和通讯功能。模块小型低功耗设计,满足USB供电不大于500mA要求,实现即插即用。用户程序自动识别测量模块、发出测量启动命令并接收USB接口传来数据,测量数据以波形和数值形式在计算机上显示出来,形成监护功能。系统具有病人信息和监护参数设置功能,可存储监护数据,可打印心电、血氧饱和度、呼吸波形和心率、血氧饱和度、体温、呼吸率趋势图,具有静态和动态回放、演示等功能。结论测量模块体积小,质量轻,非常便于携带,既适合医生出诊使用,也适用于手术室或重症监护。无需外接电源,插入计算机USB接口,直接使用,实现了即插即用功能。软件系统可移植性,增加了监护仪应用灵活性。由于监护系统具有数据存储与实时回放功能,所以也可用于临床分析与研究工作。

  • 标签: 监护 通用串行总线 接口 面向对象编程
  • 简介: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布-加综合征及与肝硬化鉴别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32例布-加综合征患者(男性19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37岁)和40例门脉性肝硬化患者(男性28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48岁),分别接受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和频谱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对获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经血管造影和/或病理、CT证实。结果布-加综合征典型特征是病变主要累及下腔静脉和肝静脉,病变处管腔闭塞或狭窄,其内血流紊乱,并可出现侧支循环和交通支;肝硬化患者主要表现为肝脏缩小、脾大、门静脉增宽、腹水,血流动力学改变主要以门静脉和肝静脉为主。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布-加综合征、肝硬化诊断及鉴别诊断符合率较高,为诊断布-加综合征和肝硬化提供有效手段,对选择合理治疗方案及评价治疗效果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布-加综合征 肝硬化 彩色多普勒 诊断
  • 简介:基于水对近红外光吸收原理,我们选用1300nm波长近红外光,在一定压强下,测量单位厚度组织对近红外光透光量,并以此来对组织水肿状态进行识别。实验结果表明:同一压强下,随着水肿程度增加,单位厚度组织对近红外光透光量减小;同一水肿状态下,随着压强增加,单位厚度组织对近红外光透光量增加;在1g/mm2压强下,不同水肿程度下透光量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初步研究表明,在适当压强下,使用单位厚度组织对近红外光透光量,可以对不同水肿状态组织进行识别,该方法能够为医生提供客观数据支持,辅助医生在消化道重建手术中做出合理判断。

  • 标签: 消化道重建 水肿 近红外光 单位厚度 透光量
  • 简介:目的探讨腹膜假性黏液瘤(PMP)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病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对9例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为PMP超声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9例病例均为超声首先发现,7例提示为PMP.超声对腹膜假性黏液瘤诊断符合率为77.8%(7/9)。超声和CT均误诊为腹膜恶性间皮瘤1例,误诊为腹腔结核1例,误诊率为22.2%(2/9)。结论超声作为PMP首选检查方法,应加强对该病认识,笔者认为影像学表现在对该病诊断方面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假性黏液瘤 腹膜 影像诊断
  • 简介:针对我国目前存在DICOM与DICOM设备并存所造成医疗通讯问题,通过分析BMP与DI-COM图像文件特点,基于VC++6.0编程环境实现了BMP医学图像向DICOM标准图像转换,为不同设备之间互联以及PACS系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 标签: BMP图像 DICOM图像 数据元素 像素 格式转换
  • 简介:直流电导入药物离子,可以解决口服和注射药物难以到达组织部位以及剂量不足问题。我们介绍了采用高频方波导入法,大幅度提高有效导入脉冲平均电流和峰值电流,且无极化现象发生,不会引起皮肤电化学灼伤,明显提高了离子导入治疗效果,并探讨了反向离子导出临床意义。

  • 标签: 高频方波 离子导入 人体组织 给药方式 疾病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手术过程中连续监测肌松状态肌松检测系统设计与应用.方法根据对桡神经施加刺激时,内收肌收缩时肌力大小可以反映肌肉松弛程度,借此可以用拇指运动加速度来表示肌松状态设计此仪器.BME-802A肌松监测仪信号处理部分采用了嵌入式与51单片机兼容ADUC812(美国ANALOG公司),外围电路采用低功耗COMS芯片,增益调整采用高位A/D.输出三种刺激脉冲为单脉冲刺激、四成串刺激和强直后计数刺激.将设计肌松监测仪器与丹麦Biometer公司加速度仪比较,并对40例手术病人进行测量.结果BME-802A肌松监测仪具有自动定标、趋势图显示、内置记录器、灵敏度、刺激方式、掉电保护存储等功能,一次定标时间缩短为2min,加速度传感器灵敏度达到了600MV/G,而丹麦Biometer公司加速度仪无自动定标、趋势图显示、内置记录器.临床试验分别观察琥珀胆碱、卡肌宁、潘龙三种肌松药首次剂量作用时效,得到数据与文献报道和临床经验一致.结论BME-802A肌松监测仪在传感器设计方面采用了最新集成封装技术,增加了自动定标、趋势图显示、内置记录器和掉电保护存储功能,提高了整机实用性和易用性,可实时显示2h的当前趋势.仪器设计三种刺激脉冲输出,可以实现肌松状况多种评价方式,既能保证清醒状态下定标,也能完成深度肌松状态下实时监测.

  • 标签: 肌肉松弛度 加速度 传感器 刺激检测
  • 简介:目的通过反复冻融法制备胶原-聚乙烯醇(PVA)复合水凝胶材料。方法制备组分比例(胶原固含量为0%、5%、10%、15%、20%)不同5组胶原-PVA复合水凝胶试样,对其进行一些物理和化学性能表征.选出性能最优胶原/PVA配比。将最优配比制备出胶原-PVA复合水凝胶进行细胞毒性实验生物学评价。结果实验制备所得胶原一PVA复合水凝胶红外图谱可见明显酰胺谱带;差动扫描式热量法(DSC)图出现2个热吸收峰,峰值温度分别为65℃~72℃、222℃C~225℃;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材料为多孔结构;X射线衍射(XRD)峰值为20°;溶胀值最高为24g怃透水气性最高达1400g/(m^2·24h);降解性能良好,15d内大部分降解率达80%:细胞毒性为0~1级。结论胶原-PVA复合水凝胶作为体表创伤敷料具有良好应用前景.但尚需对其进行体表创伤修复效果及其他生物相容性评价。

  • 标签: 胶原 水凝胶 生物学性能 敷料
  • 简介:高频心电图进展及其临床应用朱卫平,崔希云(山东师范大学,济南250014)1高频心电图产生高频心电图(HighFrequencyECG)是在常规心电图基础上发展起来一项心脏无创伤性检查新技术。自1903年荷兰人WilliamEinthoven...

  • 标签: 心电图分析 无创伤性检查 冠心病人 高频成分 希云 波群
  • 简介:本文介绍一种识别心向量方法,本方法以空间速率法为基础,并用选出心动周期形成典型心动周期,因此有较好分辨率。

  • 标签: 心向量
  • 简介:由于某种因素如外伤、感染、肿瘤等使骨丧失了一些骨质,形成较大间隙,称为骨缺损(Bonedefect)。全世界每年因严重创伤、骨折合并感染、骨折后治疗不当、骨肿瘤或伴有其他合并症造成骨缺损患者数以千万,虽然近年来骨折治疗早期多采取积极治疗手段,已使骨不连及骨缺损发病率明显下降,但仍是骨科医生需要面对一个难题,目前修复骨缺损方法主要有骨移植、人工骨(包括骨组织工程技术)、膜技术、基因疗法等,本文就骨缺损修复材料和

  • 标签: 骨组织工程技术 人工骨材料 骨缺损修复 骨肿瘤 自体骨移植 膜技术
  • 简介:目的分析尺骨冠突骨折治疗方法。方法2010年1月-2015年1月,共收治尺骨冠突骨折患者35例,男21例,女14例;年龄19-55岁,平均30.6岁。左侧12例,右侧23例。根据国内王友华分型方法,Ⅰ型骨折9例,Ⅱ型骨折14例,Ⅲ型骨折7例,Ⅳ型骨折5例。针对不同类型骨折选择相应治疗方法,石膏固定保守治疗10例;切开复位内固定22例,其中螺钉固定11例,克氏针加张力带及钢丝固定9例,克氏针加丝线固定2例;冠突重建1例,骨片摘除2例。结果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24.2个月。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骨折均骨性愈合。所有患者术后无神经损伤和肘关节不稳定。根据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评定疗效:优20例(57.1%),良8例(22.8%),可5例(14.2%),差2例(5.7%);优良率为79.9%。肘关节骨化性肌炎2例,创伤性关节炎表现3例,无肘关节强直等其它严重并发症。结论Ⅰ型尺骨冠突骨折除了骨折块突入关节间隙影响肘关节活动,需行手术摘除碎骨片,其余可行保守治疗;Ⅱ型冠突骨折若骨折块无明显移位,也可采用石膏后侧外固定肘关节于功能位进行治疗。若内侧韧带损伤严重,则行韧带修复或重建。Ⅲ、Ⅳ型冠突骨折不仅需行切开复位内固定,而且同时注意修补或重建韧带以稳定肘关节。

  • 标签: 尺骨冠突 肘关节 治疗
  • 简介:采用穴位电压检测装置,利用湿电极和弹性电极使电极端面与穴位表面在恒定压力下良好接触,输入矩形波,测量了30例正常人列缺穴周围电压,得知探测电极高穴位点越远,相应电压值越低,且下降梯度有变化。即穴位不是一个几何点,而是一个一定范围小面积。

  • 标签: 穴位 电压测定
  • 简介:产科多脏器功能衰竭是母婴死亡极高危重病症,正确及时地抢救该病是关系到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关键,我院近两年成功地抢救了2例产科多脏器功能衰竭病人,报告如下:患者1,26岁,住院号211190,于1998年7月13日急症入院、查体:BP23/16KPa,子痫面容,眼睑及球结膜水肿,心肺听诊无异常,腹壁,双下肢凹陷性水肿,膝腱反射亢强。

  • 标签: 多脏器功能衰竭 心肺听诊 产科 孕产妇死亡率 化验检查 术后
  • 简介:为了提高颈椎病治疗效果,我们设计了一种带有角度控制多功能颈椎牵引椅。多功能颈椎牵引椅基于生物力学原理设计,选用ATMEGA16作为核心处理器,实时监测和处理各通道传感器采集到牵引力、牵引角度等信号,通过对机械系统精确控制,实现力量、角度组合牵引。实验结果表明,系统精度高、运行平稳可靠,可以有效缓解颈椎病症状,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 标签: 颈椎病 角度控制 多功能颈椎牵引椅 生物力学原理 组合牵引
  • 简介:本文对棕色田鼠G、C带核型进行分析和研究,描述了G显带特征.所研究10只个体第一对常染色体(No.1)存在3种多态类型,即(1)全部由中部着丝粒染色体组成;(2)只存在一条中部着粒丝染色体;(3)无中部着粒丝染色体.这是由罗伯逊易位引起,本文并对此作了讨论,认为棕色田鼠核型进化趋势以第一对常染色体发生罗伯逊断裂可能性更大.本文还以G、C带核型为依据,证实了雌雄X性染色体存在着多态现象:一条是中部着丝粒染色体,一条是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

  • 标签: 棕色田鼠 染色体多态 G、C带核型 罗伯逊易位
  • 简介:Ⅰ型胶原广泛存在于脊椎动物结缔组织中,其提取、分离、纯化和表征方法日趋成熟。文章从原料选取、除杂、提取、纯化、灭菌等方面,比较了Ⅰ型胶原基本制备原理与常用方法,总结了Ⅰ型胶原结构表征方法,并提出了目前存在问题,展望了Ⅰ型胶原发展前景。

  • 标签: Ⅰ型胶原 材料制备 性能表征 生物材料
  • 简介: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梅陶尔·泽尔伯曼教授开发了一种生物活性支架,可帮助断肢者实现骨骼和人体组织再生。这种生物活性支架是用特殊溶解性纤维制成,不仅可以支持骨骼、血管等人体组织,还能根据需要将刺激生长药物及蛋白质释放到骨骼和组织生长地方,使新长出骨骼与周围组织连接在一起。为使培植肢体尽量“完好如初”,这种支架具备根据需要确定造型功能,医生可依据断肢形状确定支架结构,以使再生骨骼能按照预期形状生长;骨骼发育完成后,支架纤维可通过人为控制使其降解,不会留下任何痕迹。该支架除可用于骨骼再生外,也可用于整型外科,如取代硅填充物修复下颚或提升颧骨等。负责这项研究泽尔伯曼教授称,用生物活性支架诱使骨骼再生关键在于使支架和骨骼生长间保持一种微妙平衡,这样才不会破坏生长刺激分子活动。此前,刺激骨骼和人体组织生长生物活性剂已经存在,但缺乏将其输送到缺失骨骼周围组织有效方法,他们研发技术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动物实验显示,这种生物活性支架具备组织再生领域所需主要功能,即可用于骨骼再生,也可用于培植其他人体组织,如肌肉、血管、神经和皮肤等。按需定型生物活性支架问世

  • 标签: 定型生物活性 支架问世 生物活性支架
  • 简介:聚乳酸是近年来获得广泛应用生物相容性良好乍物材料。本文综述了聚乳酸在合成与降解方面研究最新进展,分别对聚合与降解机理进行了总结与评述。

  • 标签: 聚乳酸 聚合 降解 机理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