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摘要 ] 目的:探讨腓骨肌腱滑脱症的损伤机制,临床特点和治疗,减少早期误诊。方法:回顾近 2 年间收治 1 例腓骨肌腱滑脱症及相关文献。分析腓骨肌腱的解剖关系及跟骨折时解剖位置的改变。用磁共振扫描观察在跟骨折时的解剖位置。结果:跟骨折导致跟腓韧带跟处止点断裂,引起跟肌脱位。结论:跟骨折引起腓骨肌腱滑脱。了解跟骨折后形态变化,有助于早期确诊。

  • 标签: [ ] 腓骨肌腱滑脱 跟骨骨折 踝部损伤 漏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植融合术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2月至2023年5月期间在我院行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植融合术治疗的患者66例参与研究,利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3例)和观察组(n=33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给予观察组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临床总有效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行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植融合术治疗的患者,围术期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临床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植骨融合术 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引发骨科手术术后感染的主要因素,从而更好的减少骨科手术切口的感染概率,提升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骨科术后感染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造成骨科手术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总结,研究引发术后感染的一些主要因素。结果骨科手术的类型、手术的时间以及手术的部位等因素都和患者术后的切口感染密切相关,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结论临床上引发骨科术后感染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所以在工作中要特别的重视,最大限度的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概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骨科手术 切口感染 原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重症外科患者术后的最佳护理对策。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本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进行手术治疗的80例重症外科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40例患者进行常规的重症外科术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给予恰当的护理措施,在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的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结论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以明显加快重症外科患者术后的恢复,并且可以有效地控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重症骨外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骨牵引患者皮肤并发症的有效干预方法和技巧。方法对84例下肢骨折行牵引的患者给予减压、翻身、皮肤清洁、针眼处消毒等措施进行皮肤并发症干预。结果84例下肢骨牵引患者牵引期间均无压疮、皮肤擦伤、针眼感染、红臀等发生。结论通过减压、翻身、皮肤清洁、针眼处消毒等干预措施,有效地预防了皮肤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了患者的顺利康复,提高了护理质量。

  • 标签: 预防骨牵引 皮肤感染 护理
  • 简介:目的总结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距骨折的方法、疗效、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和术中的注意事项,探讨该技术的改良方向。方法对我科2008年3月~2010年3月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的14例距骨折患者进行随访,对其随访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7~24个月的随访(平均13.0个月)。采用美国足踝骨科协会评分标准进行评价,优8例,良3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78%。结论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距骨折,可实现理想的内固定,又避免患者二次手术痛苦和距周组织损伤,减少距骨坏死的危险性,是一种实用效优的内固定方法。结合适当的手术时机,手术中注意尽量保护血运及提高复位质量,术后力争早期行踝关节功能练习,可达到满意效果

  • 标签: 可吸收螺钉 距骨骨折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与关节损伤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抽选我院2016年11月~2018年5月收治的80例与关节损伤患者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康复总有效率为95%(30/4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康复总有效率72.5%(29/4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与关节损伤患者的康复治疗,能够有效减少后遗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促进创口愈合,最大程度恢复骨关节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骨与关节损伤 康复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综合治疗对膝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自1999年1月~2003年8月收治膝性关节炎12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选取病例分成两组,对照组25例,治疗组101例,治疗组采用针灸、推拿、药物、功能锻炼等综合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率(治愈率加显效率):95.1%,对照组显效率:16%,治疗组显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

  • 标签: 膝骨性关节炎 针灸 推拿 药物治疗 功能锻炼 发病机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科手术中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以指导临床手术的有效和高质量开展。方法:以外科接受手术后切口出现感染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统计学软件,对参与实验的患者伤口感染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进行计算,并对对其接受手术后切口出现感染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50例外科患者,临床术后伤口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患者本身的年龄问题,以及手术切口和手术时间。结论:外科患者手术治疗中,应充分注意到患者手术后切口感染因素,提高医师手术操作技能,提高相应应对防范措施,做好环境等消毒管理,在可操控的范围内,将术后患者伤口感染发色和功能的概率降到最低,为患者预后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 标签: 骨外科 手术 切口感染 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跟骨折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10月~2021年10月骨科科室所接诊的跟骨折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将3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予以保守治疗,研究组予以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跟部Bohler角、Gissane角及宽度情况,足部功能恢复、疼痛程度以及住院时间情况以及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情况。结果:治疗前对两组患者跟部Bohler角、Gissane角及宽度进行对比,其差异不明显,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Gissane角及宽度明显比对照组低,而Bohler角同对照组相比较高(P<0.05);研究组疼痛程度明显比对照组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足部功能性的恢复总优良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较于对照组比较低(P<0.05)。结论:在跟骨折患者治疗中,手术治疗方式的效果比保守治疗效果较为显著,手术治疗可有效恢复患者跟的形态,进一步缓解疼痛程度以及降低患者住院时间,有助于患者足部功能的恢复或是痊愈,降低所产生的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极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 标签: 跟骨骨折 保守治疗 手术治疗 效果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跟骨折术治疗后采取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护理价值和影响。方法:研究时间为2020年2月-2021年2月,选取在此期间在我院收治的50例跟骨折手术患者,回顾性分析按照护理方法分为研究组(早期康复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实验患者的踝背伸、踝跖屈、足外翻、足内翻改善程度较常规组高且整体改善程度较常规组偏高(P<0.05)。结论:在跟骨折术治疗后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疼痛,患者的足部功能改善程度优异,足部功能恢复效果理想,其对线评分较高,运用意义重大。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常规护理 跟骨骨折术后 疼痛 护理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SPECT显像技术在法医临床鉴定中的应用提供了一种精确识别和分析骨骼伤害的方法。本文详细探讨了SPECT技术在不同法医场景下的实际应用,包括交通事故、家庭暴力、工伤事故以及死亡原因鉴定中的使用。通过实例分析,展示了SPECT显像在揭示微小骨折、鉴定伤害时间线及区分伤害类型方面的优势。特别是在处理法庭需求的复杂案件中,SPECT技术不仅提高了伤害诊断的准确性,也为法医证据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 标签: SPECT骨显像,法医临床鉴定,伤害分析,法医证据,骨折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