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泌尿系统疾病,是临床治疗中的较为常见的疾病,例如泌尿系统结石,其在输尿管、尿道、膀胱等部位较为常见,在泌尿外科疾病的检查中,CT诊断技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CT诊断扫描中,使用的的辐射剂量对人体有一定的伤害,所以CT扫面中的剂量使用对检查有一定的影响,采用低剂量CT扫描检查,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辐射对患者身体产生的影响和损伤。本文针对CT低剂量技术在泌尿外科系统检查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 标签: CT 低剂量 泌尿系统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不同低剂量螺旋CT在泌尿系结石临床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泌尿系结石患者70例,将其中采用标准剂量螺旋CT检查的2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采用不同低剂量螺旋CT检查的5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并根据体质量(BMI)将其分为甲、乙、丙三组,分别给予三组患者120mA、90mA、60mA螺旋CT进行扫描检查。对比各组间临床诊断准确性、辐射剂量。结果不同组间辐射剂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组间临床诊断准确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BMI选择不同的低剂量螺旋CT诊断泌尿系结石安全可行,在确保准确度的情况下可显著减低辐射剂量,值得推广。

  • 标签: 泌尿系结石 螺旋CT 临床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对CT检查与普通X线在鼻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60例鼻外伤患者分别采用CT检查和普通X线,对比分析两种检查相应的表现。结果在60例鼻骨患者中应用X线发现骨折38例(63.3%),可疑骨折12例(20.0%),未见骨折10例(16.6%),然而CT检查全部结果全部为阳性,阳性率为100%。结论鼻骨骨折是比较常见,普通X线检查对鼻骨骨折只是初步的检查方法,而CT检查应作为鼻骨骨折中必需检查方法。在鼻骨骨折诊断中普通X线检查易出现误诊与漏诊,而CT检查可进行重建处理,无结构重叠,可为临床研究提供准确全面的影像学资料,CT检查在鼻骨骨折诊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 标签: CT 检查 普通X 线 鼻骨骨折 应用价值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4-0220-01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早期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给予CT和MRI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2月~2014年9月收治的早期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20例,对120例患者分别实施CT检查和MRI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结果经过临床统计,对早期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实施CT检查时,共检出123个病灶;对早期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实施MRI检查时,共检出641个病灶,其是CT检查的5.2倍。同时,MRI检查,在病灶直径>5mm、<5mm时,均优于CT检查。结论通过对早期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实施MRI检查,能够更加清晰的确定患者的病灶数量、部位、具体的形态等,建议在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MRI检查

  • 标签: 早期 腔隙性 脑梗死 CT MRI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3-0388-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前超声检查用于胎儿主动脉缩窄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7月-2016年7月来我院就诊的100例产妇进行研究,通过回顾分析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常规组各50例,常规组给予产前常规检查,观察组给予产前超声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率。结果观察组的诊断率为94.00%,(47/50),与常规组的的诊断率为80.00%,(40/50)相比,观察组的诊断率明显优于常规组,两组数据对比明显(P<0.05)。结论对胎儿主动脉缩窄诊断中采用产前超声检查,诊断率高,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产前超声检查 胎儿 主动脉缩窄 诊断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肿瘤标志物升高的患者行胃肠镜检查病变的检出率。方法.将近期在本院接受胃肠道肿瘤普查体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CA199、CA125、CEA肿瘤标志物检测任意一项升高。对肿瘤标记物升高组患者、正常组患者按照12配比。分析、比较各组患者的病变检出率。结果.任一肿瘤标志物升高组患者的主要病变、癌和高级瘤变检出率高于正常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2种及以上肿瘤标志物均升高患者的癌和高级瘤变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肿瘤标志物升高时患胃肠道肿瘤的可能性会增加,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以为胃肠道肿瘤的诊断提供重要线索,但要进一步确诊必须要通过胃肠镜。

  • 标签: 胃肠镜 肿瘤 肿瘤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STIC技术在正常胎儿心脏超声检查中的操作方法并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在我院2014年6月-2015年9月进行胎儿心脏超声检查的孕妇中选取93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的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试验组采用STIC(时空关联成像技术)技术进行胎儿心脏超声检查。胎儿分娩后对婴儿进行心脏检查,对比两组胎儿心脏检查诊断正确率与对胎儿心脏容积所测数据的满意度,并对两组差异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对照组胎儿中5例胎儿出现误诊状况,诊断正确率为89.2%,试验组2例胎儿出现误诊状况,诊断正确率为95.8%。临床对于试验组所测的胎儿心脏容积数据满意度远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进行统计学检验,P<0.05,具有意义。结论STIC技术可以提高临床对胎儿心脏疾病的诊断准确率,并且对于胎儿心脏容积的所测数据较为满意,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STIC 技术 正常胎儿心脏超声检查 操作方法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特征孕妇孕期保健及产前检查情况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妇产科接受保健治疗的孕期孕妇200例,采用随机抽取的方式将选取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在孕期保健治疗中未进行综合干预,产前检查低于4次,观察组在孕期保健治疗中进行综合干预,产前检查大于5次,比较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结果对照组孕妇的剖宫产率为48.00%,观察组孕妇的剖宫产率为13.00%,两组数据对比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孕妇的早产、过妊娠期、羊水异常、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畸形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文化程度较高、经济能力较好、住所相对固定的孕妇的孕期产前检查次数明显优于文化程度较低、经济能力较差、住所相对不稳定的孕妇,数据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视孕妇孕期的保健工作,保证产前检查次数和产前检查质量可以有效降低剖宫产的发生率,对保证围产儿质量和生命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意义。

  • 标签: 不同特征孕妇 孕期保健 产前检查情况 妊娠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