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当今,我国经济发展十分迅速,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食品安全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食品微生检测的质量控制对食品质量与安全来说十分重要。因此,我国要做好食品微生检测的质量控制工作,使食品微生检测的质量与准确性得到有效保障,并使食品的微生风险得到有效管理与把控,使食品微生检测能更高效且准确地反映该食品的食用安全性,从而保障食品安全。

  • 标签: 食品微生物检测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婴幼儿腹泻病原微生的检验结果,为该病的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80例腹泻的婴幼儿临床资料,所有的患儿均实施病原微生检验,对检验结果做以分析。结果:此研究分析的180例患儿中,致病菌的阳性率是74.44%。其中6个月至3岁的年龄段婴幼儿致病菌阳性的检出分别高于6个月以内和3岁至6岁者,差异显著(P<0.05)。在134例阳性患者中,轮状病毒感染率为38.06%;大肠埃希菌感染率为26.12%;腺病毒感染率为15.67%;沙门菌属感染率为18.66%;其他感染率为1.49%。结论:6个月至3岁的是致病菌感染诱发腹泻的易发年龄段,轮状病毒是主要的致病菌,临床中在治疗的过程中应及时进行病原微生的检测,避免滥用抗生素药物。

  • 标签: 病原微生物 婴幼儿腹泻 检验结果 分析
  • 简介:摘要:CDC的微生实验室处理各种危险的标本,因此生物安全管理至关重要。针对微生实验室中危险标本众多、对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以及实验室工作流程和清洁消毒、实验室工作人员培训等方面的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其中,建立完善的制度和规范操作流程是保障微生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基础,实验室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和培训也至关重要。通过本文的探讨,旨在为微生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从而更好地保障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同时也保障社会公众的健康安全。

  • 标签: CDC 微生物实验室 生物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对病原微生进行检验时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6月-202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突发性腹泻患者263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见肠道致病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快速检测,检测时将样本分成两份,一份利用病原微生培养方法检测,另一份利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病原微生阳性检出率。结果:利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法病原微生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病原微生培养方法(P<0.05)。结论:在检测病原微生时,分子生物学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荧光定量RT-PCR技术操作更为便捷,且检测结果准确性更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分子生物学技术 病原微生物 检验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微生检验方法在尿路感染患者的诊断过程中,所带来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接收的尿路感染患者之中筛选,根据纳入标准共计78例患者符合要求,按照收治的先后顺序分成实验组(微生检验)和对照组(常规检验),将两组患者按照检验方法的不同对其准确性和治疗有效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通过微生检验后,其治疗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且出现误诊例数更少(P

  • 标签: 微生物检验方法 尿路感染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生检验在尿路感染诊断中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为2021.8-2022.8月我院收治的80例尿路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检验并依据经验用药治疗,观察组接受微生检验并结合检验结果进行抗菌治疗,将两组诊断准确率、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诊断准确例数为38例,诊断准确率为95.00%,对照组诊断准确例数30例,诊断准确率为75.00%,观察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生检验在尿路感染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诊断准确性高,能够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尿路感染 微生物检验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微生检验在医院感染控制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定本院2022年5月—2023年5月住院治疗患者为研究主体,筛选共计300例,将其临床就诊资料设为对照资料,患者均接受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利用随机分组法分成常规组、实验组,每组纳入150例。常规组予以常规检验干预,实验组予以临床微生检验干预,为观察医院感染控制表现,比较两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感染严重程度、感染控制率。结果:相较常规组,实验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更低,P<0.05。相较常规组,实验组感染严重程度更低,P<0.05。相较常规组,实验组感染控制率更高,P<0.05。结论:临床微生检验技术应用能让医生准确用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避免感染事件影响扩大,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医院感染 控制 微生物检验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部曲霉菌感染的微生检验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0例疑似肺部曲霉菌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接受微生检验,将微生检验结果与最终确诊结果对比,分析微生检验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120例患者中112例确诊肺部曲霉菌感染,微生检验检出110例,微生检验结果与最终确诊结果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微生检验肺部曲霉菌感染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7.32%(109/112)、87.50%(7/8)、96.67%(116/120)。结论:微生检验在肺部曲霉菌感染诊断中具有极高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肺部曲霉菌感染 微生物检验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生检验在感染控制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于2018年3月和2019年3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80例患者,将其按照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40例实施微生检验治疗,通过两组患者感染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通过两组患者感染发生率进行对比,观察组的感染发生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实施微生检验有利于控制感染的发生,及时发现感染的情况,尽早对其控制,降低感染几率,值得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微生检验泌尿系统的病原菌结果进行研究分析,为今后的临床检验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接受临床治疗的泌尿系统疾病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标本培养出菌株143株,并对菌株展开微生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3株菌株中,检出革兰阴性菌81株,构成比为56.64%,其中大肠埃希菌所占比例最高;检出革兰阳性菌34株,构成比为23.78%,多为粪肠球菌;检出假丝酵母菌28株,构成比为19.58%,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药敏试验结果发现,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舒巴坦等抗菌药物具有较高的敏感性;鸟肠球菌对舒巴坦、亚胺培南、阿莫西林、美罗培南等抗菌药物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白色假丝酵母菌对替考拉宁、呋喃妥因、头孢呋辛、青霉素G、利奈唑胺、万古霉素等抗菌药物具有较高敏感性。结论泌尿系统疾病的病原菌有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等,在临床治疗工作中,应依据微生检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进而提高临床疗效和安全性,避免用药不合理情况的发生。

  • 标签: 泌尿系统感染 微生物检验 病原菌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 分析临床微生检验质量控制要点。 方法 选取 2018 年 2 月 2019 年 2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84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 42 例,其中对照组 42 例患者采用常规检验方法,研究组 42 例患者采用临床微生检验方法,分析两组患者的检验结果。 结论 研究组采用临床微生检验方法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采用常规检验方法,两组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果 临床微生检验质量可以分为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控制,可以减少误诊和漏诊的发生,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效果,值得临床上全面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临床微生物 质量控制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临床微生的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方法:对所收集的微生检验和细菌耐药性标本进行检验,获得 150株致病菌,观察其抗敏性和耐药性表现结果。结果:革兰氏阳性杆菌有 93株,占比 62.2%,革兰阴性杆菌有 56株,占比 37.5%。其中包括中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MRCNS) 48株,占比 32.2%,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42株,占比 28.2%,肠杆菌 25株,占比 16.7%,非发酵菌 19株,占比 12.6%,肠球菌 15株,占比 10%。上述菌种对于对于抗菌药物具有一定的耐药性, MRCNS和 MRSA对于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最强,而青霉素和氨节西林两种抗菌药物在少数菌种的抗药性中表现最为突出。结论:通过科学的方法等等微生进行检测,结合细菌种类采取有效的药物,防止抗菌药物对于细菌产生强烈的耐药性,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抗菌药物,微生物检验, MRCNS, MRSA,氨节西林,青霉素
  • 简介:摘要:目的  文章主要针对 提高微生标本检验准确率的有效措施 进行分析研究 。方法 随机抽取济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12 月收入的微生检验标本总计 1627 例,按是否开展质量控制措施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其中不合格标本按照标本类型、不合格原因进行统计分析,针对不合格原因提出质量控制措施。结果  1627 例微生样本标本中, 146 例标本出现不合格情况,占比 8.97% 。其中对照组微生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为标本采集不规范、非标准痰液标本、尿液标本被污染,占比分别为 42.47% 、 15.75% 、 11.64% 。实施质量控制后,观察组微生检验标本不合格率为 3.60% ,低于对照组 16.42% ,差异显著 (P < 0.05) 。结论 加强对实验室管理,是保证微生标本检验准确率的重要手段,对生化检验全过程中多环节进行监督及控制,能进一步提高检验结果准确性以及检验报告完整性。

  • 标签: 微生物标本 检验 准确率 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