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9 个结果
  • 简介:粒径≤2.5μm的细颗粒(PM2.5),由于其在空气中悬浮时间长,且携带有多种有毒有害物质,如多种金属、多环芳烃等,容易被吸入人体呼吸道深部,直至进入肺泡,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

  • 标签: 遗传毒性 吸入 携带 肺泡 呼吸道 细颗粒物
  • 简介:辽河流域(含浑、太流域)小流域众多,水文以抚顺市抚顺县大柳乡两家子村小流域为例,从生态学角度出发,开展小流域农田生态系统中非点源污染的迁移、循外与减排途行研究,对小流域汇水区嵌入水田生态单元的生态农业模式进行系统分析,为小流域水资源综合利用与非点源水污染防治对策提供依据。

  • 标签: 辽河流域 小流域 非点源污染 对策
  • 简介:样品中的铅被过硫酸铵氧化为相对稳定的状态之后,与硼氢化钾(KBII4)反应生成挥发性的铅的氢化(PBII4),以氩气为载气将氢化导入电热原子化器中原子化。在特制铅空心阴极灯的照射下。基态铅原子被激发至高能态。在去活化回到基态时,发射出特征波长的荧光,其荧光强度与铅含量成正比,根据标准系列定量。此方法具有快速、简便、准确度高等特点,应用于日常生活饮用水的监测分析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 标签: 生活饮用水 热原 监测分析 痕量铅 照射 铅含量
  • 简介:目的:研究十余种室内典型空气污染的光催化净化新方法,为下一步研制空气净化装置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将纳米级TiO2复合某种金属氧化制成光催化剂,在紫外灯光照下,测定污染的消除率。结果:组方为90%TiO2+10%金属氧化的光催化刑对有害气体净化效果最佳,对H2S净化率在97%以上,对SO2净化率99%以上,对NO2、NH3能够全部消除,对CS2平均净化率为81.3%,对苯平均消除率仅为8.8%,对甲苯仅为18.8%,对二甲苯仅为41.6%。结论:研制的光催化剂,可有效消除S02、H2S、NO2、NH3、CS2等有害气体。但对苯系及C0、CO2等催化效率较低或没有效果,如何提高光催化剂对这些化合的净化效率是今后研究工作的重点。

  • 标签: 复合纳米Ti02 室内空气 污染物 光催化 净化效果
  • 简介:随着对大气颗粒研究的深入,许多学者逐渐认识到PM2.5易于富集空气中的有毒重金属、酸性氧化有机污染、微生物等,对人体的健康影响更大。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细颗粒的浓度升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肺功能下降,低体重出生,宫内窘迫等健康问题的发生。因此细颗粒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不可忽视,

  • 标签: 免疫系统 损伤 低体重 细颗粒物 心血管疾病 健康问题
  • 简介:测定室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污染浓度目前国家标准的检验方法为称重法,鉴于称重法操作麻烦、费时(采样时间长)费力等缺点,实际监督监测很难做到。为此,早在50年代国内许多学者就己开始研究快速、准确,能直接给出可吸入颗粒污染浓度新方法。本文研究了激光法作为室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检验标准方法。

  • 标签: 室内空气 激光 可吸入颗粒物 监督监测 研究 污染
  • 简介:本文主要报道了用氢化发生原子荧光法对水样中的痕量汞进行测定的方法,本法具有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度高、精确度高等优点。方法的检出限为0.034μg/L以下,回收率为96%-104%,多次测定同一样品的相对标准偏差不超过2.50%。

  • 标签: 原子荧光法 优级纯 浓硫酸 水样测定 氢化物
  • 简介:为客观评价室内或车内的空气质量,准确检测其中的可吸入颗粒浓度尤为重要。但目前国家标准的检验方法为称重法,不仅存在操作麻烦、采样时间长、费力等问题,实际监督监测时很难做到,而且由于过滤采样的净化作用对小体积有限空间的颗粒浓度产生直接影响。理论推导说明:测试浓度与有限空间实际浓度的比值取决于有限空间的体积与采样体积的比值,该比值越大,测试偏差越小,该比值越小,测试偏差越大,当该比值小于5以下,测试偏差大于10%。计算结果表明:若使用万分之一天平,有限空间的体积不应小于100m^3。小轿车一类的场合明显不适宜用称重法测试PM10浓度。文中对现有测试PM10的仪器类型及其应用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指出以通过式方式测试颗粒的光散射测尘仪是测试小体积有限空间中颗粒较好的选择。最后,本文根据分析讨论的结果给出结论和建议。

  • 标签: 小体积有限空间 可吸入颗粒物(PM10) 称重法 仪器法 光散射测尘仪
  • 简介:经典测尘方法——滤膜称重法是测定可吸入颗粒物质量浓度的基本方法。关于基本测尘方法早在八十年代中期制定的国家标准:BG5748-85《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以及GB6921-86《大气飘尘浓度测定方法》中均作了明确的规定。

  • 标签: 粉尘测定 作业场所空气 中期 大气飘尘 浓度测定 BG
  • 简介:采用光散射法快速测定公共场所空气中可吸入颗粒(PM10)浓度的关键是确定质量浓度转换系数K值。在预防医科院环监所、环工所以及全国各地诸多卫生防疫站同志K值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就适用于公共场所PM10浓度监测的可见光光散射数字粉尘仪和激光粉尘仪的质量浓度转换系数(K)经验值的确定进行了介绍。“公共场所空气中可吸入颗粒(PM10)浓度卫生检验标准方法-光散射光”已于1999年11月在福州获得全国环境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审定通过。本文所介绍的K值经验值,已作为该标准的附录B被编入标准。

  • 标签: 质量浓度转换系数 公共场所 空气 PM10 大气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