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6 个结果
  • 简介:<正>清太祖努尔哈赤于1615年组建满洲八旗之前,是否有过一个四旗的发展阶段?目前史学界见解不一。有的先生主张:1615年八旗(即八固山)建立之前,并无黄、红、蓝、白四旗(即四固山);也有的先生仍认为八旗之前建过四旗。我同意在八旗之前建过四旗(即四固山)之说,但在四旗建立的时间、方式等具体问题的分析上,又与持同一观点的先生有所不同。本文拟略述管见,参加讨论。

  • 标签: 固山 牛录 八旗 努尔哈赤 《清太祖武皇帝实录》 满洲
  • 简介:传说清朝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农历七月的一天早晨,互助威远镇小庄村"里院家"(祁氏五方门)老阿爹天麻麻亮就起了床,他昨晚已打算好清早要

  • 标签: 土族浪 康熙捏制 捏制土族
  • 简介:军衔,是国家给予军人的荣誉。通常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根据军人的职务、军事素养和业务素养、资历贡献以及军兵种或勤务区分,授予军人的一种衔称。同时,军衔也是区分军人等级,表明军人身份的称号和标志。可是我军自1927年8月1日建军后,在漫长的战争年代一直没有实行军衔。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于1955年我军才开始首次实行军衔。但由于时代局限和诸多原因,首次军衔仅仅实行不到十年,便于1965年6月1日取消。

  • 标签: 新中国成立 军衔制 业务素养 1927年 权力机关 战争年代
  • 简介:<正>委托监护(以下简称监护)是西属拉美历史上重要的殖民制度之一。1986年前,国内史学界对这一制度的论述较为浅显,而且对其内容的解释基本上是不正确的,因为把它说成是土地制度。1986年后,乔明顺先生从分析宗主国与殖民者矛盾的角度写了两篇论文,但其时间仅限于1550年前,内容主要是分析《布尔戈斯法》和《新法律》。

  • 标签: 印第安人 西班牙人 殖民者 殖民制度 殖民地 土地制度
  • 简介:在封建专制制度下,'法制'是皇权任意弃取的工具,其地位随政治形势的变化和君主的好恶升降起落。作为法制重要成分的监察也难免处境尴尬。法制机器的性质要求它依照律令等国家法

  • 标签: 监察制 处境尴尬 崔暹 高澄 高欢 御史中尉
  • 简介:出于南宋初年军事行动的需要,宋政权建立了多种管理数路兵马防务并兼管民事的机构。其中以置使和宣抚使为长官的机构,在绍兴五年之後,已在四川、京湖和江淮地区形成较稳定的辖区范围,并成为辖区内最高军事民政长官。但是,通过剥夺监司和总领的权力,其在民事和财政上的职权於绍兴五年之後一直呈现逐渐扩张之趋势。置使和宣抚使是宋政权加强军事防御的产物,但它们增加了地方行政层级,导致中央集权的力度减弱。本文并讨论了与置使、宣抚使相关的其他制度,分析了四川、京湖、江淮三大置使、宣抚使辖区的区别。

  • 标签: 准行政组织 制置使 宣抚使 中央集权
  • 简介:二十等爵对两汉政局演变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作用与深远影响,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学术界对汉代二十等爵问题的宏观考察均已取得许多进展,为我们全面理解并深入探讨这一课题提供了重要参考。然而学术界对两汉二十等爵问题的探讨仍然比较零散琐碎,尚缺乏系统性、深入性的考察,并无全面深入考察这一问题的研究论著问世。就研究深度、史料运用而言,两汉二十等爵问题研究仍有继续拓展的空间,主要存在四处不足之处。

  • 标签: 两汉 二十等爵制 文献综述
  • 简介:本文为窪添庆文先生2003年9月由汲古书院出版的著作《魏晋南北朝官僚研究》的序章。该章回顾了至2002年为止的日本魏晋南北朝官僚研究的历史,含有非常丰富的信息,具有重要的学说史价值。

  • 标签: 魏晋南北朝 官僚制 日本
  • 简介:西周初年的制礼作乐,经历了一个从因袭先王之乐到创制新乐的过程。因袭先王之乐的过程,可见于《逸周书·世俘篇》;创制新乐的成绩,则见于《诗经·周颂·有瞽》。通过两篇文献的对比研究,可以清晰了解周初乐改革的情况。

  • 标签: 《周颂》 《有瞽》 周初 乐制改革
  • 简介:按照唯物史观,原始公社社会瓦解以后,按社会发展规律,继之而起的必定是奴隶社会;在奴隶社会中,奴隶生产关系在社会经济关系中居于主导或支配地位;奴隶大多是直接生产者,而其他劳动者则往往因贫穷破产而有沦为奴隶的可能,等等。然而,当人们在具体研究古代世界各国历史时,由于情况复杂,且史料又常缺失,因而众说纷纭,至今仍处于百家争鸣状态。现就这方面的问题,提出一些看法,以就教于关心此类问题的同仁。

  • 标签: 奴隶制社会 原始公社制 社会发展规律 阶段论 社会经济关系 游牧部落
  • 简介:澜沧境内有哈尼族人口4.68万人,主要分布在东朗、酒井、惠民、发展河四个哈尼族乡,其次分布在新城、东回、南岭、糯福、勐朗、竹塘等乡(镇)。澜沧、盂连中缅边境一线的哈尼族(阿卡人)形成了跨境而居的主要民族,他们与缅甸、泰国哈尼族(阿卡人)的关系甚为密切,来往频繁。居住在澜沧的哈尼族90%以上均属爱尼人(自称牙尼或阿卡)。

  • 标签: 澜沧县 哈尼族 父子连名制 风俗习惯 中国 云南
  • 简介:前言笔者明确地认为井田确实存在。本文旨在总结日本史学界对于井田的研究状况,对其成立的基础性问题作一探讨。按照中国通行的理论来说,井田制成立的基础是原始公社的社会关系。商鞅破坏了原始公社的社会关系,意欲追求效率,建立现实主义的、法律万能主义的体制。但是,如果说由于商鞅变法而使井田

  • 标签: 井田制研究 学术界井田制 日本学术界
  • 简介:一日本东京都中央图书馆加贺文库珍藏有《重铸古梵钟图及大清星使黎公铭文》(以下简称《加贺文库本》)一册,即著录有太平十二年(1032)朝鲜钟图录,又有光绪十六年(1890)黎庶昌所撰之《崇福寺钟铭》。均为园城寺珍藏的重要文化遗物,

  • 标签: 崇福寺 黎庶昌 园城寺 梵钟 光绪十六年 文化遗物
  • 简介:我国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地域辽阔,注定系方言大国。仅就汉语方言大致可分成八区:官话区、吴语区、湘语区、赣语区、客家话区、闽北语区、闽南话区、粤语区。它们又各自有许多小方言,如官话区里的郑州话、昆明话等;吴语区里的苏州话、杭州话等;客家话里的江西客家话、福建客家话、四川客家话,广东还有河源、梅州客家话等等。

  • 标签: 客家话 客家人 祖宗 汉语方言 人口众多 语区
  • 简介:在广西左右江地区,布洛陀是最重要的民间信仰,其仪式唱本为《布洛陀经诗》。本文透过对这一信仰及《经诗》形成的历史背景、叙述结构的分析,讨论布洛陀信仰与宋明期间左右江地区历史变迁的关系,认为其背后折射出了这一时期左右江社会的区域格局,是地方土司在重构地方社会秩序过程中的重要文化资源。

  • 标签: 《布洛陀经诗》 区域秩序 田州 岑氏土司
  • 简介:在中华民国教育史上,也即在1929年至1930年期间;曾试行过一个以“大学院”、“大学区”冠名的教育行政制度。这个新制度的肇创人即为民国教育界公认的“泰斗”蔡元培。然而,这一时有“奇葩”之誉的制度仅为昙花一现,试行不到两年便被废止,而作为“栽花人”的蔡元培先生,在这一制度试行之前,曾帮助蒋介石建立了南京政权,在这一制度夭折后,却愤而辞去本兼各职,出走南京,甚至与中共结盟,反对蒋介石独裁。这在蔡元培一生中称得上是一次最重大的转折,而这一转折的原因,显然与大学院的兴废直接相关。那么,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大学院”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制度,它为什么夭折?蔡元培又为什么在推行这一制度失败后,从积极与国

  • 标签: 蔡元培 大学院制 大学区制 中华民 国民政府 大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