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尾声一词,最早见于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有引子、尾声为缠令。"这句话也见于稍晚一点的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二十·妓乐》。"缠令"是"套数"的先声,到元燕南芝庵《唱》,便说:"成文章日乐府,有尾声名套数,时行小令唤

  • 标签: 离亭宴 缠令 尾煞 黄钟尾 歇拍 啄木儿煞
  • 简介:戏曲与传统的关系问题,是20世纪以来经常引起争论的问题。五四运动时期,人们在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的时候,对传统是采取决裂态度的。中国戏曲与传统的关系是割不断的,因此一些激进的文化人便对戏曲采取了全盘否定的态度。他们说:“说旧戏改良,变成新剧,是句不通的话,我们只能说创造新剧。”“如其要中国有真戏,这真戏自然是西洋派的戏,决不是脸谱派的戏,要不把那扮不像人的人,说不像话的话全数扫除,尽情推翻,真戏怎么能推行呢?”后来经过民主革命和抗日战争的实践,人们逐步认识了上述看法的片面性。1940年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对于这场文化论争做出了科学的总结。新中国建立后又提出了“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戏曲艺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

  • 标签: 戏曲艺术 传统文化 戏曲改革 美学精神 艺术形式 剧目
  • 简介:本文从《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卷的结构编排入手,通过全面考察横吹曲的记录与传承,揭示了这一音乐品种在汉魏六朝隋唐时期的历史发展.文中指出:汉二十八解、簸逻回歌、梁鼓角横吹曲是横吹曲在汉魏六朝时期的三种历史形态,至隋唐时期,作为独立音乐形式的横吹曲不复存在.汉二十八解传世并得到记录的曲调有十八支,而不是过去人们所认识的仅有十支.簸逻回歌与真人代歌的音乐内容相近,它们是北朝乐府的真正代表.梁鼓角横吹曲是南北文化交融的产物,不能将之简单视为北朝乐府的内容.文中对吴兢、郑樵对横吹曲记录的失误作了深入分析.

  • 标签: 簸逻回歌 梁鼓角横吹曲 吴兢 《乐府诗集》 汉二十八角 真心代歌
  • 简介:<正>燕乐音阶是指在五声音阶的两个小三度音之间增加一个清角和清羽所构成的七声音阶。其音阶排列如下:宫商清(清角)徵羽(清宫)宫角与清角、羽与清羽之间为半音。清角亦称之为变,清羽也叫做闰。这个音阶,拿现代概念来作表示,就是将自然音列降低了第七级。用现代唱名来表示,就是:

  • 标签: 燕乐音阶 自然音列 七声音阶 清角 清羽 五声音阶
  • 简介:电脑音乐刍舒泽池编者按电脑音乐是音乐艺术与现代电子技术交融的结晶。无论是对于专业音乐事业或社会音乐生活,包括音乐的创作、演奏、传播、研究和教育各个方面,电脑音乐都已经产生了和正在产生着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刻的影响。电脑音乐正在中国兴起。对于这个新的...

  • 标签: 电脑音乐系统 电子乐器 电子音乐 电脑音乐创作 合成器 音乐传播
  • 简介:<正>由著名的奥地利作曲家阿诺德·勋伯格(ArnoldSchoenberg)于1911年在他的《和声学》一书中所提出的音色旋律(Klangfarben-melodie)的设想,以及后来由他的学生安东·威伯(AntonWebern)进一步发展而创立的点描技术(Pointillisme,亦称“点彩法”),把音色的运用提到了突出的地位。这种现代管弦乐作曲技术不但对形成整个二十世纪现代音乐的风格有着重大的影响,而且随

  • 标签: 节奏 二十世纪 音色旋律 阿诺德 音色变化 主题
  • 简介:在声乐艺术教学中,术语“支点”或“保持”确定了它是决定声音质量的一种关键的特殊技巧(它还涉及到“在呼吸上歌唱”几种含意的表达方式之一),它不单只是能够根据作品的需要自然地扩大音量,还有助于扩展整个发声音域和声音音色的流一,及所有关于音质优美的需要、音色的柔和以及整个发声器官的生理保障。在这些相关密切的歌唱发声的诸多方面,从有关语音声学共振的控制到实际演唱,不可能从所有分隔的部分

  • 标签: “支点” 横隔膜 呼吸肌肉群 声乐教学 术语 喉头
  • 简介:<正>一、内与外人们在听了音乐会之后,往往这样评论演员的艺术表现:“×××唱得很内在。”或“×××的演唱太外在了。”这种议论说明了声乐艺术表现中,存在这样一个重要的课题,即“内”与“外”的研究。那么,究竟什么是“内”?什么是“外”呢?这两个概念的内在联系又是什么呢?艺术表演是从生活中来的,是生活中人类各种感情的集中、提炼、美化和再现。“内”指人的内心、人的思想、心境、理想、道德性格之内涵以及对外界的各种现象、矛盾的感情反应或理性上的分析、判断。“外”指这

  • 标签: 生活中 声乐艺术 转折点 完整性 码头工人 艺术歌曲
  • 简介:在中国传统音乐结构层次中,腔句是能表达部分乐意,有相对独立性。并具有某些规范格式的结构单位。一般说来,腔句往往与一句唱词相对应.包含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腔节,按照一定的宫调、旋法(腔音列、腔韵)、板眼、节奏关系组合而成。腔句的规式主要表现在句式、句幅、板式、板位和腔音列、腔韵在腔句中的具体运用情况等。本文着重论述腔句与板眼;腔句与拍位、拍数;腔句与起落板;腔句的类型等.对腔句某些规律特点进行归纳总结.

  • 标签: 腔句 板眼 拍位拍数 起落板 腔句的类型 中国传统音乐结构层次
  • 简介:“步戏”一词极为罕见,往往使人不解,前人依据其最早出现的文献——《金瓶梅词话》和《醒世姻缘传》对其作了一定程度的推测和阐发,然由于查阅资料范围的限制,目前尚存在着进一步探索的空间。笔者通过查阅地方志、孔府档案、文人诗文集、曲选、曲、剧评及小说戏曲作品等文献资料,认为“步戏”当为宋金杂剧院本,其大都和清唱一起演出,约出现于明初,消失于明末,流行地域达于中国南北,甚至国外。

  • 标签: 步戏 演出情形 流行时间 流行地域
  • 简介:面对自然景物山水田园,词人可以有两种姿态:一是以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精神,融入其中,为之代言;二是以西方"人为自然立法"的精神,置身其外,与之对话。"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

  • 标签: 山水田园 自然景物 天人合一 学堂乐歌 咏物 世纪初
  • 简介:在高等音乐院校合唱教学领域里,人们经常运用声乐教学的行话形容或描绘合唱发声。在复杂的合唱教学情境中,使用声乐行话教学方式,仍旧是一个有待研究的问题。本文便针对该问题,说明发声原理、呼吸与气息支撑、人声声区、生理机能协调与增加声音幅度等等,以及相关的发声基础问题,为高校合唱教学,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 标签: 合唱教学 声乐行话 发声基础
  • 简介:<正>大跃进赋予民歌以新的生命。各地涌现出来的新民歌如同雨后春笋般地繁盛,歌声颂扬着解放了的中国人民在党的英明领导下,正以冲天的干劲和宏伟的气魄进行着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值此大好年月,倾听劳动人民的豪言壮语,真是威震山河。以下将分别叙述有关大跃进民歌的几个方面。普遍看来,什么地方群众干劲越大,什么地方的新民歌就越丰富。“劳动越好歌越

  • 标签: 大跃进 民歌演唱 新民歌 劳动人民 社会主义 专业音乐
  • 简介:“味”、“趣”、“趣味”,是古代文学理论批评中非常重要的审美范畴,体现了理论批评家对文学语言精神内核的把握。在这个审美范畴中,相互对立的雅致与俚俗,是主流文化的精英意识与大众文化的通俗意识之间的对抗与疏离,体现了价值体系与社会群体的差异,具有强烈的高下贵贱意味。

  • 标签: 批评话语 味论 美趣 戏曲 曲论 文学理论批评
  • 简介:“在王羽佳身上,我们既能看到年轻人大胆无畏、令人惊奇的想象力,又能看到成熟艺术家细腻如丝的敏感性,而她无与伦比的键盘技巧,使她能够将她的所有想法完美无缺地表达出来……她是一个非常全面的天才。”

  • 标签: 新浪漫主义 创意 色彩 想象力 敏感性 艺术家
  • 简介:作为以勋伯格为主的所谓“第二维也纳乐派”的一个主要人物.“先锋音乐之父”韦伯恩在二战后饱受争议。然而,正如马尔科姆·哈耶斯(MalcolmHayes)所说,其实韦伯恩是一个极端的浪漫主义者。

  • 标签: 现代主义 韦伯 先驱者 先锋音乐 主要人物 浪漫主义
  • 简介:异域情调通常代表着遥远和神秘,它有助于滋养一个人对另一种生存空间的想象。这一浪漫而诗意的想象激发着人们的向往和探索的欲望,艺术中的异域情调往往开始于此。从启蒙运动时期对中国事物的兴趣,到东方主义对《一千零一夜》故事的迷恋,均体现了艺术家对异域情调的追寻。

  • 标签: 浪漫主义音乐 情调 想象 《一千零一夜》 景象 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