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兼爱是墨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墨子在兼爱思想的主导下,从下层民众的利益出发,重视民生实际。君王沉湎于音乐易造成破坏生产、危害国政的后果,阻碍兼爱思想的推行,因此墨子主张非乐论。

  • 标签: 墨子 兼爱 非乐
  • 简介:<正>林语堂曾经作过一个有趣的假设,他说:假如中国的南方和北方各出一个不孝之子,都被他们的父母一顿棍捧赶出家门,然后在外闯荡四方,20年后衣锦还乡。那么,北方归来的浪子可能是一位骑着高头大马的将军,而南方归来的浪子可能是一位腰缠万贯的商人。

  • 标签: 文镜 中国官场学 绍兴人 会稽县 秋墅 王士性
  • 简介:《人间词话》的作者王国维于1927年夏天自沉于颐和园昆明湖一泓"干净水"中,身份是清华研究院的教授,遗书称"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此之前的1924年,冯玉祥驱逐溥仪出紫禁城,作为"南书房行走",王国维随行溥仪,不敢稍离左右,欲自沉神武门御河而未果。对于王国维的死,人们作过各种各样的诠释,在今天,最让人觉得贴切的诠释,出自同样"花果飘零"的陈寅恪之手。陈王仅在清华同事两年,王氏却遗命以书籍相托,可见相知之深。陈氏为王作《碑铭》,作《挽诗并序》,诗曰:

  • 标签: 王国维 人间词话 文学 叔本华 伦理学 哲学
  • 简介:苏珊·弗里德曼运用当今全球化跨国研究、人类学研究和地理学研究中的文化理论,挑战夸大性别、种族、民族和阶级等界限的思维模式,提出从多元文化和地缘政治角度对女性主义进行定义,大大拓展女性主义的理论边界。

  • 标签: 地理学研究 女性主义 文化交往 社会 人文 跨国研究
  • 简介:一个人另一个人之间,一个团体另一个团体之间,一个利益集团另一个利益集团之间,一种文明另一种文明之间,一种信仰另一种信仰之间,一个“我”另一个“我”之间,本我、自我超我之间,产生冲突是一种常态。

  • 标签: 冲突 和解 语文 美国 利益集团 “我”
  • 简介:2012年7月17日,第147届芥川奖直木奖在东京揭晓,两位女性作家鹿岛田真希和过村深月力压群雄,凭借《黄泉巡游》和《没有钥匙的梦》分获芥川奖直小奖.一、两位青年女作家鹿岛田真希,1976年出生于日本东京都,原名盛田真希.高中时代着迷于以陀思妥耶夫斯基为代表的俄国文学,受作品世界影响加入日本正教会,这使得她以后的作品多具宗教意味.在就读白百合女子大学文学部法国文学专业期间,阅读了普鲁斯特等作家的大量作品,毕业论文以茱莉亚·克里斯蒂娃为研究对象.

  • 标签: 写实主义芥川 奖直木 奖述评
  • 简介:本文尝试从当今文化学的视角出发探讨德国表现主义时期重要作家阿尔弗雷德·德布林的短篇小说《舞者躯体》中的身体问题。“身体存在”“身体拥有”构成了人的存在的基本结构。之相关联的主体的构成依赖于他者的意志的介入。作品的主人公“舞者”在主体建构过程中内化了外来的秩序“语法”,开始了理性意志对身体的驯化。而疾病挫败了她的以动物为参照的身体观,使她不得不面对把身体视为机器的工具理性身体观。而这两种身体观的绝对化、片面化最终导致了她的毁灭。以此,这篇短文可以视为对现代身体方案的反思。

  • 标签: 阿尔弗雷德·德布林 《舞者与躯体》 文学评论 短篇小说 身体观
  • 简介:提起镇江金山寺,人们都会想起水漫金山,想起法海和尚。白蛇传说为什么会与法海结缘?为什么会在金山寺展开惊心动魄的水斗?金山其地、法海其人有什么独特之处?白蛇传说对金山寺有什么影响?这些问题值得探寻。

  • 标签: 金山寺 传说 缘分 合成
  • 简介:李商隐的《有感二首》,以五言排律写成,专为甘露事变而发。虽措辞隐约,却褒贬精严,论如史断,故始终为人称道,如清朱彝尊云:“少陵诗史又何加焉?”稍后的《重有感》,以七律写成,辞意更见显豁,却反而招致“难解”的非议,如明顾磷云:“此篇所言何事?次联粗浅,

  • 标签: 《有感二首》 《重有感》 李商隐 训诂 品读 情思
  • 简介:阿特伍德的长篇小说《肉体伤害》将“肉体伤害”这一主题置于两个不同的后殖民语境中进行观察、对比和表征,赋予了加拿大这个年轻的后殖民国家以孩童般单纯顽皮的正面的文化形象,对美国新殖民文化以及英国旧殖民文化表现出明显的肯定和认同,而对前英国殖民地的文化“他者”则进行妖魔化叙述,折射出阿特伍德作为“定居者殖民地”作家所特有的权力意识和帝国意识。

  • 标签: 阿特伍德 《肉体伤害》 妖魔化叙述 后殖民政治 小说
  • 简介:《语丝》开放的作者观念、女性作者《语丝》同人的熟识、女性本身的创作成绩和《语丝》对女性创作的重视,使得《语丝》成为现代女性文学发生期的重要平台,部分女性在《语丝》发表的作品大多成为日后各自重要的作品和现代女性文学发生时期重要的作品。

  • 标签: 北京时期 《语丝》 女性创作
  • 简介:《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第五章中斯蒂芬所阐述的美学思想很大程度上是乔伊斯早年相关思考的翻版,无数学者将小说这一段作为研究他小说艺术的重要线索,将之等同于乔伊斯本人的美学理论和创作宣言。这种做法不仅混淆了作者主人公、原材料小说的界线,也未能准确道出这部小说的独有特征——反讽。小说中关学理论的逻辑矛盾、斯蒂芬在自己的理论实践之间的巨大裂缝、过于宽泛失之精准的美学要素,无一不显示了斯蒂芬的美学实际上是乔伊斯反讽艺术的组成部分,而反讽的前提则是乔伊斯对自己过去的审视超脱。

  • 标签: 乔伊斯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 美学 反讽
  • 简介:北宋中期兴起的新儒学——理学,或称道学和圣学,它重新阐释了儒学传统,着重探讨儒学的义理,形成了新的儒家学说。新儒学派为了儒学的纯正,将辞章之学和训诂之学的儒者排斥于儒林之外,

  • 标签: 理学史 黄宗羲 体系 新儒学 北宋中期 儒学传统
  • 简介:拉辛是十七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代表作家,有四部传世悲剧改写自欧里庇得斯,学界一般认为欧里庇得斯对拉辛的影响远甚于其他古希腊作者。但事实上,拉辛在创作前期将索福克勒斯奉为最佳悲剧诗人典范,即便改写欧里庇得斯也有意否认其影响。自《伊菲革涅亚》起,拉辛转而公开自封为欧里庇得斯的当世唯一传人。拉辛参考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亦相应地从单纯的文艺理论借鉴转为沉思戏剧教化问题。拉辛古希腊悲剧传统的渊源微妙复杂,路易十四年代文坛论辩有着深刻内在关联。

  • 标签: 拉辛 索福克勒斯 欧里庇得斯 《诗学》
  • 简介: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中国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发生了分化,由20年代弥漫的感伤浪漫主义转为30年代潜流的田园牧歌浪漫主义。郁达夫的《迟桂花》具有浪漫主义形态转变的过渡色彩。《沉沦》比较,能够发现《迟桂花》在思想情感、叙事风格上的浪漫主义流变的过渡印记;《边城》联系,可以看到《迟桂花》的审美承接价值,真切感受浪漫主义思潮的发展变化。

  • 标签: 浪漫主义 郁达夫 《迟桂花》 过渡
  • 简介:<正>《乐记》中说:“古人歌之为言也,长言之也。说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乎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诗经》三百篇原先大都有音乐。在古希腊酒神祭典仪式中,人们伴着竖琴等乐器的旋律狂歌曼舞,从中演变出抒情诗,后来又变化为悲剧和喜剧。古希腊神话中的诗神和乐神是不分的,最初是阿波罗,后来是缪斯。苏联音乐理论家克列姆辽夫认为,诗歌音乐存在着密切的

  • 标签: 罗密欧与朱丽叶 喜剧 哈姆雷特 作品 戏剧 莎士比亚
  • 简介:朱自清是著名的作家、诗人,也是著名的学者。如果说《背影》、《荷塘月色》是他创作的最负盛名的文学作品,那么,两篇佳作名声相当的他的学术著作自然非《诗言志辨》莫属。前者奠定了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后者则是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作为学者的朱自清是《诗言志辨》一书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 标签: 诗言志 朱自清 中国文学批评史 《荷塘月色》 学术著作 现代文学史
  • 简介:在贝克特的小说《莫洛伊》中,由于父亲的缺场或无能,莫洛伊在寻母旅程中一路玩弄恋母游戏,表现出许多跟母亲有关的恋物癖症状;但鉴于母亲的堕落和乱伦的危害,他又借污秽学对母亲大肆谩骂,表现出典型的厌女症状和对父亲法则的最终服从。在笔者看来,莫洛伊是一个从“象征界”向“想象界”退化的“问题主体”,其叙事中的种种谜团和杂耍似的游戏都是其恋母困境外化而成的“梦意象”,和作者“身处子宫的记忆”密切相关。

  • 标签: 《莫洛伊》 精神分析学 恋母情结 困境 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