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毛蕊花糖苷(VB)对胶质细胞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1)实验1:常规培养胶质细胞T98和U251细胞并各自分为4组,依次添加0、20、40、80 μmol/L的VB处理24 h。采用CCK-8实验检测4组细胞存活率;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4组细胞迁移、侵袭情况;采用RT-PCR实验及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4组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波形蛋白、Snail蛋白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2)实验2:T98、U251细胞各分为4组,依次为对照组、VB组、TGF-β组和TGF-β+VB组。对照组及VB组细胞转染空载质粒、TGF-β组及TGF-β+VB组细胞转染TGF-β质粒;转染24 h后VB组、TGF-β+VB组细胞均加入40 μmol/L VB继续培养24 h,随后进行后续实验(迁移和侵袭实验、Western blotting实验,实验方法及检测指标同实验1)。(3)体内实验:裸鼠皮下种植U251细胞后分为2组,每组8只。实验组每天腹腔注射100 mg/kg的VB,对照组注射等量的PBS。记录小鼠肿瘤体积大小和小鼠体质量的变化;实验终点(移植后21 d)时,检测小鼠肿瘤重量并采用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肿瘤中TGF-β、波形蛋白、Snail的表达。结果(1)实验1:与0 μmol/L VB组相比较,20 μmol/L、40 μmol/L VB组的细胞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80 μmol/L VB组细胞存活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0 μmol/L VB组比较,20和40 μmol/L VB组迁移和侵袭到下室的细胞随浓度的增高而减少,TGF-β、波形蛋白、Snail蛋白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也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2:与对照组相比较,VB组细胞迁移和侵袭的细胞数量减少,TGF-β、波形蛋白及Snail蛋白的表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GF-β组细胞迁移和侵袭的细胞数量增加,TGF-β、波形蛋白及Snail蛋白的表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VB组比较,TGF-β组及TGF-β+VB组细胞迁移和侵袭的细胞数量增加,TGF-β、波形蛋白及Snail蛋白的表达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体内实验: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鼠的肿瘤体积和肿瘤重量更小,TGF-β、波形蛋白及Snail蛋白表达量更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小鼠的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B通过下调TGF-β的表达而抑制胶质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

  • 标签: 胶质母细胞瘤 毛蕊花糖苷 上皮间质转化 迁移 侵袭 转化生长因子-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脑胶质患者肿瘤浸润及静脉血T淋巴细胞中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CEACAM1)的表水平,并对CEACAM1和脑胶质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相关分析。方法收集2013年5月至2018年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手术切除的病理资料齐全的新鲜胶质组织92例,获取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TIL组)及同一患者静脉血单核细胞(PBMC组),收集健康志愿者PBMCs 35例及颅脑损伤切除脑组织15例(对照组)。提纯获取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TILs)及获取相同患者静脉血单核细胞(PBMCs),健康对照组收集健康志愿者的PBMCs 35例及重型颅脑损伤手术切除脑组织15例。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表面CEACAM1的表达水平,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EACAM1在脑组织和胶质组织中的表达,分析CEACAM1与人脑胶质病理分级、卡氏评分(KPS评分)、γ-干扰素(IFN-γ)等多种临床病理因素之间以及CEACAM1在胶质和T淋巴细胞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组间比较及相关分析分别采用Student’s t检验及Spearman’s秩相关检验。结果胶质患者PBMCs中CEACAM1阳性细胞表达率和平均荧光强度均增加,TILs中表达进一步增加[阳性表达率为CD4:TIL(6.01±0.21)%、G-PBMC(3.04±0.15)%、C-PBMC(0.95±0.10)%,t=11.380、8.190;CD8:(5.52±0.19)%、(3.54±0.15)%、(0.97±0.88)%,t=8.130、10.140;P<0.05;平均荧光强度为CD4:TIL 7.34±0.29、G-PBMC 4.22±0.22、C-PBMC 2.06±0.17, t=8.610、5.860;CD8:6.04±0.26、3.50±0.18、1.46±0.13,t=8.140、6.820,P<0.05];CEACAM1在高级别胶质患者PBMCs中CD4+和CD8+T细胞的表达升高[CD4:Ⅰ~Ⅱ级(2.05±0.16)%;Ⅲ~Ⅳ级(3.47±0.18)%,t=4.960,P<0.05;CD8:Ⅰ~Ⅱ级(2.34±0.20)%;Ⅲ~Ⅳ级(4.12±0.16)%,t=6.670,P<0.05],且在TILs中表达进一步升高[CD4:Ⅰ~Ⅱ级:(3.87±0.33)%; Ⅲ~Ⅳ级(6.37±0.22)%,t=6.470,P<0.05;CD8:Ⅰ~Ⅱ级(4.45±0.27)%、Ⅲ~Ⅳ级(6.24±0.20)%,t=5.140,P<0.05];胶质患者TILs和PBMCs中CD4+T细胞上的CEACAM1的表达同患者KPS评分呈负相关(r=-0.346、-0.393,P<0.05);胶质患者TILs中CD4+T和CD8+T细胞及PBMCs中CD4+T细胞上CEACAM1的表达与患者IFN-γ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355、-0.291、-0.277,P<0.05);胶质中CEACAM1的表达水平与病理分级正相关,脑组织中表达阴性(脑组织:1.07±0.18;Ⅰ~Ⅱ级:3.10±0.30、Ⅲ~Ⅳ:6.40±0.32,t=4.590、6.450,P<0.05),胶质CEACAM1的表达与T淋巴细胞表达也具相关性(r=0.535、0.568,P<0.05)。结论CEACAM1在胶质患者T细胞及肿瘤细胞中存在异常表达,且与多种临床因素相关,提示其可能参与了胶质的发生发展和免疫逃逸。

  • 标签: 胶质瘤 免疫检查点分子 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 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重复刻板行为是众多神经精神类疾病的特征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与日常交流,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精神和经济负担,其病因复杂,表现形式多样。目前的研究表明小胶质细胞与重复刻板行为的产生关系密切,对小胶质细胞的深入研究已成为探索重复刻板行为发生机制的一个研究热点。近年来研究发现多种神经精神类疾病(如额颞叶痴呆、强迫症、孤独症谱系障碍等)的重复刻板行为表现与小胶质细胞有关,然而对于小胶质细胞参与重复刻板行为确切的机制仍缺乏可靠证据。文章就近年来关于小胶质细胞参与重复刻板行为的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明确重复刻板行为发生的作用细胞,有望为未来开发治疗与重复刻板行为有关的神经精神类疾病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和治疗靶点。

  • 标签: 小胶质细胞 重复刻板行为 神经精神类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10(PDCD10)调控胶质细胞(GBM)迁移和侵袭的作用与机制。方法采用慢病毒转染GBM细胞系(U251和U373)构建稳定转染的PDCD10过表达(oxPDCD10)或沉默(shPDCD10)的GBM细胞系。分别采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PDCD10、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B4(EphB4)、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1/2和pErk1/2的表达。在过表达PDCD10的GBM细胞进一步下调EphB4(siEphB4)。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PDCD10和EphB4在GBM患者中高表达且具有相关性(203.4±17.9比100.0±12.4,t=8.22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hPDCD10的GBM细胞系迁移和侵袭低于对照组,而oxPDCD10的GBM细胞系迁移(152.8±27.3比97.6±16.4,P<0.05)和侵袭(152.9±11.8比89.4±16.6,P<0.05)高于对照组(t=5.405,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hPDCD10引起EphB4和p-Erk1/2的表达低于对照组,而oxPDCD10调控EphB4表达高于对照组。在oxPDCD10的GBM细胞上转染siEphB4后,逆转了oxPDCD10引起的GBM细胞迁移和侵袭高于对照组(t=3.00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GBM中PDCD10通过调控EphB4的表达,激活ErK1/2信号通路,促进胶质的迁移与侵袭。

  • 标签: 胶质母细胞瘤 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10 迁移 侵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髓基质细胞抗原2(BST2)基因在胶质细胞(GBM)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DNA甲基化水平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共纳入3组GBM样本[美国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35例)、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中GSE22891队列(50例)、中国脑胶质基因组图谱(CGGA)数据库(105例)]及非肿瘤对照脑组织(NTB)(TCGA数据库10例、GSE22891队列6例、CGGA数据库5例用于基因表达水平比较,GSE63347队列25例、GSE22891队列4例以及CGGA数据库8例用于甲基化数据比较)。利用公共数据库中GBM基因表达芯片和DNA甲基化芯片数据,通过GBM与NTB间BST2基因表达水平比较、生存分析、生物信息学分析等,获得BST2基因在GBM中的表达状态以及其与非CpG岛DNA甲基化、GBM分子亚型[CpG岛甲基化表型(G-CIMP),非G-CIMP的前神经元型、神经元型、经典型和间质型]、患者总生存(OS)时间以及功能基因表达谱之间的关系。结果与NTB样本比较,BST2 mRNA在GBM中呈高表达状态(mRNA表达数据采用Z-score标准化)(TCGA数据库比GSE63347队列:-0.97±1.14比-2.32±0.21,t=3.74,P<0.05;GSE22891队列:9.03±1.28比7.18±0.22,t=3.42,P<0.05;CGGA数据库:-0.43±1.11比-0.62±0.35,t=2.09,P<0.05)。TCGA数据库中,BST2 mRNA在不同肿瘤分子亚型中均高表达(G-CIMP为-1.96±0.94,非G-CIMP的前神经元型为-1.74±0.88,神经元型为-0.83±0.98,经典型为-0.71±1.18,间质型为-0.55±1.01),与NTB样本(-2.32±0.2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ST2 mRNA在神经元型、经典型及间质型肿瘤之间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均高于G-CIMP和非G-CIMP的前神经元型(均P<0.05)。BST2非CpG岛DNA甲基化水平与其mRNA表达负相关(TCGA数据库:r=-0.30,P<0.05;GSE22891队列:r=-0.54,P<0.05;CGGA数据库:r=-0.29,P>0.05)。生存分析表明,非G-CIMP且非前神经元型患者的BST2 mRNA表达水平与OS呈负相关(HR=1.18,95% CI 1.00~1.39,P<0.05),而在G-CIMP及前神经元型的亚组中,BST2 mRNA表达与患者OS无相关性(HR=1.08,95% CI 0.84~1.40,P>0.05)。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在TCGA数据库非G-CIMP且非前神经元型的样本中,高表达BST2的GBM样本显著富集于与免疫反应负性调控和核因子κB(NF-κB)通路激活相关的功能基因簇。结论BST2基因在GBM中表达上调,可能与非CpG岛DNA低甲基化改变有关;该基因可能成为评估非G-CIMP且非前神经元型GBM亚型临床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 标签: 胶质母细胞瘤 膜糖蛋白类 DNA甲基化 分子分型 骨髓基质细胞抗原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lncRNA GIHCG对胶质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qRT-PCR实验检测人脑正常胶质细胞HEB和胶质细胞系U251、A172、SHG139、U87中GIHCG和miR-146a-3p表达水平。以U251和SHG139细胞为研究对象,沉默GIHCG表达或过表达miR-146a-3p后,MTT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放射敏感性,蛋白印迹法检测CDK1、CyclinD1、Bcl-2和Bax蛋白表达水平。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GIHCG与miR-146a-3p存在结合位点,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和qRT-PCR实验验证GIHCG与miR-146a-3p的靶向关系。结果与HEB细胞比较,胶质U87、U251、A172和SHG139细胞中GIHCG表达升高(P<0.05),miR-146a-3p表达降低(P<0.05)。沉默GIHCG表达或过表达miR-146a-3p,U251和SHG139细胞存活率、存活分数、CDK1、CyclinD1和Bcl-2蛋白表达降低(P<0.05),凋亡率和Bax蛋白表达升高(P<0.05)。GIHCG在U251和SHG139细胞中靶向负调控miR-146a-3p表达,抑制miR-146a-3p表达逆转了沉默GIHCG对胶质细胞增殖、凋亡及放射敏感性的影响。结论沉默GIHCG表达可促进miR-146a-3p表达,从而增强胶质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 标签: 胶质瘤 lncRNA GIHCG miR-146a-3p基因 放射敏感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iR-1254及其靶基因巨噬细胞集落剌激因子-1(CSF-1)在胶质组织、胶质细胞中的表达,以及miR-1254和CSF-1对胶质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4月至2019年5月在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0例胶质患者的临床病理标本以及癌旁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胶质组织、癌旁组织以及细胞株U87和人脑正常胶质细胞HEB中miR-1254和CSF-1 mRNA的表达水平。将胶质U87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mimic NC组、miR-1254 mimic组以及siRNA NC组、CSF-1 siRNA组。采用qRT-PCR检测各组细胞miR-1254及CSF-1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细胞CSF-1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254和CSF-1基因的靶向关系;采用CCK-8法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结果胶质组织中miR-1254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0.44±0.16,癌旁组织为1.15±0.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914,P<0.001);胶质组织中CSF-1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1.96±0.27,癌旁组织为0.98±0.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4.970,P<0.001)。胶质细胞U87中miR-1254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0.39±0.11,人脑正常胶质细胞HEB中为1.03±0.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113,P=0.008);胶质细胞U87中CSF-1 mRNA相对表达量为1.02±0.03,人脑正常胶质细胞HEB为0.32±0.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037,P=0.009)。转染miR-1254后,CSF-1 mRNA、蛋白的表达水平均随miR-1254表达水平的升高而降低。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显示,与mimic NC组(1.04±0.12)比较,miR-1254 mimic组(0.31±0.02)CSF-1-WT细胞中荧光活性显著降低(t=10.430,P<0.001)。转染48 h后,空白对照组(0.71±0.01)、mimic NC组(0.68±0.04)、miR-1254 mimic组(0.35±0.01)细胞增殖能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52.651,P<0.001);miR-1254 mimic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miR-1254 mimic组与mimic NC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空白对照组(0.71±0.01)、siRNA NC组(0.68±0.04)、CSF-1 siRNA组(0.25±0.01)细胞增殖能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20.309,P<0.001);CSF-1 siRNA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CSF-1 siRNA组与siRNA NC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侵袭实验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365±27)、mimic NC组(388±24)、miR-1254 mimic组(83±15)细胞穿膜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73.915,P<0.001);空白对照组(365±27)、siRNA NC组(404±32)、CSF-1 siRNA组(87±14)细胞穿膜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41.294,P<0.001)。结论miR-1254在胶质组织和胶质细胞株U87中的表达均显著下降,CSF-1在胶质组织和胶质细胞株U87中的表达均显著升高。过表达miR-1254可能通过靶向降低CSF-1的表达来抑制胶质U87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细胞增殖 肿瘤侵润 miR-1254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脑胶质组织中锌指样转录因子4(KLF4)的表达及其对肿瘤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初发恶性胶质患者术中切除的胶质组织标本,收集同期手术切除的50例良性脑膜组织,以及31例因头部外伤手术切除的正常脑组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组织中KLF4 mRNA表达水平。选取脑胶质U-87MG细胞,构建KLF4低表达脑胶质细胞模型,分为空白对照组、KLF4-NC组、KLF4-siRNA组。MTS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能力,蛋白质印迹法检测E-钙黏蛋白、波形蛋白、紧密连接蛋白1(ZO-1)表达水平。结果低级别胶质、良性脑膜、正常脑组织中KLF4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6±0.04、0.13±0.02、0.11±0.02,均低于高级别胶质的0.34±0.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381、15.720、15.984,均P<0.05);良性脑膜、正常脑组织中KLF4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低级别胶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3.771、14.239,均P<0.05)。细胞培养各时间点,KLF4-siRNA组U-87MG细胞增殖能力均低于空白对照组和KLF4-N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空白对照组与KLF4-NC组U-87MG细胞增殖能力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LF4-siRNA组E-钙黏蛋白、ZO-1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82±0.10、0.79±0.11,均高于空白对照组的0.24±0.08、0.39±0.05和KLF4-NC组的0.26±0.05、0.42±0.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KLF4-siRNA组波形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31±0.08,低于空白对照组的0.90±0.08和KLF4-NC组的0.92±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空白对照组与KLF4-NC组间E-钙黏蛋白、波形蛋白、ZO-1蛋白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人脑胶质组织,尤其高级别胶质中KLF4表达水平升高。下调KLF4表达可能抑制胶质细胞增殖和上皮间质转化的发生,降低细胞活性。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锌指样转录因子4 细胞增殖 上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浆细胞变异易位1(PVT1)对脑胶质中葡萄糖转运体3(GLUT3)表达及细胞增殖、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1)下载中国脑胶质基因组图谱数据库中mRNAseq_325数据集,应用R语言分析222例原发性脑胶质样本中PVT1与GLUT3基因表达的相关性以及二者对患者总生存期的影响。(2)收集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8例低级别胶质标本(低级别胶质组)及7例胶质细胞标本(胶质细胞组),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PVT1的表达,免疫组化染色检测GLUT3蛋白的表达。(3)体外培养人星形胶质细胞NHA及胶质细胞细胞U87、LN229和U251(NHA组、U87组、LN229组、U251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各组细胞中PVT1、GLUT3 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GLUT3蛋白的表达。将U87、LN229细胞分别分为PVT1过表达质粒组与空白质粒组、PVT1短发夹RNA(shRNA)组与阴性对照shRNA组,分别构建慢病毒稳定转染过表达PVT1及其空白对照细胞系、敲低PVT1及其阴性对照细胞系,应用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系中GLUT3 mRNA和蛋白的表达。(4)取PVT1 shRNA组与阴性对照shRNA组U87、LN229细胞,分别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实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采用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5)将10只BALB/C-nu雌性裸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n=5),分别移植PVT1 shRNA组与阴性对照shRNA组U87细胞以构建皮下移植模型。移植4周后处死取,称重及测量体积,并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肿瘤中Ki-67、GLUT3蛋白的表达。结果(1)mRNAseq_325数据集中222例原发性脑胶质样本的PVT1与GLUT3基因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514,P=0.000);与PVT1低表达组相比,PVT1高表达组的总生存期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GLUT3低表达组相比,GLUT3高表达组的总生存期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低级别胶质组标本相比,胶质细胞组标本中PVT1、GLUT3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NHA组细胞相比,U87、LN229、U251组细胞中PVT1、GLUT3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质粒组相比,PVT1过表达质粒组U87、LN229细胞中GLUT3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阴性对照shRNA组相比,PVT1 shRNA组U87、LN229细胞中GLUT3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与阴性对照shRNA组U87、LN229细胞相比,PVT1 shRNA组U87、LN229细胞的吸光度值、集落形成数和侵袭细胞数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与对照组裸鼠相比,实验组裸鼠的皮下移植的体积明显减小、质量明显降低、Ki-67和GLUT3蛋白的表达也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调PVT1可降低GLUT3的表达,从而抑制脑胶质细胞的增殖、侵袭能力。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浆细胞瘤变异易位1 葡萄糖转运蛋白3
  • 简介:摘要介绍1例抗富亮氨酸胶质失活1蛋白(LGI1)和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双抗体阳性的边缘叶脑炎患者。患者为中年男性,既往有视网膜静脉阻塞病史,本次发病主要症状为颞叶癫痫、面臂肌张力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头颅磁共振成像示右侧海马长T2信号、无强化、灌注正常;脑电图示发作间期阵发性慢波、尖慢波;血抗MOG抗体、血和脑脊液抗LGI1抗体双阳性,主要诊断为边缘叶脑炎,给予激素和丙种球蛋白治疗后症状好转,复查双抗体均转阴。该抗LGI1/MOG双阳性病例较罕见,且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并非与单一抗体阳性患者完全一致,有其不同特点。文中对该病例临床资料进行报道以期进一步加深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 标签: 边缘叶脑炎 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1蛋白抗体 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
  • 简介:摘要脑胶质是颅内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增殖和侵袭是其重要的特征,胶质进展相关机制研究较多,但这些研究并未很好的转化为有效的治疗手段。最近,肿瘤突触相关机制的研究为探讨脑胶质的生理学和病理学背后的特定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解,胶质细胞中的肿瘤微管会和正常神经元形成功能性化学突触,神经元的电活动通过神经元胶质突触结构激活肿瘤细胞间钙信号网络,导致多级细胞致癌信号级联和神经元细胞骨架重塑机制启动,进而促进胶质细胞的增殖和侵袭。本文将围绕胶质相关的突触机制研究作一综述,总结当前胶质相关电生理机制领域的研究动态,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 标签: 胶质瘤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索样胶质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009—2020年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和解放军总医院共12例脊索样胶质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其临床和影像学特征、病理学及分子遗传学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2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8例。年龄25~67岁(平均年龄39岁)。患者多以视力下降或头痛起病。影像学提示病变均位于鞍上第三脑室区,磁共振成像(MRI)增强均显示有异常强化信号。组织病理学显示12例均表现为脊索样胶质的形态学特点,其中2例存在乳头样结构。全部12例(12/12)肿瘤细胞均表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波形蛋白;此外10例(10/10)肿瘤细胞均表达甲状腺转录因子1,11例(11/12)肿瘤细胞弥漫或灶状表达广谱细胞角蛋白及CD34,9例(9/12)上皮细胞膜抗原呈现核旁点状阳性或/和细胞膜着色。9例脊索样胶质采用Sanger测序检测,发现8例存在PRKCA基因D463H突变,IDH1 R132及IDH2 R172位点均未检测到突变。12例患者中,除4例失访外,其余患者随访至2021年1月均未发现肿瘤进展或复发。结论脊索样胶质在临床、病理组织学方面均具有相对独特的特征,且绝大多数病例伴有特征性的PRKCA基因D463H突变,可考虑将其作为脊索样胶质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参考依据,并为以后的分子遗传学机制研究和靶向治疗提供了方向。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DNA突变分析 第三脑室
  • 简介:摘要神经胶质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恶性肿瘤,其预后差,手术切除辅以同步放化疗的标准治疗在改善患者的生存期方面收效甚微。研究发现,脑胶质的微环境中,存在不同类型、数量众多的被胶质招募而来的细胞,这些细胞在脑胶质的发生、发展、治疗、复发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脑胶质微环境中各种细胞的功能及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做一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神经胶质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恶性肿瘤,其预后差,手术切除辅以同步放化疗的标准治疗在改善患者的生存期方面收效甚微。研究发现,脑胶质的微环境中,存在不同类型、数量众多的被胶质招募而来的细胞,这些细胞在脑胶质的发生、发展、治疗、复发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脑胶质微环境中各种细胞的功能及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做一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Ⅱ级胶质术后调强放射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接受术后调强放射治疗的109例Ⅱ级胶质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研究终点为无复发生存率、次要研究终点为总生存率。分析年龄、性别、手术切除状态、病灶最大径、肿瘤跨中线、含星形细胞成份、同步放化疗、辅助化疗等因素对无复发生存的影响。结果全组随访率91.75%,随访期间10例死亡,27例复发。照射野内复发24例,占88.9%;照射野外复发3例,占11.1%。其中,肿瘤全切组81例复发14例,占17.3%;部分切除组28例复发13例,占46.4%。部分切除组复发率明显高于全切组(χ2=9.484,P<0.05)。全组患者1、2、3、4、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2.5%、86.0%、80.6%、77.5%、66.8%,2、3、4、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7.2%、90.8%、87.7%、84.5%。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部分切除(HR=3.608,P<0.05)、肿瘤跨中线(HR=3.183,P<0.05)患者更容易复发进展。结论Ⅱ级胶质行术后调强放射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无复发生存。照射野内复发为主要的治疗失败模式,手术切除状态、肿瘤是否跨中线是影响无复发生存的重要因素。

  • 标签: Ⅱ级胶质瘤 调强放射治疗 疗效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胶质患者接受质子+碳离子放疗(离子放疗)与光子放疗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12例胶质患者数据,给予相同总处方剂量60.00 Gy[RBE],分别基于离子射程不确定及摆位误差获得离子计划靶区和光子计划靶区;基于离子计划靶区制定质子及碳离子加量计划。基于两种计划靶区制定两类光子调强计划。实现靶区覆盖类似并对比危及器官受量。结果三类计划靶区覆盖相近(P>0.05)。离子计划正常脑组织积分剂量仅为两光子计划最优值的44.90%(P<0.001)。离子计划与光子计划最优值相比能降低脑干Dmean{(6.83±6.22) Gy[RBE]∶(15.10±10.11) Gy[RBE],P=0.001)}和视交叉Dmax{(47.76±20.8) Gy[RBE]∶(49.59±20.52) Gy[RBE],P=0.009}及健侧海马Dmean{(0.26±9.08) Gy[RBE]∶(16.28±11.14) Gy[RBE],P=0.002}。结论质子+碳离子放疗能保持光子放疗类似靶区覆盖下显著降低危及器官受量;紧邻靶区危及器官受量受靶区外扩影响。

  • 标签: 脑肿瘤/放射疗法 放射疗法,离子 放射疗法,光子 剂量学
  • 简介:摘要儿童视路胶质是原发于视觉通路的低级别胶质,其临床表现多样,预后差异较大。目前,国内外对其诊断和治疗仍存在争议,低龄儿童的化疗和年长儿童的放疗是当前的主要治疗手段。手术面临的最大问题在于如何保护患儿的视力和视野不受损伤,术中在切除肿瘤的同时会牵拉甚至损伤视觉纤维。因此,临床不应盲目追求肿瘤全切除,应在保护视觉纤维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切除肿瘤。后续再辅以放、化疗控制残余肿瘤,在保障患儿较长生存期的同时减少对患儿生存质量的影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胶质细胞(GSCs)微环境中恶变巨噬细胞(tMΦ)的脂代谢特征及其相关分子调控机制,为靶向tMΦ的精准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采用巨噬细胞(MΦ)、tMΦ细胞株(包括tMΦ1、tMΦ2),通过检测细胞内的三酰甘油(TG)和总胆固醇(TC)的水平分析tMΦ的脂代谢特征,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实验检测调控脂代谢的关键分子钙调蛋白(CaM)、载脂蛋白E(ApoE)、激素敏感性三酰甘油脂肪酶(HSL)、肝X受体(LXR)的表达水平。构建tMΦ的差异表达长链非编码RNA(lncRNA)表达谱,选择HOXC-AS3为研究对象。建立HOXC-AS3过表达和低表达的tMΦ细胞株。采用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上调、沉默HOXC-AS3后tMΦ内CaM的表达水平。通过克隆形成实验观察HOXC-AS3沉默后tMΦ的集落形成能力,以Transwell实验检测其侵袭能力,通过建立在体移植小鼠模型观察其致能力。对与HOXC-AS3脂代谢相关的结合蛋白进行蛋白组学分析,应用RNA免疫共沉淀实验验证二者是否可形成复合体,进一步通过qRT-PCR、Western blot实验分析HOXC-AS3对其结合蛋白的调控作用。结果tMΦ中的TC、TG含量及CaM、ApoE、HSL、LXR蛋白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MΦ(均P<0.01)。LncRNA表达谱结果提示,与正常MΦ相比,HOXC-AS3在tMΦ1、tMΦ2中均呈高表达。克隆形成实验结果表明,沉默HOXC-AS3后的tMΦ1、tMΦ2(sh-HOXC-AS3组)的克隆数目明显少于空转染对照组(sh-NC组)(均P<0.01);Transwell实验结果表明,sh-HOXC-AS3组tMΦ1、tMΦ2的穿膜细胞数少于sh-NC组(均P<0.01);致实验结果表明,sh-HOXC-AS3组小鼠的移植体积均小于sh-NC组(均P<0.01)。qRT-PCR结果提示,过表达HOXC-AS3可上调tMΦ中CaM的表达,而沉默HOXC-AS3可下调tMΦ中CaM的表达(均P<0.01)。蛋白组学分析结果提示,与HOXC-AS3相关性最高的脂代谢相关蛋白为hnRNPA1。RNA免疫共沉淀结果证实,hnRNPA1与HOXC-AS3可形成复合体,沉默hnRNPA1后tMΦ内的CaM表达下调(均P<0.01),而沉默tMΦ内的HOXC-AS3后,hnRNPA1基因和蛋白水平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tMΦ中的脂代谢合成水平高于正常MΦ,其机制可能为HOXC-AS3通过与hnRNPA1的结合,从而影响脂代谢分子CaM的表达,进而调控tMΦ的脂代谢重塑。靶向HOXC-AS3可抑制tMΦ在GSCs微环境的增殖和侵袭,HOXC-AS3可能为提高脑胶质免疫治疗效果的潜在靶点。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增殖 肿瘤侵润 恶变巨噬细胞 脂代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胶质细胞(GSCs)微环境中恶变巨噬细胞(tMΦ)的脂代谢特征及其相关分子调控机制,为靶向tMΦ的精准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采用巨噬细胞(MΦ)、tMΦ细胞株(包括tMΦ1、tMΦ2),通过检测细胞内的三酰甘油(TG)和总胆固醇(TC)的水平分析tMΦ的脂代谢特征,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实验检测调控脂代谢的关键分子钙调蛋白(CaM)、载脂蛋白E(ApoE)、激素敏感性三酰甘油脂肪酶(HSL)、肝X受体(LXR)的表达水平。构建tMΦ的差异表达长链非编码RNA(lncRNA)表达谱,选择HOXC-AS3为研究对象。建立HOXC-AS3过表达和低表达的tMΦ细胞株。采用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上调、沉默HOXC-AS3后tMΦ内CaM的表达水平。通过克隆形成实验观察HOXC-AS3沉默后tMΦ的集落形成能力,以Transwell实验检测其侵袭能力,通过建立在体移植小鼠模型观察其致能力。对与HOXC-AS3脂代谢相关的结合蛋白进行蛋白组学分析,应用RNA免疫共沉淀实验验证二者是否可形成复合体,进一步通过qRT-PCR、Western blot实验分析HOXC-AS3对其结合蛋白的调控作用。结果tMΦ中的TC、TG含量及CaM、ApoE、HSL、LXR蛋白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MΦ(均P<0.01)。LncRNA表达谱结果提示,与正常MΦ相比,HOXC-AS3在tMΦ1、tMΦ2中均呈高表达。克隆形成实验结果表明,沉默HOXC-AS3后的tMΦ1、tMΦ2(sh-HOXC-AS3组)的克隆数目明显少于空转染对照组(sh-NC组)(均P<0.01);Transwell实验结果表明,sh-HOXC-AS3组tMΦ1、tMΦ2的穿膜细胞数少于sh-NC组(均P<0.01);致实验结果表明,sh-HOXC-AS3组小鼠的移植体积均小于sh-NC组(均P<0.01)。qRT-PCR结果提示,过表达HOXC-AS3可上调tMΦ中CaM的表达,而沉默HOXC-AS3可下调tMΦ中CaM的表达(均P<0.01)。蛋白组学分析结果提示,与HOXC-AS3相关性最高的脂代谢相关蛋白为hnRNPA1。RNA免疫共沉淀结果证实,hnRNPA1与HOXC-AS3可形成复合体,沉默hnRNPA1后tMΦ内的CaM表达下调(均P<0.01),而沉默tMΦ内的HOXC-AS3后,hnRNPA1基因和蛋白水平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tMΦ中的脂代谢合成水平高于正常MΦ,其机制可能为HOXC-AS3通过与hnRNPA1的结合,从而影响脂代谢分子CaM的表达,进而调控tMΦ的脂代谢重塑。靶向HOXC-AS3可抑制tMΦ在GSCs微环境的增殖和侵袭,HOXC-AS3可能为提高脑胶质免疫治疗效果的潜在靶点。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增殖 肿瘤侵润 恶变巨噬细胞 脂代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在鸟苷酸结合蛋白1(GBP1)促进胶质U87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选择过表达GBP1的胶质U87细胞(U87-GBP1细胞)和转染空载体的对照U87-Lacz细胞进行实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蛋白质印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两种U87细胞GBP1和CC趋化因子配体2(CCL2)mRNA相对表达量或蛋白表达水平,采用CCK-8法检测两种细胞增殖变化。利用免疫磁珠从健康人外周血中分选出CD14+单核细胞和CD3+ T淋巴细胞。用U87-Lacz或U87-GBP1细胞培养液处理CD14+单核细胞,分别为U87-Lacz培养液组和U87-GBP1培养液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14+单核细胞中MDSC比例,用两培养液组作用的CD14+单核细胞与活化的CD3+ T淋巴细胞共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活化的CD3+ T细胞增殖情况,分别以未经U87细胞培养液处理的单核细胞或活化CD3+ T淋巴细胞作为对照组。用加入抗人CCL2抗体U87-Lacz或U87-GBP1细胞培养液处理CD14+单核细胞,分别为U87-Lacz+抗CCL2培养液组和U87-GBP1+抗CCL2培养液组,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CD14+单核细胞中MDSC比例。分别将U87-GBP1细胞和U87-Lacz细胞原位接种至BALB/c裸鼠颅内致,1周后各分为CC趋化因子受体2(CCR2)抑制剂RS504393治疗组(U87-Lacz+RS裸鼠组和U87-GBP1+RS裸鼠组)和未经治疗的对照组(U87-Lacz裸鼠组和U87-GBP1裸鼠组);30 d后处死裸鼠,分离全脑、脾脏和骨髓组织,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裸鼠脑中移植,计算移植体积,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织MDSC比例。结果U87-GBP1细胞中GBP1蛋白表达水平高于U87-Lacz细胞,但两组细胞体外增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87-GBP1培养液组MDSC比例高于U87-Lacz培养液组[(7.75±0.80)%比(4.50±0.08)%,P=0.003],两组均高于对照组[(2.55±0.31)%)](F=18.27,P=0.002);U87-GBP1培养液组作用的活化CD3+ T淋巴细胞增殖率低于U87-Lacz培养液组[(47.38±0.08)%比(61.70±5.05)%,P=0.040]。U87-GBP1细胞中CCL2 mRNA相对表达量及其培养液中CCL2蛋白表达水平[30.66±0.17和(1 005.00±12.23)ng/L]高于U87-Lacz细胞[1.29±0.15和(111.60±11.44)ng/L](均P<0.01),U87-Lacz+抗CCL2培养液组和U87-GBP1+抗CCL2培养液组MDSC比例分别低于U87-Lacz培养液组和U87-GBP1培养液组(均P<0.05)。U87-GBP1裸鼠组脑移植体积大于U87-Lacz裸鼠组,U87-GBP1+RS裸鼠组和U87-Lacz+RS裸鼠组脑移植体积较未经治疗的相应裸鼠组增长减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U87-GBP1裸鼠组脑移植、脾脏和骨髓中MDSC比例高于U87-Lacz裸鼠组,U87-GBP1+RS裸鼠组和U87-Lacz+RS裸鼠组各组织MDSC比例均较未经RS504393治疗相应裸鼠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GBP1可能通过促进胶质U87细胞中CCL2表达,招募MDSC,在胶质微环境中集聚形成免疫抑制,进而促进胶质U87细胞在体内增殖。

  • 标签: 胶质瘤 鸟苷酸结合蛋白1 髓源性抑制细胞 CC趋化因子配体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