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9 个结果
  • 简介:弗里达是墨西哥著名女画家,她的作品在欧美艺术界评价颇高.近年来,弗里达的影响越来越大,美国邮政总局发行了她的肖像邮票来纪念这位画家,她的事迹也被拍成电影热映.弗里达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18岁时遭遇严重的车祸.车祸后弗里达并没有消沉,而是拿起了画笔打发时间,她的绘画天赋也逐渐展现出来.踏上艺术之路,她的生活也由此不同.本文从弗里达的绘画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两方面出发,浅析弗里达作品的审美特征.

  • 标签: 弗里达 绘画 艺术特色 思想内涵
  • 简介:"太和泰来——郭泰来艺术作品展"在北京798艺术区太和艺术空间开幕。郭泰来是一位质朴纯真的画家,他的艳彩绘画抛却观念的重负,通过纯粹的形与色的经营,以艳丽的色彩和简洁的形象,给我们日益疲惫的身心带来了不可多得的轻松和愉悦。其艳彩绘画采用的是毛笔、水墨和宣纸等国画材料,并采用了立轴和横卷两种标准的国画形制,呈现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构图样式。其笔下艳彩作品,色彩大胆亮丽,构图新奇,古典中透出现代气息,具有当代趣味的题词贯穿画面,既古又新,颠覆了传统绘画的视觉审美,为中国

  • 标签: 审美意趣 郭泰 形与色 传统山水画 艺术空间 艺术区
  • 简介:主持语:以人物画名世的励国仪,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以工笔人物画创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语式,被艺术界所关注,追寻她的艺术轨迹,不难发现,她的作品一直和现实保持着优雅的距离。这与她坚守自己的艺术品格和审美理想分不开的。她以一个女性独特的文化眼光,表现女性话题,亲切而真实。她的作品既有现代气息,又有古典意韵的优雅美感。这里有她对明清文人画传统的研习和浙派画家对她的滋养;也有她先生著名画家潘公凯的人文精神和艺术观念对她的影响,从而完成了属于她自己的一种文化描述和艺术样式。

  • 标签: 励国仪 潘公凯 明清文人 浙派 意韵 一个女性
  • 简介:照片上的来源、黄庆、任志忠、邬大勇、周小松,是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青年教师,,他们在美院和西湖湖山境域的滋养下,氤氲着一种生活的姿态和创作的热情,代表着当今中国油画的一种特殊气质。他们乐于回溯探源,在追踪西方绘画"古典"精神的同时,也关注在新的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走向。尽管他们的面貌各有不同,但对个体生存体验已成为他们艺术表达的一种主要人文意识。他们关注生活、关注情感、关注作品的纯正性,并努力追求绘画自身所具有的完美。从一笔一划的过程中体验世界的生成,把握事物微妙的变化在自我与对象的双重敞开中走向无蔽、无碍的澄明之境。

  • 标签: 中国油画 油画系 中国美术学院 艺术走向 生存体验 艺术表达
  • 简介:说起故宫,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巍峨的建筑,红墙黄瓦,画栋雕梁,朝暾夕曛中,恍若人间仙境,让人向往。而玉阶丹陛,九五之尊,正色立朝又令人敬畏。如今的故宫不再是平头百姓不能靠近一步的皇家禁地,而是成为一座拥有着丰富、珍贵馆藏的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

  • 标签: 故宫 画家 绘画 古法 传承 艺术博物馆
  • 简介:一般而言,我们对那些经过时间检验的经典作品往往被其所具有超越时代的艺术魅力吸引而心怀崇敬之情,所以,继承传统成为我们艺术创作的一个必然逻辑。不过,在我们的传统中,也还有另外一种传统,就是反传统。这种传统在20世纪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以致于反传统的传统同样是不可忽视的。

  • 标签: 魅力吸引 时间检验 必然逻辑 中国艺术家 创作现象 个人创作
  • 简介:四川梓潼县打工老汉熊春福,尽管生活并不富裕,但他从未放弃收藏文物古玩、吟诗作画的爱好。熊春福的父亲有一件铜"盐盖子"。它一面平坦光滑,洁白如银,一面有纽有孔,

  • 标签: 打工 古玩市场 文物 四川 收藏家 绘画
  • 简介:主持语:赵健尊重传统艺术,在他的教学培养计划中我们不难看出对于"中国学院派"基本功训练的重视。他认为艺术比现实更纯粹,更抽象,情感能为绘画注入生命力的同时,并非一时的冲动,而是沉淀了的生活。赵健从基础造型训练中发现学生的性格特点,因材施教,引导他们用心去感受生活,权衡取舍,发现真实的自己,找寻属于个人的绘画方向,他与学生间亦师亦友的相处时光里充满了彼此的爱戴与呵护。

  • 标签: 西安美院 赵健 基本功训练 造型训练 感受生活 权衡取舍
  • 简介:中西方绘画的开始有着明显的差异,中方绘画注重的是“气”,讲究书画同源,注重感性。西方绘画注重的是“理”,注重理性,有着严谨的绘画体系。但随着时间的变化,在中西方绘画史上,发展也成了不变的主题,以中国风景画发展和西方风景画发展为例,来说明近现代艺术的发展,表明艺术的发展是不会停止的,并且是人类文明向更高更深层次迈进的需要。本文以中国风景画和西方风景画为研究对象,利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来进行研究。

  • 标签: 中西方绘画 源流 联系 风景画
  • 简介:清初"四僧"之一的髡残,曾经游历黄山,并在其绘画中多有所表现,但这段画史却少有人深入研究.文章通过新近查证的史料,揭示出这段隐而未彰的画史,辨别了前人对髡残黄山之旅研究中的错漏之处,并探讨了黄山之旅对髡残绘画艺术的影响.

  • 标签: 黄山 髡残 绘画风格
  • 简介:自"新生代"绘画发轫,刘小东闯入当代美术史,一直在寻求适应时代的革新性转变。2005年刘小东重回三峡现场写生,找到了一条囿于传统却又明显不同于传统的创作之路,"行动绘画"所彰显的特质改变了刘小东的艺术世界。借助身体现象学的解读,刘小东的独特性得以彰显。身体的参与性,写生的快感,使得习作和成品的界限变得模糊了,作品的概念已经被延续的历史过程更新了,刘小东的转变为当代美术史书写提出了一些新的命题。这种新型现实主义的"书写"方式,为当代艺术创作重回写生,重新认识写生的重大意义提供了现实主义层面的范例,值得当代艺术史乃至批评界深入思考。

  • 标签: 刘小东 行动绘画 身体现象学 写生
  • 简介:与当代很多艺术家热衷于观念表达或文化批判不同,张杰的绘画体现出一种执着的绘画性与个人感悟。这一追求在1980年代学生时代的作品中就已经初露端倪。在其研究生阶段的毕业作品《遥远的星》中,他用干枯的画笔皴擦画面,用亮色与深底色相互对比,于夜色氛围中营造出一种星光熠熠的视觉效果。结合作品中的乡土情怀及苗族风情,作品又似乎烘托出一种原始主义般的神秘感;这既是一种深刻的个人体验,也是一种乌托邦式的心理寄托。一直到今天,他的作品仍然执着于这样的艺术初衷。从1980年代的乡土风格到今天的山水意象,他坚持着油画语言的探索,坚持让绘画作为自己心灵的寄托,不为那些喧嚣的艺术潮流所干扰。

  • 标签: 艺术潮流 毕业作品 星光熠熠 个人体验 乡土风格 水意象
  • 简介:袁运甫是新中国许多重大美术实践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其艺术成就横跨彩墨、水粉、重彩、线描、壁画、环境设计等绘画及公共艺术领域,是我国艺术教育、公共艺术等方面的集大成者。其"大美术观"和丰厚的艺术成就使他成为当代中国艺术创作活动的主将之一。先后为北京饭店、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中华世纪坛、人民大会堂、国家大剧院贵宾厅等创作了大型壁画。1981年,袁运甫首开先河,孤身到美国纽约举办了具有破冰意义的艺术个展,并在美国威尼康星大学、哈佛大学演讲介绍中国艺术,成为中美艺术教育交流计划的促成人和先行者。这样的事迹如不是有心钩沉,袁运甫先生从不对外言说。对应袁运甫的资历和事功,他的艺术展览和出版不多。他以平和的心态,与艺术品市场保持着距离。长期以来,他把创作和创新伸向了未来,他思考的是与时俱进的美术,他坚定地宣示和维护着艺术的尊严。在中国文化和艺术面对纷纭复杂的价值体系的今天,袁运甫的艺术作品彰显了一代文人的精神气度。唯美的画面下,是悲天悯人的情怀,是自信、独立、高昂的气质。而只是正是这个时代的艺术主将的宝贵价值。

  • 标签: 袁运甫 彩墨 长江万里图 中央美院 创作思想 贵宾厅
  • 简介:张文瀚2004年就读于中央美院附中2008年就读于中央美院《冬天的树》在08年中央美院展览"观察与表达"中获二等奖2009年集体创作《大阅兵》获年度中央美院学生优秀作品奖一等奖2010年《女人体》获壁画系优秀作品奖SHMJ:谈一谈你为什么选择壁画专业?张文瀚:在壁画系我能学到更多的东西,会对西方的绘画体系和材料体系有个系统的认识。而且绘画的风格也可以

  • 标签: 中央美院 优秀作品奖 大阅兵 女人体 艺术道路 集体创作
  • 简介:梁楷是南宋画家,他在继承前人绘画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将中国传统的"儒、道、释"思想融入到绘画理念里,创造了以"减笔"和"泼墨"为表现形式的新的绘画,他的"禅意画"有如神来之笔,在中国绘画史上开创了写意人物画的新画法.他用写意展现人物、景象的精气神,让神韵尽展画面,以此抒发情感,表达自我精神.他的绘画富有生命力,对后代绘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 标签: 梁楷 绘画 创新 影响
  • 简介:“看”是西方哲学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艺术而言,“看”也牵涉绘画,西方绘画的伟大成就,受惠于哲学者不少。但是,“看”在西方哲学史和绘画史中并非不言自明的东西,而是一个争议的焦点。当代法国哲学家德勒兹通过对哲学史与绘画史中共同呈现的“看”的观念的洞察,指出这些观念的共同基础,进而通过批判以及对20世纪英国画家培根的解读,提出了自己的“看”的思想——“能触的视觉”。

  • 标签: 德勒兹 触觉 时间 能触的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