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949年10月1日下午,毛泽东主席在北京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内称:"本政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①同日下午,周恩来总理兼外交长着外交办公厅交际处交

  • 标签: 新中国政府 天安门城楼 中国外交 苏联政府 领土主权 台湾当局
  • 简介:新中国外交已经走过了60年光辉的历程,不论在外交理论还是在外交实践方面,均取得了引入瞩目的辉煌成就。一、新中国外交理论体系已臻完善新中国外交经过60年风风雨雨发展到今天,其理论体系框架已成型并日臻完善。这主要表现在中国对外战略思想、实现途径和方法,中国对外政策基本原则、目标,中国对外工作指导方针等方面。

  • 标签: 新中国外交 理论与实践 对外战略思想 外交理论 外交实践 对外政策
  • 简介: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外交方针的主要奠基者,他以一个战略家的远见卓识和务实精神,关注世界风云变幻,并及时依据国际格局的变化来制定外交策略和政策。长期以来,我国理论界、外交界,虽能基本承认毛泽东的外交贡献,但对在特殊情况下毛泽东的外交策略和外交政策颇有些微词。笔者认为这是由于没有全面考察毛泽东的总体外交战略思路所导致的片面认识,不利于我国当前及今后的外交事业。

  • 标签: 外交战略 外交策略 外交政策 中国共产党 毛泽东 外交方针
  • 简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同年10月7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也宣告诞生了。我是1949年12月广西战役结束之后,奉调命到北京从事外交工作的。我上大学时曾念过德文,战争年代里在山东解放区接待过伟大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德共党员希伯同志,1941年

  • 标签: 外交官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贝多芬 德国人民 外交工作 山东解放区
  • 简介:1937年7月7日,日本法西斯以“七·七”事变为开端,挑起了全面的侵华战争。近卫第一次内阁在侵华战争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对华采取政治诱降的外交政策。长期以来,史学界只注重近卫内阁对华武力进攻的一面,忽视了它企图利用“和平工作”对华诱降的一面。王辉在《辽宁大学学报》今年第4期上撰文,对这一问题做了进一步的剖析。一、近卫第一次内阁的对华诱降外交,其核心是以诱降蒋介石为对象,目的是迫使蒋投降,早日结束对华战争。其诱降的形式和手段不断变化,错综复杂。大致上可以分为3个阶段。1、从“七·七”事变到“八·

  • 标签: 侵华战争 日本法西斯 上海抗战 陶德曼 日本帝国主义 辽宁大学
  • 简介:“一边倒”是我国建国初期实行的一项重要外交政策。关于该政策形成的原因学术界众说纷纭,莫哀一是。但大多数学者只是从某个或某些方面进行分析,且存在着片面夸大某些方面作用的情况,难免失之公允。“一边倒”政策的形成绝不单纯是由某一因素所决定的,更不是偶然的,而是众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有其历史必然性。

  • 标签: “一边倒”政策 冷战 意识形态 国家利益
  • 简介:澳门,包括澳门半岛,函仔岛和路环岛,原属广东省香山市。1535年,葡萄牙贿赂广东地方官吏取得在澳门码头停靠船舶进行贸易的权利,1557年开始在澳门长期居留,鸦片战争后,葡殖民主义者又侵占函仔岛和路环岛,并于1887年强迫清政府先后签订了《中葡会议草约》和《中葡北京条约》,

  • 标签: 澳门问题 侵占 条约 外交 贿赂 官吏
  • 简介:改革开放带来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变化,邓小平提出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一政策奠定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基石,为中国带来了繁荣的外交新局面,解决了外交中的实际问题,并改善了中国的国际形象。新形势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必将被继承和不断发展,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改革开放 邓小平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 简介:中国共产党一贯非常重视民间外交工作的开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间外交理论体系;在民主革命时期,成功地宣传了自己,实现了由封闭走向世界的转变;1950-1970年代,在民间先行、以民促官方针的指导下,通过民间外交工作的开展,成功地打破了西方国家对我国的孤立、包围和封锁,与世界上绝大多数主权国家实现了关系正常化;1970年代以来,民间外交坚持以官带民、相互促进的方针,得到了更为长足的发展;面向未来,由于民间社会的日益成熟,民间外交的发展空间将不断扩大.

  • 标签: 中共 民间外交 国民外交 政府外交
  • 简介:过渡时期香港的回归问题,首先是一个外交问题。从外国占领者手中以和平手段收回祖国固有的领土,必须通过外交谈判。自回归的原则达成协议到政权交接,有一个相当长的过渡时期。在此期间,英方要保证做好香港的日常行政管理工作,保持当地的稳定和繁荣;中方则要承诺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为收回后的特别行政区制定出一系列符合实际的县体政策,以落实“一国两制”,保持长期的稳定和繁荣。

  • 标签: 基本法 香港回归 香港问题 香港立法 中方 香港政制
  • 简介:毛泽东已经离开我们37个年头,但是毛泽东名字却深刻的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时代,至今在评价毛泽东问题上还众说纷纭。除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客观公正的主流评价外,在当下中国社会思想领域还有两种声音:一种是全盘否定、妖魔化毛泽东的论调,另一种是借发泄对现实存在的官员腐败和社会不公等问题的不满,全面神化毛泽东。

  • 标签: 毛泽东 评价 中国共产党 摘录 意义 客观公正
  • 简介:贵在冷静全面地把握时局──读张闻天关于皖南事变的发言张培森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在一个极其复杂变化的国际国内条件下进行的。其中从1940年10月国民党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起至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一段时期,可以说又是国内外形势变化最为复杂,并孕育...

  • 标签: 张闻天 皖南事变 蒋介石 共产国际 第一次反共高潮 国民党
  • 简介:"经济"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从事经济活动的现实的本质抽象.理性、自利和追求利益最大化是"经济"的主要特性.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中的个人与市场中活动的人一样,是"经济",天生地具有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倾向.这种理论把政府中的个人理解为"经济"是有缺陷的.作为公共权力的执掌者和行使者的行政人员应该是"公共"特性的集中体现者,应该是自觉地为公共利益服务,而决不应该是"经济".

  • 标签: 行政人员 经济人 公共人 公共选择理论 角色定位
  • 简介:非均势化、帝国主义化、意识形态冲突化的复合性存在,给国际安全制造了结构性政治困境,同时深刻地影响中国和谐社会外部环境的建设。因此,进入21世纪,中国和谐社会的建立与国际和谐环境形成了特殊的互动关系。中国必须实施和平崛起的外交方略,借鉴国际治理的操作方式,实行双赢性均势外交,实施睦邻友好政策。惟有如此,中国社会的和谐向度才能具备稳固的外部保障。

  • 标签: 国际安全 和谐社会 和谐外交
  • 简介:现代国际格局是由欧洲中心向欧洲以外推进的过程,先后形成了威斯特伐里亚体系、维也纳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和“一超多强”,现在正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在这样的国际格局走向下,为更好维护国家利益,我国在外交领域应坚持和平崛起战略、实施伙伴战略、推行多边外交战略、实行大国外交战略、继续推进睦邻友好战略,并一以贯之地维护和发展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 标签: 国际格局 外交战略 多极化 中国
  • 简介:十八大以来,为回应中国“强而必霸”的“中国威胁论”,为推动世界包容发展、和谐发展。让“中国梦”惠及“世界梦”,中国外交在“能够做”(如“强而必霸”)与“应当做”(如“包容发展”)之间,进行了负责任敢担当的国际发展伦理抉择:“我们应当做”。这一抉择既符合中国发展的历史逻辑,也符合中国发展的现实逻辑和未来逻辑。“我们应当做”,意味着中国“有能力但不任性”,“有能力并愿意承担相应的发展责任”。同时,中国正大力倡导和践行“人类共同命运体”意识、建设“一路一带”、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等。将“应当做”付诸发展实践。

  • 标签: 中国外交 国际发展伦理 “中国梦” “世界梦” 国际政治 责任原则
  • 简介:伟大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是中国人民胜利抗击美帝国主义武装侵略的军事斗争,同时也是维护和巩固中国的独立和安全的外交斗争,它不仅充满了新中国在对外事务中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结合的崇高精神,而且突出体现了新中国在反侵略斗争中不畏强暴和说话算数的英雄气概。

  • 标签: 外交 新中国 中国人民 国际主义 反侵略斗争 帝国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