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8 个结果
  • 简介:在20世纪前期,面对现代资本主义历史发展给人类社会和人类自身带来的巨大灾难和沉重伤害,本雅明从历史灾难学的理论视角深刻批判了历史主义进步,不仅向迷信历史进步的现代人表明了历史主义进步是一种虚假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和现代性灾难的思想根源,而且揭露出整个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惯常地处于一种废墟堆积、灾难重重的"紧急状态"。在批判历史主义进步的同时,本雅明还从主体、内容、概念、本质四个层面上,重新建构了一种辩证的、反进步主义的历史进步,力图打断资本主义历史连续进步的史诗般进程,促使人类走出历史灾难的深渊,实现人类的彻底救赎和历史的真正进步。本雅明对历史主义进步的批判与重建,鲜明地体现了他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立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标签: 本雅明 历史主义进步观 历史灾难 辩证的历史进步观 现代性批判
  • 简介:胡锦涛关于要在全社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和良好风气的重要论述,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也引起了学界的高度关注。目前的讨论集中在荣辱上。

  • 标签: 社会风气 荣辱观 对话 社会主义 胡锦涛 论述
  • 简介:江泽民同志继承了毛泽东、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以面向未来和面向新世纪的战略家眼光,对21世纪国际战略进行了着眼于国家关系大局、着眼于世界全局、着眼于把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带入21世纪的高远卓越的谋划,从而形成了我党新时期的国际安全.

  • 标签: 江泽民 国际安全观 战略思想
  • 简介:以科技促发展──邓小平科技发展简论李东,王妍“中国要发展,离开科学不行”。①邓小平同志的这句话,精辟地概括了他一贯坚持的以科技促发展的伟大思想。邓小平同志为什么要强调中国的发展离开科学不行呢?发展与科学技术是怎样一种关系?认真研究邓小平同志的一贯思...

  • 标签: 科技发展观 科学技术 《邓小平文选》 促发展 邓小平同志 科技体制
  • 简介:<正>李达在他的理论活动的各个时期,都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最能代表他的哲学贡献的,无疑是被毛泽东誉之为"中国人自己写的第一部马列主义哲学教科书"的《社会学大纲》。在这部著作中,李达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了相当系统、深刻的阐发,形成了他的成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李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从一个方面深刻地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伟大历程。在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观 唯物辩证法 李达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认识论
  • 简介:科学发展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发展现,不仅体现了科学精神,同时更体现了人文意蕴。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促进科学发展。但是,伴随着改革开放与社会转型,当今中国社会存在人文精神严重缺失的现象,从而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造成诸多极其不利的影响。为此,必须在科学发展语境下,着力构建现代人文精神:一是要注重对国民人文精神的培养和教育;二是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

  • 标签: 科学发展观 科学精神 人文精神 以人为本
  • 简介: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改变世界的学说,其追求的最终价值目标是人的解放和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受西方近代政治哲学的影响,马克思首先以自然与自由的关系的讨论作为切入点,继而展开了对生存于现实社会即市民社会中人的自由问题的批判性分析,并最终形成了其立足于人类社会位阶上的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何以可能的自由,实现了对西方自由主义的超越和自由问题的思维方式变革.

  • 标签: 自由 自然 市民社会 人类社会
  • 简介: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形成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继承和发扬我党批评和自我批评优良作风基础上,结合世情、党情、国情的变化,就我们党如何进一步开展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提出了一系列看法和观点,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批评和自我批评。概括地讲,主要包括在党内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要具体明确不能抽象笼统、要直面问题不能委婉含蓄、要出以公心不能夹带私货等。习近平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一个重要抓手,对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提高党内政治生活质量、营造党内良好政治生态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 标签: 习近平 批评和自我批评 作风建设
  • 简介:恩格斯的重要著作《反杜林论》哲学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著作。哲学编中'分类。先验主义'又是理解恩格斯哲学思想的基础一章。不少的解读者都把解释的重点放在恩格斯对杜林的'原则在先'的先验主义思想的批判,重点阐述'事实在先'的从客观事实出发的哲学思想,这显然是不错的。但是这种解释忽视了这一章的基本思想是表达恩格斯的哲学。恩格斯在这一章集中批判的是杜林的旧哲学,阐发的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哲学。杜林由于其旧哲学形而上学性质导致他掉入唯心主义泥坑,形成了'原则在先'的先验主义哲学思想。学习和理解这一章的基本要求,不仅要批判杜林'原则在先'的先验主义思想方法,更要了解杜林错误的根源在于他的形而上学哲学的问题,真正理解和掌握恩格斯所阐发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我们今天研究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奠定一个科学的理论基础。

  • 标签: 分类 先验主义 哲学观
  • 简介:马克思主义公平是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和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公平思想的积极扬弃,实现了价值性和真理性的有机统一。以马克思主义公平为指导,积极有效地处理好各种社会公平问题,对于我们正确解决改革过程中争论较多的公平效率、公平的发展向度、公平的崇高与务实性等问题有着重要的实践启示意义。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公平观 价值向度 时代问题
  • 简介: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而到来的'微时代'成为影响大学生价值形成的重要媒介环境。'微时代'环境下,大学生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深刻变化,价值行为和价值取向呈现复杂性、多样性和模糊性,凸显出新的价值问题和价值困境。文化、社会、技术、教育等因素叠合交织在一起,影响、塑造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价值观念。大学生价值教育必须根据新环境的要求,进行理论反思与实践探索,实现价值教育的创新发展。

  • 标签: 微时代 大学生 价值观
  • 简介:崇拜欧美(或与之相反),不仅仅是艺术,社会的各个层面都能看得到。而且同西欧艺术相对比、对照,一直在日本延续的东亚传统的艺术也在近代形成了。这样和艺术相关连的习惯之联想和价值的二重表象,在日本社会上深深扎根了。

  • 标签: 脱亚入欧的艺术观 日本的艺术观 传统的出新 美的实践 艺道
  • 简介: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哲学问题和科学问题进行了两种区分:其一为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其二为发现型问题和发明型问题。基于前一种分类,他们提出了以解决实践问题为中心,对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进行协调解决的解题。以问题分类和问题解决为基础,他们试图从本体论、认识论、生存论和实践论四个方面揭示问题的哲学意义。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 理论问题 实践问题 问题解决 问题的哲学意义
  • 简介:斯大林在继承马克思列宁主义“世界革命”基本理念的基础上,对“世界革命”理论有所创造和发展:一是认为世界革命包括一国革命,以一国革命为基础可以进一步推动世界范围的无产阶级革命;二是认为十月革命后进入了革命的第三时期,也就是世界革命时期,因此十月革命是世界革命的开端;三是世界革命的中心和策源地已经从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欧洲主要发达国家转移到了苏联。其逻辑起点是“十月革命是世界革命的开端和前提”,“保卫苏联”则成了其世界革命的逻辑结果。以此为基础的世界革命理论既有扶持东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积极意义,同时也因将苏联利益与世界革命整体利益等同起来而不可避免地损害了与其他国家无产阶级政党的关系,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带来了损失。

  • 标签: 斯大林 世界革命理论 主要命题 内在逻辑
  • 简介:恽代英早期马克思主义具体体现有三: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中国社会实际的思考上,注重运用唯物史观对其进行经济分析,得出"舍改造经济制度,无由改造社会"的科学结论;在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的认识问题上,明确提出要实现民族独立必须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对外打倒帝国主义,对内打倒军阀;在中国革命动力的基本问题上,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革命态度作出了初步判断。这些看法是早期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成就。

  • 标签: 恽代英 早期马克思主义观 新民主主义革命
  • 简介:"纲要"课的课程属性,增强授课的问题意识和针对性,应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消极影响,这些因素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融入"纲要"课十分必要。历史观教育与价值教育、近现代两大历史任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这两对范畴,以及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价值教育的探索,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融入"纲要"课提供了可能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融入"纲要"课的基本思路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以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主线,贯通"纲要"课的教学体系;二是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重点,优化"纲要"课的教学内容;三是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目标,提升"纲要"课的教学效果。

  • 标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纲要”课 历史观 中国近现代史
  • 简介:麦金太尔对自由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批判始终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运用革命的眼光去审视当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他认为,马克思模糊了“规律”与“趋势”的区分,从“实质解释论”过渡到了“范式论”。正是这种“范式论”的转向神化了马克思主义,由此导致了经济决定论和极权主义,并引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任危机。因此,只有通过革命而非改良的方式,才能继续马克思主义的革命任务;只有“自下而上的社会主义模式”,才能使革命真正发生作用;只有地方性共同体,才能弥补工人阶级革命的道德缺陷,完善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实践。这种对革命的批判与反思,共同构成了麦金太尔的马克思主义革命

  • 标签: 麦金太尔 马克思主义 革命 自下而上 地方性共同体
  • 简介:和谐是哲学思维中最重要的范畴之一,发展是社会实践中最主要的目标之一。发展主要经历了发展客体、发展主体、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四个阶段。科学发展的基本问题有三个: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个人的全面发展。这三个基本问题的解决,就是以真善美三大尺度为准则,实现三个文明的统一,进行和谐社会的建构。

  • 标签: 和谐 发展 发展观 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