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2 个结果
  • 简介:强夯碎石墩复合地基已经在工程中得到应用,但理论研究远远落后于工程实践。采用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就碎石墩墩形、过渡区厚度、置换率、墩体长度等因素对复合地基上路堤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强夯碎石墩的加固作用明显,在相同的置换率下采用少墩粗径可以获得更好的加固效果。

  • 标签: 强夯碎石墩 复合地基 路堤稳定性 有限元
  • 简介:选取深圳市坂澜大道与樟坑径基地、机荷高速公路联络道处一段挖方高边坡,采用EMU程序计算边坡典型剖面支护前后有无地震工况下的稳定性,并用FLAC^3D软件对边坡支护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稳定性系数并分析史护前后塑性区与剪应变特征,得出结论:该边坡支护前不稳定,支护后符合规范要求,支护方案合理可行。

  • 标签: EMU程序 FLAC3D 稳定性分析 支护对策
  • 简介:目前棚洞结构的设计通常是在稳定边坡的基础上进行设置的,一般不考虑棚洞对不稳定边坡的作用;而实际上棚洞结构也是一个大型的支挡结构体系,对边坡稳定性是有帮助的。为了分析棚洞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提出“边坡开挖应力释放系数”的概念,通过对棚洞不同施作时机的数值模拟,分析不同施作时机下棚洞对高边坡稳定性以及边坡对棚洞结构内力的影响,从而为选取棚洞结构的合理施作时机提供依据。

  • 标签: 棚洞 高边坡 边坡开挖应力释放系数 数值模拟
  • 简介:通过正交试验,采用级差分析方法,分析和研究水泥含量、粉煤灰含量和集料级配的变化对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抗压强度和劈裂强度的影响,提出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的合理集料级配类型和各因素含量。

  • 标签: 水泥含量 粉煤灰含量 级配类型 强度
  • 简介:为了解决我国旧路升级改造问题,采用就地冷再生技术充分利用旧路材料及路面结构强度,并简化施工工序,可一次性实现对旧沥青路面的再生改造,是一项绿色节约的公路维修改造技术。根据黄河堤顶道路的路面实际情况确定就地冷再生基层路面结构方案,优化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通过无机结合料稳定土击实试验及7d无侧限抗压强度检测,研究不同水泥剂量下混合料的最大含水率、最大干密度及冷再生混合料的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表明:7d无侧限抗压强度与水泥剂量成正比关系,当水泥剂量为6.0%时,各项数据均有较为明显的提高,此时最佳含水率为9.6%、最大干密度为1.865g/cm3。提出了施工前后的控制点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及工程质量。

  • 标签: 水泥就地冷再生 石灰稳定土基层沥青路面 配合比设计 施工质量检测
  • 简介:沪杭高速公路是经国家计委批准列项的交通部“九五”重点建设项目,全长151km,其中上海境内约48km。新建段始于浙江嘉善县与上海金山区交界处,终于松江区城北与莘松高速公路相接,全长27.59km。路面结构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按部颁《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97)设计,具体结构形式为:

  • 标签: 石灰粉煤灰 沪杭高速公路 上海段 级配碎石 混合料 沥青混凝土路面
  • 简介:沪杭高速公路是经国家计委批准列项的交通部“九五”重点建设项目,全长151km,其中上海境内约48km。新建段始于浙江嘉善县与上海金山区交界处,终于松江区城北与莘松高速公路相接,全长27.59km。路面结构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按部颁《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97)设计,具体结构形式为:

  • 标签: 石灰粉煤灰稳定级配碎石 沪杭高速公路 上海段 应用
  • 简介:11月17日,路局召开电话会议,传达贯彻11月16日全路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分析近期全局的安全形势,确保我局安全生产持续稳定。会议由党委书记傅选义主持。会上,局长武汛作了重要讲话。他说,从总体上讲,我局的安全生产是基本稳定的,截至昨天18点,保持了连续安全生产243天。但是,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安全生产上存在的隐患和问题。除了10月31日全局电话会议上通报的两起调车脱轨事故和地方铁路、专用线车辆脱轨事故外,进入11月份以来,全局共发生行车A类一

  • 标签: 安全生产 电视电话 确保安全 会议精神 脱轨事故 电话会议
  • 简介:采用了SBS与橡胶复合制备改性沥青的方法,研究了改性沥青中胶粉对其耐老化性能和储存稳定性的影响,研究了橡胶粉经去金属杂质和脱硫处理,并高速剪切分散于改性沥青中对改性沥青耐老化性能和储存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橡胶粉能提高改性沥青耐老化性能,且经处理过的橡胶能明显改善改性沥青耐老化性能和储存稳定性。

  • 标签: 耐老化性能 储存稳定性 橡胶预处理
  • 简介:建局以来,路局、路局党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为指导,按照部党组确立的“先进、成熟、经济、适用、可靠”的技术方针,紧密围绕建设“安全稳定、重载高效、服务优质、业绩一流、文明和谐”的国铁强局目标,以完善重载运输体系为核心,大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走出了一条符合局情、推动发展的科技创新之路,为国铁强局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 标签: 科技创新 和谐发展 安全稳定 摘要 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