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以象山港海岸带为研究区域,利用1985年,1995年,2005年和2015年4期TM遥感影像数据,将土地利用类型分为8大类,通过计算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以及土地开发利用强度综合指数4种指标模型,分析了象山港海岸带1985-2015年土地开发利用的速度、结构、程度以及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1985年到2015年象山港海岸带养殖用地及盐田扩张速度最快,动态度最高可达11.97%,建设用地扩张速度次之,但面积增幅最为显著,滩涂缩减速度最大,耕地面积明显减少;(2)30年间土地类型主要转变方向为耕地转为建设用地,其次为林地转变为耕地;(3)信息熵逐时期增加,土地利用结构均质性不断加强,区域发展在逐渐走向成熟;(4)各时期土地利用强度指数变化率均大于零,象山港海岸带土地开发利用强度不断增强。

  • 标签: 土地利用 开发强度 时空变化 象山港海岸带
  • 简介:本文阐述了对海底沉积物样品在应力-应变过程中进行同步声学测量的实验工具和方法,分析了采自南海45个站位的海底沉积物样品的实验数据资料,结果表明,沉积物颗粒越粗、孔隙越小、无侧限抗压强度越大,声速越高。沉积物样品在受力应变过程中,声速具有明显的随应力而变化的特征。进一步探讨了不同应变阶段沉积物的声学特征以及应力所导致沉积物微结构变化对其声速的影响过程,这一研究将在石油地质测井和海底工程基底稳定性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 标签: 海底沉积物 应力-应变 微结构特征 声速 抗压强度
  • 简介:利用北极海冰密集度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运用统计方法讨论了冬季鄂霍次克海及其邻近海区海冰异常与同期北太平洋风暴轴的联系。结果发现,冬季鄂霍次克海西南部海区海冰面积异常与北太平洋海温异常共同作用对北太平洋风暴轴在西北一东南方向的伸缩及强度的年际变化有重要影响,而在海温异常的共同作用下,鄂霍次克海东北部及舍列霍夫海海区海冰面积异常则主要影响风暴轴的南北位移和强弱。

  • 标签: 风暴轴 海冰 SVD分析 鄂霍次克海
  • 简介:水位控制是海底地形测量资料处理的重要技术环节之一,潮汐观测数据质量控制则是提高水位改正精度的关键.针对当前自容式压力验潮仪使用中经常会遇到的潮汐观测数据缺失、波浪扰动影响等技术难题以及海水密度精密改正、基准面传递确定等技术需求,开展了相关理论方法研究并开发了较实用的潮汐数据处理模块.结果表明,经多个环节的精密处理后潮汐观测数据精度提高明显,适用于海底地形测量水位改正及其他海洋工程应用。

  • 标签: 海底地形测量 水位控制 最小二乘拟合法 低通滤波 平均海面 深度基准面
  • 简介:利用60年台风资料,对西北太平洋台风的频数、路径和强度变化做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的台风活动在20世纪60年代是高峰期,70年代则是低谷期,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台风活动总体处于低谷期;台风路径主要以转向为主,在20世纪60、70年代平均路径比较偏南,而进入21世纪后平均路径比较偏北;强度在20世纪50、60年代总体较强,后25年总体较弱;西北太平洋台风异常偏多时,西北太平洋副高弱且位置偏东,太平洋海温分布呈"拉尼娜"特征;台风异常偏少时,副高强且位置偏西,太平洋海温分布呈"厄尔尼诺"特征。

  • 标签: 西北太平洋台风 频数 路径 强度 年代际
  • 简介:为了探索和揭示2.5MaBP前后东亚季风演变历史及植被演替对气候演化的响应,对南海南部大洋钻探ODP1143站(9°22'N、113°17'E)深海柱状样的上部135~95m(3.0~2.0MaBP)共146个孢粉样品进行了分析研究,时间分辨率为7ka/样,孢粉谱显示沉积率变化显著,以2.6MaBP为界可明显分为两个阶段,与前一阶段3.0~2.6MaBP相比,2.6~2.0MaBP时段各类型花粉及孢子沉积率均有显著提高.该结果表明2.6MaBP南海海平面有显著下降,可与北半球冰盖形成、东亚季风增强相对应.2.6MaBP以后,各类型孢粉沉积率高低变化揭示南海海平面有多次上升和下降,代表了多次冰期-间冰期旋回.该结果与深海氧同位素分期相对应.频谱分析表明3.0~2.0MaBP存在0.1Ma(偏心率)和46.9ka(斜率)的周期.

  • 标签: 孢粉沉积率 3.0~2.0 MaBP ODP1143站 南海南部 气候变化
  • 简介:进行调查的舌鳎渗透调节是一个系列的盐分转移处理(半滑舌鳎)。幼年的舌头的唯一的直接从盐度30至0,10,20,30,40和50。采血是每形成各治疗后0,1,6和12,以及1,2,4,8,16和32d后,血浆渗透压,皮质醇和游离氨基酸进行了评估。在实验条件下,无鱼死亡后,急性盐度转移。血浆皮质醇水平增加1小时后,突然转移从盐度为0,30,40和50,和下降6小时至8天之后,转移。类似的趋势在血浆渗透压的变化。血浆游离氨基酸浓度均被转移到不同的盐度为4天之后的一个“U”形关系与盐度。血浆游离氨基酸浓度的变化比较明显发生高渗条件下比低渗条件下。缬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谷氨酸,甘氨酸的含量,脯氨酸和牛磺酸的增加而上升的盐度。血浆苏氨酸,亮氨酸,精氨酸,丝氨酸和丙氨酸水平,显示a'u-shaped'与盐度。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游离氨基酸可能有重要的影响,在舌头上的渗透调节。

  • 标签: 游离氨基酸 血浆渗透压 半滑舌鳎 皮质醇 盐度 酸水
  • 简介:基于2011年12月和2012年6月洪、枯季大潮北港上段河道水域的现场水文观测资料,以及1999、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10年历史水文测验资料,分析潮流历时、流速、优势流和含沙量等水沙现状和变化特征,并探讨近年来该水域水沙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目前北港上段河道水域落潮占主导优势;青草沙水库和长江大桥建成后,落潮优势明显增强,洪季大潮涨、落潮垂线平均含沙量减少,枯季大潮涨、落潮垂线平均含沙量增多;(2)流域径流量的季节性变化是造成北港上段河道水域垂线平均流速洪季大、枯季小的主要原因;大型工程的建设是该水域落潮优势增强的主要影响因素;北港上段河道水域含沙量变化可能与近岸工程建设、入海泥沙量减少等因素有关。

  • 标签: 水沙变化 优势流 大型工程 长江河口
  • 简介:为了探索和揭示2.5MaBP前后东亚季风演变历史及植被演替对气候演化的响应,对南海南部大洋钻探ODP1143站(9°22’N、113°17’E)深海柱状样的上部135~95m(3.0~2.0MaBP)共146个孢粉样品进行了分析研究,时间分辨率为7ka/样,孢粉谱显示沉积率变化显著,以2.6MaBP为界可明显分为两个阶段,与前一阶段3.0~2.6MaBP相比,2.6~2.0MaBP时段各类型花粉及孢子沉积率均有显著提高。该结果表明2.6MaBP南海海平面有显著下降,可与北半球冰盖形成、东亚季风增强相对应。2.6MaBP以后,各类型孢粉沉积率高低变化揭示南海海平面有多次上升和下降,代表了多次冰期-间冰期旋回。该结果与深海氧同位素分期相对应。频谱分析表明3.0~2.0MaBP存在0.1Ma(偏心率)和46.9ka(斜率)的周期。

  • 标签: 孢粉沉积率 3.0~2.0MaBP ODP1143站 南海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