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的临床特征、危重症及其死亡高危因素,为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童重症医学科(PICU)2 019年1至10月收治的75例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资料,按照病情分析分为重症组和危重症组,采用χ²检验或Mann-Whitney秩和检验对比分析进行组间比较,危重症及其死亡的高危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75例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中男52例、女23例,年龄为3月龄至8岁,重症组30例、危重症组45例。鼻咽拭子腺病毒抗原阳性率为21%(15/72),血清腺病毒IgM抗体阳性率为13%(10/75),鼻咽拭子腺病毒核酸阳性率为75%(21/28)。血浆和肺泡灌洗液的病原微生物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阳性率分别为92%(33/36)和96%(54/56),95%(63/66)确定为腺病毒7型。采用较大剂量利巴韦林和综合治疗措施(呼吸支持、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及器官功能维护等),治愈率为77%(58/75),好转率8%(6/75),病死率为15%(11/75)。危重症组的利巴韦林治疗后发热>3 d比率明显高于重症组[51%(18/35)比8%(2/26),χ²=12.949,P<0.05]。重症病例发生危重症的高危因素包括年龄<4岁、入PICU前发热时间、入PICU后发热时间、氧合指数(P/F)<300 mmHg(1 mmHg=0.133 kPa)、铁蛋白>1 000 μg/L、乳酸脱氢酶(LDH)>1 500 U/L、5个肺叶受累、并发胸腔积液和(或)气漏(均P<0.05)。其中,5个肺叶受累为独立高危因素(校正OR=49.641,95%CI 4.186~588.618,P=0.002)。危重症病例的死亡高危因素包括入PICU后发热时间、P/F<100 mmHg、铁蛋白>2 000 μg/L、白细胞介素(IL)-6>100 ng/L、LDH>1 500 U/L、并发胸腔积液和(或)气漏(均P<0.05)。其中,IL-6>100 ng/L为独立高危因素(校正OR=16.094,95%CI 2.059~25.787,P=0.008)。结论腺病毒7型所致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的病死率较高;鼻咽拭子腺病毒核酸和血浆或肺泡灌洗液mNGS检出率高,有助于早期诊断,后者可用于分型;对于4岁以下儿童,持续发热、肺部广泛病变和IL-6水平明显增高者应高度警惕危重症和不良预后;早期较大剂量利巴韦林联合综合疗法有助于改善其预后。

  • 标签: 腺病毒,人 重症肺炎 儿童 利巴韦林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中医麻杏石甘汤用药治疗干预手段实行于腺病毒肺炎患者中的给药治疗价值。方法:该文报告依据随机抽签方式针对2018年05月--2020年06月本医院用药治疗干预的72例腺病毒肺炎患者实施组别构建,各个组别入组36例,试验组选择综合治疗配合中医麻杏石甘汤用药治疗干预手段,参照组选择综合治疗干预手段,计算用药有效总体统计百分数、用药引发不良反应总体统计百分数,评定实施用药治疗干预之前和实施用药治疗干预一周之后C反应蛋白项目调查结果、白细胞项目调查结果。结果:试验组用药有效总体统计百分数相比参照组有关数值研究内容增加(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的影响。方法按照时间顺序将我院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间收治的60例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分为两组,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30例)和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观察组(30例),对比并分析两种护理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及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腺病毒肺炎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综合护理 重症腺病毒肺炎 常规护理 效果对比
  • 简介:基因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医疗手段,为人类疾病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基因治疗最关键的问题之一是要选择合适的载体以使治疗基因安全、高效地导入靶细胞。腺病毒(adenovirus,Ad)因具有诸多优点而作为基因治疗中应用最广泛的运载工具,特别是用于肿瘤基因治疗,然而其缺点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作为载体的应用。

  • 标签: 腺病毒 基因 病毒 治疗 临床研究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腺病毒肺炎患儿高热期间循证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收治的腺病毒肺炎患儿中,择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入院的13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选法将患者划分为2组,每组有65例。其中,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的患儿65例,设置为对照组;采取循证护理干预的患儿65例,设置为观察组。统计2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且观察发热复发间隔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的炎症消失时间、发热持续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发热复发间隔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腺病毒肺炎患儿高热期间予以循证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改善其临床症状,降低发热发生间隔,可在临床加以推广。

  • 标签: 腺病毒肺炎 高热期间 循证护理干预 效果
  • 简介:描述了乳菇的2个新种:高山毛脚乳菇Lactariusalpinihirtipes和假脆乳菇L.pseudofragilis。该2种生于中国西南亚高山带的针叶林和栎林下,其盖表皮为菌丝球囊型,孢子具网纹。高山毛脚乳菇与原初描述自中国的毛脚乳菇L.hirtipes为姊妹种。假脆乳菇以暗褐色的子实体近似于北美的L.fragilis和欧洲的L.serifluus及L.subumbonatus。文中提供了该2新种的外观和显微特征描述及与相近种的形态对比和ITS序列。

  • 标签: 外生菌根菌 盖表皮 莲座细胞群 红菇科 分类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对HPV临床感染患者应用干扰素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2021.01-2022.02就诊于本诊所的HPV临床感染患者56例,盲法分设不同小组。乙组(应用重组干扰素α-1b治疗,n=28例);甲组(应用干扰素α-2b治疗,n=28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炎性因子、HPV转阴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甲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43%,乙组为78.57%,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治疗后,甲组TNF-α水平显著低于乙组同期及本组治疗前,IL-6水平显著高于乙组同期及本组治疗前,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治疗后甲组HPV转阴率为96.43%,乙组为78.57%;甲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乙组为14.29%,数据比较无意义(P>0.05)。结论:针对HPV临床感染患者,应用干扰素干扰素α-1b治疗可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提升HPV转阴率,降低复发风险,安全性高。

  • 标签: 干扰素 人乳头瘤状病毒(HPV) 转阴率 不良反应 炎性因子
  • 简介:1978年至1979年,江西省考古工作者在江西省东北部的贵溪县西南鱼塘乡仙岩一带清理了一批春秋战国时期的崖墓。经考证,确定其族为古越族,其考证论点基本依据有四:第一,断发纹身。因为在发掘的14座墓葬中,79M2第四号棺内一男性死者头骨右侧放置有一束长约5厘米的头发;第二,干栏式建筑。清理的37副棺木中有两副屋脊形棺木;第三,信奉蛇图腾。出土的数十件陶器中有一二件陶坛肩部装饰为一扁曲形状的贴耳,另有米筛纹陶瓷装饰(谓蛇皮花纹),故此推测系古越族蛇图腾象征;第四,当时江西境内主要生活着古越族的一支——“干越”。多年来,我对这批崖墓的墓主族存有几点疑窦:第一,崖墓出土文物自成系统,有

  • 标签: 墓主 族属 江西省东北部 考古工作者 越族 春秋战国时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儿童重症腺病毒病采取血液净化技术联合抗病毒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重症医学科2019年11月14日收治的1例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实施血液净化技术联合抗病毒治疗,对治疗后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本次研究1例重症腺病毒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儿,经15d体外膜氧合(ECMO)联合抗病毒治疗,28d机械通气,4次血液净化,痊愈出院,共计住院天数为51d。结论:对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给予血液净化术联合抗病毒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促进其尽快恢复,值得借鉴。

  • 标签: 血液净化技术 病毒 重症疾病 腺病毒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镜灌洗术在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6月入住湖南省儿童医院重症监护室行支气管镜检查的51例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灌洗分为灌洗组36例和未灌洗组15例。记录支气管镜诊断结果,支气管镜治疗前及治疗后2 h、24 h、48 h的血气分析,临床症状(发热、肺部湿啰音)改善时间、病原检出阳性率、病死率,治疗前及治疗后1 h、2 h、24 h的主要生命体征如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以及支气管镜检查相关并发症。结果51例患儿均有支气管内膜炎,灌洗组36例气道内可见较多分泌物,未灌洗组15例仅有少许或无分泌物;灌洗组治疗后2 h、24 h、48 h的P/F值、PCO2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且优于未灌洗组(P<0.05),未灌洗组治疗后24 h、48 h的P/F值上升,PCO2治疗后48 h下降(P<0.05)。灌洗组热程、肺部湿啰音消退时间均短于未灌洗组(P<0.05);灌洗组病死率低于未灌洗组[2.8%(1/36)比26.7%(4/15),P<0.05],灌洗组病原检出阳性率高于未灌洗组[55.6%(20/36)比20.0%(3/15),P<0.05]。支气管镜治疗前后各时间点的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并发症分别为术中一过性低氧血症11例、支气管黏膜出血4例,术后低氧血症、术中高血压、低血压各1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应用支气管镜灌洗术,可能改善临床症状、呼吸功能,提高病原检出阳性率,降低病死率,安全有效。

  • 标签: 腺病毒 重症肺炎 儿童 支气管镜灌洗术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Au@Ag NPs的SERS侧流免疫层析(LFIA)建立一种快速、高灵敏定量检测腺病毒(HAdV)的方法。方法首先合成出双层拉曼分子5,5’-二硫代双(2-硝基苯甲酸) (DTNB)修饰的Au@Ag NPs,再结合HAdV特异性抗体得到SERS探针,基于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反应在免疫层析条检测线处形成"三明治"免疫复合结构,通过收集并分析检测线上的SERS信号,可以实现对HAdV抗原的快速检测。其次,分别对该检测方法的灵敏度、重复性和特异性进行评价。结果基于双层DTNB修饰的Au@Ag NPs SERS-LFIA可在15 min内对HAdV实现定性/定量检测,其可视化检测结果为10 ng/ml,最低检出限达0.1 ng/ml,定量范围为0.1 ng/ml~1 000 ng/ml。此SERS免疫层析方法对HAdV的检测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特异性,与登革热病毒、黄热病毒、西尼罗河病毒、寨卡病毒和埃博拉病毒五种新突发传染性病毒均无交叉反应。结论该研究提出的基于Au/DTNB@Ag/DTNB NPs的SERS-LFIA可以实现对HAdV的快速和高灵敏检测,在HAdV的现场即时检测领域具有巨大潜力。

  • 标签: 人腺病毒 SERS Au@Ag NPs 特异性 现场即时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SAP)的临床、影像学、内镜和肺功能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常德市第一民医院儿科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41例重症腺病毒肺炎并进行肺功能检查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发病年龄2个月至6岁,男孩多见,病程约2~4周,高热[总热程(10.6±3.6)d]、呼吸急促、精神欠佳、血沉增快、乳酸脱氢酶(LDH)升高、D-二聚体升高、血清铁蛋白升高,易合并肺炎链球菌、肺炎支原体感染;影像学提示进展迅速,多肺叶融合病变,呈向心性分布,可累及大小气道,胸腔积液少,易留有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后遗症;电子支气管镜下可见黏膜粗糙红肿,较多黏液栓,黏膜糜烂、通气欠佳、纵行皱褶、胶冻样分泌物及塑型性支气管;潮气呼吸肺功能提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参数值越低,阻塞越重。结论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起病急、病情重,结合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及支气管镜、肺功能的特点对其早期识别、早期干预,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

  • 标签: 儿童 腺病毒肺炎 支气管镜检查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儿童腺病毒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168例腺病毒肺炎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84例。研究组给予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抗病毒及止咳化痰等药物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抗病毒及止咳化痰药物,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症状及体征变化及毒副作用。结果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具有明显差异,研究组症状、体征消失短于对照组(P<0.05);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79.76%和97.62%明显高于对照组63.10%和91.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辅助抗病毒药物等治疗腺病毒肺炎疗效确切、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痰热清注射液 治疗 腺病毒肺炎 儿童
  • 简介:摘要腺病毒发现60余年来,腺病毒感染全球普遍存在,时有局部暴发流行。腺病毒通过基因重组,不断有新基因型被发现,新的基因型其致病特点各异,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流行的基因型存在差异。腺病毒感染可引发呼吸系统、胃肠系统、泌尿系统及眼部疾病。儿童腺病毒呼吸道感染发生率高,重症病例多,病死率高。目前,尚无抗病毒药物批准用于腺病毒感染治疗。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病死率超过50%,是目前重症监护病房重症肺炎救治难题。现综述腺病毒感染研究进展,并总结儿童腺病毒感染呼吸系统疾病相关研究,以提高对儿童腺病毒感染相关呼吸系统疾病的认识。

  • 标签: 儿童 腺病毒感染 呼吸系统相关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Nurr1腺病毒表达载体。方法设计带有酶切位点的Nurr1引物,采用PCR法从Nurr1基因载体中扩增目的基因,经限制性酶切后与pHBAd-EF1-MCS-GFP连接,转化感受态细胞。验证后,与骨架质粒pHBAd-BHG共同转染293细胞,通过反复冻融传代提高病毒载体滴度。结果成功构建具有目的基因NURR1的过表达腺病毒载体。

  • 标签: NURR1 过表达 载体
  • 简介:利用构建的犬2型腺病毒E3区缺失质粒pBE3L分别构建了含有和不含外源性启动子的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和狂犬病病毒糖蛋白(Rgp)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pBE3LGFP、pBE3LCGFP、pBE3LRgp和pBE3LCRgp,并分别对DK细胞进行了转染实验,以检测其表达,结果显示,pBE3LCGFP质粒在转染DK细胞后,于36h即可观察到荧光,72~96h无明显差别,传3代后仍可见表达荧光的细胞,pBE3LCRgp质粒转染DK细胞后,于48~96h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可检测到糖蛋白的表达,而pBE3LGFP和pBE3Rgp质粒转染DK细胞后经检测均无表达,表明构建的E3区缺失性载体不能利用E3区自身的启动子进行目的基因的表达,但利用外源性启动子可使外源基因获得良好表达.

  • 标签: 犬2型腺病毒 E3区 表达载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白蛋白(Alb)与重症腺病毒肺炎(SAP)患儿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在常德市第一民医院儿科病房收治的136例SAP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ROC曲线评估血清Alb与SAP患儿预后的关系。结果⑴136例患儿中男90例,女46例,年龄(1.8±1.5)岁;预后良好120例,预后不良16例;⑵单因素分析:血清Alb与SAP患儿预后相关(P<0.05);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在调整混杂因素后,血清Alb与SAP患儿预后呈线性负关系(OR=0.71,95% CI:0.51~0.98);⑷ROC曲线:血清Alb评估SAP患儿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78,截点值取32.9 g/L时,灵敏度68.8%,特异度84.9%。结论血清Alb与SAP患儿预后之间呈线性负关系,血清Alb水平可评估SAP患儿的预后。

  • 标签: 血清白蛋白 腺病毒感染,人 肺炎,病毒性 儿童 预后
  • 简介:目的观察携带人Endostatin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hEnd对裸鼠胰腺癌移植瘤的治疗作用。方法将胰腺癌细胞株SW1990细胞皮下注射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Ad—hEnd组、报告基因LacZ重组腺病毒组(Ad—LacZ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重组腺病毒200μl瘤内注射,隔日1次,共4次。观察移植瘤的生长情况,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结果移植瘤成瘤率100%。治疗后4周,Ad—hEnd组、Ad-LacZ组和对照组移植瘤体积分别为(921.9±279.7)mm3、(2804.4±553.5)mm3和(3040.6±487.6)mm3;瘤重分别为(1.19±0.18)g、(2.38±0.42)g和(2.41±0.47)g;VEGF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6.3±7.1)%、(81.2±6.6)%和(79.4±6.2)%;MVD分别为12±4、27±5和25±6;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1.2±5.4)%、(9.4±4.9)%和(8.5±3.7)%。与Ad—LacZ组和对照组比较,Ad·hEnd组以上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Ad—LacZ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组腺病毒介导的hEndostatin基因可抑制胰腺癌的生长和血管生成,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可用于胰腺癌抗血管生成的基因治疗。

  • 标签: 胰腺肿瘤 内皮抑素类 腺病毒 基因治疗
  • 简介:目的:构建表达趋化因子CCL20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5-CCL20,检测体外转染小鼠结肠癌细胞CT-26后的产物表达。方法:通过EcoRI/SalI双酶切CCL20质粒和pDC316质粒,将获取编码CCL20的基因片段连接到pDC316重组穿梭质粒。将测序正确的穿梭质粒pDC316-CCL20与骨架质粒pBHGlox_E1,3Cre共同转染293T细胞,构建重组腺病毒载体Ad5-CCL20。予Ad5-CCL20体外转染结肠癌细胞CT-26,Westernblotting和Elisa检测转染后不同时间段CCL20的表达情况,并以含CCL20的上清分别对mDC、iDC进行趋化实验。结果:成功构建表达趋化因子CCL20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5-CCL20;Westernblotting和Elisa均检测到CCL20表达,且CCL20表达量随病毒转染CT-26细胞的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趋化实验表明,趋化因子CCL20对iDC、mDC都有趋化作用,但对iDC的趋化作用更加明显(P〈0.05)。结论:重组腺病毒载体Ad5-CCL20的构建及获取为后续开展肿瘤的免疫治疗提供实验基础。

  • 标签: 趋化因子 CCL20 腺病毒 结肠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