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青海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的地区。世居青海的民族有汉、藏、回、土、撒拉、蒙古族,信仰佛教、伊斯兰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和民间信仰。这种多民族、多宗教生态中,现代天主教的分布和发展趋势,与近代青海地区天主教教的传播和发展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天主教如何与近代青海地区民族、宗教、文化相互交流、适应、互动,是观察天主教在近代中国社会传播发展的重要视角。

  • 标签: 天主教 近代青海地区 传播
  • 简介:主要分布在豫陕晋黄河中游地区的庙底沟文化,虽然存在的时间并不很长,但对周边地区文化的影响却非常大,尤其是它富有特点的彩陶的传播,更是掀起了中国史前非常壮阔的一次艺术大潮。庙底沟文化彩陶向四方播散,对文化差异明显的南方两湖地区影响也非常强烈。这种影响一直越过长江,最远到达洞庭湖以南地区。庙底沟文化彩陶的传播,不仅只是一些纹饰题材的传播,更重要的是包含在这些纹饰中的象征意义的认同。由彩陶向两湖地区传播,可以看出南北文化的趋同态势,这种文化趋同是后来一统文明建立的重要基础。

  • 标签: 彩陶 传播 庙底沟文化 两湖地区
  • 简介:【摘要】云南少数民族众多,文化表现多种多样。19世纪末20世纪初,外国传教士着重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传教,有几个民族的部分人口信奉了基督教,基督教的顺利传入不仅是帝国主义在政治和经济上的支持,还有基督教的传教方式和手段。而基督教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传入也对该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生活、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产生影响。

  • 标签:
  • 简介:琼台两岛相继归入中华版图后,儒家思想开始传播到琼台少数民族地区,其传播途径为封建朝廷的强力推行、学校教育的濡染教化、民族交往的潜移默化,旨在让琼台少数民族接受'王化',达到'匡俗''礼化'的目的,这对琼台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嬗变产生深刻影响,具有深远的政治意义和历史意义。

  • 标签: 儒家思想 文化传播 海南 台湾 少数民族
  • 简介:我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出生于湖北,他一生辉煌的革命历程是从湖北起步的。作为一位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董必武的革命实践是分不开的,董必武在华中地区的革命实践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新的途径、拓展了新的空间,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 标签: 董必武 马克思主义 华中地区 传播
  • 简介:主要以调研数据为基础,试图从分析阿勒泰地区少数民族受众的媒体使用情况勾勒出少数民族地区广播电视的传播效果现状图,进而发现不同媒体在当地传播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解决这些问题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 标签: 阿勒泰 少数民族受众 传播效果
  • 简介:摘要艾滋病是社会危害性极大的一类传染病。目前,中国HIV携带者的数量正在快速上升。因此,控制HIV的传播是中国卫生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十堰地区因自身独特的医疗环境,使HIV的传播与其他地区有一定差异。分析十堰地区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的转变因素,将为艾滋病在十堰及周边地区的预防与控制提供流行病学依据。

  • 标签: 艾滋病 感染方式 传播途径
  • 简介:研究秦汉时期汉语文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传播,对当前的汉语文教育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重点分析了秦汉时期汉语文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传播的具体表现及得以传播的原因,以期对当前的汉语文教育的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 标签: 秦汉时期 少数民族 汉语传播 汉语文教育
  • 简介:<正>近年来三星堆文物的大量出土,表明确实有一支自成系统、高度发达、源远流长的文化存在,澄清了过去有关巴蜀文化的诸多疑惑和猜测,引申出更多的问题,从现有材料看,西南地区虽然存在着复杂多样、分割封闭的地形地貌,但文化传播的源流从未断绝过。相反,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古代民族往来迁徙流动的程度反而更频繁,成为沟通西北内陆与南亚、东南亚的捷径和桥梁。本文试图结合三星堆文化的最新发现,概括论述西南地区文化传播的源流,捕捉早期民族文化活动的踪迹。

  • 标签: 西南地区 三星堆遗址 三星堆文化 文化传播 川西高原 川西平原
  • 简介:摘要:在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其传播与传承一直是音乐界关注的问题。基于少数民族地区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与传承现状,提出了对少数民族地区民族音乐文化的多维传播路径探析、加强相关保护、创新其传承方式以及实施多元化探析等一系列措施,以便更好地推进少数民族地区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 标签: 少数民族地区 民族 音乐文化 传播 传承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奥运村地区 2010-2021年 HIV/AIDS的性流行特征,分析其性传播方式,人群分布,样本来源及感染现状,为本辖区制订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对2010~2021年奥运村地区艾滋病监测资料及个案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21年共发现 126例 HIV/AIDS病 例, 男性 120例,女性 6例,随着国际对外开放,艾滋病的发病尤其是奥运村地区从2014年后到2019年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而且主要通过男男同性传播 119例(94.44%)和异性接触传播6例 (4.76%),其他途径传播1例(0.79%),男性同性恋呈艾滋病的高发人群;以高学历大专及以上的18-37岁为高发人群,样本来源中:检测咨询73例(57.93%),性病门诊34例(26.98%),专题调查10例(10.32%);体检6例(4.76%),高危行为主动检测呈发现病例的最优方式;感染户籍中以北京本地人为主,本地30例(21.43%),其他24个省份共96例(78.57%),呈现全国散在发病,大城市尤其是一线城市成为艾滋成为艾滋病发病的主要城市,处于全国低流行和特定城市特定人群高流行并行的状态;结论 2010年以后 HIV/AIDS在北京朝阳尤其是奥运村地区的流行已进入快速增长期 ,且以男男同性恋成为发病的最高人群,政府应协同多部门加大艾滋病知识宣传力度,同时在本地区扩大HIV/AIDS免费检测,然后针对特定人群进行健康宣教和干预,降低艾滋病的感染率,控制进一步快速增长 。

  • 标签: HIV/AIDS 监测 性流行特征
  • 简介:本文中通过探寻宗喀巴经南道入藏的路线,首先交代了第一次与玉树结缘的历史渊源。其次爬梳宗喀巴在卫藏地区著书立说的特点,重点阐明了学院式的发展模式加速了其学说传播的力度。最后论述了宗喀巴学说在玉树地区通过多种方式传播的概况,特别以改宗方式的传播对于当前热议的“宗教和谐论”的借鉴意义。同时从宗喀巴的历史渊源和地理位置等方面,探讨了玉树成为康区传播宗喀巴学说第一站的原因。并且,在玉树地区格鲁派寺院的分布格局与藏传佛教其他流派之间进行比较,归纳和总结了格鲁派“以少示大”的分布特点。

  • 标签: 宗喀巴 格鲁派 玉树地区
  • 简介:作为中医药文化传播的平台,中医孔子学院最重要的任务是向国外民众介绍中医药知识和中医药文化,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的认知方式、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增强中医药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和吸引力。

  • 标签: 中医药文化 文化传播 中医文化 学院 孔子 中医药知识
  • 简介:两湖地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同地区早期传播的一个"传播标本",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专文或专著从整体上进行相关探讨,这与两湖地区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的历史作用、地位和影响是极其不相称的。与马克思主义在上海、北京、广州、四川等各省市地区传播相比较,马克思主义在两湖地区早期传播除了具有一些共同特点之外,还具有不同于其他省市地区传播的独特之处。正是上述这些特点,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两湖地区广泛而深入的传播,使湖北和湖南两省成为中国近代革命历史进程中两大"革命策源地"。

  • 标签: 两湖地区 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 特点
  • 简介:摘要:随着推动我国的一带和一路发展倡议框架的持续深入及发展与壮大,新疆进一步努力培育及放大支持我国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开放型经济核心区项目建设方面的强大地缘优势,从向东、向内北西拓展和向对内外西发展三个优先主攻重点方向,深入稳步开展并与其它"一带一路"成员国合作拓展国际区域贸易。新疆在对外交流能越来越清晰的明确自己的优势,能更有方向、更具特色、更怀初心的讲好自己的“中国故事”。

  • 标签: 新中国新故事 一带一路新发展 新疆优势
  • 简介:文章从历史的角度概述了传播学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其主要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以及有历史意义的会议;又通过理论性的分析论证得出未来传播学的发展趋势是,研究内容的日益深化和分支方向的多元化;再通过音乐传播学学科的成立与发展,进一步证实了未来发展趋势.

  • 标签: 传播 传播学 大众传播学 音乐传播学 流行音乐传播
  • 简介:藏传佛教噶举派的分支流派中,帕竹噶举属枝繁叶茂的一派。对此,当前的学术界出炉了不少研究成果。然而作为区域性的专题研究,还处在酝酿阶段,尚未形成规模。基于此,笔者依据藏文第一手史料,通过爬梳代表性历史人物的思想传播路径为主线,勾画了直贡噶举、叶巴噶举和珠巴噶举派为代表的帕竹噶举派主要分支流派在玉树地区的发展图景。

  • 标签: 玉树地区 直贡噶举派 叶巴噶举派 珠巴噶举派 传播发展
  • 简介:在晋北广大农村地区舅舅和外甥的关系是这样体现的,当进入村寨以后,经常听到人们在谈论“人主”的一些情况,尤其是在诞生礼、婚礼、丧礼等仪式当中。“人主”在严格意义上来说,是舅权的传播和发展。文章仅从人们的生活当中的仪式活动来认识“人主”这一概念,并且探讨了“人主”在当地社会生活中发挥的社会功能,以及这种功能是通过什么方式实现的。

  • 标签: 晋北地区 人主 维权者 传播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潍坊地区献血人群经血传播疾病的感染情况和分布特征。 方法 对潍坊地区 2011-2015年共 453412位献血员进行 HBV、 HCV、 HIV、抗 -TP 等感染标志物的检测,统计检测结果,分析其感染情况和分布特征。结果 2011-2015年潍坊地区献血人群乙肝、丙肝、艾滋、梅毒的阳性率分别为 0.36%、 0.31%、 0.19%、 0.55%,乙肝阳性率近几年呈逐渐下降趋势,梅毒、艾滋有增长趋势, 4种传染病各年阳性率阳性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各传染病阳性人群中性别、年龄的分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应加强无偿献血宣传,做好献血前筛查,提高检测结果准确率。 了解本市献血人群的乙肝、丙肝、艾滋、梅毒的年龄、性别分布,可对献血人群高危献血者献血初筛时起到一定鉴别作用。

  • 标签: 献血人群 流行病学 潍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