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从毒症心肌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以及临床诊断方法等进一步了解毒症心肌的诊断与治疗,以期为临床提供相关的参考和借鉴。

  • 标签: 脓毒症心肌病 诊断 治疗
  • 作者: 谢春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31
  • 出处:《药物与人》2023年第9期
  • 机构:重庆松山医院,重庆 400015
  • 简介:外周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再狭窄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它经过了3个重要的阶段:PTCA治疗、金属支架置入和药物洗脱支架使用。在这些阶段中,PTCA术后毛细血管再狭窄的比例达到30%—50%,这使得弥漫性毛细血管疾病、缓慢完全闭塞病变或者光纤化或钙化斑块疾病的治疗效果较差。然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医学研究已经克服了大多数PTCA术后急性毛细血管闭塞的难题,使得PCI术后再狭窄的比例获得了显著提升,进而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

  • 标签: 外周动脉病;经皮介入术
  • 简介:毒症是对感染的全身反应。临床表现包括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精神混乱和呼吸急促。以前用来描述这种综合征的术语是“败血症”和“菌血症”。只有大约20%的休克病例与菌血症有关;其余都是继发于下呼吸道或腹部感染。虽然毒症被认为是革兰阴性杆菌菌血症的并发症,但是许多微生物感染都能引起相同的临床表现。这可能反映出这些介导组织损伤的感染相似的“最终共同途径”。

  • 标签: 脓毒症 全身反应 发病机制 氧气 抗生素 内毒素
  • 简介:辨析“煨”长肉与“偎”长肉。“偎”/“煨”长肉是中医外科特色疗法之一,在临床中广泛应用。通过查阅文献认为,“偎”长肉指药疮交互作用;“煨”长肉多指温通气血,培补正气,促进创面愈合。广义的“煨”长肉与“偎”长肉意思接近,但临床应用中“偎”长肉更贴近临床实际。

  • 标签: “煨”脓长肉 “偎”脓长肉 交互作用 疮面
  • 简介:摘要45岁女性患者,双手红斑上反复发生脓疱,伴不同程度瘙痒10年,我科行外搽阿维A酸软膏于患处,内服复方甘草酸苷片。瘙痒明显缓解,6周病情基本被控制,此时逐渐停用阿维A酸软膏,再继续用药4周,患部皮肤基本恢复正常。

  • 标签: 掌跖脓疱病
  • 简介:1病例资料患者,男,79岁,因被家人发现寒战、发热伴意识不清3d入院。既往慢性支气管炎病史30余年,高血压10余年,2型糖尿病史5年,糖尿足7个月余。入院查体:体温38.0℃,心率110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100/54mmHg(1mmHg=0.133kPa)。嗜睡状态,偶可唤醒及应答。左足前3/4呈现黑色干性坏疽,后1/4足跟部呈现紫黑色,伴有明显渗出及恶臭味,脚踝部及小腿散在表皮破溃,小腿皮下散在紫黑色花斑,双下肢温均低,足背动脉未触及,双下肢无明显水肿,同时发现左下肢湿性坏疽处散在蛆虫蠕动。

  • 标签: 糖尿病足 湿性坏疽 脓毒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阿维A联合中药治疗疱型银屑的疗效。方法选择长治市第二人民医院2011年7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疱型银屑病患者9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1例、对照组Ⅰ30例与对照组Ⅱ 30例,三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分别采用阿维A联合中药、单纯阿维A口服、单纯服中药治疗,对比三组患者的疗效、体温下降时间、疱完全消退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55%(29/31),对照组Ⅰ 70.00%(21/30),对照组Ⅱ 73.33%(22/30),治疗组明显高于两个对照组(χ2=5.720、4.546,均P<0.05),对照组I和对照组Ⅱ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体温下降时间(4.24±0.86)d、疱完全消退时间(7.38±0.72)d、住院时间(23.46±0.61)d,对照组I分别为(7.45±0.92)d、(10.45±0.52)d、(30.01±0.82)d,对照组Ⅱ分别为(8.56±0.78)d、(11.56±0.35)d、(31.53±0.68)d,对照组I显著短于对照组Ⅱ(t=14.083、19.037、35.476,均P<0.05),治疗组均显著短于对照组Ⅰ、对照组Ⅱ(t=20.529、28.682、48.826,5.041、9.699、7.816,均P<0.05)。结论阿维A胶囊联合中药治疗疱型银屑临床疗效好、显效快,可在较短时间内控制体温,缩短疱消退时间,同时可有效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银屑病 皮肤疾病 阿维A 中草药 药物疗法,联合 治疗结果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1例妊娠并发疱疹样疱病患者的病例,患者29岁,末次月经为2015年6月18日并确诊为妊娠,妊娠后定期产检,胎儿发育正常。分析了需要进行皮肤护理、保护性隔离、管道护理、疼痛护理、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产科护理、其他护理等方面知识。

  • 标签: 1例 妊娠 疱疹样脓疱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 42 例糖尿合并毒症休克的临床 治疗方案, 分析 其治疗意义。方法: 纳入糖尿合并毒症休克患者 42 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就诊时间 2019 年 5 月至 2020 年 5 月。随机分为单一组和复合组。单一组采用赖脯胰岛素治疗;复合组采用赖脯胰岛素 + 复方参附注射液治疗。 探讨两组血糖改善优良率及 症状改善优良率。 结果: 复合组 血糖改善优良率( 90.48 % )明显高于 单一组( 61.91% ) (P <0.05)。 复合组患 症状 改善 优良率( 95.24 % )明显高于 单一组( 61.91% ) (P <0.05)。 结论: 糖尿合并毒症休克患者采用赖脯胰岛素联合复方参附注射液治疗的临床价值显著,可推广应用。

  • 标签: 糖尿病 脓毒症 休克 临床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泛发性疱性银屑(GPP)的临床特征,分析比较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方法分析总结2002年3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36例GPP。结果GPP存在继发感染,免疫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骤然撤减是GPP重要的诱发因素。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GPP,其有效率高达97.22%。结论泛发性疱性银屑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其治疗效果较好,且可避免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使用。

  • 标签: 银屑病 中西医结合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毒症主要是由于全身出现了感染进而引发了炎症,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属于细菌感染类型或者是可疑感染灶。每一年全球死于严重素症的患者有很多,此凶险,而且病死率非常高,而且大多数是由于心肌梗死而亡。最近几年,全球关于抗感染的治疗技术日益提高,但是毒症病死率依然很高,此往往会引发心肌,需要的费用较高,耗资较大,对于患者生活质量带来较大影响。所以在临床治疗中,关于毒症心肌发病机制以及应用的研究从未停止过,并且也取得了不错的成就,而本次通过知网收集整理了部分核心成果进行了分析,希望可以为毒症心肌更了的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 标签: 脓毒症 心肌病 发病机制 研究进展
  • 简介:2003年4月8日,和平镇新良村养殖户罗某饲养的黄沙鳖并发腐、疖疮,造成亲鳖成鳖不同程度死亡。经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所有黄沙鳖于4月14日恢复正常。现将治疗情况简述如下,以供参考。

  • 标签: 黄沙鳖 腐皮病 疖疮病 并发症 症状 综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经肾镜碎石术后并发尿源性毒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3月于我院行经肾镜碎石术治疗的98例肾结石患者,追踪随访,总结整理病例资料,分析经肾镜碎石术后并发尿源性毒血症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性别(女)、年龄(>65岁)、术前尿路感染、免疫低下、手术时间(>60min)、鹿角形结石、合并糖尿均为影响经肾镜碎石术后并发尿源性毒血症危险因素(P<0.05)。结论女性、年龄大于65岁、术前尿路感染、免疫低下、手术时间、鹿角形结石及合并糖尿病患者均可增加术后尿源性毒血症发生风险,医者在临床诊疗时需有所侧重,以提高手术疗效及安全性。

  • 标签: 肾结石 经皮肾镜碎石术 尿源性脓毒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各种引流管在肾经肾造瘘引流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方法依据肾积的情况选择不同型号单J管、中心静脉穿刺引流管或肾造瘘管行经肾穿刺引流术,并妥善固定,保持引流通畅。结论选择合适的肾造瘘引流管并加强护理能有效控制感染,尽快恢复肾功能,显著降低了手术风险。

  • 标签: 单J 管中央静脉导管 肾积脓经皮肾造瘘引流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微波配合环引流造口术治疗前庭大腺囊()肿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33例(观察组)前庭大腺囊()肿患者采用微波配合环引流造口术,30例前庭大腺囊()肿患者采用传统造口术,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1年内复发情况。结论微波配合环引流造口术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方法。

  • 标签: 微波 皮环引流 前庭大腺囊(脓)肿
  • 简介:Paget由于临床上很像湿疹,故又称湿疹样癌,是比较少见、生长缓慢的皮肤恶性肿瘤,为皮肤原位癌的一种特殊类型.Paget主要发生在乳房,乳腺外的Paget以女性会阴部多见,男性外生殖器受累很少见.阴茎Paget是乳腺外Paget的一种,为少见的皮肤恶性肿瘤,患者多为老年人.我院自2002年至2012年共收治了5例患者,利用阴囊皮肤带蒂转移瓣一期重建,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乳腺外PAGET病 转移皮瓣 阴囊皮肤 阴茎 皮肤恶性肿瘤 治疗
  • 简介:摘要患儿男,生后10 d,因皮肤红斑、水疱6 d就诊入院。皮肤科检查:全身皮肤散在或融合分布红斑,在正常皮肤或红斑基础上可见大小不等的紧张性水疱,部分水疱破溃、糜烂;口腔黏膜可见血疱、红色糜烂面。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下水疱,疱内可见中性粒细胞及少量嗜酸性粒细胞。直接免疫荧光检查显示:沿基底膜带有均质型线状IgA和颗粒状C3沉积,IgG阴性。诊断:新生儿线状IgA大疱性。给予营养支持、防感染等综合治疗后,皮肤红斑、水疱消退,黏膜损害减轻出院。患儿出院后16个月电话随访,一般情况良好,皮肤黏膜皮损消退、愈合,无新发皮疹,生长发育正常。

  • 标签: 线状IgA大疱性皮病 新生儿
  • 简介:报告1例儿童线状IgA大疱性。患儿,女,8岁。全身红斑、水疱伴痒6个月。皮肤组织病理:表皮下疱,疱内嗜中性白细胞和淋巴细胞;真皮乳头保持完整,血管周围淋巴组织细胞浸润。免疫荧光:基膜区IgA线状沉积。诊断:儿童线状IgA大疱性

  • 标签: 儿童 线状 IGA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给药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急性腹泻病患儿120例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经给药治疗仪治疗。结果治疗组在止泻时间、病程及疗效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经给药治疗小儿腹泻疗效显著止泻时间明显缩短病程,治愈率高且副作用小。

  • 标签: 小儿 腹泻病 经皮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