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价个性化护理干预在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2月来我院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9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实验组均为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个性化护理干预,将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实验组上述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患有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患儿采用个性化护理干预提高临床疗效的同时,提高护理满意度。因此,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 标签: 个性化护理干预 小儿支原体肺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阿奇霉素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月—2016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支原体肺炎儿童97例参与本次研究,将其随机分为48例对照组与49例研究组,其中,予以对照组患儿实施支原体肺炎常规治疗模式,予以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阿奇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实际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十分明显,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同时,研究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4.08%,与对照组10.42%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阿奇霉素 儿童肺炎 支原体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阿奇霉素治疗社区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到2017年2月来我社区治疗支原体肺炎的患儿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实验组(n=25)和常规组(n=25)。常规组实施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添加阿奇霉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临床症状持续时间、C-反应蛋白及肺功能、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临床症状持续时间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C-反应蛋白及肺功能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儿均出现轻度恶心、腹泻等不良反应,经处理后不良反应均消失,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在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治疗中,给予阿奇霉素,临床疗效显著,同时还可减少临床症状持续时间,改善C-反应蛋白及肺功能,安全性较高,值得在社区治疗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支原体肺炎 阿奇霉素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探讨支原体的检验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抽选我院2015年5月至2017年2月患者标本146例,进行支原体检验回顾性分析。结果146例患者通过支原体检验,查出支原体感染,非特异性尿道患者36例,支原体尿路感染38例,间质性膀胱29例,局限性外阴16例,脱屑性阴道综合征14例,妊娠合并支原体感染8例,老年人支原体肺炎5例。结论了解支原体特性、检验方法及临床意义,对支原体感染引起的疾病的防治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 标签: 支原体 检验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红霉素和阿奇霉素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72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儿给予红霉素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阿奇霉素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变化情况,分析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和住院时间情况、临床疗效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症状改善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97.2277.78%明显短于对照组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霉素和阿奇霉素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应用均有一定的效果,两者相比较,阿奇霉素疗效更加明显,改善各项临床症状更佳,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 红霉素 阿奇霉素 临床诊治
  • 简介:摘要肺炎支原体(MP)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能独立生活的、最小的病原微生物,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是目前支气管、肺炎的重要病原之一,并且可导致血液、神经、消化、泌尿、循环等多系统及皮肤的病变,常年均可发病,冬春季多见,是儿童及青少年社区获得性肺炎中最常见的致病菌之一。MP感染有周期性流行的特点,每3-7年流行1次。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多见于年长儿童,发病率正逐年升高,且流行间隔在缩短,有越来越低龄化趋势。同时难治性或重症病例明显增多,尤其是学龄儿童,可表现为肺不张、胸腔积液、肺脓肿及坏死性肺炎,并可引起肺外并发症,甚至迁延不愈,成为儿科医生非常关注的临床问题。本文对MPP的临床表现、并发症、肺外损害、影像学特点及治疗进展等做一综述,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 标签: 儿童 肺炎支原体肺炎 临床表现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由于肺炎支原体受到感染引起小儿哮喘的主要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于我院确诊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小儿哮喘患者共6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非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小儿哮喘患者60例,将其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哮喘持续时间,患者体温状况,肺部病变情况等指标,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方法以及对支气管扩张剂的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咳嗽、肺部X片影像结果、体温、喘息以及对支气管扩张剂的反应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通过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的小儿哮喘,具有咳嗽剧烈、喘息持续时间长、发热症状多见等特点,建议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配合其他药物进行治疗。

  • 标签: 儿童哮喘 肺炎支原体感染 大环内酯类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肺炎支原体(MP)是儿童社区活得性肺炎(CAP)中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由于支原体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种病原微生物,β酰胺酶类药没有效果,而采用采用大环内脂内脂类药容易导致临床耐药。西药没有一个药可以在短期杀死支原体,我从临床上采用中药治疗支原体,最短19天治愈,最长13个月治愈。我将我治疗西药耐药的支原体肺炎我用纯中药治愈的病例做以介绍,探讨中医治疗的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肺炎支原体(MP)感染诱发小儿哮喘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60例小儿哮喘患儿,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和观察两个小组,其中给予对照组患儿红霉素和阿奇霉素治疗,而观察组患儿则给予红霉素、阿奇霉素以及喘乐宁联合治疗,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床治疗,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患儿的咳嗽消失时间、复发率都较低,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红霉素、阿奇霉素以及喘乐宁对小儿哮喘患儿进行联合治疗,不仅咳嗽消失时间短、复发率低,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肺炎支原体 小儿哮喘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莫西沙星治疗成人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6例成人支原体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行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行莫西沙星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上,观察组的97.67%明显比对照组的76.74%高(P<0.05)。在咳嗽消失、退热、啰音消失、住院时间上,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98%)明显比对照组(32.56%)低(P>0.05)。结论成人支原体肺炎行莫西沙星治疗效果显著,值得采纳应用。

  • 标签: 莫西沙星 成人支原体肺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10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咳嗽缓解时间、退热时间以及家长心理状态、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6%)较对照组更高(P<0.05),观察组的咳嗽缓解时间、退热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家长在焦虑、疾病不确定感方面的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家长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更高(P<0.05)。结论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可保证临床治疗效果,促进临床症状缓解,还可减轻患者家长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家长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肺炎支原体肺炎 护理 儿科 个性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为日后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提供一定的治疗措施。方法选取我院儿科接收的46例因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哮喘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将他们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3例。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和红霉素一起治疗,实验组采用阿奇霉素、红霉素、喘乐宁一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对照治疗,在病情基本相近的基础之上,实验组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都比对照组好。结论对于因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哮喘的儿童,采用阿奇霉素、红霉素、喘乐宁药物一起治疗的方法在临床治疗方面值得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肺炎支原体感染 小儿哮喘,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儿支原体肺炎予阿奇霉素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88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本次临床研究资料,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每44例患儿为一个小组,根据不同的药物治疗方式将其命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对照组患儿采用红霉素治疗,对观察组患儿采用阿奇霉素治疗,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7.73﹪,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3.18﹪。结论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治疗效果十分显著,因此在今后的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治疗中可以将阿奇霉素药物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 标签: 小儿支原体肺炎 阿奇霉素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地塞米松辅助治疗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疗效及意义。方法选取于我院五个儿科综合病区就诊并治疗的支原体肺炎患儿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儿分为对照组(单用阿奇霉素,67例)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助地塞米松治疗,53例),并分析比较两组支原体肺炎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不同治疗方式对肺功能指标和血清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结果治疗7天后,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4.91%,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2.09%,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痊愈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1.70%VS59.70%,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中炎症指标白介素-8(IL-8)、白介素-10(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肺功能指标潮气量(V-T)、第一秒用力呼出气容量(FEV1)及最高呼气流速(PEF)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支原体肺炎患儿除应用相应抗生索外,可酌情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可显著降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全身炎症反应,优化肺功能并促进患儿痊愈。

  • 标签: 肺炎支原体 糖皮质激素 临床疗效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阴道支原体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当中,阿奇霉素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5月至2017年8月期间所收治的73例阴道支原体感染患者为主要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阿奇霉素治疗,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成单一组与联合组,单一组患者接受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治疗,联合组患者则在这一治疗方式基础上同时接受阿奇霉素阴道冲洗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联合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单一组,且出现不良反应的例数少于单一组,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对阴道支原体感染患者的治疗来说,阿奇霉素的应用效果较好,该药物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支原体感染 阴道 阿奇霉素 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湖南醴陵地区泌尿生殖衣原体支原体感染趋势及耐药性分析,为日后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月2700例泌尿生殖道标本进行试验,主要试验项目为解脲脲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沙眼衣原体(Ct)三项。结果经过临床统计,男性群体在解脲脲原体(Uu)方面的阳性率为31.4%,在人型支原体(Mh)方面的阳性率为1.0%,在沙眼衣原体(Ct)方面的阳性率为4.5%;女性群体在解脲脲原体(Uu)方面的阳性率为78.1%,在人型支原体(Mh)方面的阳性率为6.4%,在沙眼衣原体(Ct)方面的阳性率为5.1%。在Uu感染方面,性别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Mh及Ct感染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总体上看,在湖南醴陵地区的泌尿生殖道衣原体支原体感染当中,解脲脲原体(Uu)为主要感染类型,女性的感染概率明显高于男性,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湖南醴陵地区的泌尿生殖道衣原体支原体感染当中,解脲脲原体(Uu)为主要感染类型,女性的感染概率明显高于男性,日后需对女性群体加强筛选及控制。另一方面,解脲脲原体(Uu)对常用抗菌药物将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治疗支原体的首选药物为四环素类、原始霉素等等。

  • 标签: 泌尿生殖道 支原体属 沙眼衣原体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奇霉素联合康妇消炎栓治疗支原体感染盆腔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支原体感染盆腔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给予阿奇霉素联合康妇消炎栓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阿奇霉素与康妇消炎栓联合用于治疗支原体感染盆腔患者,不良反应少,且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支原体感染盆腔炎 阿奇霉素 康妇消炎栓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腹泻临床检验结果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所收治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330例,根据年龄不同分为婴幼儿组、学龄前组及学龄组,分别检测3组患儿肺炎支原体IgM抗体、轮状病毒抗原等病原菌。记录3组患儿腹泻发生情况及病原体分别情况。结果婴幼儿组患儿腹泻发生率为28.24%,显著高于学龄前组的11.11%及学龄组的10%,组间比较,P<0.05。婴幼儿组患儿以轮状病毒肠炎为主,发生率为47.92%(23/48),显著高于其他类型,P<0.05;其他年龄组以细菌性肠炎为主,学龄前组发病率为50%、学龄组为57.14%,显著高于其他类型,P<0.05。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腹泻以婴幼儿患儿多见,其病原体以轮状病毒为主,应加强婴幼儿相关疾病防治,并加强患儿粪便细菌培养及轮状病毒检测,减少疾病发生几率。

  • 标签: 小儿肺炎 支原体 临床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