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胆管水成像(MRCP)结合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胆道梗阻性疾患诊断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对110例经病理证实的良恶性胆道梗阻病例的MRCP及DWI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胆道结石65例;肝门部胆管良性狭窄11例,壶腹部癌及胰头癌21例;肝门部癌13例。结果110例胆道梗阻性病例中,经MRCP检查对胆道梗阻性扩张均显示明确,梗阻部位均能准确定位;其中胆道结石于MRCP原图及三维重建图显示清晰,均表现为低信号影,在DWI中呈低信号;胆道肿瘤性病变在MRCP中梗阻征象及梗阻部位显示清晰;胆道肿瘤性病变在DWI中呈高信号,显示清晰;胆管炎性狭窄在MRCP中梗阻征象及部位显示明确,在DWI中呈等信号。结论在进行MRCP检查的同时,辅以DWI检查有助于提高胆道梗阻性疾患诊断的准确性。应用MRCP结合DWI应成为诊断胆道梗阻性疾患的推荐方法。

  • 标签: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胆道梗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0 T磁共振氢质子波谱成像(1H-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联合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应用于小儿髓母细胞瘤(medulloblastoma,MB)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病理证实的MB的患儿及年龄匹配健康对照组1H-MRS和DTI检查,分别观察MRS波谱图各代谢物信息、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spersion coefficient,ADC)、部分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及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iffusion tensor tractography,DTT)的变化。分别分析肿瘤中心、肿瘤周边、健康对照组N-乙酰天冬氨酸(N-acetylaspartic acid,NAA)、肌酸(creatine,Cr)、胆碱(choline,Cho)及Cho/Cr、NAA/Cr、Cho/NAA、ADC值、FA值的差异。结果21例MB肿瘤发生在小脑蚓部(11/21)、第四脑室内(7/21)及右侧小脑半球(3/21);男/女(13/8),男患儿发病年龄小,平均(28.20±22.24)个月,女患儿发病年龄平均(37.37±21.86)个月;男患儿肿瘤平均体积小(75.30±52.42) cm3,女患儿肿瘤平均体积(86.72±49.41) cm3。1H-MRS显示肿瘤中心Cho波峰抬高,NAA峰下降,NAA/Cr下降、Cho/Cr升高;DTI数据中肿瘤中心ADC值低,FA值高,DTT上纤维束纤细紊乱,并且肿瘤区纤维束局部连续性中断、推移。结论1H-MRS联合DTI对MB显示有一致性,不同原理给出一致性结果,在不同的细胞及分子水平为临床提供更精准的病变范围及为手术方式提供帮助。

  • 标签: 小儿 髓母细胞瘤 氢质子波谱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相关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及动态增强成像在肺癌病理类型鉴别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选2019年5月~2021年10月于本院健康体检期间X线胸片检查中检出疑似肺癌患者57例,行回顾性临床研究。患者手术病理检查前,均接受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动态增强成像联合诊断。以病理诊断结果为准,分析联合诊断效能及不同病理类型肺癌影像学参数差异性。结果:(1)DWI-DCE MRI联合诊断实施对肺癌诊断敏感度为92.31%,特异度为88.89%,符合率为91.23%。(2)肺癌腺癌患者ADC值(1.19±0.09)及DCE-MRI中Ve(0.35±0.06)、Kep(0.51±0.15)min及Ktrans(0.16±0.05)min均高于鳞癌、小细胞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病理诊断中可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动态增强成像联合诊断中经分析受检者病灶成像ADC值、DCE-MRI定量参数差异性特征,提升肺癌检出率,明确肺癌患者病灶病理分类,临床诊断价值显著。

  • 标签: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动态增强成像 肺癌 病理鉴别
  • 简介:摘要:子宫内膜癌作为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诊断与治疗是关键。本篇论文重点研究探讨了磁共振成像(MRI)动态增强与扩散加权成像(DWI)联合诊断在子宫内膜癌中特殊功能。三种诊断方式,即MRI、DWI单独使用及两者结合,对比下来,MRI动态增强联合DWI的诊断结果在敏锐性与针对性上胜出。试验表现出,DWI可以显著提升MRI的软组织分辨能力,对于早期子宫内膜癌检测更有优势。加上MRI动态增强,肿瘤的边界和血液供应更为清晰,肿瘤浸润程度的判断更加精确。结合这两种技术,我们不仅可以明确肿瘤存在的情况,同时也可以更准确地判定癌变程度,对于手术方式的选择以及术后治疗的规划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MRI动态增强联合DWI在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中具有显著的优越性,值得临床医生在实际操作中广泛应用。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子宫内膜癌 恶性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究磁共振波谱成像(MRS)及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0例前列腺癌及40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分别采用MRS、DCEMRI、MRS+DCEMRI进行检查,对比三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结果与前列腺增生诊断相比,MRS及DCEMR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符合率明显更高(P<0.05);MRS+DCEMRI联合诊断对前列腺癌的诊断符合率为100.0%(40/40),对前列腺增生的诊断符合率为97.5%(39/40)。结论MRS与DCEMRI均是临床诊断前列腺癌的有效方法,联合检查可减少临床漏诊、误诊现象,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前列腺癌 磁共振波谱分析 磁共振成像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及扩散加权成像在鼻咽癌同步放化疗后疗效评估的价值进行分析。方法:2020年1月—2021年3月,挑选64例鼻咽癌同步放化疗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及扩散加权成像,根据化疗效果,分为有效组(n=35)和无效组(n=29),分析化疗前后表观扩散系数。以及两组的表观扩散系数,病灶残留率,复发率。结果:与化疗前相比,化疗后表观扩散系数增高(P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化增强扫描 扩散加权成像 鼻咽癌 同步放化疗 疗效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前列腺良恶性病变患者共90例,良性病变56例,恶性病变34例。所有患者均进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扫描,分析总结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DWI和ADC图表现,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前列腺癌病灶在DWI上呈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前列腺增生的DWI和ADC图表现为中央腺体区信号不均匀,而外周带信号均匀;前列腺增生组和前列腺癌组的平均ADC值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检查在前列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并对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具有鉴别诊断价值。

  • 标签: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前列腺癌 良恶性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定量评估肠道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病变的活动性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1例确诊为CD的患者,患者均在2周时间内进行磁共振小肠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enterography,MRE)、DWI及小肠镜检查。根据CD简化内镜活动性评分(simplified endoscopic activity score for Crohn′s disease,SES-CD)将病变肠段分为缓解组(0~2)、轻微活动组(3~6)及中重度活动组(>6)。观察MRE及DWI表现,计算磁共振活动指数(magnetic resonance index of activity,MaRIA)及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比较不同活动组间MaRIA及ADC值的差异性,采用ROC曲线分析MaRIA及ADC值区分不同活动期病变的诊断效能,MaRIA及ADC值与SES-CD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共127个肠段纳入研究,缓解组15段,轻微活动组45段,中重度活动组67段,SES-CD评分为1.0~11.0。不同组间MaRIA及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小于0.01)。MaRIA及ADC值与SES-CD的相关性分别为0.793 (P<0.01)和-0.742 (P<0.01)。ROC曲线分析发现,当MaRIA为9.1,ADC值为-1.585×10-3 mm2/s时,区分缓解组与活动组的曲线下面积最大分别为0.962 (P<0.01)及0.957 (P<0.01);当MaRIA为11.1,ADC值为-1.345×10-3 mm2/s时,区分缓解-轻微活动组与中重活动组的曲线下面积最大分别为0.942 (P<0.01)及0.920 (P<0.01)。结论DWI可定量准确区分CD不同活动期病灶。

  • 标签: 克罗恩病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活动性评分
  • 简介:目的评价扩散张量纤维柬成像(Diffusiontensortractography,DTT)技术观察急性期脑出血锥体束损伤与其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对30例发病2周以内的基底节或丘脑出血患者进行磁共振DTT评价锥体束的完整性,发病后6个月应用Barthel指数(Barthelindex,B1)评价其功能恢复.比较各组B1评分以及分析锥体束完整性与B1评分的相关性.结果除7例资料不完整被剔除外,23例患者资料纳入统计.锥体束完整性不同的各组问B1评分有统计学差异(F=9.693,P<0.01).急性期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tensorimaging,DTI)所显示的锥体束完整性与发病6月后B1评分有良好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差异(r=0.733,P<0.01).结论脑出血急性期应用DTT评价锥体束的完整对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有预测价值.

  • 标签: 脑出血 扩散张量成像 锥体束 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老年前列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15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经初期检测疑似前列腺癌的50例老年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DWI扫描后进行穿刺手术活体检测,其中确诊前列腺癌的患者为实验组(n=27),未确诊前列腺癌的患者为对照组(n=23)。分析DWI检测成功率,对比两组患者前列腺组织DWI信号强度和ADC值。结果与穿刺手术相比,DWI检测成功率达93%。实验组患者前列腺组织DWI信号强度显著高于对照组(b=800s/mm2130.45±21.90vs105.66±77.23;b=50s/mm2137.72±37.25vs89.34±77.23,p<0.05),平均ADC值显著低于对照组(82±24.35vs153±19.36mm2/s,p<0.05)。结果DWI信号强度和ADC均值能直观显示癌变程度,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用于诊断老年前列腺癌准确率高,值得推广。

  • 标签: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前列腺癌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技术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来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平均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CT动态增强进行检查,观察组采用磁共振常规扫描基础上另加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技术检查进行临床明确诊断,分别认真观察两组的检查结果,分析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技术相对于CT动态增强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准确率。结果我院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经过临床诊断性检查,对照组检出19例,6例未检出患者其中有3例是由于对肝癌不典型表现缺乏足够的认识,另外3例由于扫描视野不全或者窗位选择不恰当,CT动态增强检测肝癌的敏感性为76%;观察组检出24例,1例患者未被检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技术检测肝癌的敏感性为96%,明显高于CT动态增强检测肝癌的敏感性,提高了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准确率。讨论肝脏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技术近年来在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中应用日趋广泛,提高了临床诊断准确率,降低了临床误诊和漏诊率,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使用。

  • 标签: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动态增强 原发性肝癌 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成像(DWI)和CT在脊椎骨折病因诊断中的准确度,比较分析两种检测手段在脊椎骨折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96例脊椎骨折患者进行试验,分成单纯性脊椎骨折组(n=46)和病理性病理性脊椎骨折组(n=50)。对两组脊椎骨折患者分别进行DWI和CT扫描诊断,评价两种影像学方法对脊椎骨折患者病因诊断的准确度。结果在单纯性脊椎骨折的病因诊断方面,DWI对骨折脊椎的诊出率(97.44%)明显高于CT(87.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理性脊椎骨折病因的诊断过程中,DWI的骨折脊椎诊出率(96.94%)依然高于CT(86.73%)。结论DWI对脊椎骨折病因诊断方面的准确率高于CT,但是两种影像学诊断方法均存在一定缺陷,需要针对各种影像学诊断方法的特点,采取联合诊断的方法以提高脊椎骨折病因的诊断准确度。

  • 标签: 磁共振扩散成像 CT 脊椎骨折病因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磁共振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ntravoxelincoherentmotion,IVIM)及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alkurtosisimaging,DKI)在轻中度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价值。方法:23例弥漫性肝病患者行磁共振IVIM、DKI检查及CT引导下肝脏穿刺活检术。在磁共振图像上测得定量DKI相关指标和标准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快速ADC、慢速ADC、快速ADC/总ADC比例。以病理组织学诊断为金标准,统计分析各磁共振指标与肝纤维化分期、Knodell组织学活动指数(炎症评分)间的相关性,评估其诊断价值。结果:随着肝纤维化分期进展,MD、Dr、标准ADC、慢速ADC值均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但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随着炎症评分程度加重,Dr值呈下降趋势,MK、Kr值呈上升趋势,但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MD、Dr值、快速ADC值与肝纤维化分期之间具有中度负相关性。快速ADC值与肝纤维化炎症评分之间具有中度负相关性。结论:磁共DKI及IVIM在轻中度肝纤维化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其中DKI中MD、Dr指标和IVIM中快速ADC值有助于肝纤维化分期诊断。

  • 标签: 肝纤维化 体素不相干运动 扩散峰度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移植肾的MRI表现、材料与方法:对35例移植肾进行MRI检查,根据临床症状及生化资料将其分成三组,即非排斥组22例;排斥组(急性、慢性)5例;少尿、无尿组8例。MRI观察项目:(1)移植肾大小,(2)移植肾皮髓质分辨率(四级),(3)移植肾血管能见度(四度)。结果:非排斥组,肾脏外形无增大,皮髓质分辨率Ⅱ级以上达95%,血管能见度Ⅱ度以上达95%,排斥组,急性:肾脏外形均增大,皮髓质分辩模糊均在Ⅱ级以下,血管能见度在1~0度范围;慢性:肾脏稍偏小,皮髓质分辨率及血管能见度均在Ⅱ~Ⅰ级(度)范围。少尿、无尿组,早期肾脏无增大,皮髓质分辨清楚,Ⅱ级达75%,而血管能见度差,Ⅰ度达75%。本文重点讨论少尿、无尿组的病因,MRI特征及血管能见度改变的临床意义。结论:MRI能较好地显示移植肾的变化,并对其CMD和PVV级别进行判断。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移植肾 排斥 非排斥
  • 简介:2003年的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由保罗·C·劳特伯和彼得·曼斯菲尔德爵士分享以表彰他们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领域的突破性成就.这项技术的发明使得人类能够清清楚楚地看到自己或其他生物体内器官的图像,为医疗诊断和科学研究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手段.

  • 标签: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 医学 生物体内 彼得·曼斯菲尔德 生理学奖 医疗诊断
  • 简介:目的外周脉管系统的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常见病,用于本病的导管技术,曾被看作是诊断的金标准。但由于它们的侵入本性,生来就有产生并发病的可能。无创的诊断技术,由于准确性低和依赖于高手的操作,其作用历来是有限的。磁共振血管造影术(MRA)是一个新途径,其诊断的准确性,能与侵入性血管造影术相比。

  • 标签: 脉管系统 磁共振成像 外周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动脉粥样硬化 导管技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