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在元世祖忽必烈统治时期,始终存在着以“义理至上”为宗旨的儒臣政治集团与王文统、阿合马、卢世荣、桑丹为代表的功利派理财之臣的激烈斗争。本文试图考察儒臣集团在这一斗争中功利的基本倾向以及这一倾向对元代政治的消极影响。这一课题不仅对于认识元代中后期的政治变化可以提供若干重要的历史背景,而且对于认识一个时代特定的文化思潮对人们的政治选择和政治活动的能动影响,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卢世荣 阿合马 《元史》 文统 义理派 功利论
  • 简介:2008年北大百年校庆时,钱理群教授有过这样的点评,现代的大学正在培养"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利己主义者并不可怕,前面加上"绝对的、精致的"这样的定语,就很可怕了。而且说得是一个群体,这个群体正是被称之为国之栋梁和国家未来的大学生。钱理群教授的这番话是在北大说的,主要面向的是北大的学生,这从侧面反映出北大也正在培养"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整个大学圈子,并无例外。

  • 标签: 大学生 功利主义 高中生 价值观 择业 利己主义
  • 简介:R.M.黑尔认为,通过对道德概念的语言学研究和逻辑分析,他的普遍规定主义元伦理学能够为功利主义道德规范的合法性论证提供形式化的逻辑基础。但是,由于他无法弥补普遍规定主义功利主义思维方式之间的两道鸿沟,且偏好的积聚性计算这一方式本身又缺乏逻辑根基,因此他提出的偏好功利主义只能说是一种实质性的道德规划。至于能否通过道德语言的逻辑来化解道德分歧,黑尔的论证无法提供肯定的回答,但至少他指明了一种元伦理学与规范伦理学相结合的伦理学发展方向。

  • 标签: 可普遍化 普遍规定主义 功利主义
  • 简介:功利主义大学观认为高等教育是谋求"最大多数人最大幸福"的工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社会成员的幸福。针对19世纪牛津、剑桥等传统大学宗教至上、恪守古典的弊病,以边沁为精神领袖的功利主义者积极筹建伦敦大学,并由此掀起了一场新大学运动,推动了功利主义大学观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功利主义大学观尽管在目的论、个人主义等方面遭受质疑,但是在高等教育数量—质量关系、办学遵循和办学原则等方面对我国大学建设仍具有启发意义。

  • 标签: 功利主义 大学观 新大学运动 伦敦大学
  • 简介:在当代社会中,虽然平等的观念广为流行并且深入人心,但是平等主义者也大有人在。从平等主义者的观点看,平等是我们时代的首要迷信。平等主义者对平等观念提出了四种批评:作为一种理论,平等是没有基础的;作为一种对待人们的方式,平等是不公平的;作为一种后果,平等是反生产的;作为一种政策,平等是不可行的。当然,面对这些批评,平等主义者也会有理由为平等主义辩护。

  • 标签: 平等 反平等 正义 政治哲学
  • 简介:集道义论、功利论、德性论于一身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之所以是一种新的规范道德论,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承认前此功利论、道义论规范伦理学存在的价值,马克思主义的伦理学是道义论、功利论、德性论的有机统一

  • 标签: 功利道义 道义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 简介:斯大林官僚主义探析薛晓莉官僚主义现象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它最早发端于十月革命胜利后的苏联,并同斯大林的集权体制紧密联系在一起。作为苏联的第一代领导人,斯大林曾旗帜鲜明地反对过官僚主义,官僚主义也正是在他执政的年代里呈愈演愈烈...

  • 标签: 反官僚主义 斯大林 反对官僚主义 党和国家机关 监察委员会 苏联共产党
  • 简介:<正>任一社会都是有机的整体,其中的经济、政治、文化诸因素都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中国当前经济的迅速增长以及由此推动的社会发展,必然要求文化方面的相应进步。因此,哲学这一社会发展的目的理念与文化进步的基本价值观念的提供者,在中国历史转折的这一关键时期,责无旁贷地应当承担起自己的重负。中国哲学重建的必然性,正在日益为人们所认识并形成一种呼声。

  • 标签: 科学主义 中国哲学 中国传统哲学 本体论 西方哲学 逻辑实证主义
  • 简介:我认为每一种伦理学研究方法或者伦理学理论都应该吸收康德学派的思想,因此,我们所有人都不得不或应该承认,我们受到了康德的创新性的影响,且在许多领域都受到了他清晰的历史观和概念性的道德观的影响。我将要从康德绝对命令和假言命令之间的区别展开讨论,我认为康德是第一位以某种明确的方式来阐述这两者之间区别的哲学家。我将要讨论dasGute(good,善)和dasWohl(well,福)之间的区别,我相信二者的区别使康德有效地发现了“事物的善的状态”这种观点,或至少第一次清楚地认识到了那种观点的含义。我还会讨论,康德对道德内在特性的强调,何以能为美德伦理学和关怀伦理学提供重要启示,甚至也能对结果主义产生影响(尽管较少),因为适当地关注康德就内在生活所说的一切能帮助结果主义者形成并区分他们自己那些自相矛盾的观点。

  • 标签: 绝对命令 假言命令 幸福 内在性
  • 简介:我丈夫是一个电视主义者,我也是。当然,当初我们并不是因为电视才谈恋爱的,而是恋爱以后,准确地说是结婚近一年以后,在我们终于有了可以买一件家用电器的钱,商量买什么的时候。他说:买什么都行,除了电视。我一听这话,“竟比自己肺腑中掏出来的还觉恳切”,不由得像林妹妹一样,“半个字也不能吐,只是怔怔地望着他。”因为,我早就暗暗发誓:我一定要一个没有电视的家。一次我在同事家聊天,说到电脑,我说,我恐怕与电脑无缘了,因为我丈夫是电脑的。这时,坐在电脑前半天没吱声的男主人说话了:还真有这种人,买不起什么就说他不要什么,就什么——想必

  • 标签: 电视 丈夫 主义 电脑 家用电器 俄苏文学
  • 简介:历史学家有一把度量极严格的尺子,就是功利功利是他审视评价一切人和事的终极准则。孰知人类社会除去经济兴衰、制度更替还有另一领域也在艰难地迈步,即人的心灵世界。历史学那双睿智而犀利的眼睛却不大关顾后者。正像今天,人们要看的是经济的潮涌携来多少财富,市场的开发开放获得多少利润,一张股票可以托起几座新兴的城市,如此等等,便足以构成一个完整的现实世界。我这里所说的"历史学"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指代,不过我把那种唯功利的眼光,应该改称做历史主义,或许更为确切。在历史主义看来,文学不具备获取功利的手段,或根本不存在功利的目的。且常站在他的反面说三道四,碍手碍脚,文学既非哲学、经济学,又非什么经世治国之道,修齐治平,无一致用,于社会发展可有可无,唯盼它莫做前进路上的绊脚石就是了。

  • 标签: 前进路 治国之道 经济兴衰 修齐治平 人类社会 经世
  • 简介:教育,是人类千年文明史中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职业.然而,如今却面临着种种非议。社会视教育为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最后堡垒;专家责难教育背离科学,效益低下;家长责备教育负担过重,扭曲儿童个性:教师抱怨缺少尊重与理解;教育家吕型伟老先生也说,现在的教育患上了“多动症”;教育界对功利追求则成了人们批评的重要对象。的确,有的学校不惜加大学生“负荷”,

  • 标签: 功利 “多动症” 经济时代 效益低下 负担过重 儿童个性
  • 简介:当前,无论是家庭、社会还是学校,教育的功利性倾向越来越明显。

  • 标签: 功利性倾向
  • 简介:现在文坛上有一种倾向,那就是有的人对文学的功利性问题嗤之以鼻。似乎一提文学的功利问题,就是对文学纯洁性的一种污辱。其实呢,世界上人类创造的任何一种东西都有个功利问题的,都是存在着一个有用与无用问题的。

  • 标签: 功利性 文学创作 创作手法 创作思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放眼近几年的教育现状,我们在承认教育发展的同时不得不担忧,教育这个被人类赋予伟大使命的活动正日益被实用主义所掣肘,其引领时代发展、提升社会的功能被不断削弱,从而成为社会的屈从者。由此,我们不仅要问:教育,你欲往何处去?

  • 标签: 教育改革 功利思想 现实主义 评估管理机制 中国教育 反教育行为
  • 简介:摘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当前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做到这一点就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这也就要求我们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不能教条式的对待马克思主义。教条主义的盛行曾对党的前途命运产生过  严重的危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也是不断同教条主义作斗争的过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今天依旧要时刻警惕教条主义的危害。教条主义思想为党内克服错误思想、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本文从《反对本本主义》的创作背景出发,分析其中蕴含的反对教条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并对其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作出概括。

  • 标签: 反对本本主义 反教条主义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简介:本文首先从伦理道德、政治制度、文化教育、文学艺术、国民人格等方面梳理了陈独秀传统主义思想的主要脉络和基本内涵,并分析了其传统主义的内在逻辑结构和重心所在;其次,通过分析,归纳总结了陈独秀传统主义思想具有的孔排儒、破立统一、毫不妥协的坚定性和强烈感情倾向等三大特征;运用历史分析、逻辑分析和心理分析的方法,追踪探解当时陈独秀传统主义思想行为的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反驳当时和后世对他的误解,从历史和现实的互动中确立陈独秀传统主义的历史高度、启蒙价值和跨时空的影响力.

  • 标签: 陈独秀 反传统主义 五四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