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溪山琴况》是我国古代琴学理论的代表性著作之一.明末琴家徐上瀛以前人“清丽而静,和润而远”的原则为基础,结合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各个范畴的核心精神,从而提出了古琴艺术的二十四个审美范畴,即“二十四况”.徐上瀛将“和”况列为二十四况之首,深入阐明了古代圣贤对纯粹中正之气的不懈追求.以琴观人,由人观道,从根本上解释了中国传统美学精神中所囊括的宇宙大和之气.

  • 标签: 《溪山琴况》 弦与指合 指与音合 音与意合 琴心之妙
  • 简介:读朴老的诗,犹如面对一泓清溪。就是那种在山岩林丛中,不择地势,随处而安,自由流淌的清溪。是它,点缀了自然,带来了勃勃的生机。朴老的作品,大都率真平和,质朴无华,潺湲的流响汇成音乐,清澈的溪水坦露心地,读者可以毫不费力地读出心声,感受到它的真实和亲切。即使那些偶而因时因事所赋的慷慨激昂之作,也似沿着山壁奔驰而下的溪流,珠溅声飞,发出震撼人心的轰鸣,让人久久难以忘记。

  • 标签: 赵朴初 诗歌创作 文学评论 佛教
  • 简介:《论语·学而》言"慎终追远,民德厚矣",传统意义上将"慎终追远"限定于对父母、族类、祖先的祭拜之礼,将"民德厚"诠释为一种上行下效的教化方式。本文通过多维考察,认为"慎终追远"不限于丧葬礼仪,"民德厚"亦不仅仅是上行下效的教化方式。"慎终追远"、"民德厚"分别与"孝"、"忠"有着紧密的关涉,"慎终追远"(孝)是"民德厚"(忠)的基础,"民德厚"是"慎终追远"的要求和结果。

  • 标签: 《论语》 慎终追远 民德归厚
  • 简介:敦煌石窟中留存下来的文殊信仰资料极其丰富,这些资料包括文殊类经典、文学作品及绘画、彩塑等多种类型,时间多集中于晚唐五代宋初,即曹氏义军时期。通过对曹氏义军时期敦煌地区五台山文殊信仰盛行的原因及其特点进行分析,认为镇国与消复是这一时期该地区文殊信仰的基本内容。

  • 标签: 曹氏归义军 敦煌 五台山 文殊信仰
  • 简介:2007年11月23日,在已有1200年历史的韩国奉恩寺内,4000多名韩国佛教信徒和民众出席了金乔觉地藏菩萨立像奉安法会,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会长叶小文等出席了当天的法会。由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和中国佛教协会向韩国佛教界赠送的金乔觉地藏菩萨立像高为1.88米,重99公斤,用台湾名贵桧木雕凿而成。

  • 标签: 中国佛教协会 地藏菩萨 韩国 赠送 故里 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