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新生儿睾丸扭转(neonatal testicular torsion,NTT)是指在出生前或生后30 d内出现的睾丸扭转,其中产前NTT占70%以上,多于孕34~36周在子宫内或分娩过程中发生。本文报道2例产前NTT,总结其临床及影像资料特点,以提高新生儿科医生对本病的认识。

  • 标签: 产前型,睾丸扭转 婴儿,新生 诊断 治疗方式
  • 简介:摘要原发于鼻腔及鼻窦的肠腺癌(SNS-ITAC)是一种发生于鼻腔、鼻窦内的恶性腺样肿瘤,局部侵袭性较强,常累及筛窦、鼻腔及上颌窦。本文报道2例原发性SNS-ITAC,镜下观察2例患者肿瘤组织学形态均呈乳头状生长,部分呈小管-腺管样生长,肿瘤细胞核呈长杆状,假复层或复层排列,胞质嗜酸性,可见少量杯状细胞,细胞轻度异型性,可见核分裂象,具有肠腺癌相似的分化和细胞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表型:CDX-2、CK20、CK7、Villin阳性,SATB2少数细胞阳性,Ki-67阳性指数约30%,均符合SNS-ITAC。原发性SNS-ITAC是一种罕见肿瘤,发病率为百万分之一,依据临床及病理组织学特点,并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以明确诊断。

  • 标签:
  • 简介:<正>管毛发属较罕见疾病,首先由Kligman描述,迄今为止国内共报告6例但具有家族倾向的病例在我国尚未见报道。现就我科所遇到母女人同患管毛发报告如下:例1.女,41岁,因诊断“头虱”十余年,经多次治疗,效果不佳。患者一般情况尚好,无任何自觉征状。查体:部分头发灰白,但有光泽,未见断发,不稀疏,约有1/

  • 标签: 毛发 同患 管型 家族倾向 头虱 首次报告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系统性护理在重症肺炎伴呼衰患者预后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本院就诊的重症肺炎伴有呼衰的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常规护理+系统性护理),对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进行记录分析。结果研究组血气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症肺炎伴呼衰患者应用系统性护理进行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对患者的病情恢复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系统性护理 重症肺炎 二型呼衰
  • 简介:目的改进盐酸托司琼的合成工艺。方法本文以吲哚-3-甲酸为起始原料,酰氯化后与托品醇钠发生缩合反应,再与盐酸成盐,纯化制得高纯度盐酸托司琼。结果该合成工艺避免了采用易燃易爆的正丁基锂,增加了安全性,节约了成本,且提高了收率(〉53%)。结论该方法在整个制备过程中,不用分离中间体,操作简便,该方法适合工业化生产。

  • 标签: 盐酸托烷司琼 合成工艺 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银杏内酯对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刺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大鼠抑郁样行为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慢性应激组,以及慢性应激+银杏内酯低剂量(1.5 mg·kg-1·d-1)组、中剂量(3 mg·kg-1·d-1)组和高剂量(6 mg·kg-1·d-1)组。除对照组,各组造模3周后给予药物治疗,持续给药3周并同时造模。应激期间和结束后测试行为学,取血清和海马下丘脑组织用于炎症因子、神经递质等试剂盒检测。结果慢性应激造成大鼠出现抑郁样行为,持续给予银杏内酯可以改善大鼠糖水偏好、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和旷场试验评分。银杏内酯能够显著改善CUMS造成的血清中免疫细胞因子IL-1β、IFN-γ分泌减少,显著升高IL-10、IL-4分泌水平。此外,CUMS造成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HPA)轴功能亢进,增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和血浆皮质醇(cortisol,COR)的分泌,负反馈调节海马中神经递质释放,造成CUMS大鼠脑中神经递质水平如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 5-HT)、5-羟吲哚乙酸(5-hydroxyindoleacetic acid, 5-HIAA)和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 NE)含量降低。银杏内酯能够显著抑制HPA轴功能亢进,增加脑中神经递质水平。结论银杏内酯可能通过调节机体免疫环境,抑制HPA轴亢进,增加神经递质释放改善大鼠抑郁样行为。

  • 标签: 抑郁症 慢性应激 免疫因子 HPA轴 神经递质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内源性β-雌醇在七氟麻醉致新生大鼠远期行为学异常中的作用。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新生SD大鼠45只,5日龄,体重10~1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15):对照组(C组)正常笼内喂养,不接受麻醉;七氟组(S组)2.1%七氟麻醉6 h;福美司坦组(F组)麻醉前30 min皮下注射β-雌醇合成抑制剂福美司坦2 mg/kg。C组和S组于麻醉前30 min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出生后60 d时行高架十字迷宫(EPM)实验,出生后70 d时行前脉冲抑制(PPI)实验。结果与C组比较,S组EPM实验开放臂停留时间百分比降低,PPI实验前脉冲比降低(P<0.05);与S组比较,F组EPM实验开放臂停留时间百分比升高,PPI实验前脉冲比增加(P<0.05)。结论内源性β-雌醇参与了七氟麻醉致新生大鼠远期行为学异常的过程。

  • 标签: 雌二醇 麻醉药,吸入 婴儿,新生 动物行为学
  • 简介:背景:大量实验已证明,玻璃化低温保存能获得更高的细胞存活率。目的:观察玻璃化低温保存对肌腱细胞与聚甲基硅氧材料复合物的影响。方法:取共培养9-14d的肌腱细胞-聚甲基硅氧复合物,分别以10%甲亚砜、玻璃化低温保存液VS55、21%甲亚砜进行低温保存和复苏。复苏培养1h后,进行死/活双色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技术分析,观察肌腱细胞存活率,以新鲜培养的肌腱细胞-聚甲基硅氧复合物为对照。结果与结论:①死/活双色荧光染色:10%甲亚砜组肌腱细胞从聚甲基硅氧支架材料孔隙表面上剥脱,呈双染的不规则细胞形态;VS55组和21%甲亚砜组存在单染绿色荧光的梭形和球形细胞,也存在红绿双染的不规则形态细胞,两组细胞观测密度较对照组明显下降;②流式细胞技术分析:对照组细胞大小均匀;10%甲亚砜组由于细胞量少而不足以进行流式细胞检测;VS55组以较小体积的细胞颗粒为主;21%甲亚砜组细胞体积大小与新鲜对照组类似,同时存在较小颗粒;③细胞回收率与存活率:VS55组细胞相对存活率低于21%甲亚砜组(64.9%,76.2%,P〈0.05);10%甲亚砜不能获取足够细胞,未能行细胞计数;4结果表明:采用21%甲亚砜玻璃化低温保存有利于提高细胞的存活率,保持肌腱细胞-支架结合完整。

  • 标签: 低温保存 二甲亚砜 组织工程 生物材料 材料相容性 组织工程肌腱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测定山东、安徽、浙江不同产地灵芝的三及甾醇含量。方法以齐墩果酸为对照品,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三及甾醇含量。结果三及甾醇含量最高的为山东灵芝,其次为浙江灵芝,再次为安徽灵芝。结论山东、安徽、浙江三产地灵芝中三及甾醇含量存在明显的差异。

  • 标签: 灵芝 三萜及甾醇 含量考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女贞子总三的制备方法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用甲醇浸提,石油醚、乙酸乙酯先后萃取,乙醇热溶冷沉法纯化制备总三,并采用2,2-苯基-1-苦基肼(DPPH)法测定总三的抗氧化能力。结果制备女贞子总三纯度为93.33%,浓度在214.9μg/mL时,对DPPH的清除率为94.65%,与VC的清除率96.78%接近。结论乙醇热溶冷沉法制备女贞子总三纯度高,其抗氧化能力与VC接近。

  • 标签: DPPH法 抗氧化 总三萜 女贞子
  • 简介:海洋异臭椿类三化合物是一类化学结构特殊并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海洋天然产物.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海绵等海洋生物中的异臭椿类三化合物及其生物活性进行较多研究.本文拟对海洋异臭椿类三的结构与生物活性关系作初步探讨.

  • 标签: 海洋药物 异臭椿类三萜 生物活性 化学结构 药效学实验
  • 简介:从合欢皮的乙醇提取物中用色谱法分离得到1个三糖链三皂甙1,其21位侧链含有较为少见的木糖。经化学和波谱分析,将皂甙1的结构鉴定为3-O-[b-D-吡喃木糖基-(?(r)2)-b-D-吡喃呋糖基-(?(r)6)-b-D-吡喃葡萄糖基]-21-O-{(6S)-2-反式-2-羟甲基-6-甲基-6-O-[4-O-(6R)-2-反式-,6-甲基-6-O-b-D-吡喃木糖基)-2,7-辛烯酰基]-b-D-吡喃鸡纳糖基]-2,7-辛烯酰基}-金合欢酸-28-O-b-D-吡喃葡萄糖基-(?(r)3)-[a-L-呋喃阿拉伯糖基-(?(r)4)]-a-L-吡喃鼠李糖基-(?(r)2)-b-D-吡喃葡萄糖基酯,为一新化合物,命名为合欢皂甙J231。

  • 标签: 合欢皮 豆科 三萜皂甙 合欢皂甙J23
  • 简介:从中药祁州漏芦中分离得到一个新的三类化合物,根据波谱分析,理化常数测定确定其结构为2α,3α,19α,25-四羟基乌苏-12-烯-23,28-酸,同时还分到乌苏酸,3-氧-19α-羟基乌苏-12-烯-28-酸,坡模提酸,2α,3α,19α-三羟基乌苏-12-烯-28-酸,牛蒡子酸,儿茶精和β-谷甾醇.

  • 标签: 祁州漏芦 三萜类化合物 儿茶 类化合物 Β-谷甾醇 理化常数
  • 简介:目的:研究鸡矢藤环烯醚总苷(Iridoidglycosidesofpaederiascandens,IGPS)的镇痛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小鼠福尔马林实验、扭体实验研究IGPS镇痛活性,通过小鼠竖尾实验和小鼠跳跃实验研究其成瘾性,通过纳洛酮拮抗实验和预先给予一氧化氮供体左旋精氨酸(L-Arginine,L-Arg)和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N-硝基-L-精氨酸甲酯(N-nitro-L-argininemethy1ester,L-NAME)初步探讨IGPS镇痛作用与阿片受体和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系统的关系。结果:IGPS(360、180mg/kgigqd×7d)可显著抑制福尔马林实验Ⅰ相和Ⅱ相反应;IGPS(360、180、90mg/kgigqd×7d)可明显抑制冰醋酸导致的小鼠扭体反应;IGPS(360mg/kgscq12h×8d)连续给药动物均未出现S行竖尾反应及跳跃现象;纳洛酮(5mg/kg)不能拮抗IGPS镇痛活性,L-Arg(400mg/kg)可部分地抑制其镇痛作用,L-NAME(37.5mg/kg)可增强其镇痛作用。结论:IGPS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且连续用...

  • 标签: 鸡矢藤环烯醚萜总苷 镇痛 成瘾性 纳洛酮 一氧化氮
  • 简介:目的:研究半红树植物黄槿(HibiscustiliaceusL.)的化学成分。方法:分离纯化采用硅胶色谱、SephadexLH-20凝胶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结构鉴定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与文献对照确定。结果:从黄槿中共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木栓酮(1)、粉蕊黄杨醇(2)、β-粘霉烯醇(3)、羽扇豆醇(4)、日耳曼醇(5)、豆甾-4-烯-3-酮(6)、豆甾-4,22-烯-3-酮(7)、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8)、β-谷甾醇(9)和豆甾醇(10)。结论:化合物3~5和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标签: 黄槿 三萜 甾醇
  • 简介:目的:对烈香杜鹃茎、叶中的三类化合物进行研究.方法:SephadexLH-20、硅胶色谱柱分离;理化性质、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鉴定9个三单体,分别为熊果酸(1)、2α,3β,23-trihydroxy-12-ursen-28-oicacid(2)、2α,3β-dihydroxy-12-oleanen-28-oicacid(3)、2α,3β-dihydroxy-12-ursen-28-oicacid(4)、齐墩果酸(5)、木栓酮(6)、白桦酸(7)、dammara-20,24-dien-3β-ol(8)、dammara-20,24-dien-3β-oAc(9).结论:化合物5、6、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8、9为首次从杜鹃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3、4为第一次从杜鹃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 标签: 烈香杜鹃 三萜
  • 简介:摘要总结1例戊酸血症--Ⅱ并发热性惊厥、低血糖的护理,根据患儿的护理要点,主要包括在高热期要预防抽搐,特殊用药护理;加强饮食管理,防止复发;做好健康教育。经精心护理,患儿转危为安出院。

  • 标签: 戊二酸血症--Ⅱ型 热性惊厥 低血糖 护理
  • 简介:摘要:糖尿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逐年升高,是世界正待解决的热点问题,以往我们都是从某一方面来说对糖尿病的影响,人本身就是一个整体,所以我们今天就说一下整体护理对糖尿病的影响,为糖尿病做研究进展,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方式来干预疾病,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整体护理 二型糖尿病 生活质量 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