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64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选取吐鲁番出土文书中的一些词语进行考释,以便于文书的阅读和研究,同时为大型辞书的编纂、修订提供参考。

  • 标签: 吐鲁番出土文书 词语 释义
  • 简介:<正>“鄂君启节”1957年、1960年先后出土,共两套,一套是舟节,一套是车节。分别收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与安徽省博物馆。于省吾等诸家已有考释。本人近年搜集两项有关资料,对铭文审与语汇解说,可以补充诸家未涉及的问题。试论如下:

  • 标签: 铭文 安徽省博物馆 战国 云梦秦简 历史博物馆 公元前
  • 简介:本文选择吐鲁番出土文书中的一些词语进行考释,以便于文书的阅读和研究,同时为大型辞书的编纂、修订提供参考.

  • 标签: 吐鲁番出土文书 词语 释义
  • 简介:中国近代张之洞督粤时,在广东省钱局铸造的“光绪元宝”银元样钱,一直珍藏于故宫博物院。这些呈送清帝审阅的样钱(中插图一、二)共有10组,分装于题有“广东拟铸银元式样”签的两个黄色锦匣内。每组银元5枚,分量依次为:库平7钱3分(中插图三);库平3钱6分5厘(中插图四);库平1钱4分6厘(中插图五);库平7分3厘(中插图六);库平3分6厘5毫

  • 标签: 样钱 光绪元宝 钱局 锦匣 铸钱 光绪十三年
  • 简介:本文收录笔者考释张家山汉简字词札记八则,简17的"(龙)"为"襱"异体,改简20的"落"为"要",读作"腰",并读简100的"落"为"胳";辩析"信"、"倍"二字,并读简21"参信"为"(参)伸";改简24的"虎"为"柜";读简72的"應(应)"为"膺";改简111的"達"为"通";读简62等处的"去"为"阖";考释简34的"(覃页)"读为"(函页)".

  • 标签: 张家山汉简 《引书》 字词 考释
  • 简介:古今训诂家常常利用注解之文与被注解之文的对应关系来进行校勘,这种方法掌握得好,是可以得到可信的结论的。比如《荀子·儒效篇》:'井井兮其有理也。'杨倞注:'井井,良易之貌。理,有条理也。'卢文弨:'正文‘有理’,各本作‘有条理’。案注,则正文‘条’字衍,今删。'《仲尼篇》:'财利至则善而不及也,必将尽辞让之义然后受。'杨倞注:'善而不及,而,如也,言已之善寡,如不合当此财利也。'谢本从卢校'善'上有'言'字。王念孙说:'据杨注云

  • 标签: 各本作 杨注 杨倞 例释 仲尼 王念
  • 简介:黄遵宪以佛理论世的赠友联语黄遵宪不但长于写诗,也擅长撰写联语。我曾发表论文《黄遵宪的对联艺术》,评价了他的精美联语14副(文载《客家研究辑刊)2001年第2期)。这以后,我在翻阅《梅县志》(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时,从图版中又发现一副黄遵宪手书的联语:

  • 标签: 黄遵宪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1年 对联艺术 发表论文 客家研究
  • 简介:<正>先父程树德教授,字郁庭,福建闽侯人,1877年生,1944年卒。清末翰林,不肯居官,公费留学日本,学习法律。回国后,担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七七事变后,隐居著述,贫病交加而终。先父10岁丧母,孤苦无依;但少年有志,勤奋自学,甚而通宵达旦。熟读经史,博览群书。中年致力于教学、科研工作,所任课程有“中国法制史”,“比较宪法”,“国际公法”、“国际私法”等科目,并在繁重的教学之余孜孜写作。晚年不事教学,

  • 标签: 七七事变 科研工作 教授 留学日本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 简介:<正>一、红男绿女游记中常见“红男绿女,游人如织”的套话。这红男绿女到底是什么意思?《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穿着各种漂亮服装的青年男女。”《辞源》的解释是:“盛装出游的男女。”清舒位《修箫谱》传奇《拥髻》:“红男绿女,到今朝野草荒田。”两书皆以红绿代表种种颜色的服装。然而历代相沿,衣着总以红女绿男为尚,除去吉服,男子很少穿红,何况又是寻常的郊游。《辞源》的引文,分明是慨叹世道沧桑,男女欢好无常,倒怕与盛装无涉。若就服色盲,此处毫无颠倒其辞之必要。如此造语,颇难索解。

  • 标签: 民俗词语 辨释 牌位 新娘 舒位 服装
  • 简介:《吕氏春秋》一书,现存东汉高诱注,并有元、明旧刊本十多种。清代以来,系统校理此书或择要训者不下百余家,但至今尚难通读之处也还不少。今仅就重读所及,挑选一些内容略作札记。

  • 标签: 《吕氏春秋》 高诱 校释札记
  • 简介:<正>《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训词语的专书.清人从事刊正《尔雅》文字讹误的,以阮元《尔雅注疏校勘记》六卷最佳(阮文附《十三经注疏》中《尔雅注疏》之后).阮氏以明吴元恭仿宋刻《尔雅经疏》3卷本为底本,参校3卷本唐石经《尔雅》、宋椠《尔雅疏》10卷等13种书,用力甚勤,比证极细.笔者在阅读中,感到尚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今仅从《诂》中选取数例,以求是于方家及同仁.

  • 标签: 《尔雅注》 《尔雅》 《尔雅·释诂》 札记 察视 《说文》
  • 简介:“牵郎郎”是明清时期广被学者记录与分析的一首游戏童谣。据记录可知,其至晚在元末的燕京地区已有流传。而相关分析,与以往从“诗妖”角度对童谣所进行的政治化阐释明显不同,而是充分揭示其背后所反映的民众之思想意愿,表现出浓厚的巫术思维。这与当前歌谣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不谋而合,可以看作是歌谣学现代学术研究的先驱。

  • 标签: 童谣 牵郎郎 巫术
  • 简介:本文把甲骨文中上从“步”(即铲雷类挖土工具)、下或从“井”或从“”之字作“阱”,并且将相关甲骨卜辞进行了简单的说解。同时也讨论了师同鼎首字的释读问题。

  • 标签: 甲骨文 卜辞
  • 简介:众所周知,王与新疆有着不解之缘。他去世后,骨灰就撤在了天山南北。作为一名普通的国民党新疆起义士兵的儿子,我有幸与王相识,多次感受到他的温暖,聆听他的教诲。我深深地感到,王与新疆、新疆人,真是心连心!下面是我亲身经历的几件往事。

  • 标签: 新疆 王震 亲身经历 国民党 起义
  • 简介:1993年3月12日,当南国的英雄花——木棉花绽放的时候,敬爱的王将军在广州走了。十几年来,他的音容笑貌总是时时浮现在我们这些工作人员的眼前。

  • 标签: 衣食住行 王震 工作人员 将军
  • 简介:<正>钧(1857—1920),是清末著名的学者、文学家。满洲镶红旗人,姓瓜尔佳氏,字在廷(载亭、在亭),号涉江道人。辛亥革命后改姓名为唐晏,字元素。据钧自著的《天咫偶闻》记载,他祖上在天命二年(1617年)归后金(清),以“二等侍卫事太祖,太宗”开始,至他名下已传了十二世,且由武入文,世世簪缨。钧出生故居——北京东城总捕胡同宅院,后来相继成为当时大学土恩承及李鸿章的宅笫。

  • 标签: 满族 县令 京师 八旗 满洲 子弟书
  • 简介:文中藉助国际敦煌项目网站公布的彩色照片,对敦煌变文中的"汝""何碓无觜、孤碓无觜""初来花下""博""沿寮""复制""悬沙""椷"等八则疑难字词,从形、音、义三方面对它们的词义作了细致深入的辨

  • 标签: 敦煌变文 疑难字词 词义 辨释
  • 简介:从19世纪张澍发现西夏碑[注1]以后直至今天,西夏文字和历史成为国际上很多国家专家学者关注的研究学科,并已在很多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唯独农田水利建设等少数领域,由于资料奇缺,很难涉足。1988—89年,前苏联东方学家克恰诺夫教授把极其重要的西夏文法典《天盛鼎新律令》(直译为《天盛改旧新定律令》)翻译、研究、出版,

  • 标签: 西夏文字 《天盛改旧新定律令》 资料 东方学 专家学者 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