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粉尘爆炸,具体来说是,当在空气当中悬浮的可燃性粉尘累积到一定浓度时,如有火源,便会产生急剧氧化燃烧反应,此时放出的热量以及气体体积会急速膨胀,压力也会急速升高,产生的后果非常严重。因此,本文针对粮食物流行业工艺设计粉尘防爆措施给出了详细分析。

  • 标签: 粮食物流 工艺设计 粉尘防爆
  • 简介:摘要: 目前,我国粮食物流存在粮食物流技术装备水平较落后,粮食物流通道网络不完善,粮食现代物流信息系统不健全等突出问题。发展粮食现代物流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以物流信息技术为先导,融合粮食生产、加工、储存、运输、交易等粮食流通的各个环节,通过实现粮食物流技术装备的现代化、粮食物流通道结点网络化,借助飞速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形成信息高度集中的粮食物流信息平台,才能真正构筑我国的粮食现代物流体系。物联网技术在粮食物流领域的推广应用必将带动粮食行业的快速发展。

  • 标签: 物联网技术 粮食物流跟踪设计
  • 简介:“国际农业气象与食物安全研讨会(InternationalSymposiumonAgrometeorologyandFoodSecurity)”于2008年2月18~21日在印度共和国安德拉邦首府海德拉巴(Hydera—bad)举行。本次会议由印度农业气象学家(者)协会和旱地农业中心研究所(CRlDA)组织举办,由印度农业研究委员会(1CAR)、国际热带半干旱地区作物研究所(1CRISAT)、世界气象组织(WM0)、印度科技部科技局、印度空间研究组织、安恩德(Anand)农业大学、AcharyaN.G.Ranga农业大学、

  • 标签: 农业气象 食物安全 印度 国际 世界气象组织 空间研究组织
  • 简介:砷是具有很高毒性的元素,食物中砷的存在关系到人类和动物是否能够很好地生存的问题。在孟加拉和孟加拉西部与印度接壤地带常常因为被砷污染的地下水浇灌种植的农作物以及该区的动物食用了这些农作物,这就可能造成了砷进入人类食物链。在这个研究中,作者使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试法测定从孟加拉国进口到英国的粮食中总砷浓度的范围,包括蔬菜、大米和鱼类。在所有从孟加拉国进口的蔬菜中,总砷的平均浓度和范围分别是54.5和5—540μg/kg。在海芋植物的皮中发现砷的值最高540μg/kg,接下来是海芋植物的颈168μg/kg,和苋属160μg/kg。在其他样品中,淡水鱼含有的总砷的浓度在97和1318μg/kg之间。英国产的蔬菜中砷的含量大约低于从孟加拉国进口的蔬菜的观察值2—3倍。这个研究的一些实例中,发现从孟加拉进口的蔬菜中砷的浓度与以前记录的与孟加拉西部接壤的印度受砷影响的区域生长的蔬菜的砷浓度相似,但是低于记录的正在研究的从孟加拉进口的蔬菜的浓度。同时,在研究中测定出从孟加拉进口的蔬菜的总砷的浓度远远低于推荐的砷的最大允许浓度,它提供了食物中砷的一个额外的来源。这种浓度升高的可能性(即通过某些地区英国人口摄取的砷也许大大地高于当时总人口的摄入量)需要进一步调查。

  • 标签: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试法 食物 孟加拉 食物
  • 简介:于2009年9月和2010年5月,在朱鹮(Nipponianippon)重要游荡区之一的湑水河下游城固段,对食物丰富度进行了调查。将湑水河城固段约30km长的河道分成上段、中段和下段,并随机选取7个取样点。在每个取样点,采用五点取样法,设置5个1m×1m的样方,并取地表以下10cm的土样,在河岸滩涂调查小型无脊椎动物和两栖动物;采用样线捕尽法来调查鱼类,样线长度为100m。两个季节共采集到鱼类30种,小型无脊椎动物24种和两栖类蝌蚪2种。在各河道段,不同季节的鱼类物种组成和质量密度有显著差异,小型无脊椎动物物种组成和数量密度也有显著差异。总体上,湑水河下游城固段的食物非常丰富,是朱鹮在游荡期的理想觅食地,但是,河流污染和人类活动干扰会对朱鹮的觅食造成不利影响。

  • 标签: 朱鹮 食物丰富度 湑水河
  • 简介:摘要: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日益趋紧的资源环境约束和不稳定的外部环境使中国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在开放的双循环经济体系中,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应对粮食安全问题才是根本之策。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升级,粮食安全工作有必要逐渐向食物安全的方向拓展,保障食物的有效供给、保护居民的食物权、保持食物产业的健康发展将成为国家食物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的重点工作。本文主要分析大数据在粮食物流仓储信息化中的研究与应用。

  • 标签: 大数据 数据传输 智能粮仓
  • 简介: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对海南清澜港4种不同栖息位置的红树林软体动物的食物来源进行研究,分别为栖息于红树植物枝干和树叶上的粗糙滨螺(Littorinascabra)、栖息于沉积物表面的红树拟蟹守螺(Cerithidearhizophorarum)和小翼拟蟹守螺(Cerithideamicroptera),以及栖息于沉积物底内的红树蚬(Geloinacoaxans)。根据红树植物树皮、叶片、大型藻类、海草、水体颗粒有机物、土壤表层沉积物和软体动物肌肉的δ13C和δ15N值,利用IsoSource统计软件,结合δ13C、δ15N位置图,研究其食物来源。结果显示,实验所选取的6种食物源都不是粗糙滨螺的主要食物;红树拟蟹守螺和小翼拟蟹守螺的主要食物都为大型藻类,食物贡献率分别为44%~80%和80%;红树蚬主要取食沉积物表层凋落的红树植物碎屑,树皮和叶片的食物贡献率都为26%~50%。红树林软体动物能够根据栖息生境选择适合自己的食物,摄食行为与红树林区生境的多样性相统一。

  • 标签: 红树林 软体动物 食物组成 稳定同位素
  • 简介:污损生物是影响贝类养殖业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附着在养殖生物贝壳上的污损生物影响养殖生物的生长和存活。大部分污损生物是滤食性捕食者,这些污损生物附着在养殖生物贝壳上竞争食物与空间导致贝类生长速度减慢。本实验主要研究有污损生物附着的扇贝及没有污损附着的扇贝在摄食及排泄上的差异,用以说明污损生物对养殖生物摄食及排泄的影响。本研究对chlorophylla和TPM的吸收速率进行了测定,对NH4-N,NO2-N,NO3-N,PO4-P的排泄速率进行了测定,对摄食的浮游植物进行了种类鉴定。研究结果表明,有污损生物附着的扇贝及没有污损附着的扇贝在对浮游植物及颗粒物的吸收速率上存在明显差异(P〈0.001)。在氨及亚硝态氮排泄速率上也存在明显差异(P〈0.001)。两者吸收NO3-N,且吸收速率无差异。通过对摄食的浮游植物种类的鉴定表明,有污损生物附着的扇贝摄食的浮游植物种类要高于没有污损附着的扇贝,且摄食种类有重叠。对同一类的某些浮游植物,有污损生物附着的扇贝的摄食要高于干净扇贝。本研究结果表明,污损生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及水中氨氮浓度的提高贡献很大,与养殖生物之间存在食物竞争。

  • 标签: 扇贝 华贵栉孔扇贝 污损生物 食物吸收 营养盐释放
  • 简介:研究区域位于肯尼亚裂谷,包括纳库鲁区的恩乔罗,覆盖面积774km^2。发现岩石、植物、动物、空气和水中有浓度不等的氟化物出现。因为它有很高的活性,氟化物通常以离子形式存在,并通过空气的吸收、吸入物进入水体。水中合的氟化物比食物中合的氟化物更快地被吸收。氟化物被人体吸收后,如果没有排泄出去,能引起牙齿和指甲的细沟、牙的氟中毒或长期处于高氟浓度的环境中,能引起骨胳的氟中毒

  • 标签: 饮用水 肯尼亚 牙齿 氟中毒 影响
  • 简介:依据宁夏环境地质、气候条件、水氟含量、营养状况等诸多因素,分析了地方性氟中毒的流行特征。在回顾地方性氟病防治研究进展基础上,指出只探求毒理剂量的氟引起机体微观变化,缺乏多学科间交叉印证,难以进一步阐明发病机理。应遵循生态学原理,从环境与人类关系的作用、反作用和相互作用出发,采取相应的治本、干预、抗氟的防治措施,可取得标本兼治的效果。

  • 标签: 生态学 环境 地方性氟中毒
  • 简介:摘要:仔猪大肠杆菌病是一种常见的猪类传染病,可导致仔猪腹泻、生长缓慢甚至死亡。本文介绍了仔猪大肠杆菌病的常见类型、防控措施以及预防的重要性。

  • 标签: 仔猪大肠杆菌病 类型 防控措施 预防
  • 简介:本文调查研究了呼和浩特市1986-1991年6年中,一氧化碳中毒死亡80例,结合相应的气象要素、天气过程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该地一氧化碳中毒年死亡率为0.2人/10万,农民为1.4人/10万,外来临时工为6.8人/10万。一氧化碳中毒易发生在低短简陋、年久失修或周围高建筑物屹立的住房。一年中,11月与3月较多。降雪后48小时内中毒死亡有非常显著的增加倾向。发生中毒日前48小时内多有气压下降。夜间风小或静风,风向改变及大风来临之前,夜相对湿度超过月平均值,降温都能促使发生。许多因素叠加,更易发生。作者建议把一氧化碳中毒预报作为医疗气象结合预报的一项尝试。

  • 标签: 一氧化碳中毒死亡 气象条件 季节 气压 降雪 相对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