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简要介绍了关于农药剂量转移问题的研究动向,农药剂型和制剂对于剂量转移过程的影响以及通过农药剂型和制剂研究设计对剂量转移过程进行调控的一些成功实例,这些研究工作表明,剂型和制剂同农药使用技术的紧密结合对于农药的作用方式和毒理会发生影响,也可以有助于减轻或消除农药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农药剂型和制剂的研究不仅涉及加工方法和加工技术问题,实际上已经发展成为一门新的边缘科学,即“农药剂型毒理学”,以剂型毒理学的研究为基础进行农药剂型和使用技术的研究开发,将会对农药科学开辟出崭新的领域并获得新的机遇和成功。

  • 标签: 农药剂型 农药制剂 农药剂量转移 农药剂型毒理学
  • 简介:为探讨低剂量乙基多杀菌素对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L.)解毒酶的影响,采用叶片浸渍法,测定了乙基多杀菌素和多杀菌素对小菜蛾敏感种群的毒力,并比较了低剂量(LC_(25)和LC_(50))处理6、12、24、48和72h时小菜蛾体内羧酸酯酶(Car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和多功能氧化酶系(MFOs)活性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乙基多杀菌素对小菜蛾的杀虫活性优于多杀菌素,处理48h后其LC_(25)和LC_(50)浓度分别为0.018和0.048mg/L,经此低剂量浓度处理后,小菜蛾CarE活性波动较大,6-24h,处理组CarE活性高于对照组,且均呈先升后降趋势,24-72h,处理组CarE活性均低于对照组,并且具有一定的时间效应;对GST具有明显的诱导作用,GST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对MFOs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除在48h时相差不大外,其他时间MFOs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GST可能参与了乙基多杀菌素在小菜蛾体内的代谢。

  • 标签: 低剂量 乙基多杀菌素 小菜蛾 解毒酶
  • 简介:禾草灵(diclofop-methyl)属芳氧苯氧丙酸类除草剂,广泛应用于禾本科杂草防除,其降解受到土壤有机质含量、pH值、氧气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母体化合物禾草灵及其主要降解产物禾草灵酸都具有除草活性,并会对环境中的一些非靶标生物产生急性或慢性毒性,是一类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同时,由于部分杂草产生抗性,进而演替成优势种群,迫使禾草灵的用量增加,更加重了其环境压力。文章就禾草灵的作用机制,其在环境中的降解、吸附等行为以及对非靶标生物的生态效应进行了综述,探讨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生态毒理尤其是对映体差异性在毒性方面数据的缺乏等,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 标签: 禾草灵 降解产物 环境行为 生态效应 手性
  • 简介:为探究溴氰虫酰胺对白背飞虱的亚致死效应,采用稻茎浸渍法,分别以LC_(10)和LC_(25)浓度的溴氰虫酰胺胁迫白背飞虱3龄若虫,观察受胁迫后试虫发育历期、产卵量和雌虫寿命的变化情况,并组建了其F_1代种群的特定时间生命表。结果表明:经LC_(10)和LC_(25)浓度溴氰虫酰胺胁迫后,F_0代白背飞虱单雌产卵量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分别减少了40.41%和41.36%;F_1代雌虫比例(Fr)及孵化率(Ha)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但其繁殖力(Fd)比对照组分别降低了14.41%和16.31%,预测的后代数量(N)及种群增长趋势指数(I)也均低于对照组。经溴氰虫酰胺LC_(10)和LC_(25)浓度处理后,白背飞虱的相对适合度分别为0.78和0.64。根据研究结果推测,在田间施用溴氰虫酰胺防治水稻害虫时,不仅对当代白背飞虱有致死效应,对其后代种群的增长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标签: 溴氰虫酰胺 亚致死效应 白背飞虱 种群 生命表
  • 简介:采用质量分析法研究了经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3个亚致死剂量(LC5、LC10和LC20)药剂处理的桑叶对家蚕Bombyxmori3、4龄幼虫生长及食物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亚致死剂量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家蚕3、4龄幼虫的生长和食物利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处理后家蚕的生长指标(虫体增重率和相对生长率)、营养指标(相对取食量和排粪量)和营养效应指数(食物利用率和食物转化率)均显著降低,而近似消化率(营养指标)显著升高。其中3、4龄幼虫在处理后第2d,其相对生长率、相对取食量、食物利用率和食物转化率分别比对照下降了19.6%~66.1%、13.9%~23.6%、6.6%~57.0%和9.3%~66.2%.

  • 标签: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亚致死剂量 家蚕 食物利用
  • 简介:在采用气相或液相色谱进行农药残留分析时,基质效应会严重影响对某些待测物的准确定量与定性,对基质效应进行考察评估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消除或补偿,是进行农药残留分析方法开发及验证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总结相关文献,并结合自身的研究工作,综述了农药残留分析中基质效应的定义、类型、产生原因及影响因素,重点对基质效应的补偿与校正措施进行了阐述.

  • 标签: 基质效应 农药残留 色谱分析
  • 简介:在实验室条件下应用沙柱法及水琼脂平板法,测定了低剂量水平的涕灭威、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丙溴磷对甘薯茎线虫Ditylenchusdestructor扩散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含5μg/mL药剂的沙柱中,以及甘薯茎线虫经0.1μg/mL的药剂浸渍24h后在不含药剂的沙柱中,其运动扩散能力均受到抑制;在含较低质量浓度(5×10-3μg/mL)药剂的沙柱中,以及线虫经较低质量浓度(10-2,10-3μg/mL)的涕灭威和(10-4,10-5μg/mL)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浸渍24h后在不含药剂的沙柱中,其通过率均比空白对照高10%以上,差异显著,表现出Hormesis效应(兴奋效应);经较低质量浓度(10-1μg/mL)的丙溴磷浸渍后在不含药剂的沙柱中未表现出该效应。在水琼脂平板试验中,虽然在低剂量水平下药剂对线虫的扩散具有促进作用,但产生的Hormesis效应不如沙柱法的结果明显。

  • 标签: 甘薯茎线虫 杀线虫剂 扩散 兴奋效应
  • 简介:建立了番茄、黄瓜及土壤中杀虫单残留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一电喷雾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方法。先将杀虫单在碱性条件下水解成沙蚕毒素,经乙醚液一液分配后用甲醇定容,采用UPLC-MS/MS法测定沙蚕毒素浓度,最后再折算成杀虫单的残留量。结果表明:在1~500μg/L范围内,杀虫单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仪器检出限(LOD)分别为0.213μg/kg(番茄)、0.212μg/kg(黄瓜)和0.172μg/kg(土壤),定量限(LOQ)分别为0.710μg/kg(番茄)、0.707μg/kg(黄瓜)和0.573μg/kg(土壤);对于番茄、黄瓜及土壤样品,10、100和500μg/kg3个水平的添加回收率试验结果显示,方法的平均回收率在79%~10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为6.6%~16%。该方法可用于番茄、黄瓜及土壤中杀虫单残留量检测。

  • 标签: 杀虫单 沙蚕毒素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残留 黄瓜 番茄
  • 简介:研究了10%千金乳油(有效成分:氰氟草酯)和78%杀虫安可溶性粉剂对金鱼和麦穗鱼肝脏酯酶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的亚致死剂量效应.发现杀虫安(0.234mg*L-1)对两种鱼的GST活性均具诱导作用,而氰氟草酯(1,2mg*L-1)仅诱导了麦穗鱼的GST活性;当杀虫安与氰氟草酯混合处理时,对麦穗鱼GST活性的诱导效应最为明显.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氰氟草酯(1,2mg*L-1)和杀虫安(0.117,0.234mg*L-1)均可诱导金鱼肝脏酯酶活性;对麦穗鱼肝脏酯酶而言,杀虫安为诱导作用,氰氟草酯则抑制其活性.研究结果表明:两种酶的活性直接或间接地受供试药剂的影响,两种试鱼对氰氟草酯和杀虫安的生物反应存在差异.

  • 标签: 金鱼 Carrasiusauratus 麦穗鱼 Pseudorasboraparv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