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4 个结果
  • 简介:随着人口老龄化和骨质疏松的日益严重,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生率逐年上升,目前多采用手术治疗,且术式多样,但都需在C臂X线透视下操作,基层医院无C臂X线机,无法进行此类手术。2005年1月-2008年6月笔者对30例股骨粗隆问骨折患者在无C臂X线透视条件下行DHS钉固定术,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股骨粗隆间骨折 无C臂透视下 DHS钉 内固定
  • 简介: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CystatinC,CysC)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2013年1月—2013年12月在该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48例,采用磁共振血管造影(MRA)评估颅内血管病变,按颅内动脉硬化严重程度分为正常组56例,轻度动脉粥样硬化组32例,中度动脉粥样硬化组37例,重度动脉粥样硬化组23例。按血清CysC水平,分为正常组和升高组,比较两组间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结果与脑梗死不伴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组比较,脑梗死伴有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组血清CysC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清CysC水平组患者中的颅内动脉粥样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血清CysC水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脑梗死伴有不同程度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在年龄、高血压、体重指数、糖尿病以及血清Cys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CysC与高血压、糖尿病均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胱抑素C可能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重要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胱抑素C 急性脑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背景:Survivin是一个双功能蛋白,能抑制凋亡和调节细胞分化。它参与了胃癌侵袭和/或转移的发生和发展。Survivin启动子C-31G多态性能抑制survvin流基因细胞循环依赖性转录,导致survivinmRNA和蛋白的过表达。目的:本实验研究survivinC-31G多态性是否能影响胃癌的发病风险。方法:作中国人群的病例对照研究,用PCR-RFLP方法研究了survivinC-31G多态性和胃癌风险的相关性。结果:此多态性的分布在病例组和对照组没有差异。变异基因型和胃癌风险之间也没有统计学的相关性。然而,变异基因型(GG+GC)和远端、高分化或周围淋巴无转移的胃癌有相关性。结论:结果提示在中国人群survivinC-31G多态性可能和远端胃的癌变,以及肿瘤的分化和进展相关。

  • 标签: SURVIVIN C-31G 基因多态性 胃癌 凋亡
  • 简介:目的:观察丹参预防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的作用,并研究其对心肌c-fos的影响.方法:18只8周龄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6只.对照组于8周处死,丹参组及高血压组分别经腹腔注射丹参或蒸馏水(1g·kg-1·d-1),共10周.测量大鼠尾动脉收缩压(SBP)及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应用HE和VG染色、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心肌细胞的直径和面积、心肌组织胶原体积比例(CVF)、血管周围胶原面积和管腔面积比例(PVCA)以及c-fos表达.结果:与8周龄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相比,18周龄大鼠的SBP、LVMI、心肌细胞的直径、面积、CVF、PVCA显著增加,c-fos表达明显,丹参治疗可抑制LVH的发展和心肌组织c-fos的表达,但对收缩压无明显改变.结论:长期应用丹参治疗可预防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的形成,其机制可能与丹参降低了心肌细胞c-fos的表达有关.

  • 标签: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左室肥厚 丹参 C-FOS
  • 简介:目的:建立定量检测人超敏C-反应蛋白(CRP)双抗体夹心EUSA方法。方法:采用ProteinA亲和层析法纯化本室制备的抗CRP单克隆抗体(mAbs),并行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对纯化抗体特性进行鉴定;利用简易过碘酸钠法对抗CRPmAbs进行标记HRP后行抗体配对实验;通过方阵滴定法确定包被抗体和酶标抗体的最适工作浓度;以纯化的CRP抗原为标准品建立标准曲线;以重复性、灵敏性和回收率实验评价ELISA方法。初步对人血浆中的超敏CRP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最佳配对组合为抗CRPmAb1C10和HRP标记的抗CRPmAb2C11,最适工作浓度分别为10μg/mL和l:2000,该方法的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3.1%~9.7%和3.6%~13.6%,灵敏度达8.3ng/mL,回收率为90%~109%。用ELISA法测定左右冠无明显狭窄者68例,狭窄小于50%者59例和狭窄大于50%患者67例的血浆hs.CRP水平,冠脉狭窄小于50%组(3.7±1.2)mg/L与冠脉无狭窄组(1.8±0.7)mg/L比较明显升高(P〈0.05);狭窄大于50%组(8.9±3.3)mg/L与狭窄小于50%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结论:建立了一种可用于检测人超敏CRP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

  • 标签: 定量检测 超敏C-反应蛋白 ELISA双抗体夹心法
  • 简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由于围产期窒息(主要是产前和产时)导致的脑缺氧和或缺血而形成的一种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脑损伤疾病,我院在1999年11月~2002年11月应用细胞色素C高压氧、小剂量甘露醇治疗20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细胞色素C 高压氧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甘露醇 细胞呼吸
  • 简介: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及C-反应蛋白(CRP)的表达水平,以利于对烧伤感染患者早期诊断及评价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根据病史、症状、体征而诊断明确的烧伤住院患者111例,分为脓毒症组(36例),局部感染组(39例),对照组(36例)。各组患者在入院后24~48h内取外周静脉血2ml,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中性粒细胞CD64的表达水平,同时检测外周血CRP、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脓毒症组在恢复期(治疗1周后)复查。结果脓毒症组CD64、CRP表达显著高于局部感染组和对照组(P<0.01),局部感染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CD64≥43.20%、CRP≥91.85mg/L、白细胞计数≥11.05×109/L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1.50%为阳性标准,4种指标的敏感性分别为88.90%、86.10%、83.30%、88.90%,特异性分别为88.00%、88.00%、70.60%、77.30%。脓毒症组+局部感染组CD64与CRP呈正相关(r=0.458,P<0.01)、与WBC、Neu%无相关性(r=0.175、0.218,P>0.05),脓毒症组在恢复期CD64及CRP表达水平下降,与初期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未降至正常水平,与对照组治疗初期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14.19、8.75,P<0.01)。结论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的表达水平及CRP的检测,可作为早期诊断烧伤感染严重程度的敏感指标,观察其治疗前后水平变化,对判断感染程度、治疗效果的评价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烧伤感染 CD64 CRP 脓毒症 流式细胞仪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在血清C肽联合糖化血红蛋白检验模式下,糖尿病患者的各项指标变化,并深讨该检验方式产生的作用。方法:研究确认在院内内分泌科患者中选取并执行,且均患有糖尿病,具体时间为2020年6月-2022年1月,研究人员的总数量为50例,在此期间内纳入50例健康人员的体检数据用于后续分组比对,以研究组和对照组作为本次研究中的组别名称,将各组人员在诊断期间的血糖水平、相关检验指标进行评估。结果:经过相应诊断后,研究组人员在诊断期间的血糖上升幅度及整体血糖水平波动,均高于对照组人员,组间存在一定差异(P<0.05);研究组人员在诊断过程中糖化血红蛋白、血清C肽与正常标准的差距,均高于对照组人员,组间存在一定差异(P<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与血清C肽在诊断过程中的联合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后续治疗难度,检验结果可以作为后续治疗的参考依据。

  • 标签: 血清C肽 糖化血红蛋白 糖尿病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4C延续性护理对脑卒中患者Barthel指数及卒中后焦虑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4C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Barthel指数变化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HAMA)变化。结果 实验组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卒中后抑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 标签: [] 4C延续性护理 脑卒中 Barthel 卒中后焦虑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C)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肾功能检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2021.01至2021.12为收治时间,以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3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36例,为A、B组。予Cys-C、肾功能检查。比对两组检查结果。结果 A组Cys-C水平及阳性检出率均比B组高(P<0.05)。A组Scr、BUN水平均比B组高(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Cys-C与Scr、BUN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Cys-C在老年糖尿病患者肾功能检查中价值高,且与Scr、BUN呈正相关,可作为辅助诊断指标。

  • 标签: []老年糖尿病 血清胱抑素C 肾功能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胱抑素C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随机的对本院自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7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且将这7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设置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阶段在本院接受临床诊断的70例正常健康者设置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空腹血糖、血肌酐、血脂、尿微量白蛋白水平,进行多元线性回顾分析血清胱抑素C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空腹血糖、血肌酐、血脂、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血管内皮功能明显的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胱抑素C与血管内皮功能呈负相关关系。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 血清胱抑素C 血管内皮功能 相关性研究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CYP2C19基因多态性中快代谢型(extensivemetabolism,EM)与中间代谢型(intermediatemetabolism,IM)、慢代谢型(poormetabolizer,PM)基因型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服用氯吡格雷低反应的影响程度。方法:电子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服用氯吡格雷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中有关CYP2C19*EM与IM+PM相关性的临床研究或观察性试验,检索年限为建库至2016年11月。2名研究者依据纳入标准及评价量表进行文献筛查及数据提取。采用RevMan5.0软件对相关效应指标进行的文献荟萃(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评分均≥7分,心血管疾病患者共234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心血管疾病患者服用氯吡格雷后,EM与IM+PM基因型携带者发生氯吡格雷抵抗(RR=0.46,95%CI=0.19~1.13)及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率(RR=0.72,95%CI=0.34~1.53)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33,95%CI=0.21~0.53,P〈0.05),CYP2C19*IM+PM基因型携带者较CYP2C19*EM基因型携带者可明显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结论:在服用氯吡格雷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中,CYP2C19*IM+PM基因型携带者较CYP2C19*EM基因型携带者更易发生心血管事件,但氯吡格雷抵抗及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未见明显差异。因此,建议在服用氯吡格雷或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应先测定CYP2C19基因型突变程度,再考虑是否应用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

  • 标签: 氯吡格雷 基因多态性 CYP2C19 低反应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接受无创呼吸机治疗 COPD合并二型呼衰患者护理工作中开展舒适护理的方法以及护理效果,为临床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 2014年 12月到 2015年 12月所收治的 COPD合并二型呼衰患者资料 100例,将 100例患者依照其入院顺序分为两组,每组分别 50例,研究组患者接受舒适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统计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护理干预之前以及护理干预之后的血气分析情况以及并发症出现几率,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干预之后的血气指标得到显著改善,其中研究组患者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5);研究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COPD合并二型呼衰患者通过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效果明显,同时配合舒适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使治疗有效率得到提高,应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舒适护理 无创呼吸机 COPD 二型呼衰
  • 简介:目的:探讨浙江地区汉族人群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位点多态性与癌症及冠心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取确诊的消化系统癌症(包括胃癌、结肠癌、直肠癌及食管癌)患者、冠心病患者以及健康体检者各100例的全血标本,提取血基因组DNA,采用Real-timePCR和测序两种方法检测MTHFR位点的基因多态性。结果:癌症组的MTHFR基因野生型CC、杂合基因型C/T及纯合变异型T/T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4%、46%和20%,冠心病组为32%、53%和15%,健康对照组为34%、54%和1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消化系统癌症或冠心病患者MTHFRC677T各基因型的分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浙江地区人群中,未发现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消化系统癌症或冠心病的易感性存在显著相关性。

  • 标签: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C677T多态性 消化道癌症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效果。方法:在2019年6月至2020年1月期间选取66位在儿科有细菌性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3位,两组使用不同的检测方式,分析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的效果。结果:分析数据可知,研究组患者诊断正确的概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出许多,且在研究组中,病情越重白细胞数量和全血C反应蛋白的浓度就越大,P<0.05。结论: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使用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的方式,能够很好的提高诊断准确率,可以为治疗争取更多的时间,对细菌感染检查起到很积极的影响作用,非常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血常规 全血C反应蛋白 儿科细菌性感染 诊断准确率
  • 简介:目的探讨CYP2C19基因型检测方法及其在安徽省汉族人群中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方法在110名汉族健康人的外周血中,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技术,进行CYP2C19等位基因分型研究.结果应用PCR-RFLP技术可准确区分CYP2C19基因型.在110名检测标本中,CYP2C19纯合子强代谢型、杂合子强代谢型和弱代谢型的发生率分别40%、49%和11%.结论PCR-RFLP方法检测CYP2C19基因型特异性高,成熟,稳定;中国安徽汉族人群存在CYP2C19的基因多态性,其弱代谢型的发生率与中国总体发生率基本一致.

  • 标签: 细胞色素P450 CYP2C19 遗传学多态性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