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治疗中二磷酸果糖与维生素C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患者60例,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将这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的3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二磷酸果糖与维生素C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CK和CK-MB的含量没有显著的区别,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K为(146.8±42.1),CK-MB为(37.14±10.28),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CK(435.7±79.6)和CK-MB(435.7±79.6);观察组患者中有13例(43.33%)显效,有15例(50%)有效,有2例(6.67%)无效,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中有11例(36.67%)显效,有12例(40%)有效,有7例(23.33%)无效,总有效率为76.67%,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治疗中二磷酸果糖与维生素C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新生儿窒息 心肌损伤 二磷酸果糖 维生素C 临床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阿司匹林维生素C分散片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到2016年9月收治的82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纳入本研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8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41)与常规对照组(n=41),观察组应用阿司匹林维生素C分散片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拜阿司匹林加维生素C泡腾片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5.4%,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2.9%,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上,观察组2例患者出现轻微恶心,对照组1例呕吐、1例恶心,停药后显著缓解,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采用阿司匹林维生素C分散片与拜阿司匹林加维生素C泡腾片疗效与安全性无显著差异,该种药物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和使用。

  • 标签: 阿司匹林维生素C分散片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使用大剂量维生素C及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4月-2017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0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则应用大剂量维生素C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变化及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心肌各项指标水平无显著差异,而在治疗后观察组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钙蛋白I(cTnI)水平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的总有效率(P<0.05)。结论针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临床中可以使用大剂量维生素C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以获得显著治疗效果,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

  • 标签: 大剂量维生素C 磷酸肌酸钠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 简介:目的:探讨肝脂酶(HL)的基因启动子514C/T多态性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203例高HDL-C患者和156名HDL-C正常对照者(对照组)的HL基因启动子514C/T多态性及其基因型,并探讨其与血脂水平的关系。结果:高HDL-C组HL基因启动子514C/T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按TG与TC水平将高HDL-C组再分成2组进行观察,高HDL-C组1[TG≥1.70mmol/L和(或)TC≥5.72mmol/L]的等位基因型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HDL-C组2(TG〈1.70mmol/L且TC〈5.72mmol/L)的等位基因型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HDL-C组1中CC型者除载脂蛋白A1(ApoA1)及ApoA1/ApoB100外,其他血脂指标均明显高于同基因型的对照组(P〈0.05)。经过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与高HDL-C的发生有关(P〈0.05),而载脂蛋白B100(ApoB100)则与高HDL-C的发生呈负相关。结论:HL基因启动子514C/T多态性可能与脂质代谢有关。

  • 标签: 肝脂酶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基因多态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C-反应蛋白、血糖及三酰甘油检测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时期体检中心健康人员50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C-反应蛋白(CRP)、血糖(GLU)及三酰甘油(TG)检测指标以及不同时间C-反应蛋白(CRP)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CRP、GLU、TG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CRP指标在第1d、3d、5d后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诊断中采用C-反应蛋白、血糖及三酰甘油检测方式,可及时发现患者异常,并提供必要的治疗,为患者节约治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C-反应蛋白 血糖 三酰甘油 急性胰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检测N-末端脑钠肽前体、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价值。方法择本科室2016年1月到2017年12月间脑卒中患者(脑卒中组,n=90)和健康体检人员(健康组,n=90)实施研究,对所有人员均实施N-末端脑钠肽前体、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对比不同人员的检测结果。结果脑卒中组患者随病情加重、病灶直径增大N-末端脑钠肽前体、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且均高于健康组(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检测N-末端脑钠肽前体、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可辅助患者病情诊断。

  • 标签: 脑卒中 N-末端脑钠肽前体 D二聚体 超敏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清胱抑素C和同型半胱氨酸联合检测在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接受的69例早期疑诊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按照临床检测方法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B组、C组,其中A组23例患者单纯给予血清胱抑素C检测,B组23例患者单纯给予同型半胱氨酸检测,C组23例患者给予血清胱抑素C和同型半胱氨酸联合检测,比较三组患者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检出情况。结果C组23例患者检出率为,C组患者检出率明显高于A组与B组,C组23例患者准确率为,C组患者准确率明显高于A组与B组,两组患者各项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和同型半胱氨酸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其检出率,且准确率高。

  • 标签: 血清胱抑素C 同型半胱氨酸 联合检测 2型糖尿病肾病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和高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脑梗死相关性。方法选取83例急性脑梗死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3组;另选3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轻度、中度与重度组的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变量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轻度、中度和重度组间的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显著(P<0.05),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随着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增大而提高;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和高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541,0.493,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存在高水平的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和高敏C反应蛋白,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通过监测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对于指导治疗、评估预后、疗效均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脂蛋白磷脂酶A2 高敏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环磷腺苷联合维生素C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疗效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6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88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将88例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环磷腺苷联合维生素C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细胞免疫功能指标。结果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77.27%,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5.45%,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细胞免疫功能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环磷腺苷联合维生素C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明显改善患儿的细胞免疫功能,最大程度上减少炎症反应,保护患儿心肌细胞。

  • 标签: 环磷腺苷 维生素C 病毒性心肌炎 细胞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术中应用ROI-C双嵌片自锁融合器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7年10月本院脊髓型颈椎病患者40例,依据术中固定方式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分别接受ROI-C双嵌片自锁融合器固定、人工椎体结合钛板固定,比较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引流量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对照组为20%。结论在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术中应用ROI-C双嵌片自锁融合器固定以及普通cage结合钛板固定都能够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相比之下前者能够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可推广。

  • 标签: 脊髓型颈椎病 前路减压融合术 ROI-C双嵌片自锁融合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因1562C/T多态性与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通过PubMed、CochraneLibrary、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检索MMP-9基因1562C/T多态性与高血压相关的病例-对照研究。通过Stata12.0软件对各研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5个病例对照研究,包括2142例患者和1041例对照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等位基因(TvsC);共显性模型(TTvsCC)、(CTvsCC);显性模型(TT+CTvsCC)合并OR分别为OR=1.363,95%CI(1.168,1.591),P<0.05、OR=1.675,95%CI(1.105,2.538),P<0.05、OR=1.298,95%CI(1.076,1.566),P<0.05及OR=1.364,95%CI(1.143,1.627),P<0.05。结论MMP-9基因1562C/T多个基因型与高血压间有明显相关性,但仍需多中心,不同的种族的高质量临床研究加以证实。

  • 标签: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多态性 高血压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行联合检验血清淀粉酶、脂肪酶与C反应蛋白的早期诊断价值进行研究及判定。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3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期间,将其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收治的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并对比其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及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研究组急性胰腺炎患者经检测的血清淀粉酶浓度为(665.46±61.99)U/L,脂肪酶浓度为(1411.97±125.97)U/L,C反应蛋白浓度为(44.31±12.08)mg/L,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行联合检验血清淀粉酶、脂肪酶与C反应蛋白的早期诊断价值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 标签: 血清淀粉酶 脂肪酶 C反应蛋白 急性胰腺炎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联合检验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0例感染性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再选取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的收取时间(2015年1月2日-2016年2月10日),对两组受检者进行分别实施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以及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联合检验。结果观察组感染性疾病患者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12.75±1.02)109/L以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12.25±3.51)mg/mL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6.81±2.12)109/L以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5.20±1.17)mg/mL具有差异(P<0.05)。结论通过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应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等指标,能早期明确患者疾病,为儿科感染性疾病后期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 儿科感染性疾病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运用维生素C预冲透析器对微炎症状态所带来的影响和护理方式。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所接收的82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六个月以上)进行研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血液透析,观察组采用维生素C预冲,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运用维生素C预冲透析器,效果良好,值得运用。

  • 标签: 维生素C预冲透析器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微炎症状态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尿中微量蛋白即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免疫球蛋白IgG及血清胱抑素C水平对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早期诊断价值的评价。方法将受检者分为糖尿病组。高血压组。阳性及阴性对照组。放射免疫法检测4种尿微量蛋白;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胱抑素C。结果高血压组及糖尿病组患者尿微量蛋白。血清胱抑素C浓度及检出率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1)。结论尿微量蛋白和血清胱抑素C水平可以作为肾功能早期损害的标志物,联检可提高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肾功能早期损害的检出率。

  • 标签: 尿微量蛋白 &alpha 1微球蛋白 &beta 2-微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IgG 血清胱抑素C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感染患者血清降钙素原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2016年4月到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140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感染以及感染程度分为A组(无感染35例)、B组(轻度感染38例)、C组(中度感染33例)以及D组(重度感染34例),测定所有患者治疗前的血清降钙素原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不同组患者在血清降钙素原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方面差异明显,感染程度越大,对应的指标含量水平越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降钙素原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可作为糖尿病足感染诊断以及严重程度的重要参考,在糖尿病足感染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标签: 糖尿病足感染 降钙素原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含量水平 临床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2型糖尿病足早期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收治的0-2级糖尿病足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接受治疗的单纯糖尿病患者以及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人员的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水平方面,两个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上述指标明显大于对照组且随着糖尿病足级别的增加,上述指标含量水平增加(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2型糖尿病足早期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同时还可以作为病情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D-二聚体 超敏C反应蛋白 2型糖尿病足 早期诊断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 评价降钙素原、超敏 C-反应蛋白及脂质运载蛋白 2联合测定对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对照组为我院 32例健康新生儿,败血症组为 56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对健康对照组和治疗前后的败血症组新生儿分别进行降钙素原,超敏 C反应蛋白及脂质运载蛋白 2检测,比较其结果并分析单独及联合检测降钙素原,超敏 C反应蛋白及脂质运载蛋白 2对新生儿败血症的敏感性、特异性与准确度。结果 败血症组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及脂质运载蛋白 2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败血症组经治疗后钙素原、 C-反应蛋白及脂质运载蛋白 2水平均显示下降。单项检测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较低,联合二、三项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较高。结论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及脂质运载蛋白 2检测对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有一定应用价值,联合二、三项指标有较高的检出率。

  • 标签: 新生儿败血症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脂质运载蛋白 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青年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使用银杏达莫注射液后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6月的中青年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胞二磷胆碱注射液治疗,观察组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血清Hcy、CRP,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前血清Hcy、hs-CRP检出值与对照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Hcy、hs-CRP检出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方面意义。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能改善中青年脑梗塞患者血清Hcy、CRP水平。

  • 标签: 银杏达莫 中青年 脑梗死 急性期 同型半胱氨酸 C反应蛋白
  • 简介:

  • 标签: